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人物】毛主席说,要为这两位先生写颂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1-14
手机版

  1948年的一天,一名躺在病床上的中年人向妻子交待道:“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决不买国民党发售的美国面粉。”这时的他已生命垂危,几天后,他离开了人世,未满50周岁。他就是朱自清,他用羸弱的身躯,托起了民族的尊严,用生命最后的一息,彰显了辉耀人间的骨气与人格。他赢得了无数人的敬仰,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要“为他写颂”。

  朱自清先生去世后,人们在他的书桌上发现一张纸条,写的是编辑《闻一多文集补遗》的资料目录。而“闻一多”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诗人和民主革命战士,同样也是得到过毛主席高度赞誉的人,因为,闻一多先生也是“有骨气的”。

  从70多年前,闻一多先生在晋宁生活的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点来:

  抗日战争时期,闻一多先生执教于昆明的西南联大。为避免日机骚扰,先生一家在1940年初搬迁到原晋宁县的县城(现在的晋城镇)暂住,租北门街下段一家李姓房东的房屋居住。

  闻一多先生勤勉读书、潜心治学十分用功。平时,除了讲课、吃饭外轻易不肯下楼,早就有了“何妨一下楼”的雅号。他每天埋头写作,为《庄子》和《楚辞》作注。疲劳时独自一人到晋城西门外的田里散步,常与农民谈话,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情况,并和农民建立了良好的感情。

  闻先生的薪水不多,又要养活8口之家,生活异常清苦。他抽空和儿女们一起到田地里掐荠菜,抓田鸡来改善生活,补充营养。先生常笑言:“蚂蚱当虾米,豆腐当白肉。”

  据当时晋宁县卫生院院长王之翰回忆,闻一多先生的孩子们由于营养不良,体质较差,常去看病。闻先生为人坦率,日子长了,其为人给王之翰院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闻一多先生租住房子的周围,住着当时的一些党政要员,美酒华屋,过着清闲而舒适的生活。其中一位身份显赫的人士知道闻一多先生就住在附近时,就委托卫生院院长王之翰请闻先生到他家吃饭,结果,被闻先生拒绝了。另一个地位更加赫然的“达官贵人”也盛情邀请闻先生赴宴,同样还是遭到了拒绝。还有更多的“权贵”得知闻先生是当代知名学者,擅长书法艺术时,曾多次让卫生院王之翰院长请闻先生一起切磋,但这样的“诚意”同样也遭到了闻先生的拒绝。

  有一天,王之翰院长出诊回来,遇到闻先生在田边散步,就问先生:他们(指那些“权贵”)请您吃饭,请教书法,先生为什么要拒绝呢?闻一多很直爽地回答道:“我是研究文学艺术的,我研究的东西他们不懂,我也不愿同这些官绅们来往。”先生还说:“你是医生,什么样的人病了都可以去看,我就不同了。”

  从看似寻常的几件小事里,从先生的铮铮直言中,人们不难看出中国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他宁愿安贫守素也不攀附权贵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难怪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有骨气”!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了一篇题为《别了,司徒雷登》的著名文章,抨击美国的“白皮书”和美国政府扶持中国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政策。文章中提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一个多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新纪元。一个伟大的民族再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晋宁区融媒体中心

  晋宁区委党史研究室

  主流声音 权威发布

  终审:段正祥

  编审:方维林

  编辑:毛茗

  举报/反馈

上一篇:【方志安国】河北安国中学筑“坚实堡垒” 进行高三年级复学实景演练
下一篇:2023年考研弃考人数突破百万?疫情对考研有什么多大影响?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