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做好教考衔接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3-11-07
手机版

  ■高考典型试题解析高考综合改革启动以来,语文高考试题全面深入关联教材,在以考促学、以考促教、推进育人方式转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的现代文阅读,从试题内容和命题方式上紧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系统地增强了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关联。试题设计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一是试题选文整体映射教材内容。从试题选文作者来看,费孝通和沈从文两位作家均是学生熟知的大家。费孝通所著《乡土中国》呈现于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是学生建构学术类整本书阅读经验的范例;沈从文所著《边城》被编入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时节选了三至六章,不少学生以此为契机通读了全书。从试题选文内容来看,现代文阅读Ⅰ围绕“调查研究”的话题,映射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相关内容;现代文阅读Ⅱ沈从文的《社戏》会让学生和初中阶段所学的鲁迅的《社戏》(见八年级下册第1课)建立对比阅读的联系。从阅读方法来看,试卷所摘编费孝通《亦谈社会调查》和节选沈从文《社戏》的文章风格与教材所学相似。学生可以将学到的学术类著作阅读经验和散文化小说阅读方法迁移过来。总之,从试题选文看,跟教材内容密切相关,意在引导高中师生用好统编教材开展教与学。二是试题选项内容关联教材选文。试卷第1题“B.材料一以毛泽东在寻乌县的调查为例,论述调查要深入、唯实,这与毛泽东本人在《调查的技术》中的倡导也是一致的。”而《调查的技术》一文来自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学习资源”,谈如何开展调查研究。第7题“C.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D.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分别对应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的内容。如果学生对教材选文内容不熟悉,则势必增加做题的难度,造成一定的压力和恐慌心理,影响考试做题状态。三是试题考查内容映射教材学习任务和学习提示。试卷第4题“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考查准确把握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含义。其实在必修下册第8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学习提示”中有这样的表述:“阅读本文,要注意文章如何用简明而又准确的语言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重点把握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的含义;思考为何说不同的建筑‘词汇’能表达不同的感情;理解‘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学生学习本篇课文时对“文法”“词汇”和“可译性”等词语的理解是重点,定然进行过一定的训练。第5题“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调查研究中的‘客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材料、归纳概况要点的能力。这样的学习任务在统编教材中很多,比如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一中“1.本单元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学习问题,阐发了一些深刻的道理……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第8题“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在选择性必修下册《边城》(节选)后的“学习提示”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分析“描写”手法来阅读散文化小说的方法。阅读鉴赏能力要求均是学习统编教材过程中内化素养的迁移运用。围绕教材整合资源复习备考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的命题启示我们,今后的高考备考,要摒弃之前按照复习资料板块推进的做法,应回归课本、温故知新,建立结构化知识体系,提升系统化语文能力。当然,围绕教材进行复习,不是简单机械地过一遍教材内容,而是要做好整合,以“学习任务群”为模块,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结合教材相关单元由导语、课文、学习提示、学习任务等构成的教学资源,关注语文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确定复习内容和要求,设计学习任务(活动)和评价测量量表(试题)。在此基础上对标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4”开展复习备考。一是整合课内外学习资源。比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模块涉及的教材单元主要是必修上册第五单元和必修下册第七单元,以及选修教材《学术论著专题研讨》的第六单元,也可以囊括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文学阅读与写作”模块涉及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七单元,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六单元,以及目前已出版的选修教材《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学习对象包含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可引导学生将文学知识结构化、阅读鉴赏能力系统化。再比如,可整合必修上册《百合花》《哦,香雪》,必修下册《祝福》,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选择性必修下册《阿Q正传》(节选)、《边城》(节选)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两册选修教材中的小说篇目等学习资源,以及课外同作家、同题材或同流派的其他作品,设计现当代小说复习专题,引导学生研究作家作品在主题、叙事形式、流派风格上的差异,运用整本书阅读建立的阅读经验撰写内容提要、作品概况和阅读感受,撰写文学评论。二是复习内容定位到知识和能力。“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是直接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模块,复习备考内容主要包括:1.梳理并积累课内重点词语,训练分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含义的差别与联系;2.在阅读与鉴赏文本中辨析字词,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3.运用逻辑知识,反思自己表达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模块,重点是建构并运用较为专业的学术类文本阅读策略和小说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鉴赏能力。教师应依据课标关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5项学习目标与内容,整合教材单元导语、《乡土中国》《红楼梦》《中国小说史略》《时间简史》等教材指定著作、阅读提示、学习任务等学习资源,关注阅读策略运用,可将复习备考内容确定为:1.回顾《乡土中国》《红楼梦》等著作主要内容,概括著作主要内容(核心故事),撰写内容提要、人物述评;2.厘清学术类文本中的核心概念,概括文本观点;3.学会从情节、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三是注重设计活动和评价反馈。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采用任务驱动,仍然是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的策略,因此,教师要按课时设计线性操作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及时进行测评反馈。比如整本书阅读中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谁适合担任大观园的总管?引导学生借助回目提示,阅读与王熙凤、薛宝钗、贾探春相关的章回,梳理展现人物才情的情节,概述她们的学问才识、管理智慧、沟通能力等;组织学生讨论商定评选标准,对照标准确定人选,列出佐证情节。在现当代小说专题复习学习任务设计中,可采用多层面多角度组元(如作家组元、主题组元、流派组元等)的方式进行梳理研讨,比如鲁迅小说专题阅读、革命传统小说阅读,再比如围绕沈从文笔下挥之不去的“湘西”情结,引导学生系统阅读沈从文的小说,梳理总结沈从文独特的写作艺术。当然,每个学习任务设计的同时,都要明确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建议,发挥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多种功能,引导学生调整复习状态和进程。“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做好高考真题研究和扎实的复习备考是深化教考衔接、巩固提升能力的有效策略。(作者:李勇系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高级教师、兰州市高中语文学科特聘兼职教研员)举报/反馈

上一篇:怎么提高托福独立写作-正确方法-用时建议
下一篇:下月起,江苏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开始报名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