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规律引领孩子的今天和未来——2022Explorelife中欧校友未来教育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2022Explorelife中欧校友未来教育论坛内容深受好评,论坛现场也有幸邀请到多位重磅校长齐聚一堂,从他们各自不同的角度,带领校友与朋友们一同畅想学校的未来、教育的未来!为大家带来一场教育思想的盛宴。接下来,一起回顾现场校长们的精彩瞬间!

  《让教育规律引领孩子的今天和未来》2022Explorelife中欧校友未来教育论坛

  特别感谢 本文整理

  宋晓婧女士

  以下是圆桌论坛全文实录:

  WDCM上传图片

  张伯安

  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专家指导中心 执行主任

  上海教育电视台 原副台长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原党委书记

  张伯安

  尊敬的陈会长,葛会长,各位中欧校友,大家好!

  今天的教育论坛非常有品质,陈会长的致辞非常有高度,非常有深度和概括力。葛敏敏会长的致辞非常温馨,也非常有内涵,她的心路历程非常清晰,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优秀的成功的女性是怎么样来组织这样一场有品质的论坛活动的。倪主任今天的主旨演讲主题是《学习进化与文化进化》,倪主任客气说是我出的题目,其实这个主题是源于倪主任最近刚刚出的一本新书《教育的内卷与学会选择》,这本书里的主要内涵在倪主任今天的演讲中得到充分阐发,我想各位都能感受到。

  今天我们这个教育论坛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思路的引领下不断延续。

  倪主任刚刚的主题演讲,前面葛会长、还有陈会长的致辞几乎形成了一个非常有逻辑的内在关系,特别是刚刚王尔虹女士介绍她教育孩子的过程,都充分应证了倪主任讲的三个要点:第一个是能力,第二个是选择,第三个是一种精神状态。我想这真是一个非常有力的逻辑的契合!我们今天这场论坛主题,就诞生于这样一个过程中——大家如此关注教育,如此希望孩子更好地成长。那么我们的立足点和逻辑的起点在哪里呢?所以我们把今天校长圆桌论坛的主题定为“让教育规律来引领孩子们的今天和未来”。因为没有今天的出发点就没有未来,如果眼光没有看到未来,你就走不远。我想基于这个想法,我们现场的各位校友,线上的各位朋友,一定会感受到三位校长是如何按照教育规律来探索实践,从而将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1、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张伯安

  倪主任说现今是中国教育发展资源条件最好的一个时期,当然包括了GDP投入,还包括了我们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像在座这样的校长,还有我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从2018年到今年,是建国以来出台关于教育文件的最密集的阶段。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到劳动教育,到体育、美育等,涵盖方方面面。乃至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新课标、高中教育的新课程、新教材等等,还有去年出台的减轻课外培训,减轻学业负担等一系列文件,归根到底聚焦起来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养核心素养是教育的时代主题,也是教育的一个世界性主题,家长们也特别关注对于自己孩子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三位校长在这方面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一场专场,限于时间关系我们先做一个互相的切磋,先就这个话题请三位校长,谈谈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两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怎样处理好?相信三位校长都有很多自己的探索。请徐俭校长先来:

  WDCM上传图片

  徐俭

  上海世外教育集团

  总裁、总校长

  徐俭

  谢谢主持人!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的确,核心素养这样的名词,与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我们要关注到哪些是最主要的。

  我个人认为,全面发展是一个目标,从育人的角度来讲,正如倪主任刚才所讲,并不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靠知识积累的。我们的教育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进步。人们伴随着这个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成长,同样孩子的成长也推动了社会进步。教育归根到底是一个人怎么样能够适应未来,怎样能够成就幸福人生。所以基于这个观点,我个人认为,一个相对比较幸福的人生,是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的,并不简单是文化课成绩。我们学校这三天刚好做了一些新课标的培训,我跟我们的体育和艺术老师说,大家要重视孩子们的体育和艺术学习,这是教育当中的民生。

  比如我的外婆,她是个文盲,但是她每天过得非常快乐。她尽管不认字,尽管不会做数学,不会讲英语,只会讲一口无锡话。但是她和人们去交流,她去跳舞唱歌唱戏剧等等,她很快乐。一个孩子的成长,体育,艺术,所带给他的快乐,不亚于数学。所以孩子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全面发展,任何一个缺少了一点点的话,成长历程都不那么完美。我经常说我们体育艺术还有一个什么作用?从人生的角度来讲,我跟孩子们讲,你们最终总要学会一个人独处。一个人的时候,你的人生快乐不快乐,在于你有没有兴趣,你有没有爱好,你有没有良好的身体?所以我觉得这是我对五育全面发展的一个认识。

  第二呢,作为核心素养的一个角度来讲,我们提出三句话: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正确价值。所以一个人说怎样成为一个完人?决定一个人能够走得多远的,未必在于他有多少知识,而在于他的人格有多高。所以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我们对人、人品、品格、格局讲得更多,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他能走得多远。我和我的校长一起交流的时候,我说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你打开了空间,呈现了你的高度。所以关于核心素养,它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从人格的角度、从能力的角度进行的我们的交流、沟通、我们的终身学习和思维力等等,未来它将替代某些知识的获取。所以站在未来的角度,核心素养是我们基础教育界所要关注的。

  张伯安

  徐校长用非常简短的语言叙述了核心素养和五育并举的关系,剖析得非常的精准。特别注意到徐校长讲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里,体育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最后拓展到一个人的广度和站位的高度,实际上就是为我们的人生做了很好的奠基。徐校长还有很多好的经验,待会再一一分享!下面请龚校长为我们分享她的观点——

  WDCM上传图片

  龚德辉

  上海华旭双语学校

  (原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学校)

  总校长

  龚德辉

  谢谢主持人。亲爱的中欧校友,我和中欧的缘分要追溯到金桥碧云,因为我在金桥碧云工作了九年,当时我在平和双语,也是我当时在建平中学的时候,参与了平和的创建,包括国际文凭组织的申请。这些年来一直耕耘在国际化、民办学校的土壤中。今天国家提出的“核心素养”、“五育并举”的问题,其实也是在教育形势的变化中,和未来社会对我们今天尚在课堂内的学生提出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我们一直在苦苦思索,苦苦追求的方向。各位中欧校友大都是成功人士,各位应该从自己成长乃至今天事业成功的路径中,洞察到或者概括到,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是不是同时能够感知幸福,大家对此一定已有答案。也就说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也许比你有成功的事业,更为重要。但是这个幸福的人生,它的要义在哪里?面对未来的这么多未知和不确定,究竟什么是确定的呢?国家提出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关于学科素养的问题,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因为素养的概念不等于知识的概念。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般的学校,教师的职能只是传授知识,所谓授业解惑。然而我们都知道我们必须承担面向未来的职责,包括利于国家、利于社会、利于世界的责任,绝非仅仅是知识本身。

  刚刚倪主任谈到了这么多孩子们心中未来的职业指向,很多职业都是在他们的想象之中,然而今天学习的所有知识能够支撑这些未来职业吗?我们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包括今天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中的知识指项,一定只能是作为最基础的基石或者是奠基类的教授过程。那么基于这样的一个逻辑,有知识作为奠基,它的中位是什么,高位在哪里?这么多年,特别是跟全球一流大学招生官的接触中,我每每被强化这样的想法。那就是他们来中国招生,不是要招一个goodstudent,他们要招收的是一个好的人。这个好的人他无一例外是用他的素养、他的能力来呈现的,其中包括他的终身学习能力,也包括刚刚我们徐校长提到的能力倾向。因此,今天的教育必须发生变革,否则还会有更加泛化的焦虑存在。而教育的变革,应当从知识层面走向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帮助他/她未来获得幸福人生、成功事业的素养。各位爸爸妈妈都知道,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分科制的,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计算机十门功课,现在会考的还是这十门功课,但是没有一项职业是能靠这些单科教学获得的知识去支持他成功的;于是跨学科学习、项目制学习、合作性学习、在体验中习得创造性的学习便是我们教学之上的level,也就是“课程群”的概念。所以学习素养特别是课程素养的概念,是非单一知识性的,一定要从跨越知识到课程领域去认识它,因为课程是有标准的。除了课程标准以外,它有内容、有方法、有教材、包括评价体系。所以课程是可评价的系统。基于这一点,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能不能获得因为自身的不同,而收获适合他/她发展的教育资源,成为了首要的问题。

  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的老师和校长都在追寻着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那么什么是适合的呢?我们不妨把站位提到了高于知识这个层次:能够通过学习过程,让孩子获得价值观,包括首选价值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先进的,什么是落后的。然后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选择适合他的教育资源。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能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最终帮助他学习获得成功的,一定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过程。各位中欧的校友一定要知道,能够支持孩子走向未来幸福人生的,还包括在学科学习过程中,他能够享受到的学习成功感。就是他能有动力去获得知识,同时再生知识、选择知识,并享受学习过程。基于学科素养及国家强调的这些标准指导下的课程和学习,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但应该还有一个高位的境界在。

  我们每一个孩子,在自己自身通过学习发生变化的追求中,不管是考大学还是谋求一个好的职业,都是力求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当下。但它是终极目标吗?不是,它一定有更高的意义在,那就是利他的、利于社会的、利于国家乃至利于世界的。而他/她也会从中获得更大的荣耀和自信,以推动他持续学习。当张台长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认为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拥有更高的站位、更宽的思路、更广泛的定义。因为它是指向教育的未来。谢谢各位。

  张伯安

  龚德辉校长非常注重素养的发展定位,培养的递进的关系,特别注意到她讲到了对培养学科素养,学生素养的低位、中位、高位,更赋予教育理论的色彩,这确实跟我们当下家长们对学生培养的路径的探寻是非常契合的。龚校长在她的学校里就有很多自己的探索,很多好的经验,待会儿一起分享。

  徐永初校长做校长将近20年,是包玉刚学校现任的总校长,还曾经是我们上海唯一的、也是国内屈指可数的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校长。提到市三女中,我们就会想到八个词:独立、能干、关爱、优雅,这是对我们中国女子教育学贯中西的培养目标。今天分享的葛敏敏、王尔虹、龚德辉校长和徐永初校长,在她们的身上都体现了这八个字。所以我们期待听到徐永初校长对这个核心素养的见解,有请徐校长。

  WDCM上传图片

  徐永初

  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 总校长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原校长

  徐永初

  谢谢张台长,我非常同意徐俭校长和龚德辉校长对于核心素养概念的阐述。

  核心素养近来确实是一个高频词汇,我相信在座的可能有意无意中都会谈到,教育的新名词实在是太多了。我认为核心素养的基本价值所在、根本问题指向,刚刚两位校长也做了解释,还是指向全面发展,还是在追问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那为什么今天又要重提?我相信我们在台上的几位这些年来都经历了基础教育的改革,至少是三个阶段。

  我记得第一阶段提出的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要重点培养;第二阶段就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第三阶段即今天的核心素养综合体现。因为能力、情感、价值观在教育领域当中,还时常被诟病、没有很好地解决。其实这个发展有内在脉络:是从学科知识体系本身出发——到强调把学科内容、学生发展诉求混合表达——当前强调的是任何学科的内容都是促进全面发展人的载体,或者一个素材,真正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基本核心素养。刚刚龚校长也提到,核心素养不仅仅是一个总概念,而是把核心素养渗透到每一门学科当中,所以每一门学科都是有主干的、有学科知识背景、有学科素养。所以教育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基础教育圈内的问题;教育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家庭的问题。我这里讲的问题不是问号的问题,是培养核心素养全面发展要靠我们共同的合力。预见未来的话题,我觉得先要把当下捋清楚、我们已走过的路捋清楚,才能更好的走向未来。我认为核心素养最好的点,是既有高瞻远瞩,又要有脚手架的,是基于有各门学科载体可实施的,找到这样的脚手架,使我们的老师能够将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学科核心素养相对照,把党的教育方针能够具体化、细化,转换到我们教育教学里面而真正落实。如徐总刚才也提到体育、艺术的重要性,我之前工作过的女校,今年已经130年,女校历来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教育是综合的,它是滋养人的一生的,所以我们就提出“让艺术成为孩子们一生的好朋友,一生的陪伴”。它其实是在每一节课当中去体现的。每门学科单科有单科的素养,同时,课与课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要找到这些跨学科的联系点,或者学科之间存在哪些内在的逻辑规律,在课堂中一点点培养素养。其实综合素养我个人认为学校的环境也很重要。今天我们一进这个会场就感到隆重、有品,而且大家的目光聚焦都是一致的。其实学校环境氛围也很重要,我一直说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对素养的养育和滋润,学校每一个空间、每一栋建筑、每一面墙都是能说话的,包括我们现在有很多教育设备资源,是否能真正能够辅助到教育内在的最基本的作用。当然,每所学校有每所学校的文化,世外有世外的文化,华旭有华旭的文化,包括我现在所在的包校,包括我工作了20多年的女校,每一所学校都有文化,而这个文化不是贴标签的,是慢慢形成的、是传承与发展的,是潜移默化作用的,它润物无声地浸润孩子,是在孩子们身上能够显现的,久而久之这种素养才会产生。因为这个核心素养其实是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年段的成长过程当中,必备的品格和关键基本能力。如果我们每一学段,在每一门学科,或者是每一次活动,包括我们校内校外能够联谊,我相信我们会有好的教育未来。

  张伯安

  我们三位校长他们的语言风格不一样,徐俭校长直接直率,龚德辉校长更加的委婉,徐永初校长比较的柔和。虽然他们表述的风格不一样,但是这三位校长在第一轮的话题中聚焦的都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徐永初校长刚刚梳理了一下,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路径,从知识到能力,然后到态度情感,价值观,到今天核心素养,它是有一个内在的科学的发展规律。

  所以我们今天这个主题就是让教育的规律来引领孩子的今天和未来!我们再回放一下,徐俭校长刚才的内容更多的聚焦了我们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的关系,特别注重了独处的时候有没有自己不一样的特点、爱好;龚校长的中位、低位、高位完全是我们今天家长对学生在素养培养中的几个递进的关注度;而徐永初校长一个比喻非常接地气,所有知识学科都要有一个脚手架,这个脚手架就是每一门学科的体系组合成一个学校的教育体系、课程体系乃至每一节课。

  我想从这些方面我们的家长——不是作为学校的校长,不是作为教师,不是作为班主任——而是当我们的家长更多地了解这些教育密码后,可能对我们孩子的培养会带来更大的帮助,也是我们希望论坛提供给大家的。刚刚徐校长对我提了要求,不要进入主持人的这个圈,今天流行的是破圈,破防,希望我们后面的话题能够破圈!破防!

  2、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

  张伯安

  第二个话题呢,应该聚焦再进一步,既然是核心素养,徐校长刚刚点出了今天国家对于核心素养的三个点: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那么在众多的素养中为什么我们这么聚焦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三位校长在这方面有好的经验,我们一起分享。

  WDCM上传图片

  徐俭

  我就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限于时间关系,也只能谈其中的一个点。必备品格,有很多的品格需要去培养。今天能够推动一个孩子去不断发展、去不断自我的是什么?因为有一个定论是今天的知识是教不完,也学不完的,再用老的方法去学肯定是不成功的。所以今天能够推动孩子适应未来,要有许多变化。

  第一个我非常关注的,是坚韧。就是在今天的社会当中,所谓内卷,其原因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实际上这种不确定,产生了这种焦虑,而更多的不确定要怎样转变成更多的确定?所以大家就这也要那也要。但有一件事情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每人每天只有24小时。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教育的角度,我们教什么?我们不能全教,我们做不到。而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是在这种不确定性下,不断的朝着目标去追求的那一种品格。所以我认为坚韧非常重要。坚韧,在赢的时候,不会狂喜,不会轻狂,不会洋洋自得。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输,肯定没有一个人一直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我认为,能够不断地去推进人不断发展的品格之一是坚韧,这个比你有更多的知识更重要,对后续的自主发展更重要。

  第二个,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有很多,我最近最看中的是两个,一个是沟通,一个是思维。今天我只讲一个沟通能力,关键能力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今天做一个宅男宅女能不能活下去?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作为一个与社会没有沟通的人,一定是不完整的。我们所培养的完整的人,一定是一个社会性的人。所以怎么样去沟通?怎么能够去尊重与包容,怎样选择良好的沟通方式?世界那么大,怎样去影响别人?怎样去适应整个社会的总变化?沟通力太重要了。你将和你的同伴沟通,和你的老师沟通,和你的上级沟通,你也要和你的下级沟通。你在一个团队当中不断地去沟通,语言怎样表达,文字怎样梳理?你是不是有沟通的意识?有没有沟通的主动性?我认为这些都非常重要。所以让孩子学会自信、有条理、有逻辑、讲道理的沟通,非常重要。因此在学校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学校活动当中,就要创设这样的情景让他能够自信,有逻辑,讲道理地沟通。

  第三个,价值观。从大道理上来讲,价值观不用说,有很多。价值观决定了你处理这件事情的立场、方法和高度。我举一个例子,我曾经在教育局做过一段时间工作,有一次某一个学校被举报了,家长举报老师说有性侵行为。校长跟我讲了他准备怎样怎样处理,我跟他讲了一句话,其他先不说,先把这个教师先停下来,课停掉,先离开课堂。我不能说这个老师没有委屈,可能是有委屈。但是作为校长,你对教育的"价值认同"决定你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你站在学生第一的角度,你作为家长的角度,你应该怎么处理?我想一定是让教师先离开,让剩下的学生安全。如果你认为是教师第一、学校荣誉第一的话,不一定不对,你可能就把这件事情大事化小,然后可能掩盖一些事情。所以我说不同的价值去处理一件复杂的、为难的事情的时候,你的价值观是起决定作用的,这才是我们对价值观的强调。因为有良好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把一些为难困难的事情解决的更好,也才能更持续。所以关键是:必备品格的认识,关键能力的解决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张伯安

  感谢我们徐校长。我们关注到徐校长刚刚分享的三个点非常聚焦,从徐校长的价值判断上,这三个点非常重要:坚韧,价值判断,沟通力。家长们可以讨论为什么徐校长这么关注这三个点。讲到坚韧,我们有一句话叫逆境成才,那么为什么是逆境成才?因为他通过逆境这样一个环境都能够成才,就说明他的坚韧性非常强。所谓逆境成才,并不是说一定非要逆境才能够成才,而是能够逆境成才的人,他的坚韧性和意志力一定很强大。

  说到价值观,我昨天在一个学校讲课,讲到媒介素养,其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广告就劝人要注意交通安全,所以骑摩托车要戴头盔。但他的广告词是这样写:“人到中年,骑摩托上街要戴头盔,不戴头盔很可能被坐在宝马车里的同学认出你。”他认为我骑了摩托,而同学坐着宝马,我很丢脸,这就是价值观。所以家长们大家体会一下徐校长为什么注重这三个。沟通也是,我们有的记者出去采访非常到位,有的记者就不行,他只能根据提纲,三个问题问完就结束了,无法和采访对象进行深度的沟通对话,下面我们很想听到龚校长和永初校长对此的分享。

  龚德辉

  各位中欧的校友,这个问题提出两个核心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其实品格和能力并不是一个新的词语,为什么在新的课改中间要特别强调这两大素养呢?我们知道很多问题是因社会进步倒逼而行的,我们在这样的教育机制和体系下并没有培养出能够具备这些必备品格和关键素养的人,这一点是基于我们对当下教育的批判性思考,并不是批判而做出的一个判断。

  那么各位家长请记住,今天我们孩子们在课堂里学习着,包括你们带他走进了很多机构,也在学习着。我认为学习的过程其实只是一个积累养成的过程,而积累养成并不等于素养和能力的形成,这个养成的过程中所形成一些品质、能力恰恰是这个社会需要你去呈现和奉献的。所以当这个教育过程事实是这样发生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来追溯今天学生们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首先我们必须要让他学会学习,请各位注意的是,学习的过程同样不等于学会了学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说“一听就懂,而一做就错”。很多家长都会这么说:“他总是粗心”。各位家长,粗心这个词是非常泛化的概念。就是他并不精准于每个孩子的学习现状判断,甚至于在误导孩子在自我的判断:认为自己是一个粗心的学生。事实上,他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认读的能力,解读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分析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因为最后是要用文字去呈现以上能力的,无论是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学会学习”中的核心素养是学生要建构起必备的阅历,这一点很重要,阅读将作为他的学历的支撑点。许多文理学院大一大二,他是不分专业的,让学生广泛而深刻的去阅读,博览,反思。而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特别在博览这一点上是不充分的,不足够的。同时,他要在阅览的过程中、学习的过程中保有好奇心,以及探究的精神。因为面对所有的未知世界,他将需要这些能力,尤其是他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好奇,始终探究,并始终热爱。

  另外也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要积极思考。这个思考,甚至于今天我们被提到必备品格的时候,应当把它定性为独立的思考,甚至是独立的批判性思考,方能成就他未来的创造力。因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建设。所以“学会学习”这个词,是和今天当下发生的学习现状中,我们必须要反思、反问的一个概念,就是在学习发生的过程中,有没有养成这些必备的技能,形成必备的品格呢?

  第二点,学会做事。很简单,很多孩子毕业于名校,但是他一进入社会以后并不能成事。今天在座的企业家都知道,我们在管理一个公司,包括我们管理学校的时候,常常是以结果作为导向。把过程放给大家,你们可以百花齐放,但是我们是直逼结果的。那么我们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要怎么能够学会做事呢?有几个品质是非常重要,第一个他就是需要勇于尝试,他要去尝试和突破很多东西,第二他就要及时的反思。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对自己的学业情况进行反思,不会反思自己学习的得失,比如期中考试考的不够好,老师跟你说这道题是对的,那道题是错的,这并不是一个学会学习的过程。最终还要内化为这个孩子自己是不是会反思?这个学期我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问题出在哪里?成绩高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他要反思并改进,这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另外就是刚刚徐校长所说的“坚韧不拔”,包括试错,因为由错到对是一个演变的结果,没有错,也许就没有对,包括我们自己在创业或者办学校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个人每件事都能够一做就对的。有了这些素养、这些品质的积累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他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人也有三个要点,一、坚持原则,“人云亦云,我不云”很重要。创新常常不在于人云亦云,而是人云我不云。那我能不能云自己所云呢?我们必须要形成自己的独立价值判断。二、兼容并蓄,他要能够包容,能够合作,常常考虑“我是对的,但是有可能别人也是对的”,这样的孩子格局站位就完全不一样。当一个这样的孩子站到我面前的时候,我们完全知道这个孩子未来成事成人的能力是很强的。

  最后一点我认为也很重要的,就是:学会共存。今天没有哪一个事业,没有哪个行业可以独立的存在于这个社会,包括教育也有很多边界在被打破,我们甚至于在学校高管中间,都会寻找一些并非是教育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他们可以从行业之外来看这个行业,从社会用人角度来看教育行业,教育发生了什么问题?社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另外,我们是不是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就是我们在养成过程中间,并没有帮助这个孩子学会从个体的建构到社群建构的这种能力。他是一个个体的人,但是他到社群中间以后,他却不是原来那个孩子了。他并没有正向的去呈现他学习过程中间形成的这些能力和价值判断。所以,善于交流,懂得关爱,学会尊重,善于包容,这些都是他学会共存的必要品格。总括起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以及学会共存,共同指向了一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性的培养方向。这个培养过程,我们是有理由期待正向结果的。关键是我们前面做了这样的设计,有了这样的铺垫,同时做了明确的引导。

  张伯安

  我们来复习下龚校长对于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正确价值观的概括:四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存。我想这个也是印证了刚刚倪主任讲到的整个人类的进化,学习的进化,文化的进化。家长们其实也在探索实践,今天王尔虹女士刚刚分享的育儿经验里面讲到了她给孩子们布置很多任务,倪主任也讲了让孩子做家务,家长可以给孩子布置家务啊,完成家务就是完成做事,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做事,并且做成事的习惯。所以很多学习,在我们生活中都可以得到印证。那么我们期待永初校长的分享。

  徐永初

  很多不断提出的教育概念其实是非常相通的,刚刚无论是徐总校长还是龚校长都分享得非常好。

  其实我们的教育方向感一直很好,但是如何落地,如何把它结构化地去实施,还是有点问题的。那刚刚龚校长在说的时候,我就想找些具体的例子来印证。我已从市三退休了一年半,在我退休的前夕,有一些年轻的校友回来看我。我脑子里就会出现一些年轻人的故事,正好应对刚刚龚校长所说的这些必备品格的核心要素和关键能力。

  其实无论是必备品格还是关键能力,孩子从小长大在不同的阶段上,我们关注的成长特点可能是不太一样的。认识不同时段孩子的成长特点是一个基础,是学校在设计课程、营造环境中的重要考量。如幼儿园阶段的关键词是陪伴、游戏、吃好。小学阶段是阅读、习惯。如何引导孩子喜欢阅读、自觉阅读、迷上阅读,父母得从自己做起,带领孩子一起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习惯很多,一定是细节化的,由生活的习惯、独立慢慢走到成熟以后好的学习、思考习惯等等。初中阶段可能是一个性格成熟的阶段,也正好是青春发育期,逆反,但是我们千万千万不要去给他一个刻板的印象、特别是不能用道德绑架孩子。到了高中,那就是刚刚徐总校长也说到勤奋、坚毅这种毅力,这种对梦想、理想执着的追求。为什么我们的改革始终在路上,就是因为教育更需认识与架构设计。学校要依托国家规定课程的主干线给予更丰富的课程设计,各个学校可以根据你这个学校前因后果的各种办学资源、历史的渊源、办学特色等,去设计多元化的学校课程,从而对国家课程加以补充与延伸,多元化的学校课程可以给到孩子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为什么我觉得这个尤为重要呢?回到我开始提及的出校门不久的学生。我想讲三位年轻校友的故事以说明。她们其实在校读书开始时都很普通,并不是高分考入的、门门学科顶尖孩子。

  第一位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的应佚伦,她是一位化学与分子工程科学家、29岁的年轻女博士后。其实,应佚伦在女校并不是学霸,但她对学校丰富的综合课程很感兴趣,特别喜欢泡在化学生物的实验室,实验室很枯燥,于她而言,却是乐在其中。女校的老师跟学生相处的关系特别和谐融洽,因为考虑到女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比较敏感,所以师生对话都是和颜悦色的,有问有答,经常师生共构来解决。在高中做课题需查文献,有国内的文献,有国外的文献,由此也促发她更自觉地把英语学习赶快提升……宽松、宁静的校园氛围让她早早确定自己的学术方向,并一路走下去。报考大学时,她选择了最喜欢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而非一定是众望所归的名牌大学。

  第二位是文艺达人、喜欢理科的蔡恬吉。她在学校时给我的印象是一位非常文气秀气的女孩,经常在话剧社看见她。她在读时就召集全班排练她创作的剧本《苍黄》,大戏在学校剧场上演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后来老师们告诉我,其实她不仅仅是一个你认为的喜欢话剧的文艺女孩,她对物理同样充满兴趣。因此,她最后大学报考的是交大理论物理系,交大的老教授说我们物理系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有文艺范儿的、这么漂亮的小姑娘。就在我退休之前的一次学校校庆,至今在美读理论物理博士生的她给母校写来长信,感谢市三的艺术课程,让她意识到文理只是认知世界的不同路径,她用做戏剧的创造思维来面对未知的物理世界。特别是我们坚持实验开设的“教育剧场”这门课,教会了她更富有同理心,更懂得了怎样与人沟通,怎样与人合作。因为学校给到多种选择,因为尊重学生的意愿,所以最后他们的潜力、他们的偏好,他们追寻的专业研究方向,最终实现了执着的理想。

  第三位是用艺术眼光发现科技之美的刘昕億,她就喜欢按自己的意愿创作画画。在读高一时成绩平平,但爱琢磨爱画画,学校放手鼓励。经常看见她在校园作画,可从清晨一直待到日落,市三的建筑、自然、人文的细节留在她的笔端。终使她在临近毕业时出版了自己的理科思维创意图册,毕业后被美国一流大学的艺术建筑设计专业录取。我认识她是在高三,比较内向,也不太跟人交流的她有一次拿了她的画册站在我办公室门口,邀她进来时方怯怯地说校长我送你一本画册,同时我想通过你去表扬数学老师、物理老师,因为他们的包容,他们让我画画,他们知道我开溜,但是事后他们都给我补课,她来感谢,来给我看她的画册。她坐在我的对面,我打开她的画册,她的画都是几何图形,非常抽象的,或者是学校某个建筑,但是她像是个工程师作画,有一定比例,当然我看她的画,其实没太看懂。但是她让我兴奋的,是她每一幅画后面都有文字的阐述,而这个文字的阐述,不仅仅是语言的流畅,更关键的是有逻辑脉络的架构,都是用物理的思想在思考她的画作的呈现。所以我边看就跟她一路交流,大概我们两个人谈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慢慢地她的头就抬起来了,她就正面看我。最后结束,她说校长我们留个影,没想到四年大学毕业以后,在她又就读硕士前夕,她回母校看我,就拿了这张照片且配了精美的相框送我以纪念,我非常珍惜。其实我有很多张和同学的合照,但是我非常珍惜这张,因为这个孩子如果不小心不呵护她的强项,而去责备她的短项,她不会有今天。女孩们感谢的是学校课程群为她们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底盘,培养了她们从事学术研究的思维方式。

  所以我觉得其实每个小孩子一定有潜在的必备的品格和成长的关键要素能力,那我们怎么去发掘它,要给到空间,这个空间对学校来讲就是多元课程的建设。另外,老师要跟上,所以我第二句话就是专业教师的培养要跟上。我们中国的基础教育都是单科的,偏科的,所以现在老师课程的融合学习非常重要,我现在包校工作,非常赞赏IB课程的理念,它就含有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上海乃至全国有一批国际化学校做的非常好,先行先试,萃取国外的非常优质的教学元素,融合在接地气的我们的课程当中去实施。我觉得这样的经验应该辐射出去,现在我们的新课程、新课标要求就是要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的培训要跟上。专业培训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技能,包括信息技术储备,还有很关键的,比如,教师的心理品质的架构,教师的成长性,你要孩子充满好奇心,我们老师就要充满好奇心。老师没有好奇心,家长没有好奇心,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有好奇心。所以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育也是全方位的,它是要把孩子高位的这两块能够落地,它是一个最好的储蓄的源泉。另外呢,我们营造的教育的氛围也非常直观,这要有大家合力才能真正落实到综合素养,落实到关键品质核心能力。

  3、办学理念如何落实

  张伯安

  刚才在休息时的时候,主办方问我们是不是要对一下词?三位校长一致说不需要对词。因为今天这个教育论坛的所有内容沿着对于教育规律的探寻思考而推进。三位校长在各自办学的过程就是这样思考和实践的。徐俭校长提到了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核心素养里的坚韧,沟通和价值观,龚校长提到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存,最后永初校长用三个例子来印证了前面的两位校长的观点,从而形成了非常闭环的一个逻辑关系。

  下面进入第三个话题,其实永初校长讲到的对教师的培养,其他两位校长也有很多做法,实际上今天三位校长是把校长办学的密码向在座中欧校友,向我们线上更多的观众朋友开放,怎么来构建课程?怎么来带教师队伍?启发我们如何来找到共同点,来给学生按照这个教育的规律,面向今天,面向未来,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教育环境。我想这个话题,可能也有很多分享,还是从徐俭校长开始。

  WDCM上传图片

  徐俭

  第三个话题实际上就是落实了,就是一个学校怎样把这些话题,你所想的、校长所想的能落地。实际上,落地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对校长层面而言就是执行力、领导力。

  首先呢,我从我们的行话角度来讲,就是把办学的目标和培养的目标具象,通过这些具象让他通过某种方式去落实。比如说我们讲视野非常重要,希望我们培养的目标当中有一个宽广的视野,那怎样去培养宽广的视野呢?所谓视野,在经常讲的做法中,第一是阅读,因为要视野,所以阅读要分哪些类?不能说我只阅读一类。当然,作为专长的角度可以更多的去读一些。但是我们要求,有一定的广度;第二,除了阅读之外,教学实践,理论依据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第三个环节是视野扩充之后,包括我们的批判性思维等,要引进更多的、多元的、不同的观点。比如说从国际规则的理解,国际事务的判断,国际事务的参与等等,创设一些环境,让他把视野打开。所以在办学的过程当中,每一个具体目标要细化到怎样去落实,还要加上我们的评价、评估,这才能说是把一个学校通过校长、通过课程的建构来完成。当然,这只是第一步。校长把建构做出来,怎样让老师来理解去落实?怎么样去培训?通过老师的理解、落实,我相信所有学校的优秀的教师,他的内生力、活力的迸发使得我们的课程的建构,更加完美,实施更加顺畅。

  龚德辉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就是指遵循教育规律,遵从教育导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环境的问题。爸爸妈妈们非常焦虑的是现在很多教育的变革,包括中考、综合评价、包括大学的自主招生的指标的评价。但实际上,我们在衡量或者考虑这些政策出台的时候,必须要思考两个点,第一、所有的变革是不是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这个内在规律是也有两个支点,一个是青少年在成长中间,它本身的认知规律,或者叫生命成长规律,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他首先表现的是他的认知的成长。生命成长规律,还有一个规律就是教育自身的规律。因此,任何变革,包括在学校教育的任何顶层设计中间,我们一定不能忽略所有变革的价值导向以及它的实际意义。根据它的价值导向和实际意义,我们又不能不思考这一个问题在整个的过程中间,我们如何去实践。刚刚徐校长讲的,包括我们市三也好,包括包玉刚学校也好,包括我原来工作的平和学校也好,现在的华旭学校也好,其实我们都必须聚焦这一点,那就是尊重差异、提供选择。因为孩子跟孩子的成长,我们没有找到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范例,说这个孩子跟那个孩子成长的轨迹是完全一样,包括刚刚我们徐校长讲到的,三个个性化的学生的成长过程。因为发现只是尊重了他的差异,学校教育提供了可选择的教育资源,包括给予适合他成长的环境。那么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又必须释放出他学习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这就是作为教育的专业工作者,我们反对超前的学习,反对大量的挤压学生自主学习的理由。只有把这个时间和空间释放出来,通过选修的课程,解决同学科不同学习水平的需要,还有不同兴趣爱好的需要。当这样的课程体系呈现在孩子面前的时候,他的成长和他的发展,才可以说我们依据学生认知的规律,包括教育的规律。我们给予了最适合他的教育资源,创设了最适合他的教育环境。在我们的学校,选修课程小学到高中有180门之多,这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个空间。这一空间的建构就在于必修课要做到至精至简、通则通法,让学生寻找他适合的高度、领域和方向主动发展。同时在发展中,他能保持好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形成他的职业方向,这是我们的实践。

  徐永初

  每次龚校长讲完我只要举例说明就可以,我刚才大概讲了规律,很直白,那么按照这个规律办事,那学校就要想方设法营造环境、设计课程,然后给到孩子们不同的载体,让他发现自我,让老师了解他每一个人的特性,经常说教师要搭脉搭准,再教育才是有效的有价值的。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包校的例子,现在我到小学去特别过瘾,这弥补了我原来教学生涯的一个欠缺,因为我原来一直在高中比较多,刚开始市三女中是初高中在一起的,然后20年以前初高中即脱钩了,其实教育是有规律的,不同性别的成长也是有规律的,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就不讲了。这学期我去小学就碰到一群现在刚刚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就叫我,“你是校长,我知道你来过我们的课堂”,我问“听什么课啊?”,他们说,“那次在走廊上皮影课的展示,你从头到尾都参与了。”我想起来了,在包校有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叫EU探索课程,这门探索课程从一年级一直上到五年级,而且是中外合教,同一个主题,共同来完成。那么我上学期正好看到二年级在走廊上这门课,已经接近尾声的环节,运用中国艺术形式皮影戏来展示。我发现他们五六个一组,非常高兴的扮演不同角色展现故事内容,我好奇的是前面怎么做,是不是这是一个演绎?然后小朋友说“没有啊,分工不一样的,开始就是阅读文本。”这也就是我刚说的在小学阶段阅读很关键,阅读不仅仅是为故事内容,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往往没有落地。所以阅读完文本以后,老师就给到任务了。那么,这一次是用皮影戏的方式来展示,小朋友们报名,有的搞文本简介,有的搞道具制作,有的负责灯光控制等等。在这个背后,其实是科学、知识、能力的支撑。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电?怎么用光?怎么来定义发光的光原体,因为要打出来给观众看的,等等,因此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是非常愉悦的完成他们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今天倪主任说的,学习如何落地。学习不是痛苦,不是说为了你后面可能会有好成绩,但是你这个好成绩的一路学习过程都是不太高兴的,我觉得这个学习没有未来。教育不仅仅是评价当下,你这个作品做成了,你这个分数到位了。教育的影响力往往是迟后的,教育要看见你未来走得上社会吧?你在一个团队中有影响力吧?这就是这门课的意义。

  再很简单说一下我们女校,因为初高中脱钩以后,学生的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家长对女校的认识也大不一样。我就发现好多女孩子是懵懵懂懂进来的,她们对女校不了解。因为不了解,进来以后初中到高中学习有个适应期的,一旦碰到不适应,学习上碰到困惑,家长也好、孩子也好、就会找归因,归因就是因为你女校。所以我觉得单性别的学校其实要让学生了解,它一定不尽完美,但是一定有它的优势所在,看每个人的需要。所以呢,我觉得进来女校的女生一定要对女校历史渊源、女生的特点、以及女性今后成长的过程,这三个要素要清楚,所以我们就在十多年前开了一门课,叫“校友成长之路”课程。这个就是因为在高中,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勤奋、执着、坚毅,你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让校友学姐带着学生听、看,感受女校三大优势:有以全部精力对女生进行研究和教育;有以特色课程建设促进课堂教学变革;关注性别特征,因性施教,因材而教,做好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所以这个校友之路当中,因为我们有这么多的校友,有130年的历史,这里有好多例子。如这二年的新冠肺炎的“战疫”中,市三老中青几代校友敢于逆行,敢于担当。耄耋之年的奶奶级战士、中国工程院闻玉梅院士,用自己的智慧、经验,高度关注疫情的进展,带领科研团队跟紧研究,提出专业对策。“瑞金女神”刘嘉琳,作为一名重症医学专家,她曾多次被派往全国各地参与到应急事件的处理工作中。这一次又是作为领队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她说:“作为一个医生,有家庭责任,也有社会责任。”援鄂医疗队中年仅25岁的瑞金医院最小战士金泓,我在电视中看见她临行前和同事一一拥抱,脱口而出的是那句朴素动人的话:“那些爱我的和我爱的人,都能平安回来”。

  所以这些都是很好的成长经历给到孩子,时间有限,我就不多举例了。

  张伯安

  主办方已经举牌提醒我时间已到,我们要按照时间的观念啊,原来三位校长还有一些精彩的分享留在下一次。我想作为主持人有这个任务,要有一个收场,一个就是三位校长都讲了怎样提供更好的机会和环境,这方面我也做了一点功课,也和大家分享——

  徐俭校长在高中阶段有七个一:每一个高中生要有一次深度的实习机会,深度的留学机会,深度的探究活动,深度的公益活动,深度的评论,深度的领导与配角的互换,还有做一回教师。

  龚德辉校长在他们的学校成立了四个院:华旭的科学院、艺术学院、文学院、体育学院。

  永初校长有六大校本课程:有理想信念,身心发展,人文社会,理科科技,艺术审美,综合体验六大类的课程,体现了他们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育过程。

  最后呢,我没有水平讲结束语,就用三位校长的话来结束。

  龚德辉校长早年曾作为上海知青,下放到安徽农村,曾做过乡村教师,后伴随改革开发的大潮被引进浦东,龚校长曾说过一句话,“变化的是时代和环境,不变的是教育的使命和初心。”

  徐俭校长,原来是托管了20几所学校,现在托管了40所学校,有各种类型,但始终抓住有教无类,“世外是一个国际化探索的一个先行先试学校”,怎么样在国际化的视野下找到中国本土教育的探索之路,这是徐校长的探索历程。

  徐永初校长在包玉刚学校最近刚刚完成了一个活动“大千世界”,所有的学生艺术的绘画7月份展出的非常精彩!徐校长有一句话,“用艺术家的眼光来做作品”,起点高位,这是今天的包校。徐永初校长对她的女中到包校的办学经历有三句话的概括,我觉得也是今天我们这个校长圆桌论坛的总结:第一句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二句叫映日荷花别样红,第三句叫万紫千红春满园。

  谢谢!

上一篇:俄媒:史无前例!中国在线教育体系“拔地而起”
下一篇:力荐丨非常好上岸的在职研究生专业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