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少年有梦》教案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2-05
手机版

  初一政治《少年有梦》教案

  课题:1-2少年有梦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体会个人梦想与时代脉搏、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追梦过程中,形成坚持努力的信念和不服输的品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编织与个人目标相契合的梦想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解析观点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懂得努力就有改变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有梦就有希望是重点

  【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所以他们也将在中学时代去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但是面对中学生活中蕴藏的机遇与挑战,他们要树立什么样的梦想?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何看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这些问题需要在本节课中帮助学生澄清。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朗读导入】

  朗读 放飞梦想

  用坚强做双翅膀/勇敢就是锋芒/逆风也要飞翔/梦想是最好的信仰/把希望化成力量/让奇迹从天而降/快乐才能分享/梦想就开始发亮/放飞梦想/抹去悲伤/拥抱暖阳/让笑容留在脸上/放飞梦想/点亮希望/重新登场/做个潇洒的亮相/把希望化成力量/让奇迹从天而降/快乐才能分享/梦想就开始发亮/放飞梦想/抹去悲伤/拥抱暖阳/让笑容留在脸上/放飞梦想/点亮希望/重新登场/做个潇洒的亮相/放飞梦想/大声歌唱/挑战自我/让自己足够坚强/放飞梦想/青春绽放/梦想就在不远的前方

  正如诗歌中写到:“放飞梦想,大声歌唱,挑战自我,让自己足够坚强。放飞梦想,青春绽放,梦想就在不远的前方。”中学时代的我们拥有各种梦想并为梦想插上翅膀。同学们,怎样才能使梦想变为现实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少年有梦》。

  【课堂探究】

  知识点一:有梦就有希望

  活动一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读何其芳创作的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诗《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品味全诗揭示主题的诗句“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认识认识青春的美好,认识到少年有梦的重要性。

  问题:

  (1)你的梦想是什么?

  提示:可以从学习目标、家庭生活、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等诸多方面加以回答

  (2)你是如何理解“梦想”一词的概念的?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后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

  (1)梦想的概念: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2)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梦想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同学们,你还记得自己上幼儿园、上小学时的梦想吗?当年的梦想是否亦然是你今天坚持的梦想?儿时的梦想一直没有改变的同学请举手。可以看出来许多同学的梦想都已发生了改变。少年的梦想,是人类最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和现实有一定的距离,甚至有的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伟人的少年梦想,感受梦想的力量。

  活动二 瑞恩的梦想

  (1)少年瑞恩有什么梦想?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

  (2)你从他的故事中获得怎样的启发?

  教师总结:

  (1)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2)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同学们,你们生活在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改革与创新的时代,一定要抓住机遇,把自己的梦想同中国梦融合在一起,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总之,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我们的梦想也变得五光十色。如果说织梦是一种幸福,那么,追梦就是一种成长。

  【本课小节】暨【板书设计】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当有一天,我们回首往事时,才能自豪地告诉自己:我无愧于自己的少年时代,无愧于自己的少年梦想,我实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梦想。

  【教学反思】

  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讲,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厘清初中和小学之间的必然联系。我们需要承认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已经对学校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经验。进入中学阶段之后,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会发觉和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解决现在的问题,走进生活,从学生的经验入手这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和立足点。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协助学生意识到成长的连续性,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认识到这些,学生会更加珍视当下的生活,会努力使自己人生的每一阶段都过得充实、有意义。

  举报/反馈

上一篇:十年后“有出息”的孩子,父母往往都做了这5件事
下一篇:华南“十强大学”,广西大学第九,暨大凭实力挤进前三集团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