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示范区:唱响“最美乡音”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3-10-17
手机版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9月26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滍阳镇的“乡音大舞台”上,村民聚集在一起排练,拉弦子、唱戏曲、敲大鼓,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神情。

  滍阳镇拥有悠久的戏曲文化底蕴,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将唱戏表演当作谋生手段。如今,生活越过越好,戏曲就成了村民的业余爱好。大家自发到舒山下搭台唱戏,该镇逐步形成农历每月“逢二”的“闫口戏迷会”,涌现出河南坠子传承人魏书振等一批“名角”“大腕儿”,吸引周边乡村不少戏迷前来“捧场”。

  毕竟是露天场地,一旦遇到刮风下雨,戏迷会就会取消,喜欢唱戏的村民和听戏的群众只能扫兴而归。

  为了将戏曲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2017年,滍阳镇通过争取上级移民资金、发动村民募捐等方式募集20余万元,建成总占地600余平方米的“乡音大舞台”,并配备音响、喇叭、桌子、椅子等,免费供村民使用。自此,“闫口戏迷会”有了“家”。

  为丰富表演形式,让热爱戏曲、歌曲、舞蹈的村民发挥自身特长,滍阳镇将60余名村民组织起来,分别组建戏曲、盘鼓、腰鼓、广场舞4支文艺队伍,明确1名干部管理文艺队伍,负责组织日常练习和演出,并从区里争取到价值10余万元的盘鼓、铜器、腰鼓等乐器,免费供村民使用。

  之后,滍阳镇文化演出越办越好,农历每月“逢二”,村民们都会自带小板凳到“乡音大舞台”。听戏曲、赏歌舞,逐渐成为村民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滍阳镇以高质量推进“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锻造“幸福和谐星”特色亮点,把不断改善民生、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切入点,着力唱响“最美乡音”。

  “场地、设备我们都有了,但是没有集体收入,也很难维持村民的日常排练演出,保障‘乡音大舞台’的日常运转。”滍阳镇镇长刘克元说,为此,该镇积极谋划,成立了平顶山市闫口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依托现有的4支文艺队伍组建平顶山市闫口曲剧团,通过对外承接有偿的演出邀请,把村民的兴趣爱好转变为真金白银。

  该镇采用“党支部+公司”模式,聘请漯河“名角”王丽担任曲剧团团长,对外承接的演出以豫剧、曲剧、河南坠子等戏曲类表演为主,每场演出收取3000元至10000元费用,参演村民按照出演角色和时长得到50元至300元不等的报酬,公司每年按照保底10万元的标准给村集体分红。

  自此,滍阳镇村民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村集体经济也有了稳定收入。

  近年来,闫口曲剧团不仅承接附近乡村的表演邀请,还多次前往宝丰县、鲁山县甚至漯河市、禹州市等地开展会演,每年平均演出100余场、营收60余万元,不仅唱响了滍阳的“最美乡音”,还探索出村集体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村民爱好和特长转变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帮助村民致富的法宝。(来源:平顶山示范区 张亚丹)

上一篇:上海技能人才摘金启示录|17岁的全国技能大赛花艺冠军蒋晨琪:狠练到哭,她也要做完
下一篇:超60亿!又一新大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