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学生的数学图鉴》:带孩子动动手,探索数学之美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2-12-29
手机版

  最近,一位小区邻居向我吐槽孩子上小学后,辅导数学学习状态:

  辅导作业就如上坟,孩子对枯燥的数学知识根本不感兴趣!讲到口干舌燥,看到孩子一脸懵的模样,自己就十分受挫。控制不住,吼了几声,孩子就越反感学习,学习成绩就越差。如此循环反复,不仅孩子因为学习受挫,妈妈也陷入无奈的冰窖。

  在我看来,如果孩子对数学不感兴趣,又对一些知识点不理解,只是死记硬背的话,不懂得融会贯通,很难将数学学好。

  那么,怎么培养孩子对数学兴趣呢?

  这本《写给小学生的数学图鉴》有趣、易懂,是父母启发孩子发现生活中数学之美的工具书。

  本书是由日本筑波大学人类系教授清水美宪主编。曾任东京学艺大学副教授,印第安纳大学客座研究员等。研究领域包括数学的学历评价与数学课程的国际化比较研究。著作有《将数学课程科学化:数学课程的新方向》等。

  该书涵盖小学数学关键知识点,以有趣的立体图形、奇妙的平面图形、长度以及量和测量、美丽的书和比例四大主题,形象、直观地分析生活中蕴含38个数学知识的现象。

  另外,每个知识点都设置“试着做做”的栏目,鼓励孩子在动手中发现数学的规律,培养孩子学习数学兴趣;四大主题分别设置“博学专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拓展与归纳,让孩子感受学习数学的思维,把孩子培养成应用型人才。

  相对于市面上纯文字归纳数学知识点的练习册,这不是一本提高数学成绩的指南,而是一本可以点燃孩子数学兴趣、拓展数学课外知识、引导孩子发现数学之美的数学图鉴书。

  01、带领孩子欣赏无处不在的数学之美

  学习十多年的数学,有很多人吐槽“没什么用”。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数学。

  从小处上看,价格、时钟、高矮、轻重等这些都运用数学知识,大处上看,计算机领域、建筑、绘画、生产等中都离不开数学的基础。

  拥有纵深感、立体感的绘画怎么画出来的吗?为什么天线要做成抛物面吗?古建筑与名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吗?

  书本以图鉴形式告诉我们一个个不曾了解以及认真思考的数学之美。

  原来有纵深感的图画,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采用数学思维远近法、消失点进行绘画。

  远近法指的是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越远就画得越小。消失点指的是在人眼看来,两条平行线越往远处延伸,他们之间的距离就越近,最后交于一点。

  至于把天线做成抛物面的原因在于无论信号从哪个角度传进来,最后都汇集于同一个点,利于广播卫星信号的接受。

  此外,帕特农神庙、米罗的维纳斯、巴黎的凯旋门、胡夫金字塔、名画《雷卡米埃夫人》、智能手机、护照等都是按照最具美感的黄金比(1:1.618)电影先生来制作。

  然而,比起黄金比,日本人偏爱白银比(1:1.414)来体现物品的美感,如名画《美人回首图》、名画《秋冬山水图·冬景》、日本的法隆寺五层塔等。

  02、带孩子动动手,探索数学的规律

  小学数学知识点包含数与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概率等,对于数与数的运算中进位、退位、背乘法口诀等孩子都感到有点吃力,到了涉及到空间思维的几何图形中知识点更是难了。

  尤其是对于圆形、正方体、长方体等面积、体积,孩子们只是把公式背诵下来,一不小心就混了。如果理解面积、体积推理过程,那么学起来就得心应手,还收获满满成就感。

  有趣的立体图形主题就介绍球、多面体、切开的立体图形、正多面体、不规则多面体、旋转体等难以理解知识,以具象思维及动手做做的一步一步引导,带领孩子学会思考,探索数学奥秘。

  奇妙的平面图形主题就介绍立体图形投影、三角形、智慧七巧板的奥秘、什么是相似、怎样形状更容易旋转、街头看到瓷砖拼接、一笔画的数学知识等带领孩子感受生活中数学思维。

  如一笔画中,首先介绍一笔画的知识要点,接着让孩子思考哪些图形能够一笔画,接着拓展到格尼斯堡七桥问题、欧拉的观点,再通过推理引导孩子发现画“一笔画”的条件。

  如形象展示圆形面积计算方法,通过把圆等分后的扇形排列在一起来理解。

  03、一本孩子的数学课外读物拓展工具书

  学语文,我们会推荐很多的课外读物,而小学则是一本本的练习册。其实,数学不仅是做题,数学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本书结合知识点也拓展一些数学家的经典发现,如12-13世纪,意大利数学家莱奥纳多发现“斐波那契数列”;艾拉托色尼思考出测量地球大小的方法等。

  此外,还以生活中例子激发孩子应用数学的能力。

  怎么测量不规则图形大小?怎么把一个蛋糕五等分?怎么做七巧板?

  书本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孩子思考,再一步一步带领孩子动手,边动手边总结规律,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而不是背公式、解题模式认识数学。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不像数学书的数学图鉴,甚至有一些知识对大人来说也是有点难度,尽管如此,这本书会让我们惊现“原来这也是数学”,引领孩子发现数学的趣味,值得给孩子们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

  举报/反馈

上一篇:于洁:“静下来”是教师的另一种修炼
下一篇:秋日即景(五年级日记)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