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匠心 致敬传统”福建民间文艺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1-14
手机版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的作用,引领和鼓励传统民间文艺推陈出新,推动新时代福建民间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特举办此次云展览。本期推出“弘扬匠心 致敬传统”福建省民间文艺云展览专题第38期——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连紫华。

  

  连紫华

  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全国技术能手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国家一级/高级技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泉州市第二层次人才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福建省德化县是著名的“瓷都”,自古以瓷器闻名于世。德化白瓷拥有真正的从胎体上焕发出的润,这一点是相较于其它瓷质所独有的。连紫华植根德化白瓷传统技法,赋予作品深刻的文化内涵,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瓷塑作品线条凝练简洁、灵动飘逸,细部刻画生动、自然,给人以亲近、宁静、澄澈之感。

  德化水土 养瓷亦养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德化,很多人都以制瓷、烧窑为生。连紫华便出生、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对瓷塑制作产生了兴趣,长大后自然地走上这条道路。

  在德化陶瓷职业学校(德化陶瓷学院前身)毕业后,连紫华随著名陶瓷艺人邱玉云学习制坯、修坯。后又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柯宏荣、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桂玉夫妇二人的悉心指导。在几位恩师的悉心传授下,连紫华逐渐成长为既精通陶瓷原料配制到烧成一系列全面技术,又专长于陶瓷人物创作设计的工艺美术大师。

  

  《纳福》(国家博物馆收藏)

  传统的德化瓷塑大都以何朝宗的作品为范。连紫华也格外敬佩、推崇何朝宗大师,并从他的作品中学习到不少技法。何朝宗对艺术的严格要求、对作品精益求精、宁缺毋滥的精品意识都对连紫华的创作思想、作品风格及行事态度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1995年,连紫华受故宫博物院的邀请,复制国家一级文物——明代何朝宗的瓷塑作品《渡海达摩》。此次复制何朝宗的作品,对他从事传统雕塑行业来说影响颇深,甚至可以说是“隔世拜师”。

  

  《送子观音》

  作为何朝宗的技艺文化传承人,连紫华不但继承了何朝宗瓷塑作品中“传神写意”的要旨,而且在熟练掌握传统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对瓷塑艺术的理解与技术创新,吸取了西方绘画中的现代抽象元素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像作品《观自在》的开脸,连紫华就结合了他自身的理解。何朝宗营造的是一种比较内敛、沉静的状态,而连紫华的这件作品的造型姿势相对比较张扬,呈现的是一种活泼的动态之感,所以安稳静态的开脸方式就不适用于此。连紫华表示:“在开脸的时候,我都会去琢磨这次应该用什么样的脸型、表情去塑造,去体现才恰当,这在创作的时候就要去思考的。”

  

  《观自在》

  “白瓷所带来的细腻,会让你在创作的时候,想去结合一些深层次的文化、情感来表达。”连紫华曾大量阅读宗教、陶瓷、艺术类书籍,有着大量的知识文化储备,常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到作品创作中。同时,他深谙佛法,对佛学颇有见地。在他创作的作品中,宗教题材占据较大的比重,其中尤以观音居多。他认为德化白瓷温润细腻,可以很好地展现佛的禅与静。

  在创作观音题材的作品时,他会思考如何“让观音造像更亲切,让每个人看的都会产生欢喜心”。追求作品本身的工艺性或艺术性,这是连紫华这几年一直在追求和走的方向。

  

  《渡海观音》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连紫华的艺术水平达到较高的水准,作品获得业界的广泛赞誉。他不但完成了许多个人名作,而且受任于权威部门,临摹复制馆藏文物。

  2014年初,连紫华受国家博物馆的委托,临摹复制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宋代木雕《自在持莲观音》。这是一项创新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瓷塑的形式复制木雕作品,要“违背”瓷塑艺术的造型规律,完全复制木雕作品的造型后进行烧制。在此过程中,他面临的最主要难点在于:器型大、跨越不同的艺术形式及衣纹繁复造型难度较高。

  

  《仿自在持莲观音》(国家博物馆收藏)

  为成功复制宋代木雕《自在持莲观音》,连紫华耗时一年多,在反复试验后,终于设计了一个由60多个桩条组成的复杂支撑系统,并配合以特定的窑内摆放方式,前后共烧制19尊作品,才得以烧制成功这一件高61厘米、长40厘米、宽31厘米的《仿宋自在持莲观音》瓷塑作品。

  复制《自在持莲观音》伴随着高强度的劳动创作以及探索过程中失败带来的煎熬与折磨,给连紫华的身心带来了压力。但这些苦痛折磨随后又会被创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所冲淡。如此循环往复,最终,连紫华走向了成功。

  

  《连环滴水观音》

  连紫华,以艺术家深刻的洞察力,与对光感与色调的精准把握,让瓷塑“活”起来,让每件作品散发出别样的风韵。

  连紫华说:“作为非遗传承人,我认为仅仅能够全面地掌握古代大师的技法与心法显然是不够的。一个艺术家必须有能力突破传统带来的陈规惯例,在艺术作品中展现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这才能算得上一位成功的艺术家。即便我能够完美地复制何朝宗大师的作品,也不是我的终极目标。我想用自己独到的艺术构思和现代科技手段,突破物质材料对德化瓷塑艺术的限制,创造出带有个人风格印记的艺术作品,让德化瓷塑作品表现得更丰富,这是我这些年来主要的艺术探索方向。”

  

  《荷花观音》

  创新与传承之魂

  在继承和发扬德化传统瓷雕的道路上,连紫华始终在探索属于当下这个时代的德化瓷艺,探索中国所特有的儒道释文化赋予艺术的灵性,借用黄、绿、红、蓝、紫等色彩与圆润洁雅的德化白瓷胎结合,尝试着将德化瓷烧制工艺、唐卡绘画工艺、珠宝镶嵌工艺、金属铸造工艺等相搭配,令佛造像更加“端庄华丽”。历经两年的钻研探索,连紫华创制出了自己的“极彩”。

  

  《思维观音》

  极彩是连紫华在观看唐卡的制作过程后受到的启发。他觉得西藏唐卡那华丽高贵的色彩可以让德化瓷的素白更有魅力。于是他尝试用唐卡的绘制技法与珍贵的矿物颜料在烧制完成的瓷塑作品上绘制图案,创造出一种新的德化瓷品种——“极彩”。连紫华说:”之所以将这个新品种命名为‘极彩’,一是因为我在绘制图案时要求极致完美;二是在颜料的材质上也追求极致奢华,全都选用最优质的天然矿物,因此把它命名为‘极彩’。”

  连紫华在绘制创作中,并没有照搬藏传佛教艺术的图案,而是在充分领会了唐卡技艺的精粹后,更多的是采用“宝相花”、 “龙纹”等具有汉传佛教特色的图案,并依照立体造型的变化对图样进行相应的调整,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型德化瓷塑艺术品种。如果说唐卡是佛像的平面表现艺术,那么连紫华的极彩造像作品可以说是立体的唐卡。

  

  《阿摩提观音》

  

  《如意轮观音》

  除了研究出极彩工艺外,连紫华还攻克了德化瓷塑难以塑造大器型作品这个难题。自古以来,德化瓷塑造像很少有大器型作品,这主要是因为德化白瓷为了追求温润如玉的质感,在材料配方中添加了大比例的长石、石英等,这种配方不利于瓷塑制作加工,使瓷塑作品烧制时的收缩比能高达23%,而一般的陶瓷制品收缩比大约在14%左右。因此,德化瓷在烧制过程中特别容易出现变形、坍塌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技术上的难题,连紫华根据自己长期进行德化瓷塑创作的经验,从改进瓷泥配方、深化打桩技术、改造窑炉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正是在这一系列技术上的反复探索和创新,使他终于掌握了烧制大型德化瓷的秘诀,从而成功烧制了多件大体量作品。

  

  《如意弥勒》

  在坚持自身技艺修炼、创新技艺的同时,连紫华也非常重视宣传德化传统工艺。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展,宣传德化瓷塑文化。2013年,他受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邀请,在北京恭王府举办个人展;2014年,他受中国国家博物馆邀请,在国家博物馆主办个人展;2015年,他与时任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美术馆画家范扬一起在泰国举办联展;2016年,中国文化中心为其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瓷艺作品展。

  连紫华对外积极传播德化瓷塑文化,对内则非常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他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对年轻人进行指导,积极主动参加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带徒授艺”和“德化县陶瓷制作技艺名师带徒”等活动,为社会培训瓷雕设计、创作技术人员近百人。

  厚德载物,薪火相传。连紫华以德化传统工艺的创新与传承为己任,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探索当代环境下技艺创新的无限可能,不断提升自身技艺。同时,致力于为瓷坛培养后起之秀,为传统瓷雕文化的传承寻找接班人。

  

  《自得其乐》

  

  《刘海戏金蟾》

  主要艺术荣誉

  2009年至2013年,连续三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高奖项;

  2013年12月20日,被新华网中国收藏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2013中国最受藏界关注艺术家”称号;

  2014年12月,获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015年12月2日,作品《仿宋木雕观音》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2016年5月,被福建省人社厅聘请为全国技术能手评委会评委;

  2016年12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2017年,被评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17年9月,作品《仿宋木雕观音》获福建省第八届“百花文艺奖”;

  2018年8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19年高考人数可能破千万,难度是否会加大,高三老师有自己看法
下一篇:“头疼”!高考数学只考了63分,却被“统计学”专业录取?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