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百年校庆特别报道|滚烫爱国心 燃烧跳动100年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编者按▍

  1923-2023年,诞生于白山黑水之间,成长于民族危难之际,奋发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壮大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入新时代锚定“双一流”,东北大学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与祖国共命运、与东北共荣辱的自强不息奋斗史,是一部以教书育人为使命、以学术创新为己任的知行合一发展史。东北大学把爱国情、报国志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始终坚守报国初心,勇担强国建设使命。

  热血丹心只为国,百年奋进再起航。站在新的百年历史起点上,爱国爱校、严谨治学的光荣传统,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实干、报国、创新、卓越的文化品格仍将激励着一代代东大人以报国为己任,为国争先,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步履铿锵,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爱国报国

  百年东大最强基因

  1923-2023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中指出:“东北大学自成立以来,始终以育人兴邦为使命,形成了鲜明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积极贡献。”

  爱国报国,是东北大学的最强基因。东北大学的爱国主义传统,将随着一代代东大人,永久传承。教育强国、科技报国的理念,在新的百年篇章中,将精彩书写。

  /爱国基因 代代传承 /

  9月16日一早,风和日丽。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南门前,准备入校参加百年校庆,为母校庆生的东大校友,互相问好、握手、拥抱……

  “妈妈,你不是东大毕业的么,怎么看门的伯伯不认识你?”“东大已经建校100年了,走出校门的学生都数不清。”一名母亲拉着女儿走进校门,边走边给女儿讲解东北大学的历史。

  72岁的蒋伟明从武汉赶来,参加1972-1976级校友捐建“一二·九园”竣工剪彩仪式,和同学们互诉衷肠。“东大学生是一二·九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我们这五届校友捐建‘一二·九园’,就是想让东北大学的爱国主义传统代代相传。我相信,‘一二·九园’一定会成为东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新的打卡地。”蒋伟明1976年从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后,到武汉钢铁公司工作,他的31名同学也奔赴祖国各地,参与到国家建设中。

  在东北大学庆祝建校95周年期间,西安天宙矿业科技集团董事长李天恩回到母校,捐资100万元成立了“天恩奖学金”。最近一周内,他两次来到沈阳,参加了百年校庆的多个活动,并当选东北大学第五届校董会董事。李天恩认为,东北大学具有博大的家国情怀,百年东大始终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作为一名东北大学毕业生,他感到非常自豪,“学校为校友企业发展赋能,校友积极回报母校。我要更好地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把东北大学的精神传承下去,更好报效国家、服务社会。”

  /御侮兴邦 为国献身 /

  百年东大,从1923年4月26日宣告成立的那天起,爱国基因就深植在东北大学的血脉中,并始终赓续着。

  “培育英才、御侮兴邦”,是东北大学建校之初确立的办学初衷。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抗日流亡大学。东大学子一路求学、一路抗争。在十五载弦歌不辍的流亡岁月中,东大师生成为一二·九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点燃了西安事变的导火索。宋黎、丛德滋、苗可秀、魏震五等东大学子前赴后继,奋勇投身抗战前线。东大人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积淀出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

  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为国参赛”的传奇故事,是东北大学爱国奋斗百年历史的经典符号。“苟余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做马牛!”“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我绝不代表伪满州国出席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刘长春掷地有声。1932年7月8日前往洛杉矶前,刘长春大声说道:“深感使命重大,当尽本能,在大会中努力奋斗。”

  抗日英雄苗可秀的一生仅有短短的29年,但他以浓浓的爱国情怀,在东北大学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26年,苗可秀考入东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预科,1928年升上本科,1932年毕业后投身抗日战场。苗可秀曾任中国少年铁血军总司令,在辽南地区痛击日军。1935年被俘后,慷慨就义。2015年,他被列入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以苗可秀为代表的东大人,在抗日救亡路上彰显爱国情怀,无惧枪林弹雨为国献身。据不完全统计,共有70余名东北大学英烈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科技报国 为国献智 /

  “国家建设的需要,就是我们研究的方向。”这句话,是所有东大师生的共同心声。

  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前身)首任院长靳树梁带队攻克钒钛磁铁矿冶炼中炉缸堆积世界难题的故事广为流传。1962年,“多元铁矿石的冶炼和综合利用”课题被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东北工学院承担了这一任务。时任东北工学院院长的靳树梁对炼铁教研室的教师们说:“国家建设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承德钒钛磁铁矿冶炼研究是国家急需,我们炼铁工作者责无旁贷。”东北工学院利用承德当地的铁矿模拟攀枝花矿石进行试验性开采冶炼,开拓了承德钢铁厂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新工艺,提出了“高炉风口区炉料运动特征袋式效应”新观点,最终解决了钒钛磁铁矿冶炼的科研难题。

  “五四煤”班是东北大学历史上最著名的班级,“五四煤”精神是东北大学爱国主义传统的具体表现。106名为祖国需要甘愿奉献的青年学生,主动申请“为国转系”,从其他专业转到采煤专业。这群以祖国利益为重的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很快成为全校学习的先进典型。1954年4月10日,东北工学院发布《关于介绍五四采煤甲、乙两班学习经验的通令》,并授予其“学习模范班”称号。这个闪光的集体,后来涌现出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0位大学教授和60余位总工程师,为国家采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东北大学承载起“科技报国、产业兴国”的梦想,并在这条道路上躬耕不辍、一路高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东北大学形成“学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术特色,取得了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融盐电解理论及应用、“红箭-73”反坦克导弹关键控制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振动利用及控制、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进入新时代,东北大学瞄准国家重大战略、行业转型升级和东北全面振兴发展需求,构建了钢材热轧氧化控制理论技术体系,助力钢铁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岩爆智能监测预警控制理论技术体系攻克深部工程安全重大关键问题;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理论技术体系破解工业过程黑盒难题;创新分布式协同控制理论和技术打破海底管道检测的国外依赖;高端金属材料制备领域关键技术填补多项空白……

  2023年8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在辽宁省“开学第一课”的演讲题目就是《国家需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他说:“白鹤滩水电站、川藏铁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飞船、新一代战舰、核潜艇等一项项超级工程和大国重器都留下了东大人爱国报国的印记。百年东大始终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同向同行。步入新时代,东大人正在书写爱国奋斗新篇章。”

  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说:“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师生回信,充分肯定了学校百年来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积极贡献,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为东北大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字字句句都包含着总书记、党中央对东北大学的亲切关怀。全校师生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从中汲取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心怀国之大者,深入思考和回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东大何为”“强国建设,东大何为”“东北全面振兴,东大何为”,发扬“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实干、报国、创新、卓越”,奋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取得更大成绩。”

  奋进起航

  锚定新的百年辉煌

  9月16日百年校庆日,全球东大人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迎来了这座巍巍学府建校至今最为重要的生日,迎来了国内外的热切关注和真诚祝福。

  500多个日日夜夜,在百年校庆筹备的过程中,东大人枕戈待旦,付出了诸多辛劳,但收获满满,幸福感、满足感萦绕在心头,值得他们久久回味。

  建校百年,是东北大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节点,也是全体师生和海内外校友瞩目和期盼的大事。从2022年4月26日发布《东北大学10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起,东北大学便开足马力、众志成城、和衷共济,为营造“平稳、热烈、隆重、圆满”的百年校庆快马加鞭。

  东北大学百年校庆由十大工程、百项子工程以及各单位系列活动组成。有准备、有信心、有能力的东大人有序推进各类科技创新会议、国际论坛等校庆学术活动;升级改造校史馆,打造校庆晚会,10本校庆丛书出版发行;各地校友会、校内各学院喜迎校庆系列活动全面展开;百年校庆校史剧《同行》首演;《东北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列入国家2023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并在4月26日校庆纪念日首发,以“国家名片”镌刻东大百年身姿,展现东大芳华新貌。6月5日,北京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将4月26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赠予东北大学,这抹亮丽的“中国红”诉说着东北大学师生对祖国的心声。

  历时501天,从建校99周年纪念日开启的“百年东大传旗手”校旗全球传递活动,从学校南湖校区出发,传遍世界五大洲和国内各主要省市,历经70站,2万余名校友倾情参与,于9月9日回到沈阳。东北大学校旗和百年校庆旗帜,凝聚着全球东大人对母校深深的祝福,持续激发东大人的爱校、爱乡、爱国情感,增强了校友凝聚力,扩大学校影响力。“爱·回家”东北大学2023校友返校日活动,吸引来自海内外近3000名校友及其家属。“爱在东大”校友集体婚礼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40对新人与母校共庆百岁华诞,在百年东大的见证下许下白头偕老的海誓山盟。

  东北大学副校长、百年校庆办公室主任孙雷教授是百年校庆的组织者之一,是校庆筹备大事件的亲历者,他被身边同事的付出所感动,被校友的激情所感染。他说:“我们上下一心,携手前行,以昂扬的精神面貌见证了东北大学建校百年的光辉时刻。”

  校友,是校庆最活跃最激动的群体,校友的支持也是学校最值得信赖的力量。东北大学在校庆活动中立足于“情”、发展以“合”、着眼在“同”,以情感人凝聚力量,与校友融合发展互利共赢,同心协力共创未来。

  在百年校庆筹备过程中,东北大学深深感受到广大校友对学校的无限深情和眷恋。一二·九运动东北大学请愿游行队伍总指挥宋黎的外孙女付烜来到“讲述·东大人的故事”典型推介会现场,将珍藏的珍贵校史图片赠与学校。15名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东北大学校友后裔代表,向学校赠送了近50本珍贵书籍,填补了流亡办学时期的史实资料。曾在可可托海工作过的,以孙传尧和肖柏阳等为代表的东北大学1968届校友,代表全体可可托海东大校友将用于研制“两弹一星”原材料的锂辉石和绿柱石矿物标本捐赠给学校,象征着熠熠生辉的“可可托海的东大人”精神在东北大学薪火相传。校友企业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捐助成立教育基金、发展基金、助学金、奖学金……一幕幕、一件件,感人至深、充满力量。

  同时,百年校庆筹备过程中,东北大学将“学术校庆”作为校庆主线之一,提升百年东大的学术贡献力。一年多的时间里,东北大学主办、承办高水平学术会议63项,其中15项被列入中国科协《重点学术会议指南(2023)》;邀请154位各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海内外校友做客“百年校庆大讲堂”,包括两院院士17人、国外院士8人;学生组织开展学术会议、报告、沙龙、研讨会、座谈会等各类学术活动179场次,覆盖人数15000余人次;2023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大会、2023世界黄金大会暨中国黄金行业全产业链创新论坛、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深部工程智能建造与安全运维科技论坛、东亚文化与科技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论坛纷至沓来,数百名院士专家来到沈阳,为东北大学发展,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建言献策。

  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互动是东北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东北大学在百年校庆活动中始终坚持增强校地、校企合作互动,进一步推动“名校+名城”和“名校+名企”战略发展布局。校庆筹备期间,东北大学走访了百余家企业,就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共谋东北大学新百年建设发展新路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洽谈,与中国黄金集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和中国银行等企业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和合作项目。

  创新

  东北大学举办

  2023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9月15日,2023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近40所中外高校校长及相关代表140余人参会。

  本次大学校长论坛围绕“变革创新引领未来: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挑战和使命”主题,进行对话交流,共同探讨新时代大学发展的挑战和使命,展望大学未来发展的新模式。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国邓迪大学、俄罗斯圣光机大学、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等10所国内外知名高校校长作报告,紧扣论坛主题,分别阐述了中外大学在全球变革创新下的大学使命,以及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科创新发展等方面作出的探索和实践。

  献身

  李华天教授塑像

  暨华天楼揭幕仪式举行

  9月15日,东北大学李华天教授塑像暨华天楼揭幕仪式在浑南校区信息学馆A座广场举行。

  李华天教授塑像以李华天教授在东北大学任教期间的工作照为蓝本创作,由东软集团敬捐制作并命名。“华天楼”三个字由东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刘积仁手书,并由东软集团捐资成立的华天基金命名镌刻。

  塑像揭幕后,李华天教授女儿李彤玉深情回顾了李华天教授赤心报国、砥志研思的一生。作为李华天教授的学生,刘积仁说,李华天教授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美国优渥的条件,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李华天为人谦逊低调,甘为人梯,是具有开放精神的学者。他倡导知识和产业相结合,利用学术能力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李华天教授把最好的机会留给学生,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怀、一种追求。刘积仁希望,东软集团和东北大学能够发扬“华天精神”,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紧密融合,努力实现李华天教授报效祖国的理想。

  前瞻

  深部工程智能建造

  与安全运维科技论坛召开

  9月15日,深部工程智能建造与安全运维科技论坛在沈阳召开。论坛聚焦深部工程科技前沿和发展趋势,围绕深部工程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灾害诱发机理、分析预测理论、智能监测方法、动态技术体系等内容,开展综合性、高水平学术交流,共同推进深部工程建设科技的进步发展。17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东北大学校友和师生代表共200余人出席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水建学部副主任刘加平在致辞中说,水利水电、交通工程、能源储存、资源开发、国防建设等不断向深部发展,一大批深部工程领域核心技术难题亟待突破。本次论坛以“深部工程智能制造与安全运维”为主题,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方向,是破解深部工程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工程科技难题,是服务国家工程科技战略决策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和高端智库平台,希望与会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同时也为东北大学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东北大学在新百年新征程上取得更大进步。

  摇篮

  东北大学院士天团

  为“冶金摇篮”雕塑揭幕

  9月15日,东北大学1972-1976级校友捐建“冶金摇篮”雕塑竣工揭幕仪式在南湖校区中心花园举行。东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夏庭,东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东北大学副校长孙雷,东北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立新,1972-1976级校友代表出席仪式并为“冶金摇篮”雕塑揭幕。

  雕塑主体以冶金科技与文化发展为主线,刻有古代、近代、现代以及未来冶金工业的浮雕。雕塑以抽象和具象并举、刚柔相济的艺术表现形式,把矿物资源经过“冶、铸、轧”形成的终端产品——金属型材,塑造成错落有致、虚怀若谷的“摇篮”具象,象征着“冶金摇篮”从东北大学腾起,托举大国重器,培育强国栋梁。雕塑的总体高度4.26米,寓意东北大学于1923年4月26日成立。基座高度100厘米,寓意东北大学建校100周年。基座正面镌刻“冶金摇篮”四个大字,由被誉为“超级钢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题写。

  融合

  东亚文化与科技融合

  高质量发展研究论坛举行

  9月15日,东亚文化与科技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论坛在东北大学举行。

  本次论坛以“全球视域下的东亚研究”为研究范畴,以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加强东亚地区文化交流与认同,为东北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学术支撑为目的,聚焦东亚研究、经济文化交流、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等趋势,围绕中华优秀文化海外传播、海外中国学、区域文化构筑与科技创新发展、东亚视域的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融合共生、海洋地缘文化与语言安全研究等内容,开展综合性、高水平学术交流。

  东北大学副校长、东北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孙雷,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凡分别作论坛主旨演讲。山东泰山文化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李美睿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分别作报告。本次论坛设置青年学者发表环节,有五位青年学者就论坛议题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沈报全媒体记者:岳雨

  摄影:张文魁

  举报/反馈

上一篇:备战杭州亚运会而集训的男篮国家队 赵继伟担任队长
下一篇:成人高考考试没去怎么办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