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闭幕 辽宁博士后携项目“打擂”斩获“金银铜”牌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1-27
手机版

  12月20日,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闭幕式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 辽宁省人社厅供图

  中新网沈阳12月21日电 (李晛)12月20日,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闭幕式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辽宁省代表队获得2金1银1铜的好成绩。

  本届大赛于12月18日开幕,以“博采科技精华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大赛共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等四个组别,约1400个项目以路演和答辩为主要展示形式,线下现场赛和线上云参赛相结合,经过3天的比赛,四个组别共产生57个金奖、91个银奖、125个铜奖。

  图为颁奖环节。 辽宁省人社厅供图

  成绩斐然!辽宁博士后携项目“打擂”斩获“金银铜”牌

  沈阳药科大学师资博士后毛玉玲的项目“新型乳腺癌靶向制剂——注射用紫杉醇乳源外泌体的开发”在揭榜领题生物医药大健康项目获得金奖。该项目不仅为开拓新型靶向高效递送系统提供创新性的科学借鉴,推动我国外泌体为代表的新型生物制剂技术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对通用性难溶性小分子药物与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高效递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也起到引领作用。“感谢中国博士后基金委,人社部,辽宁省人社厅提供这样宝贵的机会,让青年人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毛玉玲如是说。

  辽宁省祝钊带领的博士后团队以“呼感式动力送风滤尘呼吸器”项目也夺得金奖。该产品是国内首款呼吸感应式动力送风滤尘呼吸器,在煤矿领域广泛应用,在应急救援、冶金、焊接等非煤领域均得到突破性应用,得到高度认可。2021年1月,该产品被列入国家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名录。

  祝钊表示,团队将发挥煤矿领域个体呼吸防护装备开发优势,通过本次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向社会各界展示优秀科技成果,积极拓展非煤矿山和石油化工市场,布局高原、极寒领域。

  同时,张笑闻博士后团队的“氢装远行-车载塑料内胆碳纤维缠绕高压储氢气瓶引领者”获得银奖。据悉,为解决储氢压力容器的承压能力弱、储氢密度低等问题,张笑闻组建了由五位博士为核心的研发队伍,历时十年、刻苦攻关,团队从碳纤维微结构控制开始,揭示机理,建立模型,奠定理论基础。

  “2018年,我们突破了碳纤维缠绕金属内胆气瓶制造技术。2021年,团队将铝合金内胆替换成质量更轻、密封更可靠、价格更低的高分子材料内胆,整体产品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张笑闻表示,参加本次比赛帮助团队更深刻地总结了前期研发成果,为后续研究指引了方向。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及校企合作。

  另外,大连海事大学刘春雷博士后团队的“海大智龙-世界级无人驾驶商船系统供应商”获得铜奖。刘春雷介绍说,无人驾驶商船是船舶行业的未来,《海大智龙-世界级无人驾驶商船系统供应商项目》针对无人驾驶商船亟需的智能避碰决策支持系统、智能货物配载和管理系统、陆上动态仿真测试验证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研发并实际应用了无人驾驶商船的智能船桥系统和技术验证平台,为无人驾驶商船提供船舶自主航行核心智能设备和系统。

  沈阳药科大学师资博士后毛玉玲的项目“新型乳腺癌靶向制剂——注射用紫杉醇乳源外泌体的开发”获金奖。 毛玉玲 摄

  年轻有为!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本次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是全国博管办精心打造的新时代全国性博士后赛事品牌,是全国博管办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方位培养优秀青年英才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激发博士后创新潜能,释放博士后创业活力,推动博士后产学研融合,促进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本次辽宁省参赛选手平均年龄35岁,最年轻项目组长只有27岁,半数以上拥有人才称号或奖项,充分体现了辽宁省青年高层次人才的水平和近年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年英才储备计划”项目实施效果。

  生于1989年的博士后吴凤元年轻有为,是“BOFDA分布式光纤在隧道衬砌结构三维变形监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由沈阳建筑大学与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吴凤元博士后团队带来的项目,以5g为纽带,北斗为核心,云平台为载体,光纤技术为支撑,为隧道结构健康提供全寿命周期实时监测的服务。

  来自沈阳建筑大学的任宇浩出生于1997年,年仅24岁的他已是该团队的负责人之一。据他介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隧道工程建设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据统计,我国每年隧道建设总里程年增长量已经达到1800km,隧道工程在全寿命周期结构安全健康监测日益凸显。

  任宇浩说,本项目通过基础试验、电子模拟计算、工程实践论证来保证其科学性与严谨性。“相较于传统监测,我们能达到毫米级事故点定位与超前预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博士后、博士生导师郝志勇也是青年科技人才之一,由他带来的“多功能便携警示灯”项目受到“点赞”。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国内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导致我国交通事故、建筑工地事故及路政事故等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增加。

  郝志勇介绍说,造成上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警示力度低。他们的团队通过创新研发,完成了以灯光警示,语音警告为基础的多功能便携警示灯。该警示灯依靠其便携性及视觉听觉双重感觉冲击,能够全方位、多维度的提升警示灯的警示强度;考虑到路政及建筑施工环境的复杂性,警示灯可悬挂于警示现场,极大地增大了警示灯适应环境的能力。为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加速智慧城市进程提供了可能。

  图为大赛成果展。 李晛 摄

  梧桐引凤!辽宁搭建招才引智“黄金台”汇聚英才

  大赛期间,还设置了近9000平方米的博士后工作成果展示专区,各省区市和部分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创新平台参会设展,并借助VR技术手段同步线上布展,吸引1.8万人次参观。

  同步举办了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活动,设置200多个人才交流展位,提供了超过2000个优质岗位,现场有3500多名博士博士后应聘对接,达成工作意向上千人次。

  据介绍,交流对接活动的开展,有力贯通了人才培养链、创新链和产业链,为进一步发挥我国博士后制度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上的重要作用,探索出了一条新路,积累了成功经验。

  辽宁是人社部最早开展博士后工作试点省份之一,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率先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站单位,为中国博士后制度探索实践,提供了辽宁经验。

  2004年,辽宁创新出台《关于设立辽宁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的通知》,首年即设立15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招收企业项目博士后。

  2018年,中共辽宁省委实施《辽宁省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博士后培养选拔力度,将博士后集聚工程优化升级为“辽宁省青年英才储备计划”,鼓励各设站单位扩大招收规模,对新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每人10万元生活补贴。同年在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人才集聚的若干政策》中明确提出招揽全球优秀博士,对业内公认招收单位认定的全球排名前200的国内外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来辽宁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博士后出站到辽宁工作的,给予每人最高30万元奖励,享受落户、住房、家属就学(业)等方面优惠政策,2020年博士后招收达到922人。

  截至目前,辽宁省共设立119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7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累计招收博士后7000余人,在辽宁优势产业、关键领域科研机构、重点企业基本实现全覆盖。

  “十三五”期间,辽宁博士后群体主持或参与了一大批国家、省重要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150余项,开发出10万等级空分装置用压缩机、128层螺旋CT、90纳米光刻工艺设备等重大产品30多项,在经济、科技、国防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完)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与河南省社科院联合举办的“纪检监察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研
下一篇:元散曲《高祖还乡》:叙事视角的艺术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