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儿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突破1000台 成为全国首家“破千”儿童医院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1-03
手机版

  都市快报讯 4月1日,在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两周年之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下称浙大儿院)该类手术数量突破1000台,成为全国首家“破千”儿童医院,同时放眼全球小儿外科界,也处于领先地位。

  当日,达芬奇机器人中国儿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在浙大儿院揭牌,这是该教学基地首次落地中国儿童医院,标志着浙大儿院不仅在机器人外科手术领域一马当先,同时率先探索医教结合,将通过培训把先进的儿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传播到全国各地,为更多患儿带去福音。

  为了庆祝教学示范中心揭牌,浙大儿院党委书记、心脏中心主任舒强教授,副院长、腔镜中心主任高志刚,胸外科副主任谭征,泌尿外科副主任陈光杰分别进行一场手术直播,向国内同行全方位实况展示、传授儿外科高新微创技术。

  完成第1000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昨天上午9点,浙大儿院15号手术间,这是达芬奇机器人所在的手术间。患儿是3岁女孩小雪,她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有杂音,随后做了心脏超声检查,被诊断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医生建议手术治疗。

  刚得知检查结果时,小雪的妈妈担心不已。半个月前,她找到浙大儿院舒强教授团队,希望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下完成手术,尽量减少手术创伤。

  手术台上,麻醉已经完成。医护人员为小雪调整手术体位,并完成达芬奇机械臂的打孔入路,为接下来的手术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舒强教授换上手术服,一切准备就绪。

  “Da Vinci is ready !”随着一声清脆的语音,手术正式开始。作为主刀医生,舒强教授埋头在距离手术台不远的中控台操控达芬奇机器人。只见他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像驾驶汽车一样,双手手指伸进操作杆,轻轻捏下手指操作器,控制操作系统,向机械臂系统发出移动、捏夹等指令,与远端的机械臂融为一体,精准地完成手术操作。

  手术台旁,麻醉医生在麻醉机前密切监测着患儿的生命体征。偌大的手术室里,医护人员们各司其职,一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手术团队的默契配合下,舒强教授成功为小雪完成了手术。整个过程用了1个小时, 全程出血仅1—2毫升。据了解,这台手术是浙大儿院的第1000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也是动脉导管未闭的第100台手术。

  胆总管的位置比较特殊

  这个部位手术要求精细、精准

  3岁男孩磊磊也是昨天上午的手术患儿,磊磊老家在宁波,几个月前,他时常无缘无故哭闹,还经常说“肚子痛”。刚开始,妈妈以为只是偶尔的消化不良,但儿子总是喊肚子痛,于是就带着他到当地医院检查。

  没想到,做了B超、磁共振等检查后发现,磊磊的胆总管里有一个囊肿,导致胆汁排泄不畅,从而引起反复的腹痛症状。根据病情,需要手术治疗解除梗阻问题。

  但是胆总管囊肿属于小儿普外科手术中最大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孩子的胆管非常细,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或者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

  孩子这么小,可以承受这么大的手术吗?一想到这些,妈妈心中非常纠结。前不久,她带着磊磊来到浙大儿院,找到了浙大儿院副院长、腔镜中心主任高志刚。

  高志刚介绍,胆总管囊肿常见表现主要有腹痛、腹部包块、黄疸、肝功能异常等,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诊治,会引起胆道、胰腺反复感染,肝功能异常,远期还会明显增加胆管癌的发病率,手术治疗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在浙大儿院,每年因此手术的患儿有100多例。

  像这样的手术,对精细度要求很高,这个时候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优势就能够很好地展现。借助灵活的机械臂,它可以做360°全方位的操作,能非常精准地完成手术,对患儿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出血非常少。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还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快,愈合好。

  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以来

  手术总量一直居于全国儿童医院首位

  近年来,手术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微创外科发展主流趋势之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全球领先、应用广泛的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外科主刀医生可以在远离手术台的操控台上,通过观察立体的腔镜手术画面操控机械臂,为患者实施精准手术。

  舒强教授介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自2020年 4月1日被引进到浙大儿院,每个工作日平均有2台手术,手术总量一直居于全国儿童医院首位。不仅在数量上一直领先,浙大儿院还针对传统儿童腔镜技术精准度、稳定性和可视范围不足等关键问题,建立心脏、胸外、泌尿、普外、新生儿、肿瘤6大专科应用技术体系,在国内率先开展机器人辅助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肺段切除、脾脏部分切除、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矫治等术式,领先国内小儿外科界开展机器人日间手术模式。同时,创新Trocar布局及置入技术,突破了机器人手术患儿的年龄和体重限制,率先在新生儿复杂结构畸形中应用,创造年龄最小(1天)、体重最低(1.7kg)的纪录。

  数量一直领先、应用边界不断突破、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背后是手术团队实力的领先。

  舒强教授介绍,目前,医院已经有13组医生获得机器人手术执照,覆盖所有可以开展微创手术的科室。以舒强、俞建根、应力阳为主刀的心外科团队,达芬奇机器人PDA手术量已突破100台;以高志刚、陈青江为主刀的普外科团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总量已突破180台;以谭征为主刀的胸外科团队,达芬奇机器人总手术量已突破250台;以唐达星、陶畅、陈光杰、王晓豪为主刀的泌尿外科团队,达芬奇机器人总手术量已超过300台。以钭金法、黄寿奖为主刀医生的新生儿外科团队,以王金湖为主刀医生的肿瘤外科团队,也围绕相关病种开展了大量手术,在多个方面创造全国纪录。

  与此同时,医院也积极建设国家儿童机器人人才培育基地,制订儿童机器人手术标准、指南,建设机器人互联网手术分享平台,让更多的儿科医生了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手术方法,掌握这项“高精尖”技术的操作。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究竟先进在哪里?

  舒强教授介绍,手术机器人最核心的是两个部分:一是执行手术的床旁机械臂系统,它是机器人执行操作的机械系统;另一个则是医生控制台,它是机器人的智能决策系统。做手术时医生不是在患者身边操作,而是在操作台进行沉浸式手术操作,医生的操作动作被机械系统100%同步复制和执行。打个比方,就好像医生的眼睛和手都延伸到了患者的肚子里,但实际只是通过几个小孔,从而实现了精准、微创手术的目的。

  “手术机器人系统其根本实质还是一个微创手术系统,是传统腔镜手术系统的一次革命性的升级。科学家研发手术机器人的根本目的就是可以让医生更精准更精确地完成微创手术,所以理论上可能采用腔镜的手术都可以采用机器人手术,越复杂的手术机器人的优势越明显。”舒强教授说。

  正因为达芬奇手术系统在多个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手术中切除更加精细,重建更加精准,患儿术后恢复也更快,预后也更加值得期待。时年5岁的宇宇,是浙大儿院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后首批进行手术的患儿,由浙大儿院副院长高志刚主刀为这个身患胆总管囊肿和胆囊结石的孩子做总管囊肿根治术。在2年后的回访中,宇宇妈妈对这台手术赞不绝口:“手术效果很好,孩子目前状态也很好,他现在跟其他同龄孩子没有区别,都能正常发育。手术前不仅担心孩子身体,还担心会留下疤痕,好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留下电影先生的疤痕非常小,如果不是这类手术,疤痕可能会更大更明显。”

  目前已4岁的恒恒,是在2020年4月8日做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迄今已有约两年,也是一直恢复良好,与正常孩子无异。当时,他是因为肾积水来做的手术,泌尿外科副主任陶畅主刀,成功完成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实现了输尿管的精细再植,全程出血不到2毫升。

  据悉,在浙大儿院带动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在北京、广州、成都、武汉等多个城市儿童医院落地。“这说明我们的探索得到了同行的肯定,有越来越多小儿外科人加入我们当中,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造福广大患儿和家庭。”舒强教授说。

上一篇:3D建模将成2017年VR行业为数不多的热点?
下一篇:《小小翅膀》评测 一款简单又感人至深的游戏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