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学霸从人大附中走向精神病院,只因央视痛批的“新型毒品”?
21年前,《光明日报》发布了一篇名为《电脑游戏: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的文章。
从此,电脑、游戏成为一代家长心中毁掉孩子的“毒品”。
如今,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和手机的出现,不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对电子设备越来越依赖,对游戏、短视频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电子海洛因”这样的说法也逐渐销声匿迹。
然而在8月3日,新华社旗下的《经济参考报》发布了一篇文章,题为《“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再次将游戏打入毒品行列。
“有的同学有时一天玩8个小时王者荣耀。”
“手机被我摔了5、6个,孩子不吃早饭,把钱攒起来买手机,继续玩游戏。”
“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来发展。”
文章认为,网络游戏不断渗透进未成年人的生活,背后是日益壮大、吸金无数的游戏产业,防沉迷如此艰难,亟待完善监管。
一时之间,舆论再次被点燃。游戏行业股票全线下跌,腾讯也连忙发布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游戏保护和管控的新措施。
随后,《经济参考报》隐藏了文章,并在修改标题后才再次将文章上线。
但文章引起的对“游戏、手机是否真如毒品”的讨论,仍在继续。
《经济参考报》中提到的案例,让人印象深刻。
北京一名男孩,从小学一路升上人大附中初中,成绩一直不错,过去考试从未跌出班级前10名。
但在12岁接触了由腾讯公司运营的一款网络游戏后,逐渐沉迷,最终不可自拔。
一开始,男孩每天只玩1-2小时游戏,给游戏充值过几块钱。
但后来逐渐无法控制,放学后就玩游戏直至深夜,并且开始向父母索要几百元、上千元不等的金钱进行游戏充值。
被父母阻止后,开始出现暴力行为:先是砸东西、破坏楼道玻璃,后来直接对父母动手。
男孩父亲曾被他按在床上用改锥捶得满头是血。最后,更是被孩子“打”出家门,搬了出去。
母亲也被打得身上到处都是淤青,脸还被割伤,对此,男孩还讽刺母亲说:“你怎么轻轻一碰都受不了。”
2018年,无法继续学业的男孩,从刚上了一个月的高中辍学。
2019年,他因不满母亲不把父亲打来的生活费转给他,点燃了外公外婆的房屋……
一系列冲动、暴力、纵火的行为,显示着男孩的疯狂。最后,他被医院确诊为二级精神残疾人,开始进行精神治疗。
今年4月,男孩的父母将腾讯公司告上了法庭,“不为赔偿,只希望更多家长关注到孩子对游戏的沉迷”。
男孩的故事令人唏嘘,但他的悲剧,真的完完全全是网络游戏造成的吗?
OC君搜索媒体后发现,男孩小时候就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广泛性发育障碍),母亲辞去工作,在家全职照顾他,难免对他十分溺爱。
而在他逐渐沉迷游戏过程中,他的父母似乎总是选择屈服,最后总会对他的要求照单全收。
很难说他们在教养上没有失误和错误,也因此让人觉得状告游戏公司是一种“甩锅”。
其实,在声讨网络、手机、电子游戏时,我们总是能听到两种声音。
比如前面提到的“精神鸦片”一文,也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
一种多数是来自父母,认为电子产品的出现罪该万死,希望能由国家出手进行一刀切地管制:
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电子产品往往是家庭教育失败的“背锅侠”:
但OC君认为,极端化两种观念都是不可取的。
对于游戏公司,我们的确应该关注他们是否有合理的分级手段,有没有做到严格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监管。
但父母也不应该妖魔化手机和游戏,忽略自身在引导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不少家长提起手机、游戏就恨得牙痒痒,但却又很无奈:为什么别的孩子也玩手机、游戏,却没有那么“上瘾”?
↑今年奥运会夺冠的14岁小将全红婵,也说自己是“王者荣耀”“吃鸡”等游戏的爱好者,但却没有沉迷过
有多少家长真正思考过:
自家孩子离不开手机、沉迷于游戏的内在理由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孩子就是意识不到这些行为是不适当的?
其实有很多父母,一直单纯地把学习分为“好”,玩手机分为“不好”,却没有充分告诉孩子“好”与“不好”的理由。
在孩子心中,明明学习枯燥、乏味,不知道学的知识对自己有什么用,考差了还有强烈的挫败感。
而在手机里可以交朋友,可以看各种精彩刺激的画面,这些简单而直接的正反馈能让孩子保持兴奋。
所以孩子心中对“玩手机”和“学习”两者的归类,与父母是完全相反的
李玫瑾教授在谈孩子沉迷网络的问题时,就曾分享过她女儿的一段话。女儿说:
女儿的这番话,让李玫瑾感到“特别震惊”,或许她也没想到孩子能有这么深入的思考。
而这,也印证着那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痛苦,不要以我们的思维去揣度孩子的痛苦”。
最后她得出结论,沉迷网络的孩子,必定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如果现实生活有趣,他不会沉迷虚拟。
网络只是导火索,引发问题真正的炸药,往往是孩子心理上的问题。
如果孩子的内心中有一个空洞,父母不仅没有尝试去了解,还反复唠叨学习、说教人生,孩子自然更倾向于去其他地方获得认同感和存在感。
而网络和游戏,正是孩子找寻自我最便捷的途径。
所以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个沉迷虚拟世界的孩子,会变得更沉默,更难以和父母沟通交流。
因为他找到了自认为可以理解他的人,找到了能吸引自己、分散自己压力的地方,那么为什么还要听父母不知所云的说教呢?
而这最终的结果,就成为了父母们口中的“叛逆”。
《人民日报》曾经在评“王者荣耀”时的一段话:
孩子尚不是成熟的理性人,在判断力这一重要人生技能习得之前,恰当的干预和引导十分必要。何为恰当?药方就在父母手里。
真正能帮助孩子正确对待网络和手机的方法,只有以下4点:
如果从小手机就被父母当作和孩子讲条件的工具,把手机塞在需要陪伴的孩子手中,一旦养成习惯,后续很难不沉迷其中。
在孩子的幼年阶段,不要让孩子接触任何电子产品,电视、动画都要少看,避免习惯刺激性的画面和音乐,形成依赖。
小学阶段开始,尽量让孩子避免接触智能电子产品,可以佩戴电话手表、带老人机,不要让短视频、游戏等充斥孩子的闲暇时间。
从初高中开始,就需要和孩子协商使用电子产品了,并且制定规则,父母和孩子一同约法三章,寻求双方认可的手机使用方式。
跟前面人大附中男孩的父母一样,其实很多父母,从没有真正理解、在乎过,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内在原因。
只是一味地把手机和游戏妖魔化,认为是它们有“毒”,才让孩子着了魔。
事实上,孩子沉迷于虚拟世界一定是有原因的,有可能是因为学业的压力,也有可能是学校内不畅的人际关系,甚至只是“跟风”。
如果家长不搞清楚其中的缘由,只是反复地念叨和制止,甚至打骂,孩子怎么可能听呢?
只有搞懂原因,再对症治疗,才有可能取得疗效。
孩子是想打电竞的,就带孩子去体验电竞行业的残酷;孩子是内心空虚的,就带孩子去旅游、看世界;搞不明白学习的意义的,就一起看纪录片,看新闻报道。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感到被理解、被尊重,亲子关系也得到了缓和,和父母的关系也会更亲密。
孩子对父母阻止自己玩手机的理由感到不解并反抗,这可能是由于父母长期的贬低、唠叨使孩子产生了不信任感。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恢复孩子的信任感开始,不贬低、多鼓励是关键。
注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共同制定行为准则,可以利用一些约定来检测孩子的自律程度,再通过孩子的个人特征来制定对手机的使用规则。
很多家长提到约束孩子玩手机,就觉得孩子应该有强大的自律天赋,能依靠意志力来完成对懒惰的抵抗。
但亲爱的家长,想一想,你是否自己也不能抵抗手机的魔力呢?让孩子通过意志来抵抗偷懒的天性,其实是很不现实也很不人道的。
时代已经变了,在充满诱惑的当下,让现代孩子像前人一样死读书是不科学的。
家长要与时俱进,去了解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帮助孩子分解学习目标。
从每小时、每天的目标,到周期性、阶段性的目标,让孩子劳逸结合,学习强度得当。
完成目标,给予鼓励,让孩子从学习中也能收获正向反馈,同时锻炼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这样孩子才能渐渐学会主动抵抗短视频、游戏这种即时快乐,拥有由内而外的自律的能力。
要让孩子不沉迷于虚拟的世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找回现实的欢乐。
抨击游戏行业的确能纠正不良之风,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身为父母,我们更要用实际行动,躬身引领孩子的旅程。
去了解孩子的心,带孩子见证美好,这比骂一万次手机和游戏有用得多。
让孩子在家庭中拾取温暖,在学习中发掘到快乐,相信孩子可以渐渐走出手机和游戏的控制。
不要让不负责的“假教育”,成为真真正正的毒品,毒害孩子的一生。
上一篇:除了待遇,教育理念冲突等因素让乡村学校难留年轻教师
下一篇:潍坊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连续16年荣获“全国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
- 改善医疗服务 北京今年推出45个医务社工多元培育服务项目
- 德易车金融促成服务,让你不再与心爱的汽车失之交臂
- 华东院青年工程师参与第三届“问道自然”杯职业技能展示大赛载誉而归
- 成人高考没毕业有证书吗 学历作用
- 电大和夜大是什么教学方式呢
- 【引央企 有“冀”策】落户一家央企 壮大一个产业
- “艺·智”讲堂|人文讲堂(第十季第二讲):对联的智慧——例谈创作实践
- 台州市高层次人才交友联谊活动等你来报名!
- 截至9月末 那曲金融机构累计投放绿色贷款4.74亿
- 美媒将30队中锋分6档:火箭申京倒数 湖人浓眉2档 两人共享第1档
- 郑州都市圈致力打造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中部地区开放高地
- 与冠军同行扬体育精神:执信中学校运会冒雨竞技
- 广州高三要考体育!成绩将影响毕业,选卓越教育高考学校冲刺备考
- 朕匜,人类最古老的法律萌兽——文物里的法律故事①
- 昌乐一中在昌乐县2023年教职工乒乓球比赛中勇夺桂冠
- 凝心聚力 助推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
-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城市模型在山东潍坊发布
- 答应我!金秋有龙江高校才最美!
- 从“网络靶场”驶过 :智能网联车安全测试方法论
-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丨大冶市实验中学教联体让农村课堂“活”起来
- 学法减分20题库及答案,20题库及答案速成,轻松通过学法减分!
- 海外归国青年教师暨第七期骨干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顺利开班
- 市域产教联合体助力技术攻关
- 雅思口语历史人物话题
- 【政策解读】加格达奇区民政局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发放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