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举办2020年中学校长论坛!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10月27日,北京大学2020年中学校长论坛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打破中学教育与大学高等教育之间的壁垒,带动基础教育整体质量提升为主要议题,旨在探讨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的内在衔接,深化对人才培养实质的理解。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位知名中学校长汇聚一堂,进行主题报告,开展多元开放讨论,致力于推动大学与中学之间的深度对话,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未来之路。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教务长龚旗煌院士发表了开幕致辞,对各位中学校长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北京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坚持“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方针,鼓励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他对北大实施“强基计划”,深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情况作了介绍。他还介绍了北大双一流建设的成果,并希望在进入双一流第二期建设之际,北京大学能与各位一线教育者共同探讨,在百年历史大变局中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

  随后,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傅绥燕教授以“融合·交叉·选择”为主题,对北京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开始以来取得的长足进展与丰厚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北大的教改思路强调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动态教育与静态教育相结合,推动探索式教育,构建自主多元课程结构,培养具有全球性、多样性、交叉性、创新性的新时代人才。

  会上,北京大学提出了建设博雅人才共育基地的计划,进一步促进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为拔尖创新人才更为宽广的成长成才通道。据介绍,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中学并建立“博雅基地”,通过学科共建等方式实现两阶段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持续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特别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领域提供优秀的后备军。博雅基地将从高质量的学科能力和全面的综合素质两个维度开展大学和中学的育人合作。

  在北京大学人才培养报告环节,中国语言文学系副主任宋亚云老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颖霞老师、校团委李晓丹老师和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姚翔老师结合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与教学改革以及北大学生课堂之外的成长发展规划,同与会的各位校长和嘉宾分享讨论了北京大学在教育体系与教学模式方面的探索与改革。

  宋亚云从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文系与中学语文教育等方面介绍了中文系教学现状。他特别强调,中文系在下一步工作中将重点关注今年推出的强基计划古文字学班和“未名学者”中国语言文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两大计划,并注重把握中文系与中学语文教育衔接的问题。

  王颖霞以“理想与传承”为主题,展示了北大化学的悠久历史、雄厚师资力量、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的教学特色。她指出,北大化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领军型人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研究能力,通过多元化的培养和交流,为年轻人提供广阔舞台。

  李晓丹介绍了北大团委为学生打造的“第二课堂赋能包”,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志愿者体系、思政实践课程、研究生支教团等多角度多层次展开,通过大量案例生动地展现了北大学生在课堂之外、田野之间的青春热血与正茂风华。

  姚翔围绕“心理学科促进中学生心智发展”,介绍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学科历史和优势。通过介绍新生心理测评、疫情期间心理健康培训、“心教育”系列创新活动、学生成长跟踪项目等项目,展示了北京大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的密切关注,指出心理学科对中学生的心智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7日下午,来自全国各优秀中学的校长与北京大学部分地区招生组负责人在三个分会场进行了讨论,就博雅人才共育基地等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在讨论中,众多校长表示,北京大学一贯致力于搭建大学与中学之间交流互通的桥梁,发挥着对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创新的引领作用。博雅人才共育基地是在强基计划背景下贯通育人体系的重要探索。大学主动对接中学,实现中学教育与大学人才培养的主动衔接和相互渗透,推动基础和拔尖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优化,是北京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体现。

  北京大学招生专家委员会主任关海庭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人才培养是大学和中学共同的责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北京大学在基础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从未止步,随社会变迁与国家发展进步不断调整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的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的规律向纵深发展,这是对中学基础教育与大学高等教育发出的新挑战,也是北京大学必将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北京大学始终重视与中学的密切联系与深入合作,未来,北京大学也将通过更多元、更全面、更丰富的形式拓宽交流渠道,为人才培养和遴选提供更多通途。

  经过一天的精彩讨论,本次校长论坛圆满闭幕。时代的号角鼓舞着前行的步伐,北京大学将继续致力于搭建大学与中学之间对话的桥梁,开展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教育改革之道。

  来源: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招生办 文字 | 胡佳琪 冯莉雯 摄影 | 曹羽竞 马力 王苏 美编 | 戎子艺 审校 | 冯莉雯 戎子艺 张京瀚 王紫薇 冯宣瑞

  举报/反馈

上一篇:初二数学基本事实与定理课时教案
下一篇:分体式的监控摄像你见过吗?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