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MPA管理學複習:行政學人物與名言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1-24
手机版

  1.中國,兩千多年前《左傳》中,有“行其政事”、“行其政令”的記載。三百多年前撰寫的《綱鑒易知錄》中,也有“召公、周公行政”的記載。

  2.國外,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學者亞裡士多德就使用過“行政”一詞。現今國際普遍采用的《社會科學大辭典》,對“行政”(Administration)的解釋就是:管理國家事務。

  3.西方學者對“行政”概念的界定四種角度及觀點: (1)小政府(即行政部門)的角度——魏勞畢;(2)國家職能的角度——古德諾; (3)管理的角度——懷特;(4)公共政策的角度——戈德特納,考試大

  4.西方,最早論述政治與行政的區别,從政治與行政分離的角度來解釋行政的是美國的威爾遜和古德諾,蘊涵了“政治是國家意志的表達,行政是國家意志的執行”的觀點。

  5.從管理功能的角度來解釋行政的學者認為,一切管理都是行政,國家管理機關、一切營利與非營利的公共管理機關、私人企業管理機構及其活動,毫無例外地都屬于行政。特别是20世紀初期的科學管理革命,使一般管理與行政機關的管理相互融合。

  6.毛澤東倡導并為實踐證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7.行政學誕生于美國,以1887年威爾遜發表《行政管理學之研究》為标志。

  8.“行政國家”的出現,以在法制基礎上行政機關規模的擴大、行政人員隊伍的增長和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發展為标志。

  9.19世紀末,美國國内的文官改革運動直接推動了行政學的研究。

  10.形成時期,又稱科學管理時期。這個時期大緻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如1887年威爾遜發表的《行政管理學之研究》、1900年古德諾出版的《政治與行政》、1912年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1926年懷特的《行政管理學導論》和魏勞畢的《公共行政原理》。

  11.成長時期,又稱行為科學時期。這個時期大緻在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梅奧的著名的“霍桑實驗”、以巴納德為代表的動态平衡理論、以西蒙為代表的決策理論、以麥格雷戈為代表的X—Y理論、以馬斯洛為代表的人的需要層次理論。

  12.發展時期,又稱現代科學管理理論時期或新公共行政管理時期。這個時期大緻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至今。最有影響和最有成就的流派,是以布坎南為代表的公共選擇學派;以科斯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科斯、諾斯、威廉姆遜與德姆塞茨等,主要理論貢獻有交易成本理論、代理理論、制度創新理論等;美國社會學家帕森思提出的每個組織系統分為決策、管理和技術三個層次;美國哈佛大學的高斯等強調行政環境的重要性。

  13.古典管理理論學派的泰羅提出的工作定額管理,開了科學管理的先河。

  14.法約爾把管理活動概括為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

  15.古利克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職能論。

  16.梅奧等人的“霍桑實驗”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開創了行為科學管理的新階段。他們強調非正式組織的作用,強調人際關系和激勵因素等。

  17.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管理思想和流派又大量湧現,以至于被孔德稱為管理理論的“叢林”出現了。

  18.1984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和勞動人事部召開了建國以來由政府主持的第一次研究行政學的會議——行政科學研讨會,标志着行政學在我國的重建,并成為行政學進一步發展的起點。

  19.行政學的恢複、重建的過程中的幾件事:一是1982年夏書章教授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首次呼籲“要把行政學研究提到議事日程”。二是1982年中國政治學會委托複旦大學舉辦全國政治學培訓班,行政學是培訓的主要課程之一。三是1984年8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與勞動人事部在吉林市召開了全國“行政科學研讨會”。這是一次關于建立我國行政學的研讨會。這次會議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把行政學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提出來。

  20.法國管理學家法約爾在其名著《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一書中提出了“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五職能論。

  21.美國管理學家盧瑟·古利克與英國管理學家林德爾·厄威克則在《行政管理科學論文集》中将古典管理學派有關管理職能的理論加以系統化,進一步提出了有名的“POSDCRB”,即“計劃、組織、人事、指揮、協調、報告、預算”的七職能論。

  22.決策職能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如著名管理學家西蒙就特别強調指出,管理就是決策,決策貫穿于管理過程的始終。

  23.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等以理性經濟人假設為基礎,極力推崇市場機制這隻“看不見的手”,反對政府幹預經濟生活,認為最好的政府就是幹預得少的政府。亞當·斯密《國民财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利己的潤滑油将使經濟齒輪以奇迹般的方式來運轉,不需要計劃,不需要國家元首的統治,市場會解決一切問題。”

  24.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要全面增強國家的作用,政府不應該再僅僅是社會秩序的消極保護人,而且還應該是社會秩序與經濟生活的積極幹預者,由此形成了幹預主義的政府職能論。這一理論認為,市場并不是萬能的,如果沒有國家的宏觀管理,市場經濟就會成為萬惡之源,資源也會遭到毀滅和破壞。

  25.1988年美國蘭德公司,查·沃爾夫主持完成的報告《市場或政府——權衡兩種不完善的選擇》中對此作了探讨。沃爾夫的結論是:既要使政府在改善和擴展市場中發揮作用,又要利用市場力量改善政府功能。也就是說,利用政府彌補市場缺陷,同時利用市場克服政府失敗。

  26.19世紀德國經濟學家瓦格納認為,為滿足較高的社會發展,政府活動也必然随之增加。城市化與高居住密度将産生外部性,擁擠又需要政府進行幹預與調節。這一切都使政府活動的加強成為必需。他的這一論斷被稱為“國家活動不斷增加的法則”,又稱“瓦格納法則”。

  27.在當代西方行政理論中,對非正式組織的研究起源于霍桑實驗。霍桑實驗奠定了非正式組織理論的基礎。

  28.首次提出非正式組織理論的是美國學者巴納德。他在《經理的職能》一書中指出:“非正式組織應是在正式組織中,由于個人之間的相互接觸、相互影響而形成的自由結合體,它不具有特定的目的,而是具有偶發性或自然形成的。”

  29.古典行政組織理論,這是西方早期的行政組織理論 1)以泰羅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組織理論,把組織成員看做機械性組織中的一個部件,主張對他們的生活機能和工作行為進行分解和合成,建立一套标準化的、規範化的工作方式,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組織效率。 2)以法約爾、古利克為代表的行政管理組織理論,着重研究組織要素和原則,提出了分工協作、權責一緻、命令統一、指揮統一、集權與分權适當、強化紀律和秩序等14項原則和計劃、組織、人事、指揮、協調、報告、預算的管理7種職能理論; 3)以韋伯為代表的科層組織理論,主張依法管理、權責一緻、分層定等、專業分工、競考錄用人員、以職定薪等,認為隻有這樣,才是理想的組織。

  30.新古典組織理論,又稱為行為科學組織理論 1)以梅奧為代表的人際關系組織理論,主張建立一個“和諧有效率”的組織。 2)以巴納德為代表的組織平衡理論,重視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個體與群體的平衡; 3)以西蒙為代表的決策過程組織理論,認為決策貫穿于管理的全過程,管理就是決策。

  31.現代組織理論:重視從社會整體聯系、環境影響、發展變化等方面研究行政組織。 1)以卡斯特、羅森茨韋克為代表的系統分析組織理論,認為行政組織是一個“結構的社會技術系統”,由許多分系統組成; 2)以勞倫斯、洛西、伍德沃德為代表的權變組織理論,主張“如果……那麼”這一權變關系。考試大

  32.組織設計理論。認為,組織設計作為有效知識管理的杠杆力量,在知識密集型經濟中取得成功的思想觀念将逐漸增強。

  33.馬克思、恩格斯的組織理論 1)随時撤換和罷免由普選産生的代表。2)建立“廉價政府”。3)“議行合一”。 (4)罷免的勤務員來代替官僚。

  34.列甯的組織理論:罷免制

  35.鄧小平的行政組織理論 “精簡機構是一場革命”;“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走一步,看一步”。考試大

  36.人事管理多元模式:人力資源體系的3D檢測系統[Dorightthings(做正确的事),Dothingsright(把事做正确),Doarightresult(得出正确的結果)];3P模式[核心人力資源管理技術中的職位與崗位分析(POSITION),績效分析(PERFORMANCE),工資分配方案設計(PAYMENT)];全視角考核(也叫360度反饋系統);

  37.西方公務員制度,源于中國古代的科舉制,而始于英國資産階級革命後建立的文官制度。1870年,英國公務員制度因此而正式誕生。美國,1883年确立。

  38.1980年8月,鄧小平關于《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是我國進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導性文件,拉開了我國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序幕。

  39.20世紀初,泰羅提出計劃(管理)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的科學管理,開創了人類社會管理的新紀元。

  40.20世紀中期美國,以領導管理為職業的“軟專家”便應運而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領導管理工作專業化,美國的泰羅和法國的法約爾是這個時代的主要理論開創者。

  41.毛澤東同志說:“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因此,對于某現象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

  42.美國學者羅伯特·卡茨認為領導者必備三種技能:技術技能(專業業務能力)、人際技能(處理人際關系能力)、概念技能(分析和決策能力)。如果把領導者分為低、中、高三個層次,那麼三種技能的結構比例依次為:低階層——47:35:18,中階層——27:42:31,高階層——18:35:47。

  43.我國早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決策”一詞,例如,在《韓非子·孤憤》中有“智者決策于愚人,賢士程行于不肖”之說;楚漢相争時代,韓信就戰争戰略問題提出過有名的“決策向東,争權天下”的思想。

  44.現代管理學意義上的“決策”一詞及其理論的形成,則是在20世紀中葉發轫于美國。

  45.黃達強,劉怡昌。 “行政溝通是行政組織及其個人對共同任務和問題獲得統一認識的方法和程序,也是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統一認識的過程。”

  46.H.孔茨/H.韋克裡。 “信息溝通就是把社會各種輸入信号注入社會系統的手段。它也是一種改變行為、實現變革、使信息發揮積極作用和達到目标的手段。”

  47.《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學卷》。 “行政溝通是行政組織之間、行政組織與公務人員之間以及公務人員之間,為實現共同的行政目标,彼此交換意見,相互了解,求得共識的過程。”

  48.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孔茨的說法,噪音指“妨礙信息溝通的任何因素”。

  49.英國學者斯坦耶爾和史密斯指出:協調是“組織作出決定時必不可少的,它貫穿于整個行政過程中……幾乎與管理同義。”

  50.黃達強把控制和監督區分開來,他認為:“所謂控制,是指行政領導者和工作人員為保證實際工作能和計劃相一緻而采取的管理活動,和協調不同,它不是對各組織之間、成員之間的關系,而是對一個組織中實際執行過程中與計劃的差距或背離,進而采取糾正的行動,使各項活動保質保量按時完成,達到預期目标”;而“行政監督是指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的監察和督促活動。在我國是指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群衆根據法律規定,對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活動,實施全面而系統的嚴格監督。”

  51.美國等國的年度預算從上年10月1日起到次年9月30日止,英國等國從上年4月1日起到次年3月31日止。

  5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2003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53.1994年,我國推行分稅制。1999年,财政部正式明确提出實施公共财政管理。2000年起我國在縣級推行政府采購制度。

  54.網絡規劃源于19世紀末美國學者甘特創制的甘特圖表,也叫條影圖。20世紀40年代,這種方法曾發展為橫條圖形規劃法,50年代後期才正式形成我們現在所說的網絡規劃方法。

  55.美國統計學家戴明首創“戴明循環”方法(又稱PDCA循環方法)。P、D、C、A分别是英語PLAN(計劃)、DO(實施)、CHECK(檢查)、ACTION(處置)的縮寫。

  56.“帕累托分析法”又稱ABC重點管理方法,其原型是19世紀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所創的庫存理論。0—80%的那些因素稱為A類因素,是主要因素;80%~90%的為B類,是次要因素;90%~100%的為C類,最次要因素。 20世紀50年代,這種理論被引入經濟領域,形成ABC管理方法,最早是在美國通用電器公司使用。

  57.美國公共行政自威爾遜以來,一直視效率為其追求的終極目标。 1)威爾遜認為,行政學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政府能夠适當地和成功地進行什麼工作,以及政府怎樣才能以盡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費用與能源方面用盡可能少的成本去完成這些适當的工作。 2)懷特指出,公共行政的目的,就是在官員和雇員的處置下,對各種資源加以最有效能地利用,使公共計劃得以最迅速、最經濟、最圓滿地完成。 3)古利克曾說,行政科學中,無論是公或私,基本的善就是效率。

  58.科學管理理論的效率原則對公共行政的影響不亞于早期公共行政學者。由于效率價值觀在資本主義國家私營管理中的獨特地位,使得古典管理理論一開始就被打上了效率至上的烙印。 1)泰羅管理理論之所以被冠以“科學”二字,主要是由于他對于效率的研究并把效率作為基礎。泰羅意識到當時美國制造業,“那麼工人和經理人員雙方最重要的目的應該是培訓和發掘企業中每個工人的才子,使每個人盡他天賦之所能,幹出最高檔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達到最高的效率” 2)官僚制理論,等級森嚴的體制之所以被設計出來,乃是為了使行政機關更有效率地工作。在韋伯看來,上下服從、命令統一本身就是效率的保障。

  59.威爾遜、韋伯等人,在對待效率與民主的關系上,都認為二者存在一緻性。

  60.奧斯特羅姆的民主行政理論,效率是民主行政的核心觀點。“公益物品和服務産出的結果的衡量是根據其産出是否符合效率或其他績效準則。”其分析工具是經濟理論,對經濟、效率和科學的追求始終是品評公共政策的标準。

  61.在公共行政發展過程中,效率與民主、責任、公平等價值取向從來都是交*存在的,隻是在一定階段有所側重而已。圍繞這兩類不同的價值觀,演變出了公共行政發展史上的管理主義和憲制主義兩大範式。

  62.20世紀後20年在西方國家興起的新公共管理運動,是建立在現代政治經濟學和私營部門管理方法之上的新理論。政府改革基本可以被定義為追求“三E”(Economy,Efficien”,Effectiveness,即經濟、效率、效能)目标的管理改革運動。

  63.英國學者E.費利耶(EwanFelie)曾把新公共管理的效率取向歸納為“效率驅動模式”。他認為,這種模式代表了将私人部門管理的方法和技術引入到公共部門的嘗試,強調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一樣應以提高效率為核心。

  64.英國是新公共管理運動的發源地之一,在其指導改革的核心綱領《改變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動方案》中,就提倡采用私營部門有效的管理方法,以改變公共部門低效率的現狀。為此專門在首相辦公室成立一個效率小組,專責效率稽核工作,其負責人由政府聘請企業家擔任。

  65.在美國,強大的重塑政府改革運動不僅停留在理論造勢上,由副總統戈爾領導成立的國家績效評估委員會,把目标定為“創造一個少花錢多辦事的政府”。後期又通過《政府績效與成果法》,作為行政改革的重要法律依據。

  66.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改革重點是推行民營化,因而在實施管理主義策略上更加徹底。整個民營化工作以提高績效為目标,通過解除管制、引入合同制和向市場轉移等方式,使公共部門面貌煥然一新。

  67.美國,本和高斯從社會領域的基本構成要素入手分析,認為公域與私域由機構、利益和參與三元素組成。公共部門在這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與市場部門的異質性,就是公共性。

  68.針對公共部門效率問題,查·沃爾夫指出,非市場性的政府産出通常是一些中間産出,也即充其量是最終産出代理┅┅間接的非市場産出對最終産出的貢獻程度是難以捉摸和難以量度的。

  69.美國學者威爾遜《美國官僚政治》中将政府機構分成生産型組織、工藝型組織、程度型組織和應付型組織四種類型。

  70.針對公共效率問題,有現代政府管理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兩種不同看法的理論。

  71.帕金森定律所揭示的現象:一方面是産生了尋租行為,增加了非生産性成本,造成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是導緻了過多的公共物品供給(即過多的預算花在公共物品供給上),政府機構和功能惡性膨号長。

  72.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隻是瞎說一頓。”工作方法對提高工作效率、完成任務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效率最直接的制約因素是管理方法。以點帶面、典型帶動方法。這種方法是毛澤東同志倡導的一般号召與個别指導相結合的工作方法的運用。

  73.古希臘思想家亞裡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其表達的是系統論的整體性原則。

上一篇:人大原招生处长受贿千万被逮捕
下一篇:人才创造未来 创新引领世界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