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银元租校舍开启中国美育教育新篇章!中国美院,90岁生日快乐!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1-15
手机版

  都说晴西湖不如雨西湖,1928年的这个春天,不知道是否也和今日这样濛濛细雨,嫩黄的柳芽在氤氲的雾气中舒展开来,这是江南的美。

  1928年,国立艺术院全体师生合影

  90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所国立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在杭州西湖之畔孤山脚下正式开课。90年后的今天,500余名师生在国立艺术院旧址上重访孤山,除了集体重温学院的历史记忆和 “孤山精神”,更要拟照当年国立艺术院全体师生集结孤山的经典合照,完成一次跨越90年的影像拍摄,以此拉开国美9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的帷幕。

  1929年下半年国立艺术院部分师生在校舍一角哈同花园合影

  90年前一块银元向浙大租了校舍实施美育

  在中国美院90年的历史上,第一个要被提及的人,正是学校的创始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卓越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第一所国立艺术院决定建在杭州,是因为1927年,蔡元培先生锐意推行“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在全国开展艺术教育。于是在大学院下设立了一个艺术教育员会,来整顿发展艺术教育,并于1927年11月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会议,会上通过了筹办国立艺术大学的提案。提案指出“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及鉴赏之知识,而普及于社会。”并提出地点最适宜者,莫过于杭州西湖。

  国立杭州艺专1932年度开学典礼师生合影

  经大学院批准,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林风眠、大学院秘书林文铮和王代之3人负责建校。年底,蔡元培、林风眠亲与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前身)校长蒋梦麟商借西湖罗苑作为国立艺术院校舍,租得照胆台、白苏二公祠、三贤祠等处为校舍,学院设国画、西画、雕塑、图案四系及预科和研究部。78岁的美院国画系退休教授吴山明回忆说,当时的租金,只是象征性地收了一块银元。

  当时国立艺术院共有教职员30多人,招收首届学生70名,实际到校注册56名。1928年3月16号正式开始上课。之后,全体师生欢聚一堂,于孤山罗苑拍摄了一张大合影,成为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史上的经典图像。从此,这座中国第一所国立艺术学院,拉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篇章。

  “院长林风眠先生率旅欧归来诸君,倡兼融东西之帜,敢为天下先,甘为艺术战!潘天寿先生发自强霸悍之力,立自主增峰之教,若中流砥柱,矗于新文化的狂风激浪之中。”院长许江表示,艺院教师兴理论热潮,扬湖山诗性,创《阿波罗》学刊,倡实验戏剧,虽学风各异,却相得益彰。“真一代名师名节、大家大气。”

  创始人蔡元培自带被褥参加开学典礼

  事实上,国立艺术院的成立,也正好赶上国家最为动荡的一段时光,刚一开学就遭遇了声势浩大的学潮。1928年4月8日,国立艺术院补行了开学典礼,创始人蔡元培特意从南京赶来,补行开学仪式,并发表《学院只为研究学术而设》的演讲。许江回忆说,在开学讲演中,蔡先生呼曰:“大学院在西湖设立艺术院,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移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借以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其旨振聋发聩,湖山皆响。

  今早拍摄现场

  在今年3月24日国美即将在北京正式发布的16卷39册的《国美之路大典》新书里,收录着一封1928年4月5日蔡元培致林风眠的信,记载着当时的情况:“风眠先生大鉴:电知学潮已平,学生正常上课为慰。定拟星期五乘夜车往上海,星期六之午车来杭州;如艺术院开学式已举行过,不必说。”

  当年身为教育部长、文化部长的蔡元培来杭州参加开学典礼,行头极为朴素,被褥枕席等床上用品都是随身携带的。他在信里这么写道:“弟及内子拟附住贵寓中(如贵寓不便,则临时改寓湖滨之旅馆亦可,幸勿客气)被褥枕席等自行携来,请下一榻可也。但有扰先生及夫人殊不安耳。”同时还嘱咐林风眠,为其女儿蔡威廉安排一间空房,让其住在女学生宿舍。

  退休教授程宝泓:我们家三代都是国美人

  今天早上的拍摄活动,中国美术学院共组织孤山时期的老教授、在职教授、在读研究生、以及来自32个国家的留学生等共计500余人一同重访孤山,拍摄现场沿平湖秋月至浙江博物馆正门一带原校址的临湖区域,面朝东南方向列队合影。摄制组运用十余艘船、无人机等进行水上摄影、航拍摄影,多手段、多角度、多机位拍摄记录本次活动的全过程,完成一段跨越90年的时间影像。

  美院老教授程宝泓接受采访

  重新踏上国美梦开始的地方,来自中国画系的退休老教授程宝泓显得格外激动。“真的非常难得,上学时多少次想进罗苑看看,都不开放,今天终于圆梦了。想想90年前拍这张照片时,可能没几个人有相机,但今天,我看照相机就超过一百台了。”事实上,他的父亲程大逵正是1928年国立艺术学院第一届的学生。“我们家三代,都是国美人。我父亲是1928年的第一届学生,我自己是1960年进的中国美院,我女儿也于1989年考进美院。”

  中国美院现任院长许江与退休老教授合影

  有意思的是,程家三代国美人,读得都不是一个专业,程宝泓透露,他父亲程大逵读的是雕塑系,他自己修的是中国画,而女儿,则选择了油画专业。虽然三代人各自钻研着不同的艺术领域,但是国美90年传承的“孤山精神”,却一直影响着他们。“一个思想,就要立足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吸收古今中外的艺术养分。”程宝泓说,他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在国美任教。“还记得当年潘天寿先生规定我们每天都要写字,交上去的字画他都亲自批阅,哪里好哪里有问题都会一一指出,那段求学经历对我而言受益良多。”

  重访孤山拍摄现场

  如今,程宝泓很庆幸看到当年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在今天都得以变为现实。“我父亲那届师生100人都不到,我上学时才400多人,你看现在,国美已经有上万人的规模。现在我们学院已经踏进了双一流门槛,再过10年,等到国美百年诞辰,肯定会成为世界一流的前列。”

  吴山明:艺术永远要坚持原创

  国美的根在孤山。这个认知对于吴山明来说,或许更为清晰。尽管90年前的校址上又建起了美术馆,但在西湖美术馆前面的草坪里,那块竖着的“国立艺术院”的石碑,依然见证着昔日的历史。看到这块石碑,国画大师吴山明仿佛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我是1955年从杭二中毕业,来考美院附中的。”吴山明回忆说,报到那天,他挑着铺盖,一路从湖滨经过断桥走到孤山。当年这个只有一米三七个子,60来斤的少年大概也没想到,此后他就与国美结下不解之缘:“求学9年,毕业之后又在美院教了54年书。”如今78岁的他,有63年都与国美紧密相连。

  美院老教授吴山明接受采访

  “那一年考试竞争就很激烈,有200个人一起考附中。”吴山明说,那时他刚从杭二中毕业,一心想考美院。“文化课是没问题,但我之前没有系统学过素描,就喜欢画漫画、墙画,看到别的考生很专业地带着画夹,素描画得又快又好,心里咯噔一下,怎么拼的过他们。”没想到吴山明画了一幅六和塔下炊烟袅袅做饭的作品,居然被老师一眼相中。“老先生说,我画的是我自己看到的东西,而不是临摹或者抄袭别人的。”正因为老先生的这句话,也成为吴山明一直坚持的创作和教学理念,就是艺术永远要坚持原创。

  在孤山求学的日子里,吴山明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当时坚持的是精英教育,大家都很努力。老先生们心疼我们,让我们周日不要画了,把画室锁上叫我们休息。但我们又偷偷把门撬开,在画室练习。”吴山明骄傲地表示,原本最担心的素描,在2年时间里立刻也能画得又快又好。

  孤山时期,除了热衷艺术以外,对吴老来说,还有很多学生时代的回忆。“每天早上要晨跑,平时我们还常常买零食。偷梅子那是常事了,一到夏天,还会一起去买西瓜吃。”直到1957年国美迁址,吴山明挑着行李,划着小船,和同学一起来到南山路。但孤山的印记,却成为吴山明始终魂牵梦绕的一个青春记忆。

上一篇:3本笑到肚子疼的搞笑类小说,文风诙谐幽默,看上三遍都不过瘾!
下一篇:“就业率高”的专业,其中一门就业率达到99%,学生报考时可考虑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