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的哲理故事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2-10-23
手机版

  我是未城朝雨,用文字表达我对生活的态度。

  倏、忽二帝王给人凿洞洞。

  这个故事选自《庄子.应帝王》,原文如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在古时候有三个帝王一个是南海之帝,他的名字叫倏,另一个是北海之帝,他的名字叫忽。还有一个是中央之帝,他的名字叫混沌,他们都是各为一方的统治者。

  这两个帝王,常常在中央之地混沌的地盘儿上相遇。中央之帝为人醇厚,天性良善。

  他看到两个远道而来的帝王,常常在自己这里相会,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作为主人他总是热情宽厚地款待这两位客人,这使得南北这两帝王心里感到特别温暖。

  于是他俩就商量要好好报答中央之帝混沌的大恩大德,倏兄,混沌大哥真是好人,每次来他总是好酒好肉地招呼我们,只是每次仆人们端上来的饭菜,混沌大哥总是吃不上。

  你看我们都有嘴,而混沌大哥没有,不如我们给大哥凿一个嘴,让他也可以像我们一样尝尽天下美味如何?

  

  北海之帝忽提议说,南海之帝倏一听觉得言之有理便说,忽帝所言即是,混沌大哥对我们如此友善,我们应该为他做些什么才是。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巴,两个鼻孔,两只眼睛,两个耳朵,这是七窍,是造化本来就赋予我们的。可是眼下混沌大哥不仅没有嘴巴来吃喝,而且也没有鼻子来呼吸,没有眼睛来看世界,没有耳朵来听声音,这七窍世上人人都有,就唯独混沌大哥没有,真不知道大哥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忽帝既然想给大哥凿一个嘴,不如我们好人做到底,就给大哥把嘴巴鼻子眼睛耳朵全部凿好,这样大哥就七窍具备,以后就可以跟我们一样了。

  如此甚好,只是一次就凿七个洞,恐怕混沌大哥疼得受不了,北海之帝有些迟疑地说,是的,还是忽帝谋事周全,这样好了我们每天凿一个洞,分七天凿好,大哥就可以享受我们的饮食之福,视听之乐和呼吸之畅,说干就干,倏和忽这俩哥们儿如此这般的谋划好了之后就开始行动了。

  

  他们按照计划,每天凿一个洞。到了第七天,他们凿完了最后一个洞。

  正当他们准备叫混沌大哥坐起来,好好体会一下七窍全开的感觉,好好看看世界听听声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告诉他以后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了的时候,却发现混沌大哥死了。

  这个故事当然是庄子虚构的一个寓言故事。

  而且庄子原文特别简洁,只有寥寥数语而已。那么,庄子写这个寓言想说什么呢?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倏忽二谛,为了感激中央之帝的友善,为了回报他的大恩大德,于是谋划着为中央之帝凿七窍,结果不成想把他们的恩人给凿死了,这虽然是出于好心,但是好心却办了坏事儿这差不多算得上是一个惊天血案了。

  因为这是两个帝王合谋凿死了第三个帝王。

  

  那么,这个悲剧是怎么造成的呢?很明显,没有面目淳朴自然是混沌的天性,可是倏忽二人却要为他凿出七窍,破坏了天性破坏了自然直接导致了混沌的死亡。

  这让我想起了唐代柳宗元写的一篇文章,《种树郭陀陀传》。

  他讲的是长安城边儿有一个驼背的种树人人们叫他郭陀陀,它不管是种树还是移植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经他手中的数都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子都结得特别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便是暗中模仿他也比不上他。那郭陀陀种树为什么种得好呢,有什么诀窍吗?

  据郭陀陀自己说,我只不过是顺应术的天性来种他罢了。种树的时候,树根要舒展培土要适量,树根下的土要用原来育苗时的旧土,最后株土还要结实,这些都做到位了就不要再动它,不要再担心它。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种好了之后就像抛弃了他一样,放在一边儿不要理,这样树的天性就能保全。

  

  别人种树却不是这样,树根蜷曲不直又换了新土,培土的时候不是过多就是过少,种完又过于担心,早上去看看晚上去摸摸。有的甚至用指甲划破树皮来,看看他是活着还是死了,摇晃树根来看看他是否在结实了,这样的话那树迟早得死。

  这两个故事对我们今人有意义吗?

  当然有,现在违背孩子天性的现象比比皆是。

  一些人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的起跑线被无限提前了,那你认为什么时候才是起跑线呢?一年级,幼儿园,一年级吗?不,太迟了。

  有些人鼓吹孩子出生的第二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一天,由于功利性教育理念作怪。

  

  如今幼儿过早识字写字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从短期看,幼儿小小年纪就掌握了一些知识,这似乎是教育的小成就。殊不知,很多家长在为自己的这点儿小小成就沾沾自喜的时候,就已经悄悄毁掉了孩子的一双眼睛。

  很多眼科专家反映,孩子的近视年龄已经提前到了学龄前的幼儿阶段。这种拔苗助长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不仅毁掉了孩子的眼睛,而且早早为孩子以后厌学埋下了种子。

  庄子讲倏忽二第合谋害死了中央之帝的故事,其实是警示人们做事情一定要顺应天性,顺应自然,不要违背天性破坏自然,否则哪怕是好心,也可能办坏事儿。

  本文作者: 未城朝雨,一个步履不停的写字人,一直在路上。

上一篇:职业教育有什么意义?
下一篇:什么是预科?高中毕业出国留学为什么要读预科呢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