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3-07-11
手机版

  童年03:05来自初中语文优秀实用文档

  【导入新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德国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一开始,他告诫自己,现在什么都不要想,飞起来就行。飞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航向,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而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能完成任务,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的一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只要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上尉飞行员,同时也是著名作家的莫顿·亨特先生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他小时候到底经历了怎样一件事……

  【学习目标】

  1、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2、学习作者抓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掌握以小见大的写法。

  3、理解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内涵,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故事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7—1998),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擅长写励志类的文章。其主要代表作有《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等。

  【读音释义】

  ①灼(zhuó):烧,烫

  ②恍惚(huǎng hū):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③抽噎(yē):一吸一顿地哭泣。

  ④附和(hè):(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⑤气喘吁吁(xū):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⑥突兀(wù):高耸的样子。

  ⑦耸(sǒng)立:高高地直立。

  ⑧参差(cēn cī)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

  【整体把握】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章叙述了“我”冒险爬悬崖,并在爸爸的指导下脱险的经历,并由此悟出了战胜困难的经验。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写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17):冒险。

  第二部分(18-28):脱险。

  第三部分( 29 ):悟险。

  【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说“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这是哪一种记叙方式?有何作用?

  明确: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2、开头写“酷热”“灼人的热浪”有什么作用?

  明确: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天气状况,渲染炎热的气氛,为下文写爬悬崖作铺垫。

  3、“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这句话属于什么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插叙。交代“我”爬悬崖时犹豫的原因,也为后文“我”被困悬崖埋下伏笔。

  4、为什么“我”明明知道自己病弱,也记得母亲的警告,却还要冒险爬悬崖呢?

  明确:因为好朋友杰里“就因为你过去生病,所以就要当胆小鬼?这没道理”的话语刺激了“我”,自尊心、虚荣心占了上风,于是冒险去爬悬崖。

  5、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杰里是“我最好的朋友”?

  明确:为后文杰里叫来“我”的爸爸埋下伏笔。

  6、“在很远的另一边,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环境描写。突出了悬崖的难以攀登,烘托了“我”的恐惧心理,为下文写“我”悬崖遇险作铺垫。

  7、“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第7段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刻画出瘦弱胆小的“我”攀爬悬崖时内心的慌乱不安,也照应了前文的病弱。

  8、大家走时,作者交待“杰里看起来很担心”,这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①照应前文“他是我最好的朋友”;②为后文写杰里带爸爸来“救我”埋了伏笔。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4%举报/反馈

上一篇:@升本人|江西专升本全年备考规划,你get了吗?
下一篇:在公务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