北京研发、天津转化 滨海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3-08-25
手机版

  中国网8月18日讯(记者 彭瑶)“为积极做好京津冀协同各项工作,加快推动科技园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围绕夯实区域协同基础,完善协同路径,推进滨海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8月16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办公室主任陈强向“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团介绍。

  

  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展示中心展出的创新成果。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北京、天津两市要加快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2016年9月,京津两市政府在京签署《加快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协议》,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与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协议》。同年11月22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挂牌。

  数据显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园区累计注册企业4400余家,截至2022年底,入库国科小208家,国高新140家,雏鹰企业120家,瞪羚企业3家,主导产业包括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下称“3+1”主导产业)等。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办公室主任陈强表示,目前,中关村科技服务生态雨林基金完成备案正式投入运营,2.8亿元已实缴到位,将持续围绕科技园高成长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科技园与中国技术交易所签署合作协议,聚焦“3+1”主导产业,共同推动园区技术市场建设,畅通政校企成果转化“握手”通道。今年1-7月,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502家,天津滨海中关村雨林空间孵化器成功备案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生态农业科技成果在天津转化。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我们公司主要是在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成果大面积应用于河北等农业大省。”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建龙对记者表示,2019年将企业搬到天津,主要是由于天津用地成本相对较低,而且科技园也提供了免租期等政策支持。“刚到天津时公司营收才不到200万元,疫情期间达到2000余万元,去年到今年我们已完成约5000万元,翻了好几倍。”

  “我们形成北京创新资源梳理的工作专班、北京科创体系研究的工作专班、产业资源对接的服务专班;形成了项目资源、科创资源、专家资源的三个数据库。”谈及如何促进更多北京优质创新资源在津实现转化和合作,陈强介绍,滨海中关村按照“专班+数据库”的方式高水平打造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协同体系。围绕滨海新区的产业链挖掘北京的创新链,利用天津经开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吸引北京在原始创新上的资源和成果。今年以来已对接北大医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科院等院校机构,对接项目涵盖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储能技术及概念验证中心等。

  为进一步打造“科技+金融+转化+服务业”的创新高地,发挥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滨海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集聚区、知识产权股权投资基金的基础优势,科技园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开展创新合作,共同建设适配与滨海新区的技术交易平台,目前双方已确认选择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领域建设服务京津两地的技术评估交易系统,为北京来津转化项目提供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的知识产权服务。

  举报/反馈

上一篇:怒江州组织收听收看全省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动员部署会
下一篇:长沙市龙狮运动协会在湖南农大成立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