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经验丨如何提高慢性病患者防治依从性!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一、慢病患者的“经典语录”

0 1

在疾病认识方面,有的会说:

——上点年纪血压有点高很正常!

——血压/血糖就是有点高嘛,又没得高血压、糖尿病!

——只是偏高而已...

——我觉得我的血压正常。

——我头又不痛、吃的也不多、喝的也不多、又没瘦。

——能吃能跑能跳能有什么病。

●●●

0 2

在治疗的理解方面,有的会说:

——需要吃药吗?没有钱!

——药有副作用、有依赖性。

——药不能用好的更不能吃多种。

——只要吃药就要吃一辈子。

——吃中药安全一些。

●●●

0 3

在后期管理方面,有的会说:

——抽血把我抽昏了。

——控制好了,现在没吃了,不能天天吃。

——我停了一种,我自动减量了。

——120的血压太低了。

——没时间。

●●●

0 4

出现并发症时,有的会说:

——医生,请一定帮帮忙,谢谢!

——我马上戒烟、戒酒。

——你该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

——药用好一点,只要不留后遗症。

——你说好久复诊就好久复诊。

——早知道先把药吃起。

●●●

从“经典语录”不难看出:居民知识的缺乏加上经济、家庭及社会压力,促使心生畏惧--担心、害怕,更不愿意面对现实,直至后悔,却为时已晚。

有道是“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因护致贫”。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我们正面临“因病致贫”向“因护致贫”转变的现状,要扭转现状、力挽狂澜,依从性管理是关键更是难点!

提升慢病患者健康防治依从性,是我们家庭医生努力的方向!

二、慢病患者依从性差的30种表现

第一方面患者服药依从性差:

1.相关知识缺乏,对疾病认知不足,不清楚治疗目的。

2.用药方案复杂,不能按医嘱服药,乱服。

3.记忆力下降,停服、漏服现象明显。

4.盲从心理、从众心理,乱调药、乱停药。

5.经济原因,觉得药物太贵。

6.家庭、社会环境的原因。

7.过分依赖中药。

8.害怕药物有副作用及依赖性。

第二方面慢病随访依从性差:

9. 对管理服务内容不知晓,不知道随访的目的和意义。

10.久病成医,自以为是,自觉指标控制满意,不需要参与随访服务。

11.获得感不强,觉得来与不来没什么区别。

12.交通不便或距离较远,肢体功能障碍,出行不方便。

13.家庭原因,家人关心不到位,有些不理不睬,自己有一种自暴自弃的心态。

14.认为浪费她的时间,随访只是帮助医护人员完成工作任务而已,和他们没关系。

15.工作确实时间不合适,这可以理解。

16.对医务人员缺乏认同感,对耐心、真诚的劝解及指导视为夸大其词、推销药品。

第三方面自我管理依从性差:

17.无所谓的态度,迷信保健品、排斥药品,宁愿花一万块钱买一张毫无功能的玉石床,也不愿意就医。

18.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抵不住色香味的诱惑。

19.道听途说,盲从、从众心理。“因为吃了药就不能停,所以我不吃”,从科学的角度看,这种说法似乎不值得一驳。

20.互联网的不利影响。对着网络解释自行诊断,影响是巨大的。

21.肢体功能障碍。对于这类人群我们需要多一点关心、关爱与帮助。

第四方面家属参与依从性差:

22.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23.对患者患病状况无意识。

24.主观认为这些病就像感冒一样普遍,只要吃药就没什么事情。

25.随便在药房、诊所处理疾病,不愿带去正规医院就诊。

26.照护慢病老人的时间和精力不够。

第五方面医院管理致依从性差:

27.基础数据采集不完善,不能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28.缺乏对数据的动态监测和分析,不能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服务及指导。

29.诊疗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无法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

30.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发展不均衡更不能有效融合,就诊方便性不够。

三、提高慢病依从性我们怎么做?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三级预防的目标:一级预防是防止慢性病的发生。主要从营造慢病管理的微观和宏观环境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创建无烟单位、健康家庭。设立高血压日、世界精神病日。制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等法律法规;定期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等。二级预防是一旦发病及时诊断和治疗,稳定病情,防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定期对各类高危人群进行慢病筛查。对于慢病患者建立实时的指标监测制度。为居民提供及时、方便的健康咨询、医疗服务和转诊服务。三级预防是坚持长期、规范治疗、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倡慢病病人的自我管理。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病中给予病人在急性期得到有效、规范的治疗。病情稳定后,按照合理的治疗方案,在社区获得方便、连续、经济、有效、规范的治疗与康复。晚期病人能够得到规范的康复指导、医疗照顾和临终关怀等。

同时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第一是加强健康教育:一是健康教育需要形式多样:比如通过开展讲座、沙龙、现场教授、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等,加强疾病、药物知识、政策等宣讲及提供必要的上门服务等,强化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引导患者家属积极参与。二是告知信息:药物是治疗什么的?怎么用?什么时间用?服与不服的区别,能改善什么症状,不能改善什么症状,可能出现什么不良反应等等。三是传授技能:让患者有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健康、关心并评价自己的健康、改善和促进自己的健康的能力。

第二是加强日常管理:一是规范随访、管理等服务流程及诊疗服务行为。目的是提高“三率”,即控制达标率、并发症筛查率、知识知晓率。同时建立结合中医及现代康复一体的康复服务体系,有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二是期望值管理:要求我们要有“同理心”,以平等的姿态与患者协商和建立合作关系,更好的互相理解和尊重,在治疗策略、计划及可能出现的结果上协调并达成“一致”,互相配合,共同执行并有效完成治疗任务。三是通过为患者提供综合、全程、可及、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患者体验感及获得感。

第三是提供个性化服务:我们知道约80%的高血压患者合并至少一种危险因素。约60%的糖尿病患者至少患有一种慢病并发症。所以,我们可以运用“SOAP”模式,在完善主、客观资料的同时,通过对基础及日常管理数据的综合分析与评估,以“五心”服务为基础,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精准、精细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第四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慢性病的预防、护理、治疗、控制和满意度。在基层常常受制于人员及人才储备不足、学历层次及技术水平不高、绩效等诸多因素。所以,我们必须有破“题”的信心、勇气和决心,通过内培外训提技能、“全-专”结合改模式、上下联动促发展等方式,将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高度融合,充分将“知、信、行”的思维方式运用到工作中,以技艺精湛的“工匠精神”,“家”的文化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环境舒适、温馨,热情周到细致,技艺精湛的服务。以患者的“肯定”提升医护人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慢性病可防、可控更可治。需要终身治疗,却非终身服药。如何为患者提供“简便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着力提升患者体验感和获得感至关重要。其实,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但患者不花钱也能买早知道。因为他们身边有一群为“慢性病“防、治、管”一体化、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默默奉献的人---家庭医生。

上一篇:过敏性鼻炎这样治,千万别和感冒弄混了!
下一篇:沪上名医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飞”得最快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