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唯一挂牌“国家级”实验基地,枣庄智能社会治理有啥新进展?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3-10-17
手机版

  2021年,中央网信办等八部委联合公布了首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枣庄市是全国10家入选综合基地名单的城市之一,也是山东唯一的综合基地。两年多来,枣庄积极探索社会实验新方向,全面加快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基地建设,推动政务服务提升、数字乡村建设、社会治理等领域智能化建设,打造出了智能社会治理的枣庄新路径和新模式,跃进式走在构建基于智能技术的、充满活力、富于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通途上。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

  智慧政务让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两年来,枣庄市围绕“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加快推进数字经济、5G、大数据与政务的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实现了群众诉求“一线连通,扎口受理”,建立了“枣解决 枣满意”“榴乡诉递”等为代表的智能社会治理创新应用,通过党组织“下沉”到户到人、搭建平台、引领广大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不断夯实,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新型社会治理“蓝图”正在呈现,党政智治全面提升。

  位于枣庄西北方向的滕州,依托现有“e呼善应”平台,以为解决企业、项目建设问题为核心,充实完善数字赋能“政策超市”,让企业对目前省市县政策、政策变动有更好了解,让平台成为“企业服务指南”;针对中小企业招聘、群众就业难题,搭建企业云招聘栏目,联合人社局及各企业打造线上人才服务平台,推出“云招聘”,通过贴公告、开直播专场等活动招才引智;针对企业复杂疑难问题成立市级平台,通过平台定期召开线上联席会议,多部门协作切实解决企业门前的“拦路虎”。

  滕州市政府事务推进中心联合市大数据中心,建设网络受理平台,整合现有各类渠道,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爱山东·枣庄”APP、市政府网站,将上级转办诉求、融媒体客户端、市长信箱等渠道受理的企业诉求,全部接入指挥平台,构建“扎口受理、闭环办理、分类处置、反馈考核”机制,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通过平台的模块化、可视化,企业诉求受理后,指挥平台和监督部门可全程跟踪落实情况,进一步倒逼诉求解决效率。

  从“企呼政应”到“e呼善应”,打通企业与政府沟通的线上直通车。滕州的企业家可以在线上找到市直部门负责人直接对话,企业反映的诉求和问题让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能看到,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镇街为解决企业问题各出奇招。平台接收,线上沟通,高效办理,复审把关,及时回复,以信息化促成高效率,以高效率促成好口碑,打造亲清的政商氛围。

  构建“1+N+N”新型数字乡村建设模式

  多试点示范引领

  “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方向之一,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山东省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支撑,谋思路、抓试点、定措施、强推进。枣庄市委网信办按照枣庄市乡村振兴工作战略部署,将数字乡村建设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制定了《枣庄市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实施意见》《枣庄市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为数字乡村建设指明方向,不断完善数据平台、N个乡村微脑、N项定制化场景应用的“1+N+N”建设模式,夯实城市数字化底座。

  各运营商主动对接枣庄各区(市)、镇(街),积极参与制定数字乡村规划、平台搭建及场景项目建设。山东移动围绕乡村振兴“五大板块”,在滕州西岗镇打造了标准版的镇级数字乡村平台,并将在全省推广。枣庄联通利用钉钉平台,从村级需求出发打造数字乡村平台,在村级疫情防控、美丽家庭评选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各区(市)结合各自实际,打造一批特色创新案例。在推进4家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开展了省级试点建设,滕州西岗镇数字乡村平台、山亭冯卯镇线上微平台、峄城华沃智慧农业、5G石榴大数据分析平台等4个案例入选山东省数字乡村创新案例。为国家制定《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提供了典型案例和宝贵经验。

  在山亭区水泉镇,镇上开发的“大棚宝”应用程序,能提供24小时温湿度监测和实时高低温告警服务,农户可在手机实时接收信息,推动农业生产管理由经验化向科学化转变。凫城等镇在东凫山村东、西站点等分别安装视频监控各一处,提供火情监测、预警服务,实现通过手机终端随时查看、调阅视频画面,为森林防火工作研判、火情处置及统计提供支撑。冯卯镇依托温庄村设施大棚,搭建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农业平台,融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借助智能终端,通过远程物联网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现场气象、土壤、水源环境的实时监测,并对灌溉、施肥、环境控制等农业设施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结合视频监控、智能预警等强大功能,实现随时随地掌握农作物生长状况及环境变化趋势,建立产品溯源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标准线,增强产品的安全性和高质量。

  以智治促善治

  民生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枣庄模式”重在打牢数智基础。区别于传统的社会治理手段,智能社会治理所依托的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是推动智能社会治理的根本和基础。智能社会治理建设,说到底是为了让城市中的人们生活更便利,幸福感更高。智能社会治理重在聚焦民生领域,做好结合文章。近年来,枣庄市在社区服务、特殊人群关爱等方面着力推进重点应用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 

  枣庄市市中区在医疗领域开展智能社会治理试验,在枣庄市率先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医防融合标准化流程改造。据了解,市中区文化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建立“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服务新模式,在全市先行设计开发运行“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健康驿站数据、公卫信息系统、家庭医生签约系统与“三高共管”信息系统信息共享。以公卫系统在管慢病患者为基础,开通数据采集、数据管理、诊疗方案、随访教育、反馈评估“一体化”慢病管理服务,为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在“三高共管”信息系统建立基础信息库,破解了患者无法全面描述病症病程的难题。此外,“三高共管”信息系统与HIS、LIS、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系统互联互通,做到一次数据采集,多环境吸收利用。目前,市中区通过“市中居民健康档案”公众号和“健康管家”APP,实现了健康信息共享和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的开放。

  除了看病就医,如何在智能社会治理实验中破解养老问题,同时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难题。市中区矿区街道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引入“五社”元素,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借助“互联网+养老”手段,搭建“e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市中区矿区街道、中心街街道、文化路街道、垎塔埠街道、光明路街道、齐村镇、永安镇7个镇街为老人们建立基础信息档案、健康管理档案438份。依托曙光益善公益平台,建立“特殊人员信息库”,采用“E+1+N”(即益善智慧公益平台+社会工作服务站+志愿服务、医疗、心理、法律等多方资源)的服务模式,组建专业老人服务队伍,建立“特殊老人信息库”,链接更多的社会资源,建立互助支持网络,以老人居住地为中心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为分散供养及特困人员提供了多元化的惠民服务。

  2023年是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起步之年。枣庄正阔步走在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智能社会治理开展超前探索的路上,围绕2025年建成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的总体目标,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及生活各领域的疑难杂症,建设一批企业和市民真正感到管用、好用、爱用的场景,把更多“文章”转化为“文件”,为智能社会治理提供更多的枣庄示范、全国模板。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本期编辑:澎湃新闻编辑 郑问 实习生 邓琴

上一篇:重庆一小区居民楼内跳蚤横行,有居民不堪其扰搬进酒店躲避,专业人士:可请虫害治理消
下一篇:大学新生花式“表白”祖国,湖北一高校用超燃军训会操献礼国庆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