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感恩 乡土将成为幼儿园“必修课”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1-06
手机版

  都说“三岁看到老”,作为终身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昨天下午,记者从杭州下城区教育学术大讲堂暨第二轮重大招标课题推进会议上获悉,围绕打造“教育学术之区”行动,《下城幼教“福娃”行动计划——高品质教育生态观下的婴幼儿发展性教育模式研究》作为区域重大招标课题之一,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展开《幼儿入学期适应性障碍的研究与策略》、《基于情绪体验的幼儿感恩教育》等23个子课题研究,积极开发婴幼儿“优质读本”,此举标志着下城学前教育已经积极步入以学术研究推动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其中,生命教育、感恩教育、乡土教育等新鲜内容有望通过研究探索,列入幼儿园的“课程表”。

  ——生命教育——

  让孩子从小懂得善待生命

  尽管欧美国家在小学、中学各个年龄段都开设了生命教育,却缺少幼儿园0-6岁学龄前的生命教育。中国各个年龄段的课程中都缺少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幼儿期的教育体系中提及了相关的内容,如环保教育、生存能力的培养……这些只是组成生命教育的一部分,而生命教育的涵盖面应具有更宽阔更具有实施的价值。下城区学前教育将进行符合4-6岁幼儿期年龄特点的主题式生命教育启蒙课程研究,来弥补这一空白。

  目前,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防范教育、紧急突发事故自护、自救方法教育、日常生活安全教育已经在幼儿园全面推广,更多的生命教育将渗透在婴幼儿能够接纳的主题活动设计中,如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学着关爱娃娃、关爱病人;在玩具分享活动中,体验同伴友好相处,互换玩具的乐趣以及学着爱护同伴的玩具;在种植饲养活动中,孩子们细心照料、耐心关怀,随着蚕豆发芽、青菜长叶、瓜果成熟、蚕宝宝结茧、兔宝宝长大……这些感性经验的获得,能够唤起孩子们心底爱的体验。

  ——感恩教育——

  不能错过情感发育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近年来有许多改革,从重课程到现在的重游戏,教育的确越来越多地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考虑到幼儿的内心需要,考虑到如何使幼儿园教育为幼儿后来的学习做好准备,也出现很多为孩子将来的竞争做准备的生存教育,然而如何让幼儿懂得体会别人的关爱,感激他人的帮助,并愿意将这美好的情感化作行动来表达对别人的感激却鲜有研究。

  如今被捧在手心的孩子习惯了心安理得接受别人的关爱,却很少去想关爱周围的人和事。对幼儿进行关爱、感恩教育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下城学前教育提出,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不但必要,而且关键,幼儿园必须珍惜和重视这一情感发育的关键期。这一课题将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掘和研究适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系统的、有计划的感恩情感培养。

  ——乡土教育——

  让家乡文化滋润幼小的心灵

  教育有一个重要的责任,那就是承载着发展乡土与地方文化工作的重大责任,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必须改变文化资产保存观念:由“保存”转为“活化保存”,所谓“活化”保存,是指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束之高阁仅供瞻仰,只有在居民以及孩子的学习和参与保护中它才能焕发新的生命价值。

  下城区把乡土教育列入学前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鼓励幼儿园进行地域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中有益的乡土教育资源,如乡土地理、民风习俗、民间艺术、乡土特产、当地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开展教育活动。对幼儿来说,身边的教育资源是最有效的教育资源,本土气息越浓的教育内容越有生命力。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通讯员 郑锦杭 李辉 记者 王倩

上一篇:致全体市民:垃圾分类倡议书
下一篇:决胜2020 全面小康湖南行丨玫瑰女孩胡春燕美丽坚强 通过新媒体手段销售土特产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