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业者不可错过的行业洞察
「双减」之下,教育行业风声鹤唳,教培机构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业务的价值与定位。资本逃离学科培训,K12 学科培训赛道被重压,一系列如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智能硬件、校内外托管、家庭教育等赛道崛起,这每一个覆盖百万用户的市场,每一个不被资本定义价值的领域,都值得去全力以赴地创业、投资、探索、重塑。
回望 2021 年这不凡的一年,多鲸针对教育行业以及各细分赛道的多个现象都曾发表过一系列观点。
靴子终于落地。
5 月 14 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正式通过中国政府网公布,且将于 2021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自 2002 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已是 18 年之久。18 年间,先是 2004 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出台,后 2013 年民促法一修、2016 年民促法二修,并第一次明确教育机构营利性 / 非营利性分类管理。而后,2018 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三修,再到如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正式稿(以下简称民促法新条例)出台。
这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就「公参民」、「关联交易」、「办学许可」等关键问题作出表述表态,字字千钧,意味着过往近二十年,民办教育蓬勃乃至野蛮生长的时代落幕,一个新的时代,就此开启。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民办教育,终成公益
7 月 24 日,教育部官网公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正式宣告「双减」政策落地。
「双减」政策带来的连锁效应不仅发生在 K12 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智能硬件赛道,也发生在校外培训领域。减负改革已经由校外延伸至校内。8 月 3 日,上海教委出台文件要求小学阶段按年级情况进行考试减负。例如,1 - 3 年级将严禁全学区、全区范围的任何形式的学科统考统测、学业质量监测;3 - 5 年级期末考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等等。总结来说,遵循「双减」思路,意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当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让「不能输在起跑线」成了无数家庭的心结,当学科辅导、学区房的竞争愈演愈烈,当学生和家长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对校外培训的监管是意料之中也是势在必行。
对于站在制度笼子中「跳舞」的校外培训机构而言,什么变了?从本质来说,教培行业将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业务的价值与定位,由资本利益驱动的一门生意转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有益补充」。
什么不变?从 5 月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再到 6 月教育监管司成立,一系列文件、细则的发布,都代表着国家对教育改革不变的决心。当前教育行业的大背景「语境」是「防内卷」、「防资本绑架」、「解决内循环」和「解决少子化」。一系列的政策改革势必将让教育回归「民生」初心,回到「育人」根本。
而教育是价值的创造,这个永远不会被满足的市场,在「双减」落地之后,面临着一次彻底的价值重塑。过去,K12 教育一度被视为教育领域里最长且最大的赛道。据艾媒资讯调查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 K12 课后辅导市场规模达 4830 亿元,2020 年达 5300 亿元,预计 2021 年将达到 5710 亿元。但当下,K12 学科培训赛道被重压,一系列如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智能硬件、校内外托管、家庭教育等赛道崛起,这每一个覆盖百万用户的市场,每一个不被资本定义价值的领域,都值得去全力以赴地创业、投资、探索、重塑。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双减」之后:教育回根,价值重塑
过去十年,中国的人口政策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二孩」,终于在 2021 年进入了「全面三孩」的新时代。
5 月 31 日,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将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同时,会议强调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而此前不久,5 月 11 日,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数据显示,2020 年,大陆地区人口总体规模达到 14.1 亿人,相较于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增加 7205 万人,其年平均增长率为 0.53%。2020 年我国出生人口为 1200 万人,比 2019 年下降了 18%,比刚刚放开二胎的 2016 年下降了 33%,几乎成为新中国有记录以来新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最低的一年。
从「限购育儿」到放开育儿,政策演变不过数载,呼应着七普所凸显的最低出生率,国家放开三胎属实迫在眉睫。那三胎政策出台之后,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教培行业,又将迎来何种变化?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三胎之后,教培更难?
5 月 11 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数据显示,2020 年,大陆地区人口总体规模达到14.1 亿人,相较于 2010 年「六人普」时,增加 7205 万人,其年平均增长率为 0.53%。从人口数量看,近 10 年间,中国人口增长率持续放缓,老龄化加剧。
透过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在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的人口形势背后,存在哪些潜在教育创业机会,暗藏着什么教育行业密码?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出生人口为 1200 万人,是除 1961 年外的历年最低值。而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 1.3,居于全球 200 个经济体倒数前 10。虽有疫情影响原因,但仍处于较低生育水平。人口要实现自然替代,需要女性的自然生育率为 2.1 左右,当下中国 2020 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 1.3,意味着每一代人「坍塌」掉几乎一半人。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藏在第 7 次人口普查里的教育行业密码
2000 年至 2010 年间,是 1 对 1 教育野蛮生长的十年,一批专注个性化教育的 1 对 1 辅导机构集体爆发。但因利润过低、营销氛围重、教师地位边缘化等问题,十年间,1 对 1 教育并未有本质革新。
2015 年,家教 O2O 打着「颠覆传统 1 对 1」的口号登上历史舞台。据不完全统计,数百家家教 O2O 企业悉数入场,直接挤占传统 1 对 1 教育的生存空间,许多老师跳槽成为独立老师,众多 1 对 1 教育机构也开始做起 O2O 平台。不料 O2O 模式因烧钱重、跑单率高等问题,在资本退潮之后便迅速落败。
直到 2020 年春节,一场疫情让复课时间一拖再拖,众多 1 对 1 教育机构闭门歇业。疫情之外,更为持久和严峻的打击还来自于政策监管,1 对 1 教育机构顶着资金监管、课时限价等层层重压,在放弃与坚持中徘徊。北京某 1 对 1 机构经营者告诉多鲸,政府对教培行业的整治绝不是一个短期行为,数以年计,或从北京开始,最终铺向全国。
教育行业本是一个慢行业,从业者易被「温水煮青蛙」。尤其对很多身处 K12 学科辅导赛道、主营 1 对 1 教育的创业者而言,业务围绕中高考刚需展开,曾处于一个太容易赚钱的时代。而回看当下,毫无疑问,那个教育培训行业最容易赚钱的时代,结束了。新政监管下的 1 对 1 教育行业,面对着一系列终究不能逃避的问题。
校外教育培训业即将进入「强监管」时代!
先是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再是行业传出将有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出台,当中就可能包括线上及线下禁止节假日、周末补习。如若属实,将对校外培训机构造成重大打击。这一举措威力可视为仅次于直接取缔校外教育培训行业。
在中国教培行业政策监管严峻之时,正所谓他山之石可攻玉,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教培行业监管会带来怎样的经验与教训?
在中国的教育版图中,职业教育占有很大的比重,但一直都发展得不温不火,关注度远不及 K12 教育和高等教育,甚至被视为普通教育的「附属品」。
2021 年 6 月,《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中提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结合近几年国家陆续打出的政策「组合拳」,职业教育的 「黄金时代」终于要来了吗?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官方定义,职业教育由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部分组成。职业学校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类型,分为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则包括就业前培训、学徒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
自 1996 年《职业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中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种种时代背景之下,职业教育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职业教育,迟来的「黄金时代」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紧迫,职业教育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而产教融合作为培养产业人才的重要一环,逐渐成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今年是职业教育备受瞩目的一年。3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育法(修订草案)》。6 月,修订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修订草案鼓励企业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紧接着 10 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提出要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诸多政策暖风支持,以产学研驱动的产教融合会成为助推职业教育发展的加速器吗?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的输血线
当下,「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呈现结构性矛盾,加之技能型人才缺口巨大,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日前,多鲸教育研究院发布《2022 中国职业教育行业报告》,报告显示,经多鲸教育研究院预测,到 2022 年,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人民币,到 2024 年,有望达到 1.2 万亿人民币规模。走入新高度、新广度、新格局的职业教育,有哪些重要的发展趋势?
「双减」之下,教育行业风声鹤唳,资本逃离学科培训,转向职业教育。
根据《2022 中国职业教育行业报告》,2021 年,职业教育一级市场共发生 61 笔融资,融资总金额超过 78 亿元人民币,融资数量与总金额均超过 2020 年;同时,投融资数量在整个教育行业中的占比,也达到近 5 年来的新高。
市场规模庞大,政策一路「绿灯」,备受资本青睐……在教育大变革的浪潮中,职业教育热度高涨,成为「双减」后 K12 教培机构的重要转型方向。与之俱来的,则是职业教育行业竞争加剧。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职业教育大变局
在中国的教育版图中,职业教育占有很大的比重,但一直都发展得不温不火,关注度远不及 K12 教育和高等教育,甚至被视为普通教育的「附属品」。
2021 年 6 月,《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中提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结合近几年国家陆续打出的政策「组合拳」,职业教育的 「黄金时代」终于到来。
当中国职业教育终迎来这迟到的黄金年代,为求更好发展,也到了环视其他国家、取长补短之时。
2021 年中考前夕,关于中考改革新政的传言四起,引起社会与学生家长普遍关注与强烈反响。
据坊间传言,中考新政或涉及两大变化:一是普高与中职的招生比例必须要达到 5:5,相当于有一半的初中生将无缘普高;二是禁止所有公立或民办学校、教育机构招收初三复读学生。如此一来,中考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只能去职高、中专、技校就读,此外似乎没有其他路径。
截至目前,所谓的中考改革新政,尚未有任何官方文件佐证,但关于中考普职五五分流的讨论却愈演愈烈,甚至引发新一轮的教育焦虑。
中考后普职是否真的会五五分流?假如中考五五分流成真,会如何影响中考生择校与各区域普高录取率?又将如何倒逼职业教育体系发生改变?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假如中考普职五五分流成真
数字化转型大幕拉开,职业教育改革浪潮涌动。近年来,近万亿市场的企业培训赛道中,云学堂、魔学堂、UMU 等企业培训公司接连获得大额融资。企业培训,迎来风口了吗?
人才不是成本,是资本。当优质人才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人力资本也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与之相应,企业培训作为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同时也是提高组织效率、创造价值的重要途径,逐渐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常来说,企业培训隶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其行业发展历程也是人力资源发展的缩影。如果将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概括为人事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 人才管理四个发展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西方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人事管理阶段,企业培训主要聚焦服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典型公司如为领导者提供战略咨询的 Hay group、Mercer、Wilson learning,以及为内部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培训的全球第一家企业大学——通用电气公司(GE)克劳顿管理学院。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企业培训,起风时
青少年体育培训,热度持续已久。作为教育和体育产业的交叉领域,行业的发展与政策引导息息相关。
自 201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国民体育文化认同、体育消费观念和大众健身意识大幅提升。2016 年《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三大文件相继出台,更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体育上升到与语数外等主科同等地位。
可以预见,未来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将会向资金储备充裕、拥有场地和学校资源的头部企业聚拢,跨区域扩张将会更加谨慎。越来越多体育教育培训机构将通过与社区和学校合作开办公益培训课、参与托管等途径谋求发展。第三方 SaaS 公司、赛事 IP 等从 B 端切入的青少年体育培训公司也会逐渐增多。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青少年体育培训,「转正」时刻
2021 年 7 月,「双减」政策出台,「限数量」、「限时间」、「限价格」等监管举措多管齐下,强势勒停了粗放发展的 K12 学科培训。教育行业风向巨变,多家教育上市公司一夜蒸发数十亿美元市值。学科培训,作为高考机制下的「刚需」项目,再难现资本神话。
而此前不温不火的素质教育,被一把推上时代舞台。在政策呼吁和形势引领下,一批企业加速入场。据央视报道显示,自「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国内艺术类、体育类培训机构新增 3.3 万余家,同比暴增 99%。素质教育赛道的投资者们,甚至在 A 股市场炒出素质教育概念股。
作为教育行业重要的转型方向之一,资金实力雄厚的头部教育机构,也在积极通过投资加码布局素质教育。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时间,新东方、好未来、精锐教育、卓越教育这四家代表性 K12 上市公司在素质教育领域共投资 122 起,累计投资金额数十亿人民币,其版图覆盖、投资偏好各有不同。
十年,122 起投资,数十亿人民币,足见头部 K12 上市公司在素质教育领域的精耕深种、布局良久。今日,K12 学科培训陷发展困局,借助投资素质教育打通破局之路,实为一盘局中局。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素质教育投资局中局
「双减」后,STEM 教育成教培机构转型热门方向。STEM 教育是包括 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数学) 等在内的综合性基础学科,适应我国教育部所提倡的「科学素养」,成为诸多教育机构的发力点。
从头部机构入局情况来看,多家教育机构均有重点布局。5 月,瑞思英语宣布更名为「瑞思教育」,并推出全新 STEM 教育品牌然点科学馆;7 月,猿辅导推出科学启蒙品牌「南瓜科学」;9 月,新东方成立素质教育品牌「东方创科」……
在学科教育培训被按下暂停键后,作为素质教育领域重要细分赛道之一的 STEM 教育能否扛起转型大旗?赖于创新与个性的 STEM 教育如何不被「应试化」?扎堆转型的 STEM 教育市场是否会跑出头部机构?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双减」后,STEM 教育的三个方向性预测
「双减」政策落地,教培行业众生百态,戏谑的玩笑与残酷的真相渐次上演,一时难辨真假。
上个月,一张宣传「新东方优能中学暑期集训营」的微信聊天截图在网上流传,截图称集训营「乘坐邮轮公海航行」「吃住学考全包」「45 天集训收费 22 万」,虽被证实为谣言,但另一家教育机构豆神教育还真在这个暑假推出了游轮研学项目「长江文史研学游」。
据官方介绍,该项目由豆神教育(原豆神大语文)和巅峰殊途联合出品,活动内容包括乘坐美维游轮「凯越号」游览长江沿岸自然人文景观、开展由创始人及多名校长主讲的文史大讲堂,价格在 9980 到 47240 元不等。不过受疫情影响,原定 8 月出行的三场活动已经全部取消。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双减」之后,研学旅行去哪儿?
「双减」政策 7 月落地,至今 3 月有余,众多教培机构经历生死考验,在疫情、退费、破产等一系列的打击下,有人黯然退场,有人还在坚持。
活下来,便要转型。转型方向中,周中做学科培训,周末、暑假做素质教育,对「幸存者」来说,成为理论上可行的新商业模式。而素质教育之中,营地教育又成为从业者的重点关注方向之一。但从学科教育转做营地教育,究竟有几分可行?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营地教育,教培转型新出路
教培行业,班型之争,不绝于耳。
线下,自上世纪末起源至今,先后衍生三种主流班型:90 年代,以新东方为代表的大班课讲堂萌生;2010 年左右,以学大为代表的 1 对 1 辅导崛起;今日,小班模式渐成主流,站上舞台中央。
线上,自 2013 年元年起,因 1 对 1 班型对在线技术要求最低,于是前后涌现如 VIPKID、51Talk、掌门 1 对 1 等一众选手;后大班模式以其边际成本低、盈利性更好的优势突出重围,先后孕育了学而思网校、跟谁学、猿辅导为代表的头部机构。而去年下半年以来,小班课赛道开始活跃。如鲸鱼外教培优等在线小班机构先后完成过亿元融资。诸如大力教育、瑞思英语、掌门优课等也纷纷推出在线小班课。此外,疫情之下,包括学而思、新东方、学大在内的诸多 K12 选手都纷纷发布或转型线上小班课产品,许多地方龙头在线下复课后依然保留一定比例的在线小班课业务。
虽然发展路径不同,但线上和线下最终都开始聚焦小班模式。从市场认知度和资本风向来看,小班模式俨然处在高速增长的阶段。在疫情、政策双重影响下,在线小班课,是否已处于拐点之上?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拐点上的在线小班
在线小班课赛道逐渐开始走向舞台中央。
1 对 1 和大班课接连经历狂热入局和疯狂融资的时代后,去年下半年以来,小班课赛道也开始活跃。鲸鱼外教培优完成 1.2 亿元 B+ 轮融资;火花思维完成 E3 轮融资,过去 5 个月 E 轮融资金额累计超过 4 亿美元;豌豆思维完成 1.8 亿美元 C 轮融资。
老玩家彰显实力外,新玩家也在试水。去年以来,字节跳动推出清北小班,瑞思英语推出瑞思在线小班课,掌门优课推出精品小班课。此外,疫情之下,包括学而思、新东方、学大在内的诸多 K12 选手都纷纷发布或转型线上小班课产品,许多地方龙头在线下复课后依然保留一定比例的在线小班课业务。
那么现阶段,小班课赛道资本和选手的这一波热潮是否意味着小班课规模化爆发的「前夜」来临?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在线小班,爆发前夜?
疫情催化、巨额融资、百亿营销、急速扩张、政策监管、融资骤冷…… 2020 年疫情至今,经历过爆发式增长的在线教育,在疫情和政策双重周期叠加之下,已然进入全新的「中场」战事,变数丛生。
教育行业历来是一个市场分散化的行业,但对在线教育而言,集中化的趋势已经愈发明显。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 2573 亿元,过去 4 年的 CAGR 达 34.5%,CR5 为 15.2%。
头部机构的动态摇摆即是行业的风向标,而在线教育「中场」战事中最引人关注的变数之一即是上市。此前,如猿辅导、作业帮等一家又一家头部教育机构频频获得大额融资,不断传出冲击 IPO 的消息。而在今年在线教育监管的主旋律之下,广告投放、超前超纲教学、教师资质审查、预收费及价格限定、未成年人保护几大方面相关政策均在收紧,行业里甚至一度风传「学科类和素质类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上市」。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在线教育的中场战事
对在线教育行业而言,如果说去年的变数是疫情,那么今年的变数就是政策。
4 月 23 日,北京市教委印发通报,称同相关部门针对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机构的招生收费、广告宣传、课程师资等内容进行了检查。学而思、高途课堂、网易有道精品课和猿辅导被通报点名,市教委责令相关机构立即停止违规行为。
4 月 25 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消息,称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组织专项检查,依法查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价格违法、虚假宣传等行为,对跟谁学、学而思、新东方在线、高思四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价格违法行为分别给予警告和 50 万元顶格罚款的行政处罚。
监管是今年在线教育的主旋律。广告投放、超前超纲教学、教师资质审查、预收费及价格限定、未成年人保护几大方面相关政策均在收紧。在人民日报连载的《四问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中更是直指:校外培训是做教育而不是做生意,不能套用商业逻辑,这是必须明确的一条底线。
监管方向似乎愈发明确,在线教育正迎来一场浩浩荡荡的变革。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在线教育合规之年,做生意还是做教育?
根据不完全统计,每隔 2 秒钟,一名婴儿就会在中国呱呱坠地。伴随着他们的啼哭和欢笑,同时也意味着另一种群体——中国家长的出现。
网络上曾流行一则趣谈:在中国 4.3 亿个家庭里,约 95% 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在班级排名前 5%。联系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词汇「内卷」「鸡娃」以及飞速发展中的教培行业,可见望子成龙的心态,已经让焦虑的中国家长把基础教育演变成了一场军备竞赛。
这种不安之前在课后 3 点半最为明显:随着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像一匹匹发足狂奔的的汗血宝马,行色匆匆地汇入城市各处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之外,每个家长一边为谋生殚精竭虑,一边对孩子教育如履薄冰。
伴随着「双减」、未成年人保护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改变的契机也随之出现。6 月 22 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四项基本要求和清单,并遴选确定首批 23 个典型案例单位。当课堂延时服务来到课后六点,中国的教育环境、校内校外的教育市场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逃离内卷的「课后三点半」
不管在哪个平台,近年来只要关于二胎、育儿的讨论都会在第一时间成为热点。这其中,以 0 - 3 岁的育儿话题矛盾最为突出。这是由于初为人父人母的这届 80、90 后年轻人,从孩子诞生起就对育儿有了更多的期待。而在中国全龄段教育中,0 - 3 岁婴幼儿的托育看护是最后一块待完善的拼图,因此面临更多挑战。
「人人向前的社会里样样东西催人向上,但当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时,发现很多东西还没准备好。」不管是生活方式产生的非常鲜明的育儿代际差异,还是丧偶式育儿带来的女性职业瓶颈和压力,竞争内卷程度不断加深造成的居高不下的育儿成本......统统成了架在这届年轻家长脖子上的一把把刀子,也造成了我国生育率持续下跌的情况。
「世界上最难的职业是家长,而比家长活得还难的是托育人。」一位托育机构负责人对多鲸回忆过去几年时这么总结。
2015 - 2017 年,教育行业投资兴起,资本如潮水般涌入早幼教领域,这段时间可以看做托育赛道萌发阶段。2018 年 11 月学前新规的推出,对早幼教尤其是幼儿园行业的监管逐渐趋严格。母婴产品和早教线下店的高度饱和竞争、幼儿园的普惠化和去资本化,让一部分资本开始把战略目标转移到托育。但更多的人选择在限制下抽身淡出这一领域,行业也因此失去了一部分建设力量。
2019 年被称为托育元年,但即便在政策趋热的情况下,托育人依旧只有表面光鲜,其中心酸不足为外人道也。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中国式托育的真相时刻
一直发展得不温不火的托管,在 2021 年有了新变化。托管政策多管齐下、暑期托班多校开花,想要做 To B 托管课程进校的人,越来越多了。
有身处其中的从业者将托管比作围城,一部分人看到了它的前景,意欲转型入局;一部分人觉得空间有限,试图转身离场。
在教育普惠的基调下,做 To B 托管课程进校的确难有丰厚的利润回报,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市场缺乏新的想象。围绕强渠道,平台、内容、运营各方都在这个领域迎来机遇,生长出新的业态。
究其根本在于,「大锅饭」式的校内托管终究难以满足个性化、精细化的课后教育需求。只有群策群力、多方共建,才能打造出满足多元需求的校内托管体系,并在产业链各环节形成有章可循的标准,落实校内外协同共育的普惠目标。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To B 托管的围城与长征
7 月,「双减」政策落地,千亿市场规模的学科培训赛道危若累卵。当学生被禁止补课,孩子在家的时间得以延长,父母的时间分配发生变化,如何在家庭场景中教育好孩子成为父母们头疼的问题。家庭教育,作为 K12 学科培训转型的方向之一,走向聚光灯之下,一切都被放大,好与坏,皆被看得更加清楚。
一方面,家庭教育是真需求,受政策扶持,家庭教育+智能硬件更是想象空间巨大;另一方面,家庭教育需求分散、难以标准化,尚没有跑出大体量的行业巨头,培训父母更被认为是一个伪命题。
风口上的家庭教育,能飞起来吗?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家庭教育,真假命题
裁员、停课、转型…… 「双减」政策之下,在线教育动荡不安。呼应教育部官方转型建议中提及的「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培育教育服务业国际竞争优势」等内容,在线教育机构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发力海外中文教育业务。
8 月 19 日,新东方宣布成立比邻中文 Blingo,面向 4—15 岁海外华裔儿童、青少年提供中文、中华文化学习课程,针对入门阶段和有一定语言基础的用户,Blingo 分别开设了 K1-K3 启蒙阶段和 G1-G6 阶段的学习课程。VIPKID 旗下全球在线中文教育平台 Lingo Bus 平台负责人也在近期表示,未来 Lingo Bus 将成为 VIPKID 转型的重要发力点之一。伴鱼少儿英语声称将加快国际化尝试,把「中文分级阅读」等教育产品带向全球。
转型海外中文教育赛道,国内政策管控是催化剂,全球范围掀起的「中文热」是背景,广阔的市场需求是动力,线上教育技术的成熟是前提。
从点读笔、学习平板到词典笔、错题打印机、早教机器人,从学前教育到 K12 教育再到高等职教,教育智能教育硬件的细分品类越来越多,应用场景越来越广,市场反响也越来越火。
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7 - 2020 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逐年上升,2020 年市场规模达到 343 亿元,同比增长 9.9%,其中传统品类(学生平板、点读笔、早教机等)为 254 亿元;新兴品类(扫描笔、书写笔、智能作业灯等)市场规模约 89 亿元。预计到 2024 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
过去,K12 教育一度被视为教育领域里最长且最大的赛道。据艾媒资讯调查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 K12 课后辅导市场规模达 4830 亿元,2020 年达 4830 亿元,预计 2021 年将达到 5710 亿元。而 7 月 24 日晚,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文件),新政出台,K12 学科辅导的辉煌时代就此落幕,机构或关停,或转型,行业一夜剧变,焦点转向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也转向了教育智能硬件。
教育智能硬件,这个在 2020 年春天随疫情爆发而需求激增、产销两旺的赛道,这个拥有千亿市场规模潜力的市场,或在 2021 年夏天,迎来真正的主场时刻。
当疫情掀起「全民网课」热潮,改变了教育参与方式,学生的课堂从线下转移到云端,学习场景从学校转移到家庭,家长也成为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在线教育提供的高性价比服务以及人工智能在家庭教育领域带来的新增长空间,正在助推家庭教育行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与之相对应的是日益增长的市场空间与产值。目前中国学前幼儿及中小学生人数约 2 亿,家长(父母)数量约 3.4 亿,预计 2020 年中国家庭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 5000 亿元。而智能语音、人脸识别等技术的成熟推动智能硬件在教育领域应用落地,智能教育硬件正逐渐渗透到家庭学习场景,据多鲸资本教育研究院预测,到 2022 年,K12 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达 570 亿元。
但火热之后,亦有隐忧。2014 年被视为智能硬件爆发“元年”,当年全国有近 70 家智能硬件企业拿到融资,融资总规模约为 5 亿美元,Apple、谷歌、百度、小米等互联网企业争相推出各类智能硬件产品。但随着资本的退出和消费者回归理性,智能硬件市场遇冷,多数缺乏市场调研的产品需求也被证伪。如今,家庭教育智能硬件是否会重蹈覆辙?
目前主流的智能教育硬件赛道选手可以分为互联网企业和传统教育硬件厂商两类,前者包括科技公司和互联网教育机构。互联网企业在技术、平台方面更具优势,掌握的内容资源也更多,传统教育硬件厂商拥有供应链和销售方面优势,多年深耕也为其赢得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如今老牌「霸主」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冲击也不得不谋求转型。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抢做家庭教育智能硬件的「赔钱买卖」
7 月,「双减」政策终于落地。学科培训被大力监管,头部教育公司裁员人数上万,上市教育公司股价大跌,行业哀嚎一片。
但减法之外,亦有加法。如果说「双减」之「减法」意在拨乱反正,那「双减」之「加法」则在正本溯源,更是教育行业长久的发展机遇所在。
一切问题的答案,或许都可从「双减」政策中找到。
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一方面,「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K12 校外学科培训时间被大量压缩。另一方面,当校外培训受限,教育回归学校这一主要场域,「双减」政策对校内教育的教学效果、管理效率、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教育信息化,双减「加法」下的千亿级市场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场不断被技术革新和颠覆的历程,在技术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后,教育行业也先后经历了慕课时期、搜题工具、O2O、人工智能、1 对 1、大班课的潮流,而如今教育行业正被推向新一轮高潮——教育 OMO 时代。
有观点认为 OMO 分为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三个梯度,在线化是基础,在线化之后才有数据化、数据化又推动智能化。而目前教育行业的 OMO 模式仅仅尚且还未走完在线化阶段,对于数据的积累非常有限,智能化的应用也很表面,后续的探索空间还很大。
疫情过后,多数机构都开始试水 OMO 模式,另有观点认为,目前包括头部机构在内,按照 「OMO 模式下机构的坪效是非 OMO 模式的 3-5 倍」这一条件判定,尚且没有任何一家机构完全跑通 OMO 模式。
那么现阶段不同的 OMO 转型路径都有哪些突破点?不同体量和需求的机构要转型 OMO 又有哪些要求和条件?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尚无人跑通的教育 OMO,狂奔之路在哪里?
游戏化教育是近年被频繁提及的概念,当老师苦恼于要靠课堂纪律来确保学生集中注意力时,游戏世界里却经常会弹出「合理安排游戏时间,谨防过度沉迷」等字样。制度下压力式的学习与自主沉浸式的游戏体验形成鲜明对比,不少教育机构开始尝试引入部分游戏机制置入教育产品中,例如洪恩教育、悟空识字、叫叫阅读等产品。
于是现阶段类似游戏中的互动、动画、音效、打击感、积分机制、勋章奖励、团队合作等都出现在在线教育产品里,但也可以看到目前游戏化教育的演进大多还比较表层并且集中在低幼阶段,并未深入到游戏使人「上瘾」的内核机制。
游戏本身只是重复点鼠标、敲键盘,并不有趣,有趣的是内核运作下持久的吸引力和黏性。而教育和游戏的外在有相似之处,也是通过重复的练习巩固知识,所以如何借鉴游戏内核复用于教育,是从业者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戳此查看完整原文>>>难「上瘾」的游戏化教育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
- 改善医疗服务 北京今年推出45个医务社工多元培育服务项目
- 德易车金融促成服务,让你不再与心爱的汽车失之交臂
- 华东院青年工程师参与第三届“问道自然”杯职业技能展示大赛载誉而归
- 成人高考没毕业有证书吗 学历作用
- 电大和夜大是什么教学方式呢
- 【引央企 有“冀”策】落户一家央企 壮大一个产业
- “艺·智”讲堂|人文讲堂(第十季第二讲):对联的智慧——例谈创作实践
- 台州市高层次人才交友联谊活动等你来报名!
- 截至9月末 那曲金融机构累计投放绿色贷款4.74亿
- 美媒将30队中锋分6档:火箭申京倒数 湖人浓眉2档 两人共享第1档
- 郑州都市圈致力打造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中部地区开放高地
- 与冠军同行扬体育精神:执信中学校运会冒雨竞技
- 广州高三要考体育!成绩将影响毕业,选卓越教育高考学校冲刺备考
- 朕匜,人类最古老的法律萌兽——文物里的法律故事①
- 昌乐一中在昌乐县2023年教职工乒乓球比赛中勇夺桂冠
- 凝心聚力 助推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
-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城市模型在山东潍坊发布
- 答应我!金秋有龙江高校才最美!
- 从“网络靶场”驶过 :智能网联车安全测试方法论
-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丨大冶市实验中学教联体让农村课堂“活”起来
- 学法减分20题库及答案,20题库及答案速成,轻松通过学法减分!
- 海外归国青年教师暨第七期骨干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顺利开班
- 市域产教联合体助力技术攻关
- 雅思口语历史人物话题
- 【政策解读】加格达奇区民政局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发放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