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教育力量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教育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组成部分,又是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10月26日,第24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500名参会者围绕“突破·联通:共聚教育的力量”主题,探讨如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汇聚教育的磅礴力量。

  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实现更加公平与包容的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一场数字教育变革在全世界悄然发生。教育数字化转型,意味着什么?

  “数百万失学的孩子可以在偏远贫困的地方获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不断更新前沿知识和课程,研究员有更大的可能性去创造新的知识,这是数字技术带来的巨大贡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塔玛拉·拉斯托瓦茨-夏玛什维利看来,数字技术正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它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能够更具个性化和更有效率地学习,还改变了我们对教育的认识。

  韩国教育部副部长张商允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新突破,推动世界进入数字化时代。各国都需要积极制定变革教育的战略,以帮助劳动者获得和个人潜力相匹配的数字知识和技能。

  “技术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把数字技术纳入教育尤其是非洲职业教育培训,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工作所需的技能,同时为学生提供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工具和资源,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创新。”非洲技术大学与应用型学院协会秘书长扎哈·法勒说。

  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专门人才?参会者认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如塔玛拉·拉斯托瓦茨-夏玛什维利所强调的,教育工作者要牢记教育的根本在于激发人的潜力,“我们有责任去平衡好技术所带来的红利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所有人共享数字技术带来的利好,确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以交流合作推动实现全球相互理解和合作共赢

  “多一些交流就能少一些隔阂,多一些合作就能对世界多一份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的一句话,引发了现场嘉宾的共鸣。世界越是复杂多变,越需要各国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丁奎岭认为,国际化是重塑创新与教育的催化剂,大学要以高质量的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创新与教育,在互利互惠的交流合作中实现共赢。

  韩国汉阳大学校长李基晶提出,对共享教育模式的追求是大学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要推动优质教师资源和教学内容在国家之间共享和流动。

  澳大利亚大学协会首席执行官卡特里奥娜·杰克逊对教育国际化深有体会。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三大国际教育提供者。过去10年,300多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选择到澳大利亚接受高等教育,这些学生为澳大利亚带来了活力和发展。“我们与大约1万家海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有1700多家落地中国。我们的研究人员与世界各地的同行密切互动,为治疗婴儿听力受损、阻止疫病传播等提供智力支持。”卡特里奥娜说,“教育变革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不受国家限制,它是我们战胜诸多挑战的驱动力。”

  教育可以帮助创造一个更加团结的世界。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副主席特里·布朗认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够帮助青年实现更多对话,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构建信任。当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够相互理解并且交流合作,我们就能解决世界上一些重大挑战。在这一意义上来说,教育在增进社会福祉方面作用巨大。

  当前,全球青少年都面临着近视、肥胖、心理健康等问题。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认为,各国应加强合作,推动国际体育交流,培养全球学生的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以迎接充满挑战的未来。

  以世界眼光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当前,国际发展动力不足,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局部冲突时有发生,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不确定性和挑战性。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描述了消除贫困、保护地球和确保所有人共享繁荣的人类共同愿景。各国教育如何携手实现美好蓝图?

  “我们坚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阻挡,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愿望不可阻挡。国内外高校要携手共进,勇做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拥护者、践行者和奋斗者,为全人类的福祉贡献教育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说。

  “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认为,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和现代化社会对能源的持续刚性需求,给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出了世纪性的新要求。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要思考如何培养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如何通过国家间的教育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造福人类。他提议整合高校各自优势资源,构筑学术共同体,联合攻关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气候变化也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要合作应对,各国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要共同探讨如何为未来经济发展降低环境方面的消耗。”英国商业贸易部首席职业教育专家乔乐杰呼吁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共同努力。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应当成为全球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表示:“希望联通中外教育同仁,连接不同教育类型和层级,联结教育行业内外要素和全球优质资源,激发教育变革的深层动力,助力构建更加公平包容、高质量的全球教育生态,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各国彼此相连,务必携手共进。全球教育工作者将共同行动,助力塑造和平、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

  《中国教育报》2023年10月28日第2版

  作者:本报记者 韩晓萌 李萍 王若熙 见习记者 李洋

  举报/反馈

上一篇:法治为民|服务最可爱的人
下一篇:聚焦混龄儿童照护等托育服务新需求,这个培训由中澳专家联合授课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