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类似疫情不会在多年后卷土重来?健康教育得从娃娃抓起
人活着的每一步就像剥洋葱,总有一片会让人落泪,就如同这一场突如其来席卷一切的疫情?。
是的,新冠肺炎之类的疫情是个很坏很坏的东西,不论是从政治、经济、生产力或民生等等方面都给整个国家乃至每一个家庭造成了极大重创,多少人的多少眼泪将会无声无息被时光淹没。多年之后,还有谁会记得这一场灾难的过程中哪些人流过哪些泪?是的,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疫情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来了且一刹那气势全开,汹汹之势触目惊心——价值投资者人人耳熟能详有一句话:当闪电霹下来的时候你要在场。这个“在场”是价投者倾尽一切时间、资金与努力的“想要”。而当疫情到来时候万众一心只有一个声音:“我不要在场”!
是的,当疫情来临的时候,我们谁都希望自己不在场。可是,地球就是这么点大,谁又能够真正独善其身?自古以来,但凡疫情这东西,大多都是老太太吃柿子专捡软的捏:孩子、老人、病弱等免疫力差的群体,都是最先遭殃的。如果说新冠肺炎这场覆盖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特大灾难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点什么的话,那便是对生命之脆弱的重新审视,是对“健康意识从娃娃抓起”的痛心反思——以“疫”警人:有效培养学龄前儿童健康意识和习惯,迫在眉睫!那么,家长要从何处开始、要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创建有效的健康信念和习惯呢?
1、以疫警“心”:让孩子对危害健康的行为感到“害怕”
以疫警“心”,何谓“心”?君主之官也。无敬畏心是如今大多数孩子的共性特点,所以,要从本质上实现“以疫警人”,帮助学龄前儿童有效培养健康信念和习惯的第一步,必须是以疫警“心”:让孩子对危害健康的行为感到“害怕”,从而激活“心”这个君主之官对诸多危害健康的日常行为的管控力度。
◆孩子们毫无敬畏之心的行为表现不胜枚举
如今,孩子们毫无敬畏之心的行为表现不胜枚举。比如对师长,有些小孩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就动不动在课堂教学中跳上凳子叉了腰对老师呼呼喝喝各种指手画脚;对父母长辈就更不用说了,大呼小叫简直是毛毛雨,拳打脚踢都能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对陌生人,简直是坏王子出巡式的千夫所指:君不见?有小孩子为了能够溜出去玩,对小区疫情防控值守人员破口大骂、拳打脚踢甚至抡砖头!
咱假设一下:如果每一个小区、每一个关卡、每一道防线的疫情防控值守人员面对这样理直气壮耍蛮耍横、毫无规则底线和敬畏之心的小孩子,都抱着少折腾、多省事的心态放他们出去,结果会是什么呢?一种是,该小孩没有被感染。另一种是,该小孩被动感染而不自知,进而带累全家染病、所住小区乃至所在街区被封闭——表面看,后一种风险特别高,万一治不好那是会死人的!但事实上,比后一种风险更高、后果更严重、贻害更无穷的是第一种!
因为,该小孩的错误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倒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奖励和鼓励:他自己玩得嗨了啊。于是,这种信念模式会被他自己进一步强化且逐渐内化,从而将“以错误行为达到目的”作为基本信条指导自己之后的诸多行为。于是,尽管国家疫情防控部门及每一个城市、每一个街区的每一个值勤点从早到晚天天在宣传“戴口罩”“勤洗手”,但是这般的强大力度的密集宣传对“习惯了以错误行为达到目的”的孩子而言是不会起作用的,他不但自己不及时洗手,还会振振有词找尽各种奇葩理由去反驳或批驳家长——这样的孩子,大约是相当于随身携带着一枚定时炸弹,粉身碎骨是必然结果,区别不过是这个结果会早一天来或晚一天来罢了。
所以,家长们要想在孩子心底最深处种下那颗“健康信念的种子”,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借助一切渠道,通过种种方式方法,让孩子对危害健康的行为感到“害怕”!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对危害健康的行为感到“害怕”呢?
孩子们的一切行为表现,最终都取决于这个行为所指向的“利益”(自个“占胜”防控值守人员溜出去、玩嗨了)与“阻碍”(被防控人员阻止所以只能放弃出去玩这个行为)的对决。这种利益与阻碍的PK过程中,最能起关键性作用的就是小孩子心里头有没有那一个“怕”字。有怕,才会生迟疑;有迟疑,才会左右摇摆;有摇摆,才会有经过思考之后的理性选择(不出去玩了!尽管出去玩确实能够让人很痛快,但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对危害健康的行为感到“害怕”呢?
只要家长肯动脑,办法永远比困难多。比如饮食方面,要求孩子做到 不吸烟、不喝酒、不暴饮暴食。那就带孩子去拜访那些吸烟致癌、酗酒成疾、暴饮暴食导致肥胖等个例,亲眼看见、亲身体验他们被病痛折磨的痛苦以及对过往错误健康行为的痛悔;比如疫情防控方面,可以陪孩子一起多多学习疫情相关知识、了解疫情防控方法,并对孩子能够将学习到的防控知识在生活中精细落实的行为给予及时鼓励和奖励等。与此同时,可以陪孩子多看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过程的相关新闻及视频记录,设身处地多了解、多共情这些患者妻儿老小被动成为疑似病例需要隔离时的惶恐不安——以他人已经证明了的最坏结果,倒逼孩子由此而生“怕”。
2、以疫警“行”:让孩子知道改变旧的坏习惯可能会遇到“困难”
以疫警“行”,何谓“行”?人之步趋也。“以疫警人”帮助学龄前儿童有效培养健康信念和习惯的第二步,得是以疫警“行”:让孩子知道改变一个旧的坏习惯,肯定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
有了对所遇困难足够的心理准备,才能确保小孩子在坚持一个健康行为的过程中不轻易放弃。尤其是,成年人所理解的健康与小孩子所认为的健康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儿。家长自己可以做个小实验:当你问学龄前儿童“什么是健康”的,看看会得到什么样的答案。孩子关于健康的答案与成年人想得到的答案是完全不一样的,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而不一样的认知,必然指向不一样的行为,必须指向同一个行为的执行程度和执行质量。
是故,从学龄前儿童个性特征出发对健康行为的强化,大体可以从这么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健康行为进行强化。对孩子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行为强化,可以结合四季变化和天气变化,帮助孩子坚定的相信:天冷不加衣、下雨不打伞之类的不当行为方式会遭遇疾病;而治疗疾病的过程需要打针、吃药,身体本身会遭受打击,还得忍受治疗过程中日常生活受限制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不适等。
二是对孩子健康行为执行不到位的矫正与再次强化。在教导孩子相信疾病会带来不良或严重后果的过程中,如果孩子嘴里答应的很好但行动上却总是做不到,家长大脑里面就应该有一个更加明确的指导思想:通过孩子健康行为执行不到位所导致的后果,倒逼孩子反思自己在健康行为方面的错误,从而改正旧的坏习惯并保持新的好习惯。
比如疫情期间,孩子并不曾按照家长再三强调的那样高度重视起居保暖,突然得了重感冒。若在以往,得了重感冒当然是小事一桩。可是,疫情期间,因重感冒而引起发热,该是会带来多大的麻烦?又会添多少惊惧?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假设一个“重感冒引起发热”的情景,然后在网上找一个类似的真实事件,将事件中的主人公替换成孩子自己,然后请孩子“亲身体验”事件主人公所遭遇的一切……这就相当于,孩子会从替代式想象的“亲身体验”中汲取教训,从而有助于错误健康信念与行为的矫正和重建。
三是引导孩子们相信自己所实践的健康行为确实降低了生病的可能性,并且能够减轻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比如孩子在盛夏的某两天坚持没喝冷饮没吃雪糕,而孩子原本不明原因的拉肚子病竟然随之不药而愈。这时候,家必须要做到的,就是把“没喝冷饮没吃雪糕与没再拉肚子”之间的因果关系给孩子说清楚,掰开了揉碎了的说;与此同时,对孩子能够“管住自己的馋劲儿”的勇敢行为给予鼓励和奖励——这个帮孩子正视困难、强化健康行为的过程非常重要,不可轻忽或减省。
四是鼓励孩子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很多有助于健康的行为,比如“因为某天突然降温”但是孩子主动自觉的及时添加了衣服“所以没冻着没得感冒”等等。当然,有些家庭,家长只需强调一次,孩子就能做到八九成;有些家庭,家长需要强调三四次,孩子才能做到四五成;而另一些家庭,家长强调了三四年,孩子一次也做不到。这固然跟家长强调的方式方法有关,但也跟每一家每一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关。所以说,在巩固孩子健康行为过程中,一定要针对自家孩子不同的个性特点实施不同的方法、加诸不同的助力。
3、以疫警“志”:让孩子明白建立新的好习惯需要“坚持”
以疫警“志”,何谓“志”?向既定方向不断前行的坚持。 “以疫警人”帮助学龄前儿童有效培养健康信念和习惯的第三步,便是以疫警“志”,让孩子明白建立新的好习惯需要“坚持”,需要克服坚持过程中遇到的相应困难一步步向既定方向或目标靠近。
比如,咱家小孩子肠胃弱而敏感,不能吃生食冷食,吃了就会拉肚子。可是,大夏天啊,骄阳似水,亲密小朋友眯缝了大眼睛一小口一小口美滋滋吃雪糕,而咱家小孩儿就只能眼巴巴看着——别小看这个坚持:面对强大诱惑坚持初心不动摇是许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就像有些抽烟酗酒的成年人明明知道这种行为会严重危害健康却依旧管不住自己的嘴。这时候,来自于家长的及时鼓励和奖励就显得尤为重要,毫不客气的说,小孩子在每每“忍不住想吃”的时候能够咬紧牙关继续坚持下去而“选择不吃”,背后的心理动能几乎完全依靠于家长的鼓励。
是的,家长们对健康行为的规范和信念同步影响并决定了孩子们在坚持健康行为过程中的规范和信念。家长们对孩子在坚持某一个健康行为过程中遭遇困难时候的处理方式及对孩子坚持这件事的结果评价,几乎完全决定了孩子这一个健康行为能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下去。而孩子们在坚持一个健康行为过程中“志”气足不足、意志够不够始终如一,不仅仅取决于孩子本人在坚持这个健康行为时候的态度,更取决于家长在孩子坚持这个健康行为的中间环节上有没有提供准确的帮助、及时的鼓励和不良态度的纠偏——孩子们的健康信念及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它既包含了孩子们对健康的认知转变过程,也包含了孩子们对健康态度的转变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所有转变的发生,关键密匙便在于家长的适时鼓励和积极引导:家长的鼓励和引导精准到位了,孩子们自身健康行为的长久坚持和自我努力就能够到位。
小结:根本内涵在于促进健康行为、放弃危害健康的行为
学龄前儿童良性健康信念与良好健康习惯的有效养成,其根本内涵就在于促进健康行为、放弃危害健康的行为。而这个目标的终极实现,需要经过三个层级的实践步骤:第一,充分让孩子们对其危害健康的行为感到害怕;第二,使孩子们清醒地认识到困难并坚信:尽管放弃这种危害健康行为不容易,但只要坚持了相应的健康行为就能够得到最有价值的结果(比如得到父母的夸奖、拥抱或陪玩);第三,使孩子们充满改变危害健康行为的信心。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大语文教学探索及传统经典阅读推广。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plqiyun)
上一篇:聚焦 | 湖南支援湖北医疗队:驻英山分队再赴黄冈市传染病医院救治患者
下一篇:聚焦:湖南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局—突击抽查生活超市 守护市民购物安全
最近更新健康教育
- 注意!这种东西“入侵”校园,已有小学生上瘾!专家紧急提醒→
- 英国本科心理学多少学费
- 亮相!第60届高博会!
- [浦东]澧溪中学: 用好教育惩戒这把“戒尺”
- 重阳节吃糕去,闵行颛桥糕会全面回归
- 武强县周窝镇开展重阳节爱心志愿服务活动
- 继“网”开来|我校学子参与2023年国际网联世界网球巡回赛青少年年终总决赛志愿服
- 河北遷安:多樣形式開展交通安全教育宣傳
- 青海各地全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 汇聚育人合力 助力学生成长
- 静待花开,每一粒种子都值得等待
- 用我们的“青春”,描绘我们的济南
- 2023年浙江一级造价师打印准考证时间:10月23日-27日
- 托福听力考试的步骤-流程-程序
- 龙向洋:履职尽责 担当作为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蓝山贡献计生协力量
- 美翻了!用“型”打开山师
- 论坛实录|易延友:二审纠错何以可能
- 蕲春一小区自筹20余万资金,共谋共建扮靓美丽家园
- 拼音“o”读“喔”不读“窝”?回应来了→
- 成都心理咨询去哪儿做?成都心理医院排名前十名单
- 漯河:全省团体第一名!
- 海天味业股价业绩“双杀”!市值蒸发5000亿,经销商半年“跑路”416家
- 留学美国申请资料怎么写
- 湖南:打造“法治湘西”样本 护航生态旅游
- 自考是先报名然后再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