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建校100周年校庆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1-16
手机版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以“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

  中央美院校史:

  1918年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这所学校由蔡元培先生倡导创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校长郑锦。

  1923年更名为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

  1925年更名为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

  1927年,北京九所国立高等学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艺专成为其美术专门部。

  1928年又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

  1934年恢复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1938年因抗战南迁至湖南沅陵,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后经贵阳、昆明迁至重庆。

  1946年抗战胜利后,北平艺专分别迁回北平。

  1949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参与合并组建国立美术学院。

  1950年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

  著名校长:

  郑锦、林风眠、徐悲鸿、江丰、吴作人、古元、靳尚谊、潘公凯、范迪安等。

  中央美术学院校训:尽精微 致广大

  校训缘起:

  徐悲鸿先生从《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选取“尽精微 致广大”,将其用于指导素描教学与绘画造型。徐悲鸿先生“尽精微 致广大”的教学理念,集中体现了美院多年来的精神品质。

  学院概况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现设有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八个专业分院,并设有造型艺术研究所、继续教育学院和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学院每年招收中专生(附中)、专科生(成人教育)、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各类进修生。现有在职教职工572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4700余名和来自十几个国家的留学生百余名。学院教学科研面积共占地495亩,总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

  学院致力于建设造型、设计、建筑、人文等学科群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现代形态美术教育学科结构,在构建新世纪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以鲜明的中国特色、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研究成果,赢得国际美术教育界的高度赞誉,成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美术院校,并在国际一流的美术院校中享有重要地位。

  历史沿革

  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可以追溯至1918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著名美术教育家郑锦担任第一任校长。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

  1949年11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的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立美术学院,毛泽东主席题写院名。徐悲鸿担任第一任院长。

  1950年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4月1日,在王府井校尉胡同5号校址举行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典礼。

  历代名师

  在95年的办学中,中央美术学院汇集了中国美术界一批以大师为代表的高端艺术人才,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美术教育精英队伍。

  新中国建立前,中央美术学院在曲折的办学历程中,吸引了许多艺术名家担任教职,其中既有中国画大师,如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吕凤子、陈之佛、蒋兆和、叶浅予、傅鑫畲、吴镜汀、李苦禅、李可染、王雪涛等,又有从海外留学归来的艺术大师和史论家,如林风眠、徐悲鸿、吴法鼎、闻一多、滕固、吴作人、常书鸿、艾青、庞薰琹、王临乙、滑田友、朱光潜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文艺界人士也曾在我校任教或兼课,如郁达夫、周作人、谢冰心、熊佛西、萧友梅、刘天华等,培养出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人才,如王子云、刘开渠、谭祖尧、冼星海、雷圭元、李剑晨、王曼硕、傅天仇等。

  建国后,中央美术学院人才济济,一支数量众多、思想进步、具有深厚人文素质的艺术人才队伍在我院形成,这支创作与教学上的杰出队伍在当时的中国美术界以及中国美术教育界蔚为大观,我院成为全国美术院校中师资力量最雄厚的美术学院。除建国前提到的上述教师外,各专业聚集并陆续培养了一批在全国享有盛誉的艺术家和美术理论家。如国画专业的田世光、刘凌沧、宗其香、李斛、郭味蕖、高冠华、张仃、萧淑芳、李琦、刘勃舒、卢沉、周思聪、黄润华、姚有多、贾又福、郭怡孮、张立辰等;油画专业的胡一川、艾中信、罗工柳、董希文、王式廓、许幸之、冯法祀、倪贻德、吴冠中、戴泽、孙宗慰、韦启美、李宗津、赵域、林岗、侯一民、詹建俊、靳尚谊、孙滋溪、杜键、李天祥、钟涵、闻立鹏、潘世勋、朱乃正、苏高礼、袁运生等;版画专业的江丰、李桦、古元、彦涵、王琦、黄永玉、夏同光、陈晓南、洪波、伍必端等;雕塑专业的刘开渠、曾竹韶、王丙召、傅天仇、刘小岑、司徒杰、钱绍武等;美术史专业的王逊、王朝闻、蔡仪、常任侠、张安治、金维诺、邵大箴、李春、薄松年、汤池、李松涛、孙美兰、李树声等。这些专家构成了建国后中国美术界最杰出的美术创作队伍和史论研究队伍。

  历任领导

  历任书记:胡一川、罗工柳、江丰、王曼硕、陈沛、陈播、仲秋元、朱丹、洪波、杨澧、盛扬、丁士中、杨力、高洪

  历任校长:郑锦、林风眠、杨仲子、严智开、赵太侔、滕固、吕凤子、陈之佛、潘天寿、王石之、徐悲鸿、江丰、吴作人、古元、靳尚谊、潘公凯、范迪安

  现任党委书记为高洪,现任院长为范迪安。

  学科介绍

  我院现有20个本科专业,包括中国画、书法学、绘画、雕塑、实验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摄影、美术学、艺术史论、文化产业管理、建筑学、风景园林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环境设计、公共艺术、动画。

  学院从2004年开始试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和新的教学院历,每年设38个教学周,分三个学期。第一学期20周,主要安排学校及各个专业学院规定的必修课程;第二学期10周,主要安排各专业课程及外出教学课程;第三学期8周,主要由学校安排专业选修课程及公共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专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跨专业课程学习。

  教学条件

  中央美术学院教学科研面积共占地495亩,总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其中望京校区占地205亩,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燕郊校区占地205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后沙峪校区占地67亩,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小营校区占地18亩,建筑面积0.6万平方米。

  中央美术学院设有条件完好的教室、专业实验工作间(实验室)、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专业实验工作间(实验室)设备齐全,技术含量高,有力地支撑了我院的专业教学和学科建设。图书馆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美术专业图书馆之一,共有图书近40万册。美术馆藏有珍贵藏品,其中包括明清以来的卷轴画两千多件。美术馆还定期举办本院师生作品展,承办国内外学术水平较高的美术展览。此外,体育馆、多媒体教室均能很好地满足各项教学要求。

  此外,中央美术学院出版发行《美术研究》、《世界美术》两本国家一类学术刊物。

  中央美术学院发展历史中的三个阶段

  (一)国立艺专时期

  中央美术学院发轫于1918年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此校由蔡元培先生积极倡导创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亦为我国国家兴办美术学校的开端。我校第一任校长郑锦19世纪末留学日本,1917年接受教育部指示筹办中国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他立足本土,借鉴西方,在招生规则、课程设置、教师招聘、学术定位等方面皆有开先河之举,为此后其他美术学校的建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先例。1926年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林风眠担任我校第二任校长,在次年由他组织的“北京艺术大会”上,便提出了“打倒非民间的离开民众的艺术!提倡创造的代表时代的艺术!”的艺术主张。服务于民众,共鸣于时代成为我院此后的一条重要学术脉络。此后我犯罪片校又几经易名,始终以北京为依托,辐射全国,成为当时国内最著名的艺术院校之一。1938年,抗战时期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战乱纷呈、民族危亡之际,我院前辈克服种种困难,推进艺术教学的顺利进行,以自己的特有方式为民族抗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徐悲鸿重新组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他力主建立一所“左的学校”,切实贯彻了“为人生而艺术”的目标,在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强调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时局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徐悲鸿克服种种困难,收回帅府园校址,广纳艺术精英,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呵护进步青年学生,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揭开了艺专建设的新篇章。建国前,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已经成为国统区因坚持进步道路而引人注目的一个艺术事业基地。20世纪上半叶,在“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一二·九”运动、解放战争时期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斗争中,都活跃着艺专师生的身影。艺专师生以自己的高风亮节谱写了爱国爱民的动人篇章。

  新中国建立前,我校在曲折的发展历程中,曾吸引诸多艺术名家担任教职,其中既有中国画大师,如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吕凤子、陈之佛、蒋兆和、叶浅予、傅鑫畲、吴镜汀、李苦禅、李可染、王雪涛等,又有从海外留学归来的艺术大师和史论家,如林风眠、徐悲鸿、吴法鼎、李毅士、李超士、邓以蛰、李有行、闻一多、滕固、闻家驷、严智开、赵太侔、吴作人、常书鸿、艾青、庞薰琹、王临乙、滑田友、朱光潜、王石之、卫天霖、王合内、王静远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文艺界人士也曾在我校任教或兼课,如郁达夫、周作人、谢冰心、熊佛西、萧友梅、刘天华等。我校培养出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学生,如王子云、刘开渠、谭祖尧、冼星海、雷圭元、李剑晨、王曼硕、傅天仇等。

  (二)新中国时期

  1949年11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立美术学院,毛泽东主席特为我院题写院名。1950年1月正式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划归文化部管理。

  在这一时期,徐悲鸿的写实主义艺术主张与解放区“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相结合,成为解放后中央美术学院的主导学术思想之一。华北大学的教育路线贯彻了当时共产党的文艺政策,强调艺术为工农兵服务,把深入生活视为艺术的基础,带有革命意识形态的性质。20世纪5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开始借鉴苏联的写实主义教学体系。苏联所倡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符合我国建国后的文艺路线,与同属欧洲艺术体系的徐悲鸿写实主义艺术主张有诸多契合之处。由此,中央美术学院融合了徐悲鸿的写实主义艺术思想、延安鲁艺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以及苏联的写实造型的教学体系,体现了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新方向,成为全国美术院校的核心。历史角色的改变使我院历届领导均能从中国美术全局的角度思考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徐悲鸿之后,江丰、吴作人、古元、靳尚谊几届院长皆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现实,进行积极调整,从而使我院在中国美术以及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发时代之先声,开时代之先河,在新中国美术以及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在建国后的20多年中,党的许多文艺(美术)方面的方针措施,都是率先在我院取得经验,然后在全国院校中推广,学术上的创新成果也以多种形式影响到全国。

  1950年,原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划归我院,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56年,实用美术系从我院分离,组建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我院绘画研究所(后改称为民族美术研究所)几经变迁,演化成为现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建国后,中央美术学院人才济济,一支数量众多、思想进步、具有深厚人文素质的艺术人才队伍在我院形成,这支创作与教学上的杰出队伍在当时的中国美术界以及中国美术教育界蔚为大观,我院成为全国美术院校中师资力量最雄厚的美术学院。除建国前提到的上述教师外,各专业聚集并陆续培养了一批在全国享有盛誉的艺术家和美术理论家。如国画专业的田世光、刘凌沧、宗其香、李斛、郭味蕖、高冠华、张仃、萧淑芳、李琦、刘勃舒、卢沉、周思聪、黄润华、姚有多、贾又福、郭怡孮、张立辰等;油画专业的胡一川、艾中信、罗工柳、董希文、王式廓、许幸之、冯法祀、倪贻德、吴冠中、戴泽、孙宗慰、韦启美、李宗津、赵域、林岗、侯一民、詹建俊、靳尚谊、孙滋溪、杜键、李天祥、钟涵、闻立鹏、潘世勋、朱乃正、苏高礼、袁运生等;版画专业的江丰、李桦、古元、彦涵、王琦、黄永玉、夏同光、陈晓南、洪波、伍必端等;雕塑专业的刘开渠、曾竹韶、王丙召、傅天仇、刘小岑、司徒杰、钱绍武等;美术史专业的王逊、王朝闻、蔡仪、常任侠、张安治、金维诺、邵大箴、李春、薄松年、汤池、李松涛、孙美兰、李树声等。这些专家构成了建国后中国美术界最杰出的美术创作队伍和史论研究队伍。我院教师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油画《开国大典》以及大量以革命战争、新中国建设成就为题材的作品均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

  文革之后,百废待兴,刚刚恢复办学的中央美术学院勇于变革,积极创新。在当时的一系列战略考量中,重建我院教师队伍成为第一要务。1978年我院从全国数量众多的、颇具才华的考生中选拔出60多名研究生,这些学生毕业时半数留校,这一重大举措使我院的教学水平得以保持,传统得以发扬。其他学生也分布到全国各地,在各地的美术创作以及美术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和后来陆续加入到教师队伍中的业务骨干一起,与前辈名师一样,将被写入这所名校的历史篇章。

  在一系列成功举措的基础上,在20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美术以及中国美术教育中,我院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一方面,中央美术学院积极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百家争鸣,使我院教学与改革开放的时代新潮相呼应;另一方面,中央美术学院以其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传统与现代并举,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央美术学院继续发扬关注现实、关注人生、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新时期的蓬勃生气在我院师生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兼容并蓄成为这一时期中央美术学院重要的办学指导思想。我院排除“左”的思想干扰,推行学术民主的开放机制,成立了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并逐步健全职能,依靠专家的集体智慧和影响力,通过有效的民主程序,对我院教改方向、学术思路、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和人才选拔等重大学术及发展战略问题充分讨论商议,在取得高度共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得以具体实施。作为学院学术指导的权威机构和学术凝聚力的核心,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的运作范式也为兄弟院校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央美术学院以民主、开放、自由的教、学风气在全国美术界、美术教育界享有盛誉。

  1980年,在江丰院长的大力支持下,为了适应国家建设新形势的需要,复兴中国壁画,中央美术学院创立了国内第一个壁画系科,侯一民、周令钊、李化吉、梁运清、邓澍、王文彬、张世椿等为这一学科的建设做出了富有开拓性的贡献。1980年,我院还在全国率先创立了年画连环画系,著名艺术家彦涵担任第一届系主任,并引进著名连环画画家贺友直任教。1987年,年连系改为民间美术系,靳之林、杨先让、叶毓中等在民间美术系的创立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靳尚谊院长、丁士中书记为首的上一届院领导班子敏感于国内、国际的客观形势以及国际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出于对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基于对我院发展前途以及学科建设的考虑,1995年,经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果断做出了搬迁校址,扩大办学规模的决定。一方面积极筹集资金,建设望京新校;一方面租用“二厂”,作为临时校舍,中央美术学院进入了艰难的中转办学时期。正是这一决定为时下以及未来我院按国家办学规范发展争取到了更多的可能空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基于对国际同类院校的考察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新时期以来,我院领导积极拓展原有的单一学科设置。上世纪90年代,我院逐步恢复设计学科。1993年,在壁画系设立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并聘请张宝玮等一批专家来我校任教。1995年,在环艺专业的基础上,创办设计艺术系。

  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2000年,全国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后,我院由国家文化部划归国家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美术学院。面对新形势下的中国美术教育所面临的世纪转型,以潘公凯院长、杨力书记为首的新一届院领导班子提出了建构综合学科、大美术教育体系的办学思路,并在新世纪伊始的几年中得到了具体实施。中央美术学院逐步由一个以造型艺术学科为主的美术学院,发展成为拥有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等六个专业分院的综合性美术院校。深厚的历史积淀、前瞻性的办学理念、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艺术视野、身处首都的特有优势、完备的教育培养体系使我院始终保持着中国美术教育界的领军地位。

  (节选自雅昌艺术网专稿)

  1926年12月由时任“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林风眠签发的毕业证

  1926年3月5日,26岁的艺术家林风眠受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回国出任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他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艺术类院校里最年轻的一位校长

  2008年9月9日中央美院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研修班曹金华注册的进修证

  2009年6月19日在中央美院学习时的艺术家曹金华

  2018年“百年校庆十大活动”

  百年辉煌,校史建馆

  名家大师,立像校园

  悲鸿生命,空前大展

  国家形象,设计彰显

  时代丹青,经典永传

  典藏十卷,学术领衔

  学院大奖,树立标杆

  师生同绘,寄情百年

  金币邮票,珍贵纪念

  校友欢聚,展望明天

  百年辉煌,校史建馆

  ——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馆4月1日开馆

  4月1日,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馆将正式开馆。百年美院,是中国美术和中国美术事业百年历程的重要缩影。此次百年校史,认真梳理了中央美术学院百年历程的六个发展阶段,从重大历史事件、名师名家、经典名作到教育教学成就,以丰富的文献资料全面呈现中央美术学院引领中国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的光辉业绩,反映了历代美院人与国家、民族、人民风雨同舟,为中国造型、与时代同行的奋斗史。

  名家大师,立像校园

  ——28位名师名家塑像4月1日落成

  为致敬百年发展进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名家大师,学校决定在建校百年之际为28位著名艺术家和教育家立像,包括蔡元培、郑锦、林风眠、徐悲鸿、吴作人、江丰、古元、胡一川、齐白石、黄宾虹、陈师曾、李苦禅、李可染、叶浅予、王朝闻、王式廓、罗工柳、董希文、李桦、彦涵、滑田友、刘开渠、王临乙、曾竹韶、王逊、庞薰琹、张仃、常任侠。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们为此次塑像的创作团队,他们充分发挥学术智慧,展现各自艺术风格,尽心倾力,以自己的艺术实践致敬先贤。塑像包括头像、胸像和全身像,雕像永久坐落于校园,为百年美院的校园文化注入丰厚的传统内涵。

  国家形象,设计彰显

  ——“为中国设计: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科成果展”呈现新中国设计经典

  “为中国设计——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科成果展”于3月20日至4月25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全面展示新中国以来特别是中央美术学院建立设计学科之后在设计实践领域,如国家形象设计、奥运设计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展览遴选的作品折射出中央美术学院在中国设计领域的领军地位。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中央美术学院不仅为历史立碑,为时代造像,更“为中国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

  (张仃、周令钊、张光宇、高庄、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畅中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周令钊、张仃等设计,杭海等修改规范)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勋章设计(周令钊等)

  金币邮票,珍贵纪念

  ——央美百年金银币、纪念邮票同时发行

  为纪念中央美术学院建校100周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邮政局发行金银纪念币3枚、纪念邮票1套(枚)。其中,“中央美术学院建校100周年”金银纪念币是国家第二次发行大学校庆主题纪念币。该套纪念币从设计图稿到石膏浮雕,再到样币工艺均出自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及校友之手。

  时代丹青,经典永传

  ——“与时代同行——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精品展”呈现经典名品

  3月22日至4月25日,“与时代同行——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精品展”面向公众开放。该展览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的现当代央美系作品为主线,精选百余件经典名作,回顾中央美术学院的创作历程,尽显中央美术学院与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密切关系。

  悲鸿生命,空前大展

  ——“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开幕

  为致敬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徐悲鸿先生,“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首次全面呈现徐悲鸿的艺术成就与学术探索。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为徐悲鸿先生首次大型、综合、全面回顾性质的研究展。展览汇集了徐悲鸿重要作品200余件及多种首次披露的珍贵文献资料,主要从徐悲鸿纪念馆藏近3000件作品中精选而出,囊括他各历史时期几乎所有代表作,尤其展出极为珍贵的徐悲鸿藏画精品——被视为“悲鸿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

  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特展

  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

  展览时间:2018年3月16日—4月22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F、4F

  总 策 划:范迪安

  总 监:苏新平

  策 展 人:张子康 红梅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徐悲鸿纪念馆

  支持单位:北京市文物局、中国国家图书馆、天津博物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华书局、吴作人基金会、梅兰芳纪念馆、常沙娜敦煌图案研究设计工作室

  前 言

  “悲鸿生命”是徐悲鸿先生为其所藏《八十七神仙卷》的题跋,今天,当我们总览他毕生的艺术创造、追思和学习他的光辉业绩之时,可以说,他的艺术凝聚和展现的是“悲鸿生命”!

  回溯历史,我们能够仰望到在那些艰难岁月中支撑起一个时代的民族脊梁,他们怀抱坚定的理想和志向,无畏人生的险阻和境遇的波澜,以非凡的胆略和勇气不懈地摸索、思考、拼搏、奋进,为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书写出崭新的篇章。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代宗师和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徐悲鸿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楷模。他在有限的人生里怀抱理想,坚守初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奉献出了全部的热忱和生命。

  “悲鸿生命” 重在其命遂志。徐悲鸿先生早年接受古代书画的蒙养,精研名家古迹,勤奋积学。受中国现代新文化思潮的感召,他立志于中国艺术的改革与复兴,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中寻求新的艺术之路。在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条件下,他关切民族兴亡、心系家国天下的使命意识坚定不移,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投入文化启蒙的运动之中,以真切的情感表现民族危难,百姓疾苦,以《田横五百壮士》、《徯我后》、《愚公移山》、《九方皋》等大型主题绘画,推动了现实主义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他的作品无论西画国画,无论历史题材、写实写生或象征表达,都饱含着忧患意识与浓郁沉思。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上,他努力引西润中,坚持中西融合,与他的艺术思想互为表里。在中国画的发展路向上,他始终以“改良中国画”为其历史认知与实践路径,以中国画的社会现实意义和现代形态为中心,对中国画的题材内容、形式语言、评判标准皆提出了具体的论述,在写实造型与笔墨表现的统一中开山立派。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画学系统以及现实主义观念这三种文化脉络的交织,致使徐悲鸿的艺术思想在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中影响深远。

  “悲鸿生命” 重在不负使命。从1918年他被蔡元培聘为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开始,到留学归国后投身美术教育事业,直至执掌北平艺专和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徐悲鸿先生始终将教书育人视为事业生命,注入满腔赤忱。他把美术教育看作提高国民素质、改造旧文化之要本,倾心培养新型美术人才。他引入西学,强调“科学”与“写真”的理性精神,高度重视素描作为造型基础的价值,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美术教育方法与教学范本,培养和影响了大批功力深厚、富有创见的艺术家。与此同时,他广纳天下贤士,团结了一大批身份、学派、观念各异的优秀艺术家,共筑美术教育事业的大厦,推进了中国现美术教育的前行之路。

  “悲鸿生命” 重在弘文立命。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徐悲鸿先生以综合性的才华成为传承文化与弘扬民族美术的身体力行者。他积极参与频繁的社会文化活动,集结文化、政治、社会等各界力量,成为时代洪流中致力于新文化传布的先锋者和开拓者。他一生奔走劳碌,始终不忘以有限的个人力量收藏和保护中国古代书画以及民族文化遗产,所藏书画品类繁多,而其收藏的艰难起伏,也已成为口口相传的历史佳话。他对古代书画的收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已远远大于个体生命对文化经典的追求,而上升到保护传统文脉、振兴民族文化的层面。无论是在海内外举办展览,还是奔赴各地讲学谈艺,他都竭尽全力为中国美术振臂张目,使中国美术的文化新质发挥广阔的社会作用。

  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华诞之际,我们对几代名家前辈为中国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怀以敬重,为在百年历程中所形成的中央美术学院的深厚学术传统和优秀的学术精神而感到自豪。个体生命只有在对社会的贡献中才散发出光采,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才得以明见。在徐悲鸿先生的艺术面前,我们领略的将比作品本身更多,更多……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

  2018年3月

  学院大奖,树立标杆

  ——建校百年之际设立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奖”

  为表彰在教育教学、艺术创作、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学校设立“徐悲鸿奖”,包括“徐悲鸿——教育教学奖”、“徐悲鸿——艺术创作奖”、“徐悲鸿——学术研究奖”、“徐悲鸿——服务社会奖”。每项奖金100万元。奖金由学校基金会提供。

  典藏十卷,学术领衔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精品大系》出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遴选藏品精华,按类别分十卷出版,包括中国古代书画卷、中国现当代水墨卷、中国现当代油画卷、中国现当代版画卷、中国现当代雕塑卷、中国当代艺术卷、现当代摄影卷、中国现当代素描卷、中国现当代纸上绘画卷、外国艺术卷,共计收录一千三百余位艺术家的两千余件作品,这是中央美术学院首次全面性地针对藏品进行出版。藏品上至宋元、下迄当代,尤以明清绘画、20世纪前半叶中国油画、1949年以来的现实主义风格绘画为精,成为研究中国百年美术和美术教育历程不可或缺的样本。

  校友欢聚,展望明天

  ——“相聚5·28:中央美术学院校友欢聚日”毕业季举行

  “528”浓缩了美院的一部校址变迁史。中央美术学院校址几经变迁,从校尉胡同5号、到中转办学无线电二厂的万红西街2号,2001年迁入花家地南街8号新校园,528三个不同的名牌号见证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发展变迁,也成为承载美院人浓郁情结的数字符号。今年5月28日,适逢2018“中央美院毕业季”,在毕业学子欢乐的节日里,学校将盛邀天南地北美院人相聚花家地,共话百年,共叙友情,共襄盛景。

  2018年4月1日,中央美院建校100周年校庆日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

  100只和平鸽和着春风、带着美院人的祈愿飞向天空。

  盘旋在半空的摄像机定格于这一历史瞬间,留下了五代同堂的全家福。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赵实,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纪检组原组长田淑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邓光辉,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周秉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局长王育文,北京市对外交流合作办公室顾问胡剑芬,中国文联办公厅书记处办公室主任胡英军,中央工艺美院原院长常沙娜,中国美术馆原馆长杨力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员韩美林,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孙红培,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谢小铨,人民美术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周伟,国家图书馆副馆长谢冬荣,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长江,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中国油画院副院长朱春林,荣宝斋法定代表人、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范存刚,徐悲鸿纪念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庆平,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秘书长助理蔡磊砢等嘉宾出席了启动仪式。

  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靳尚谊、潘公凯,原党委书记杨澧、盛杨,老先生黄永玉、侯一民、詹建俊、邵大箴、钟涵、杜键、戴泽、林岗、伍必端、高潮、潘世勋、李天祥、赵友萍、苏高礼、杨先让、郭怡孮、刘伯舒、李宏仁、邓澍、马常利、闻立鹏、张同霞、赵瑞英、蒋采萍、刘焕章、史军、冯真、赵允安、李骏、薄松年、宋源文、彭鸿远、庞涛、金鸿钧、袁运生、翟路加、张宝玮、薛永年等老领导、老先生出席了启动仪式。

  《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开幕式,徐悲鸿纪念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庆平在开幕式上致辞

  在校庆日当天上午11点,中央美院美术馆举行了《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开幕式。出席校庆日活动的领导、嘉宾和美院领导出席开幕仪式。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庆平在开幕式上致辞,他非常感慨,“进入中央美术学院,不管是在帅府园的U字楼,还是在中转办学的酒仙桥废弃工厂厂房里,只要迈进央美的校门,就会由衷地有一种神圣感,因为这里曾经聚集了众多画坛巨匠,培养了无数的艺术家,创作了许多动人心弦的、放射着真善美和人性光辉的作品。”《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是对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送上的纪念礼物,徐悲鸿一生的创作、教育理念在中央美术学院得到了实践,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认可。此次展览全方位地展现了徐悲鸿的艺术人生,同时这个展览也是了解中央美术学院的历史、了解国家美术发展与杰出成就的一面橱窗。徐庆平谈道,“尊德性,好文学,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道中庸,先君悲鸿公说这就是百世艺人的准则。”从这个展览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力量与强大的生命力。

  (部分图文来源于中央美院)

  举报/反馈

上一篇:《得示帖》:出水芙蓉 风韵卓然
下一篇:【踔厉奋发勇担当】激活第一资源 激发第一动力——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