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 | 《小康》·中国小康网 王际娣

  近年来,广东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扎实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绿色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和澎湃动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加快打造。

  9月22日,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强调,要着眼治本之策,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动产业绿色化改造,积极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制高点,着力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近年来,广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广东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绿色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经过数代人的接续努力,广东“绿色版图”不断扩大,基本实现了“绿起来”的目标,已经到了“美起来”的阶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正加速形成。

  山青水绿生态美

  初秋,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依旧树木青葱,在公园海拔1600米的小黄山景区,1300公顷的华南五针松原始森林,随着气候逐渐变冷,五针松分泌出抗寒物质,使其松针呈现粉蓝色。成片的蓝松屹立于广东之巅,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凸显,被誉为“物种宝库”“南岭明珠”。

  广东物种的多样性远不止于此,在韶关始兴南山保护区首次发现桫椤群落,在始兴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多次监测到中华穿山甲等珍稀动物;东莞首次野外监测到野生白鹇种群和彩鹮;深圳红树林国际自然保护区豹猫由“稀客”成为“常客”……清晨时分,成群的白鹇更是飞到寻常百姓家房前屋后觅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常态。

  目前,广东省森林覆盖率达53.03%,野生动植物物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东正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全力创建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的成果。

  在广东东部,原本黑臭的练江、榕江、韩江经过治理再次成为老百姓的“亲水河”;茅洲河更是从黑臭到水质达标,再到如今的水绿岸美,如今茅洲河沿岸已经成为老百姓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广东数条污染最严重河流的变迁,便是广东持续保护生态环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生动实践。

  防污治污成果显著得益于广东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当前广东已全面建立了省市县镇村五级河湖长体系、省市县镇四级河湖警长体系,人数达8万名,工作机制和机构设置取得新突破。与此同时,广东万里碧道建设高质量推进,积极推进水经济发展,河湖治理综合效益加快释放。2022年,广东建成碧道2273公里,累计建成5212公里。

  经过数代人的接续努力,广东“绿色版图”不断扩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正加速形成。图为秋冬时节的始兴江畔 图片来源:始兴发布

  生态修复见成效

  去年11月,韶关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作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北部生态发展区,十年来,韶关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准绳,不断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路径。

  在生态修复方面,韶关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采用“耐贫瘠树种+经济树种”搭配种植模式,探索“治石+治贫”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型治理路子,创新石漠化区域综合治理模式,实现“治石富民”。

  不仅如此,韶关从精准作业、精准管理和精准监测三大方面出发,“整治提升一批、转型升级一批、生态修复一批”遗留矿山,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修复工程“样板”。

  如今,韶关已形成了“特色经济林基地、竹木精深加工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四大产业发展格局,不断走出生态与产业双赢之路奏响了点“绿”成“金”的森林乐章。

  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广东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完成874.37公顷,完成率为86.59。

  除广东北部山区的矿山及森林修复外,东部沿海的红树林保护依旧是当前生态保护的重点工作。

  在江门市海门镇,临海而建的步道贯穿整片红树林,伴着落日余晖,不知名的鸟儿成群结队盘旋于红树上方,树林深处更是百鸟齐鸣,场面甚是壮观。红树林是鸟类的天堂,广东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提出到2025年在江门台山镇海湾、湛江雷州沿岸、湛江徐闻东北海域、惠州惠东考洲洋创建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新营造和修复红树林面积预计将超4.4万亩。

  持续推进点绿成金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牵引,也是关系广东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黄坤明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上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东生态持续向好的同时也迎来了“点绿成金”的窗口期,如何写好“生态富民”文章,成为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普宁市是“中国青梅之乡”,青梅制品畅销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青梅特色主导产业产值达到7.32亿元,成为该镇最具影响力的富民产业;韶关翁源面对生态富矿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将澳洲茶树精油建设项目作为林业产业发展提升行动之一,目前已完成3000亩澳洲茶树种植,三个精油加工厂也进入紧锣密鼓的设备调试阶段;茂名市积极打造产、供、销、加特色产业链,培植新鲜水果、干鲜果品、林产化工、中药材、林产饮料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优特色品牌产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经济林年产值约400亿元。

  数字化转型、光伏、新能源……一场以能源结构调整为基础的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也在上演。当前,广东产业、交通结构也不断优化调整,绿色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能源车在城市穿梭;广东还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碳普惠等试点示范走在全国前列,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高水平完成国家下达的碳强度等约束性指标。截至2022年年末,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2.14亿吨,成交金额达到56.39亿元,均居全国首位。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10月中旬刊

  举报/反馈

上一篇:推进红色基因传承 江西赣州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月活动启动
下一篇:乒乓球世界冠军李晓霞走进新马小学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