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丝路 畅想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特别报道】互利共赢结硕果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3-11-07
手机版

  互利共赢结硕果

  

  天水经开区社棠工业园鸟瞰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 蔡文正

  甘肃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10年前,“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为我省开放发展赋予了重要历史机遇,甘肃打开了向西开放发展的新大门,从内陆偏远省份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窗口。

  10年来,全省上下抢抓“一带一路”这个最大机遇,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累计实现贸易额2902.2亿元,经贸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如今,昔日的悠悠驼铃变成了国际货运班列的滚滚铁流,甘肃积极发挥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区位优势,不断拓展交流合作的空间,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在互利共赢中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商贸往来活力旺

  9月16日下午,随着汽笛的鸣响,一列载着375吨马铃薯的冷链柜火车专列缓缓驶出定西北货场,通过铁海联运出口泰国曼谷。这是2023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暨马铃薯冷链铁海联运首发专列。

  通道“活”起来,商贸“旺”起来。借助“一带一路”这个黄金通道,10年来,甘肃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显示出强劲的韧性与活力。

  2013年至2022年,甘肃省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2.3%。2022年,甘肃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值376.3亿元,同比增长24.3%。

  成绩的取得非一朝一夕之功。

  2013年以来,我省抓住用好“一带一路”最大机遇,练好内功、做足增量、拓宽路子,积极拓展外向型经济空间,让甘肃特色产品走向全球。

  临夏羊肉销售到科威特、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陇南豆铃卷、腐竹条等豆制品出口新西兰、泰国等11个国家及地区;天水浓缩苹果汁、脱水蔬菜远销非洲市场……近年来,我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全省特色农产品及其制品、工业产品等与国际市场对接,鲜苹果、中药材、活牛等“甘味”特色农牧产品出口持续扩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外贸增长点。目前,甘肃特色农产品出口份额已从2013年的8%提升到2022年的近20%。

  同时,我省还多点布局,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主导产业逐步实现转型升级。石墨电极、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等机电高新产品占外贸总值的比重从2012年年底的31%提高到2022年的55%,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断提高。

  出口量质双升,进口也不断实现新突破。

  10年来,我省进口规模不断提升,进口结构从矿产品占85%的较单一结构逐步向多元化发展。目前,我省矿产品、机电高新产品、农产品三大主要进口产品占比分别为52%、15%和2.5%,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优质消费品等进口也在不断增加。

  10年来,我省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在与欧美、日、韩等传统贸易伙伴保持良好经贸往来的同时,还积极开拓东盟、中亚、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RCEP协定生效实施,我省与RCEP成员国贸易额不断增长,2022年贸易额达137.8亿元,同比增长49.3%。

  2018年,我省成立了外贸企业联盟,5年来联盟结构不断优化,企业数量从45家扩大到55家,联盟企业贸易额占全省贸易总额的80%。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红利不断释放,我省经营主体活力竞相迸发。目前,全省已建成天水苹果、河西地区种子、兰州新型材料、兰州新区石油装备、平凉静宁苹果、酒泉洋葱等6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华天科技、方大炭素、中仕达等民营企业已发展成为我省外贸龙头,一批中小出口企业快速崛起。

  数据显示,2022年,我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660家,其中民营企业500多家,成为外贸队伍的主力军。

  我省抢抓机遇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发展,兰州、天水分别于2018年7月和2020年4月获批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两个综合试验区共设立5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4个跨境电商人才孵化中心,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达340余家,共有26家企业在境外设立海外仓31个,覆盖14个国家和地区,带动我省洋葱、苹果、辣椒、蚕豆、苹果汁等农产品及石墨电极、轴承等机电产品开辟线上跨境销售。

上一篇:以阅读为先河 开启学生心灵之旅
下一篇:贵安新区管委会与上海师范大学在贵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