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绘制世界一流科学城蓝图?这场沙龙上专家这样说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冷霜 实习生 黄明圆

  图/主办方提供

  10月16日,以“高标准建设南沙科学城 共同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主题的第二期“南沙观察家沙龙”活动在广州市南沙区召开。当天,与会专家就南沙区的基础优势与发展前景,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打造大湾区科创产业新高地,协同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共同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言献策。

  第二期“南沙观察家沙龙”活动在广州市南沙区召开

  刘玉兰(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原巡视员、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名誉理事长):

  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发展南沙的产业,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形成并发展先进程度跃迁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起点是新,关键是质,落脚点是生产力,只有以更高的发展效率和效能持续升级产业体系,汇聚产业资本,培育产业集群,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打造发展新优势。

  仲伟俊(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南沙在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增加研发投入、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等,更要重视实现科技创新投入和成果的高效转化,推动产出重大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开发生产世界级产品。

  张振刚(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广东省科技革命与技术预见智库主任):

  激活南沙科学城的创新能力有三个维度:

  一是通过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提升企业的“核创新力”;

  二是通过数据赋能融通信息流、知识流、人才流、商业流、物质流,提升产业的“流创新力”;

  三是搭建高端平台,优化营商环境,汇聚各类资源,从而提升城市的“源创新力”。

  此外,还要着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的“五链融通”,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协同能效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提高。

  高民(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

  从潜在产品到大规模可商用的产品,中间需要上百次反复、迭代、改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既包括成熟企业的产学研结合,也包括掌握技术的年轻团队去开办企业。对于后者,他建议给予启动资金、创业培训、开放实验室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推动技术向产品有效转化。

  乔为国(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

  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根据主体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本地高校院所衍生内源驱动、产业技术研究院转化驱动、优质科创企业本地化发展驱动、早期科创项目孵化培育驱动等路径,建议南沙科学城在发展中采取多路径协同方式,支持促进各路径间的联动协同及网络化发展、资源支撑共享。

  宋洁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借鉴中关村的发展经验,南沙科学城要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科学城,需要抓住科技创新机构、关键环节以及人才这三个关键。通过抓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锚机构、抓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抓创新关键人等措施,厚植科技创新活水、打通科技转化通道,集聚人才和创新创业项目。

  据了解,今年6月,《广州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年)》印发,将南沙科学城定位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重点承载区、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产业策源地、创新发展政策改革试验区,同时明确到2035年建成一流科学城的目标。这标志着南沙科学城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上一篇:福建厦门市质检院大力推进多个平台建设赋能区域产业发展
下一篇:22 所院校!考研报名失败名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