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中医院“重塑人生脊梁团队”获浙江省第五届“最美浙江人 · 最美天使”提名奖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2-12-16
手机版

  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

  昨天

  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

  “生命至上”第五届“最美浙江人·最美天使”

  评选活动云发布仪式在杭州举行

  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

  重塑人生脊梁团队

  获提名奖

  萧山中医院“重塑人生脊梁”扶贫救助行动

  脊柱畸形患者俗称“驼背”,是一种高致残性的疾病,严重者可导致心肺功能下降,肢体活动不便甚至瘫痪、死亡。由于手术费用高、风险大,很多贫困家庭的患者无法及时接受矫形治疗,以致常年受病痛折磨,一生无法直立行走。而脊柱畸形矫形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国内能熟练开展这项手术的医院屈指可数。近年来,以萧山区中医院全仁夫院长为首的医疗团队不畏风险,迎难而上,勇闯生命禁区,不断创新手术方法,攻克多个技术堡垒,已顺利完成300余例手术。治愈的患者中,年龄从5岁至80多岁,脊柱侧凸角度最高达115度,脊柱后凸角度最高达230度,矫形前后最大身高差达38厘米,精湛的技术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

  

  为了精准帮助到贫困家庭,萧山区中医院开展了“重塑人生脊梁”和“杏林天使基金”两大公益基金项目,用于帮助医院结对的湖北、贵州、西藏、浙江等地区的脊柱畸形患者。2018年至今,已有110余名来自利川、凯里、从江、西藏、云南的患者受益,减免医疗费用达530余万元。一批又一批的脊柱畸形患者在基金的援助下,重新挺直了脊梁,摆脱因病致贫的困境。

  2020年8月,医院专家团队更是克服高原反应赴西藏那曲色尼开展患者筛查活动,10位西藏脊柱畸形患者来萧治疗成功获得救治。医院被那曲市色尼区人民政府授予特别贡献单位奖,并获杭州市卫生健康2020年度“十大有影响力事件”。

  技术精湛 杨氏父子换了人生

  

  来自贵州凯里的杨秀成是一名脊柱畸形患者,因一次摔伤后颈椎出现了弯曲,情况日益严重,几乎弯成了“C”字型,从背后看去几乎像个“无头人”。他的下巴贴在胸骨上,吃东西吞咽十分困难,因而营养不良,瘦骨嶙峋。而更不幸的是,他的儿子也出现了这种症状。失去劳动力的杨氏父子陷入了困境。2019年10月,在贵州受援医院的联系下,杨氏父子来到了萧山中医院接受治疗。术前,医院麻醉科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为杨秀成做了“史上最难”气管插管。2019年11月6日和11月11日,全仁夫团队对杨秀成进行两次高难度的截骨矫形手术,2020年1月6日,最后一次颈椎后凸矫形手术顺利完成。经过精心护理,现在的杨秀成能顺利抬头、吃饭,变得与正常人一样。这也成为国内罕见脊柱后凸畸形230度、颈胸段后凸50度、胸椎后凸115度矫形成功的首位患者。

  杨海兵是杨秀成的儿子。入院前,这个27岁的小伙子脊柱后凸67度,身高只有136厘米。1月23日,杨海兵接受了全仁夫主刀的脊柱后凸截骨矫形手术。术后,护士给小伙子量了身高,足足“长高”了10cm!在出院后的一次随访中,杨海兵激动地告诉全仁夫,说:“手术之前我的生活好像没有希望了,手术之后我的生活改变了不少。现在政府给我们安排了新的住处,还给我安排了一个工作,我能赚钱养家了!谢谢萧山中医院给了我们父子的新生活!

  情暖高原 西藏患者圆梦西湖

  

  “我们出发了,西湖!”2021年1月28日一大早,来自西藏色尼的吉措姆兴奋地在大巴车车窗上写下这几个字。经历4个多月的凤凰涅槃,10位来自西藏那曲的脊柱畸形患者在萧山中医院全部顺利完成了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此刻,他们在全仁夫院长及萧山中医院医护人员的陪同下,一起去看看美丽的西湖,去坐一坐他们心心念念的游船,这一刻让所有人都期盼已久。

  “全伯伯!西湖真美,坐游船真好玩……”在游湖途中,7岁的罗布卓玛和12岁的尼玛拉姆亲切地拉着为她们带去“重生”的恩人——全仁夫,并一起在西湖边拍照合影,留住这让人难忘的美好瞬间。

  几个月前,为了使这些远道而来的患者能顺利渡过适应期,萧山区中医院十五病区(脊柱矫形科)时刻上演着一幕幕温情的画面。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纷纷化身“全能老师”,教孩子们学英语、算算术,与他们聊天谈心,排解不良情绪。在4个月的时间里,卓玛学完了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语文内容,拉姆也认识了不少英语单词,这让卓玛的爸爸十分感动。卓玛的爸爸说:“孩子3岁的时候发现有脊柱侧弯的问题,但由于当地医疗水平有限,一直没能治疗。做梦都没想到,离家3700公里的萧山居然能够帮我弥补遗憾,让孩子挺直脊梁。这里就像一个家。”2020年9月30日,卓玛进行了一次“脊柱侧弯生长棒矫形内固定术”,术后,她的身高比原来长高了7厘米。同样的,这一变化也发生在其他的伙伴们身上。而这10位患者被成功救治得益于几个月前的一次筛查行动。

  

  2020年8月12日,受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人民政府邀请,萧山区中医院“重塑人生脊梁”医疗团队成员朱国香、李伟、杨展荣、高焕焕远赴西藏那曲色尼区,开展脊柱畸形患者义诊筛查活动。医疗团队克服空气干燥、氧气稀薄引发的种种不适,吸着氧气连续工作7个小时,筛查了100位藏民,并确定治疗方案,使每位慕名而来的藏民重燃了新生的希望。而吉措姆等就是这次筛查中被确定的第一批来萧治疗的10名患者。

  来萧诊断后,吉措姆接受的手术方案是“一期头盆环牵引术+二期截骨矫形术”,她是10名患者中最后一个完成二期截骨矫形手术的。为确保手术安全及矫形的效果,吉措姆接受的治疗周期较长。为了手术顺利进行,她忍痛剪去了自己最珍爱的长发,因而伤心了好长一段时间。对此,医护人员常常来找她谈心,给她鼓励,帮她洗头……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吉措姆渐渐适应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人也变得自信起来。手术后的她,比手术前整整长高了16厘米,是10名患者中长高最明显的一个。看到镜子里变挺直的样子,吉措姆又一次流下了眼泪,只不过,这次是重获新生的喜悦之泪。

  2020年9月,“重塑人生脊梁”走进湖北利川,2020年8月,走进西藏云南,2020年11月,走进浙江龙泉,2020年3月,走进贵州从江,2021年5月,走进贵州黔东南7县市……萧山区中医院两大慈善救助项目针对低保户、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家庭、持有残疾证的脊柱畸形患者,由医院分别与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萧山区慈善总会及爱心企业联合成立。项目善款用于补贴上述贫困患者由医保及其他各种补贴支付后仍需自费的部分。这一善举让高端的医疗技术福泽于生活在人生低谷的人群上,重新挺起的不仅仅是他们的一根脊梁,更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2021年5月,萧山区中医院迎来了来自贵州、西藏的新一批患者。这一扶贫救助行动不断刷新着记录,续写着希望。人世间,因医疗而变得更加健康,因善良而变得更加美好!

上一篇:四川新都一小学“课堂内容课外补” 高额收费
下一篇:短视频剪辑怎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