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中经验谈【66】|从苏州中学到全球TOP30 CMU卡耐基梅隆大学学建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1-10
手机版

  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被誉为“新常春藤之一”。在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8、全美第18。同时,在2019年世界学科排名中,CMU的计算机科学排名第6、工程与技术排名第17、商业和经济排名第24、物理科学排名第56、艺术与人文学科排名第59,以及社会科学排名第73。此外,卡梅为专注于深入学科知识的学生创造了变革性的教育体验。

  卡内基梅隆的建筑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隶属于College of Fine Arts,它以严格的基础培训和独特的专业为导向,帮助同学们专注于可持续设计或计算设计等子学科。在建筑学院的同学们将不断学习如何突破建筑界限,例如为博物馆开发应用程序、与戏剧专业同学合作、使用虚拟现实可视化程序以及使用机器人进行构建等等内容。

  在设施方面,CMU为同学们提供了通过课程作业和自主项目来培养实践技能的机会。其中包括卡内基梅隆图书馆、计算设计实验室(CoDeLab)、设计制造实验室(dFAB)、Robert L. Preger智能工坊(IW)、媒体中心以及The Shop。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拿到卡梅本科建筑offer的Leo同学的成功申请经验分享吧~

  

  :CMU建筑学院官网

  https://soa.cmu.edu/about

  

  姓名:Leo

  本科:苏州中学

  托福:112

  GPA:93/100

  OFFER(截止发稿前):

  卡耐基梅隆大学 建筑/CMU, Bachelor of Architecture

  雪城大学 建筑/Syracuse, Bachelor of Architecture

  曼彻斯特大学 建筑/Manchester, BA Architecture

  谢菲尔德大学 建筑/Shefield, BA Architecture

  卡迪夫 建筑/Cardiff, BSc/MArch Architecture (Five years)

  (还有部分院校投递等结果中,后续更新~)

  OFFER展示

  

  01

  高升本的建筑offer怎么拿?

  | 神不知鬼不觉地与建筑结缘

  感觉自己的建筑兴趣萌发得神不知鬼不觉,小学的时候就想当一名建筑师。大概是因为旅游的缘故,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特别地去欣赏它们的天际线,拍摄城市街景,关注沿街商铺的立面。久而久之,发现能做到改变这些的就是建筑师吧。所以平常会特别关注苏州周边在建的项目以及空地的规划方案,学习建筑也成为了我的目标。

  | 如何申请大U?

  我还是更倾向于综合性大学的,所以选校不论英美就是优先选择建筑专排高的大U。大U申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衡好标化成绩,校内成绩和课外活动。不论AP,SAT II选课(其中包含Calculus,Physics 1,2, Art History, Environmental Science),社团活动,搭建项目还是文书主题,我认为都是围绕着我对建筑的“执着”。我感觉一个人的“完整性”在申请中是一个加分项,与其在每个方面体现出自己不同的特质,不如在所有方面体现出自己相同的一个特质。这个既是相同也是相通,也是一种多维度的能力。

  | 来看看时间规划~

  高一:

  2019.8 托福首考

  2020.5 AP考试

  2020.6 开始在RAC准备作品集

  高二:

  2020.7 美国高中生传媒大赛 (Quill and Scroll)

  2020.7- 2020.8 完成作品集前两个项目

  2020.12二刷托福

  2021.2 完成作品集第三个项目

  2021.5 AP考试

  2021.5 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 (完成作品集第四个项目)

  2021.6SAT II 考试

  高三:

  2021.6- 2021.8 康奈尔夏校:Introduction to Architecture (完成作品集第五个项目)

  2021.7 西班牙语等级考试 (DELE A2)

  2021.9 托福出分

  2021.9 参加大学面试

  2021.10 镇江搭建项目 (完成作品集第六个项目)

  2021.10 完成主文书

  2021.11 - 2022.2 完成各学校补充文书

  | 文书:展现最真实的自己+表达对建筑的热情及跨学科思维

  我认为文书最重要的是给招生官展现最真实的自己,最主要的点是流露出我对建筑的热情和对跨学科文化的思考和理解(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ability)。

  跨学科思维也是CMU非常强调的一种特质。(康奈尔也强调)我文书的选题是我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是如何逐步运用国画的方式理解苏州博物馆的建筑形式,并最终将这种多维度思考能力运用到其他领域。我一开始在拟定主文书选题的时候特别犹豫,感觉这个题材不是特别的新颖,有吸引力;但是闻昭老师帮助我在较为平凡的素材中挖出了建筑相关的深度和我的特质,她还建议在描述建筑与中国画的结合中提一下我作品集中的一个作品,是关于苏州园林的解构,强化一下招生官对我的印象。

  02

  作品集:重点展示逻辑和研究方法

  | 项目分享

  Project 01:Translation of the Skull

  设计者:Leo

  指导老师:Suri袁老师

  项目解读:

  一开始Finn Lam老师和袁老师的想法是做一个mask相关的project,(毕竟疫情时期口罩能带来很多灵感)因为在素描中我经常使用各种人脸的石膏模型,所以我就以它为出发点,想通过人自身面部特征的变化建立mask的模型。但在我研究了人脸的横截面后,发现这些横截面之间的异同,并在随后建立的collage中与大自然中的石头建立联系。这些切面的排列组合就像石林,石块的结合仍然能使他们成为一个和谐的自然整体。

  所以我就将collage转为3D,想象出这个石林的样子,绘制了切面并且制作了相关模型。这个项目其实拖了一段时间,袁老师对我高要求,一开始做的模型较为单调,不能体现出我画中的高低起伏和石块细节,所以在我准备完工后她就让我制作一个更写实精细的模型。就连模型的拍摄也反复多次。

  

  

  Project 02:Island Design

  设计者:Leo

  Studio 项目:Cornell Summer Session (Introductionto Architecture)

  项目解读:

  这是我在康奈尔夏校做的项目,主题是点线面的转化。我用最初的摄影和collage传达一种充满活力的面。随后将照片制成的collage进一步转化为绘画,通过点、线、面等元素对图像进行解构,重新组合成两个新的具有三维意义的构图(一面wall和一块territory)。随后便有了墙与地结合而成的岛。

  

  

  03

  与RAC在一起的三年

  在RAC差不多3年了,疫情还没结束的时候我都会去上海的线下做项目,还在RAC认识了一些学长学姐们。线下呆的最久的地方就是模型室,我在这里做项目效率最高,因为室内最安静,器材也最齐全,一呆就是一天。有时我也还会去苏州找老师线下沟通项目进展,力求做到进度同步,提高效率。

  模型室

  | 关于我

  我喜欢摄影,素描,看足球(巴萨死忠),旅游扫街,高楼迷

  

  一些摄影和素描

  | 我喜欢的设计师~

  库哈斯(RemKoolhaas)

  

  库哈斯设计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 推荐一部宝藏电视剧~

  刑事侦缉档案(烧脑港片,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推理力)

  | 最后的小建议~

  标化最好尽早出分,如果都堆在高三申请季的话会特别心慌+焦躁。对自己有信心,即使收到拒信也不要灰心,更好更适合自己的学校一定会给你发offer。

  感谢

  首先感谢的自然是我的父母,支持我学建筑(物质上+精神上)。一边说着“建筑师真的没什么前途,找不到工作,工资很低还辛苦”,一边给我安利一些建筑师的tips,建筑相关的公众号,动态之类的。

  其次是Fin Lam老师,只要我有不知道的问题,不论是选校,项目制作与排版,课外活动还是大学面试,他都能马上给我答复。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去上海新天地设计界参加国风椅搭建项目的这段经历。

  也非常感谢袁佳慧老师,袁老师不但在我对着人脸切片一筹莫展时提供思路,还希望我沿着这个思路做到最好。记得在我完成该项目大半年后袁老师重新提醒我模型需要打磨重做,并且和我一起做模型,进行拍摄。正因如此我才能完成一个令我和招生官都满意的作品集。

  在最后的申请阶段,Salvina老师和闻昭老师也给我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在申请材料的准备,材料的提交,账号和邮件的申请和管理等方面Salvina老师都催促得特别紧,使得我的申请过程有条不紊。闻昭老师辅导后的文书相信也为我的申请加了很多分,她总是能在我不那么出挑的素材中想出适合我申请的中心主旨。并且闻昭老师也特别的高效,在我提出几个写作方案后能迅速地帮我扩充延伸,我提交初稿后过一个周末就能把修改方案给到我,很难不佩服!

  导师寄语

  

  Finn Lam

  宾夕法尼亚大学双学位硕士16年曾被哈佛大学建筑录取

  LIN Architecture 创始人 (www.Lin.archi)

  RACstudio 课程总监

  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获奖经历:

  2020 亚洲新锐先锋

  2018 中国福布斯U30艺术精英

  2016 global artist

  2016 上海种子设计师

  学生作品在AIA student center,Himalaya Museum, Zhujiajiao Museum 展览过,被蛇形画廊策展人Hams Ulrich Obrist 发表在《Young Beijing》。实践作品以及教学作品曾展览于威尼斯双年展 Friends 展区、米兰设计周双年展、上海城市艺术节、深圳双年展等,从事作品集教学5年,累积教授学生超过150人,覆盖高中至硕士各个阶段,超过90%人录取全球名校,美国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等藤校,以及欧洲如UCL,TUD,AA等顶级名校,以及亚洲如香港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等等。

  寄语:从高一就开始接触Leo同学啦,他对建筑学的思考也逐步建立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对于学科的认知,也在作品集里展现出来他的思考。希望他能带着这份思考逐步在本科的求学里拓展关于学科的边界,CMU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祝愿他能在大学里充分利用大学资源 好好享受设计的乐趣 做出一番成绩来

  

  Suri袁

  建筑联盟学院

  RAC室内/建筑 主管老师

  本科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系,大二获得去都灵理工大学建筑系交换的名额,后转学至AA就读建筑学本科,申请时曾收到Sci-Arc、曼彻斯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诺丁汉大学等学校的offer。在AA读书期间曾获得essay high pass,参与学校大大小小搭建类活动与展览策展。曾在青山周平事务所、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工作,参与多个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项目实践。擅长室内、建筑方向的辅导,偏向辅导申请英欧地区的同学。对AA、UCL、RCA的教学系统、设计理念以及各个不同studio的风格特点,都有较深刻的理解。

  寄语:恭喜Leo!!Leo跟我做的项目是一个考验思维转化的、很有趣的项目,我们不断在经历一个“from... to...”的过程,把图形经过不同方式、不同媒介处理后转化成空间,再对空间进行二次想象并用图纸和模型表达出来。

  他在项目过程中一直有着天马行空的想法,对同样的内容可以产生不同的解读;也很能吃苦,一直都在苏州和上海两地线下上课,图纸和模型都经过了多次的返工但是还是一心想要最好的成果。所以这个项目最后有着很不错的产出!他手绘和模型制作的能力都很不错,也希望这些技能能让他未来在海外的学习更加顺利,冲冲冲!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建筑师!

  — 留学相关 —

  想了解更多留学信息、院校资讯

  报名时间节点、作品集、竞赛等相关内容

  可添加下方RAC干货图图微信进行咨询

上一篇:2022陕西高考分数线出炉:文史一本484分,理工一本449分
下一篇:2023年北京朝阳区国际学校小学、初中转学说明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