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习作:详略得当,有什么标准吗?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2-04
手机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内容是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材给出的范文重点是第一课《春节》。

  文章题目虽然是春节,但课文涉及的时间跨度却是从整个腊月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作者并没有平均分配文字比重,而是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日子和主要活动,如腊八粥、小年、敬灶王神、除夕、元宵等,来突出北京春节的风俗文化。

  当我们要教孩子理解和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法时,要怎么讲解,才能让孩子明白呢?

  1 详与略是一组对立统一的概念

  有些孩子会认为,详写就是文字多,略写就是文字少,这是他们根据课文的文字比重得出的直观认识。但这并不是详略的真正标准。

  首先,多少字就为详,多少字就为略,是没有固定标准的。

  其次,详略的标准不能以字数为衡量指标。例如,我们从腊月初一开始,每天都不漏掉,用流水账的方式,一直写到正月十五,可能那些不重要的日子,其字数比真正详写的字数还要多。但并不能认为它就是详写。

  详与略,是一组相互依存,在对比中才有意义的概念,它们不能孤立存在,与略对比,才会有详;与详对比,才会有略。它们是一个相对的标准。

  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我们没必要从严格的学术定义上去和孩子们讲解,只需要给出较直观的、易理解的相对标准即可:在一个整体中,凡是对某个部分进行有情节或有细节的描写,就属于详写,其他的都属于略写。

  对于这个定义,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无论详与略,都是整体的组成部分,同属于一个整体之中;二是详写就是有细节或有情节的描写部分。

  例如,在课文《春节》中,作者给定的从腊月初一开始到元宵节,这整个时间跨度都被作者当作“春节”这一整体,但其中有些日期的情节或细节的描写,有些日子没有,这就是详与略的划分标准。

  2 详略得当的适用范围

  详略得当是对文章材料的处理方法,使用范围极其广泛,教材中的例文是叙事性散文或小小说,实际上它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文体。

  例如在写景散文中,你也可以安排哪些景物详写,哪些景物略写。在说明文中,可以对一件事物的一些部分详细介绍,对另一些部分简单提及,或者在议论文中,重点或详细评说某种人物事物,诸如此类,都属于详略安排的表现。

  除了针对整篇文章,即使只是文章的一个局部,或一个细节,也可以在其中进行详略得安排。

  例如,我们要描写一个人物,可以对他的衣着、身材简单描写,而对他的眼睛或神态进行更细节的详细描写。

  写人物、写景物、写故事情节、写某个场面,都可以用详略的手法来进行体现。

  3 何时该详,何时该略

  当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是详,什么是略之后,我们还得和他们讲清楚:文章的详略安排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喜欢哪儿详,喜欢哪儿略,都是可以的。

  如果把写作文只是当作一个过程,那一定是自由的,你自己喜欢如何安排详略,都是你自己的事。但如果把写作看成一项有目的,有要求的活动, 那详略安排,就有一定的讲究了。

  就如同我们要画一幅画,你可以随意画几笔,这是你的自由,但要画得有水平、有艺术美感,或者想借画来向别人表达一什么,就得细心安排了。你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部分,一定会画得精致清晰,其他的部分,一定会做淡化处理。

  从这个比方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关于详略的安排,首先是根据作者的主观意愿而来的。作者希望向读者突出什么重点,就会在这一方面进行详细描绘。

  还是以画画为例,如果我们要通过画画表现一位刻苦学习的小孩子,可你却把孩子的鞋子画得很清晰,很细致,其他部分都只是几笔带过,这样可不可以呢?

  这一定是不行的,因为你强调那部分细节,与你画画的主题,没有什么直接关联,人们从你的细节刻画中体会不到你的创作主题。

  所以,文章详略的安排还要遵守一条标准:能体现主题思想的内容,需要详写,其他部分,只是作为主题思想的背景或补充,可以略写。

  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一原则,作文可能就会出现主次颠倒,或主次不分的毛病。

  掌握了上述知识,再回头来看课文《春节》,孩子们就能明白:作者为什么会把腊八粥等活动写得那么详细,那么细致,是因为这些活动最能代表北京春节的文化特色,最能给人深刻印象,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这三个“最”字,恰恰又是我们习作中如何把握详略的标准。

  训练孩子们的习作技能,我喜欢从课文中来,然后带着更刻的理解回到课文中去,经历这样一个循环之后,孩子们运用所学的作文技法,可能会更准确更娴熟。

  举报/反馈

上一篇:23考研国家线预测出炉,这个下降的趋势和幅度,你能过线吗?
下一篇:共建美丽家园,衡水环保志愿者在行动!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