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健康教育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知识问答 - 公众防护篇(下)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17

外出不方便洗手时,该怎么办?

可选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使用时用量要足够,要让手心、手背、指缝、手腕等处充分湿润,两手相互摩擦足够长的时间,要等消毒液差不多蒸发之后再停止。但是,对公众而言,不建议以免洗的手部消毒液作为常规的手部清洁手段,只是在户外等没有条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时候使用。

18

酒精消毒应该如何正确操作?

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是基于以前对冠状病毒的了解,经验表明,所有的消毒剂都有效。如果用酒精消毒,最好是用在手的消毒上,或者面积较小的物体表面。如果将酒精用作消毒喷雾在空气中喷洒,或者大面积地用酒精擦拭,这种方式有安全隐患,应该杜绝。

19

常用的家庭消毒方式有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重要措施之一。家庭用可选择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含醇消毒剂(如75%的酒精)。含氯消毒剂有一定腐蚀性,达到消毒时间后,需要用清水擦拭。

20

如何进行家庭消毒?

(一)家居表面保持清洁。门把手、电话机、手机、电视遥控器、桌面、地面等经常接触的表面,每天清洁,必要时(如家中有身体状况不明客人来访等)可以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消毒(按产品说明书使用),也可直接使用消毒湿巾。

(二)口鼻分泌物处理。家人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掩住口鼻,用过的纸巾等垃圾要放入垃圾袋,并及时处理,其他家庭成员避免接触。

(三)外出衣物经常换洗,必要时可以煮沸消毒,或使用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21

家中有居家医学观察人员,该如何进行家庭消毒?

(一)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化氢消毒剂,及时清洁、消毒家庭成员经常触碰的物品。如,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洗手盆、坐便器等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再用清水抹布擦拭去残留,每天至少一次。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湿式拖地,至少每天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一次。

(二)对于密切接触者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先使用“84”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按产品说明书使用),再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或者用洗衣机以60-90℃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将密切接触者使用的床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动衣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服。

(三)垃圾处理:建议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

(四)注意在清洁和处置台面、清洗衣物以及处理分泌物时,需要佩戴橡胶手套。摘掉手套后,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五)当居家观察人员被诊断为疑似病例后,要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消毒工作。

22

为什么要避免聚集?

根据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知,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聚会、串门、集会等活动会大大增加感染和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机会。为了防控疫情和保护自身健康,要少聚集、少串门,避免发生聚集性疫情。

23

为什么要勤通风?

主要是为了稀释病毒。假设在一个环境中有人感染了某种可通过飞沫传播的病毒,那么当这个人咳嗽时,会喷出液体的飞沫,这些飞沫携带的病毒颗粒的浓度最高。如果在很小的封闭空间内,这些病毒就会表现出较大的杀伤力。勤通风,当有新鲜空气流通起来,病毒颗粒会被稀释,再感染别人的机会就少了。另一方面,病毒自身是不能进行生命周期,必须感染人体细胞才能繁衍下去,开窗通风后,携带病毒的飞沫落到地上,其致病性也会下降。

24

普通居家人员如何防护?

(一)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 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和展览馆等。

(二)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家庭置备体温计、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且外观完好、无异味或脏污的口罩,回家后可放置于居室通风干燥处,以备下次使用。需要丢弃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以随时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 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室整洁,勤开窗,经常通 风,定时消毒。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分休息。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四)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五)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 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 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25

出行人员如何防护?

(一)日常生活与工作出行人员,外出前往超市、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独自到公园散步等感染风险较低时,不需要佩戴口罩。

(二)出现可疑症状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佩戴口罩,可选用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与他人接触情况,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相关调查。

(三)远距离出行人员,需事先了解目的地是否为疾病流行地区。如必须前往疾病流行地区,应事先配备口罩、便携式免洗洗手液、体温计等必要物品。旅行途中,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区时公共交通票据信息,以备查询。从疾病流行地区返回,应尽快到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进行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期限为离开疾病流行地区后14天。医学观察期间进行体温、体征等状况监测,尽量做到单独居住或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

26

居家隔离人员如何防护?

(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釆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14天。居家隔离人员应相对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做好医学观察场所的清洁与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观察期间不得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经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并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二)居家隔离人员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谢绝探访。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不得与家属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物品,包括牙刷、烟草制品、餐具、食物、饮料、毛巾、衣物及床上用品等。

(三)他人进入居家隔离人员居住空间时,应规范佩戴 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期间不要触碰和调整口罩。尽量避免与居家隔离人员直接接触,如发生任何直接接触,应及时做好清洁消毒。

27

特定行业人员如何防护?

(一)对于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武警、交警、安保人员、媒体记者、快递人员等行业人员,因日常接触人员较多,存在感染风险,其所在单位应为其配置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以及手消毒液、消毒纸巾、体温计等物品,并做好工作环境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期间,应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上岗。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注意保持手卫生,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每日至少2次测量体温。一般情况下,不必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如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应立即停止工作,根据病情居家隔离或就医。

(二)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 疑似和确诊病例转运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 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三)对于流行病学调査人员,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调查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开展疑似和确诊病例调查时, 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对疑似和确诊病例也可考虑釆取电话或视频方式流调。

(四)对于标本采集人员、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 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五)对于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尸体处理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环境清洁消毒人员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28

普通公众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疫情可能导致公众焦虑、紧张等心理应激,为减轻疫情对大众心理的干扰和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需注意心理健康防护。

(一)从权威媒体了解疫情和相关科学防护知识,规律生活,适度锻炼,读书,听音乐等。

(二)在疾病流行期间,出现恐惧、紧张和焦虑等情绪是自然的,不必过度紧张。

(三)积极心理调适:与他人多交流,相互鼓励,相互心理支持,转移注意力。要以积极的态度工作、生活,注意休息,放松自己,自我安慰激励。可以进行呼吸放松训练,有氧运动,正念打坐,冥想等方式来调适情绪。不要采取否认、回避退缩、过分依赖他人、指责抱怨、转移情绪发脾气、冲动等不良应对方式。减少咖啡摄入,特别不要试图通过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

如需本手册,请至陕西百姓健康网下载

http://www.bxjkw.cn/INFO/21716.shtml

本文来源:陕西百姓健康网

上一篇:健康教育课堂(一)
下一篇:礼泉县疾控中心提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