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2022年上海中考语文、综合测试和道法试卷!附名师点评中考作文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2-11-26
手机版

  今天是上海中考第二天,同学们将进行外语、数学、历史(历史仅限参加今年中招录取但尚未取得历史科目统测成绩的考生参加)科目的考试。

  昨天首日各科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了相关学科专家分别对语文、作文、综合测试、道德与法治试卷进行了评析。上海升学也邀请沪上语文名师进行了作文点评,一起来关注学习。

  

  图/视觉中国

  语文科目

  聚焦核心素养 引领精神成长

  2022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立足学生学力基础,彰显语文学科特点,坚持立德树人、素养立意的命题导向,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完成试卷的过程,也是一次充实而愉快的精神成长之旅。

  一、关注成长 立德树人

  阅读部分的选文和作文题关注学生精神成长,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古诗文课内语段《两小儿辩日》《王丹麓二子夙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议论文聚焦劳动教育,体现五育融合,引导青少年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记叙文《写给儿子》,鼓励孩子坚定地探索未知、勇敢地自我尝试、真诚地关爱他人。作文题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之路像马拉松赛跑,学生初中毕业,不过是人生道路的开场,更是精彩的出发,未来还有无限的美好在等待着他们。

  二、以生为本 稳中求新

  试题坚持以学生为本、教考一致的原则。试卷结构保持稳定,分古诗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四大板块,试题涵盖知识积累、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等不同能力目标,坚持落实政治性、科学性、公平性、规范性。议论文阅读要求学生梳理文章思路、分析段落关系,重在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记叙文阅读要求学生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赏析词语的表现力等,重在考察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能力。在题型基本保持稳定,题量与往年基本持平的同时,古诗文选择相近主题,贯通课内外语段,通过比较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在综合运用中融入名著阅读。作文题延续了去年用提示语引出题目的形式,以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名著片段作为材料,既在审题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又能触发写作灵感,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以稳为主、稳中求新的理念。

  三、创设情境 考查素养

  试卷注重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要求编制一本阅读手册,以目录分类、板块设计、栏目编辑等步骤引导学生有序完成学习任务,意在考查学生把握名著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能力。作文题在选材和立意方面给予更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既考查真实的写作能力,也引发学生思考名著阅读与自我成长的关联,真正以阅读滋养生命。

  四、立足教材 引导教学

  本届初三是初中四年完整使用统编教材的第一届,试题立足教材,充分强调课内外的沟通和联系。两篇文言文在主题上都关注孩子智慧的生成;议论文与课文《创造宣言》在写法上有相似性。综合运用涉及初中《语文》推荐的必读名著,而编制名著阅读手册的学习任务,与教材综合性学习“我们的初中生活”中的相关学习任务相似。试卷有利于引导初中教学依据课标、立足教材、关注学情,真正落实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语文作文

  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精神成长

  7月11日上午9点,2022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语文科目顺利开考。语文作文题延续了去年以提示语引出题目的形式:

  

  作文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立德树人 引领精神成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依据课标中的相关表述,今年的中考作文题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培育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启发学生在初中毕业这一人生重要节点,既树立远大目标,心怀崇高理想,又能脚踏实地,从容面对学习和成长中的各种挑战,让学生的写作过程同时成为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贴近学生 倡导真实表达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题应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今年的中考作文题贴近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之路就像漫长的马拉松赛跑,启示他们乐观从容地面对当下生活,充满信心地面对无限可能的未来生活。

  作文题充分回应了《语文课程标准》“命题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抓住社会中常见但又值得深思的真实场景”等写作教学建议,既对审题立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以杜绝套题现象,同时又能开拓写作空间,触发写作灵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有材可选,有情可抒,倡导学生养成“我手写我心”的表达习惯。

  三、稳中求新 考查写作能力

  《傅雷家书》是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必读名著之一,今年的作文题引用了其中的一段话,傅雷在傅聪获得国际钢琴比赛大奖后告诫他“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既表达了对傅聪获奖的肯定,又提醒他不要因此自满和骄傲。对于这一话题,学生并不陌生,而傅雷书信中这一讨论又从舞台演出拓展到人生道路。题目中的“这”既可以是生活中重要的事件或“高光时刻”,也可以是之前所忽略的,有独特价值的日常小事;既可以重点叙写一次经历或一件事,也可以展现连续的经历或多个片段。“不过”一词体现了一种可贵的人生态度,在精彩、顺利和得意时保持谨慎和谦逊,在平凡、受挫、失落时不失从容和坦然,胜不骄败不馁,从而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的观点根植于心,外化于行。

  作文题在立意和选材等角度给予学生一定的开放性和自由度,给了不同写作层级的学生施展才能的空间,唤起学生对写作的热爱之情。

  期待学生未来的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美好的精神成长。

  综合测试科目

  物理:

  基于课程标准 体现育人导向

  2022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试卷物理部分坚持全面育人导向,坚持课程素养导向。试卷整体结构合理,在题型设置、文字图表信息量等方面保持稳定。试卷重视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试题情境选取恰当,问题设置合理,有助于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既体现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也发挥了良好的教学导向作用。

  一、落实立德树人,发挥育人价值

  试题围绕与物理有关的生活实际、工程技术、社会热点等方面广泛取材,如家用电器的使用、冬天室外水管的“冻裂”,取材于生活中真实情境,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又如三峡水利工程、神舟载人飞船,则展示了我国在科技领域的伟大成就,既体现物理学科对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又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时代使命感。

  二、落实“双减”精神,回归教学本源

  试题关注教学实际,摒弃复杂运算,注重对基本概念的考查,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如通过分析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考查两种基本电路的连接方式,体现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重要性,引导日常教学把握学科基础。部分试题来源于教材及配套资源,引导教师重视教材的使用,以及作业的减量提质。

  三、聚焦关键能力,强调思维品质

  试题设计体现学以致用,强化关键能力的考查,如分析金属水管被冻裂的原因,考查学生分析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引导日常教学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试题注重对思维过程的考查,强调物理方法的内化和灵活应用,如电路故障分析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压强变化的计算考查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引导日常教学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

  四、彰显素养立意,促进学生发展

  试题重视图表、图像等非文本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如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考查学生由图像获取信息,并进一步分析处理的能力。试题注重素养立意,重视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强调形成结论过程中的证据意识,如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表述等综合能力,对思维的缜密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化学:

  立足素养导向 实现评价育人

  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化学部分,以《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素养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卷结构保持稳定、难度适中,既延续往年的风格,又不乏创新。试卷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能力导向,渗透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实现评价育人。

  一、重基础,突出学科观念

  试题侧重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内容覆盖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化学反应及其规律等初中生必备的化学知识。试题注重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如酸雨的形成、水的净化等,让学生在应用化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感受化学学科价值,形成物质观、守恒观、变化观等化学观念。

  二、重情境,体现问题解决

  试题注重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既设置了气体的制取、物质的检验等实验情境,又设计了止酸剂的原理、焚烧干垃圾用于发电等生活情境。例如从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课堂实验切入,引导学生基于真实的实验情境和图像数据,提取、整合、分析有效信息,得出结论,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过程,关注科学思维

  试题关注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整体理解,设置了过程性和总结性问题,考查学生运用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方法,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并推测物质及其变化的思维能力。例如物质的分离提纯、碳元素的含量测定等,通过循序渐进的设问,逐步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分析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

  四、重传统,展现文化自信

  试题以我国古代化学成就为背景,如引用《神农本草经》《千金翼方》《天工开物》等古籍记载的相关化学知识,展示我国劳动人民对于一些结晶水合物的早期认识和利用,并将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变化、金属活动性等学科知识巧妙地融合其中,有利于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体现学科育人的价值导向。

  跨学科案例分析:

  融传统文化 循思维过程 重跨学科能力

  2022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跨学科案例分析部分,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考查学生信息提取与处理、问题分析与质疑、结论阐释与创新能力,符合上海市中学地理、生命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试卷结构整体平稳,聚焦考查学生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学科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立足真实情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情境作为试题育人的重要载体,不仅利于考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还能发挥学科的德育价值。案例以中华传统的中药材——黄芪为主线,通过简练的文字、清晰的图片、丰富的数据等方式,呈现给学生一个立体、多维的黄芪“形象”,包括黄芪植株特征、主要产地、药效功能、种植方式、国际贸易等。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领会中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体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提升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关注设问逻辑,凸显认知思维过程

  试题基于学生认知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思维过程,架构设问逻辑。这种设问逻辑的内核体现了生命科学的“科学探究”和地理的“实践体验”之间的关联。试题将不同区域野生黄芪的生长环境、黄芪植株特性、黄芪药效成分含量、黄芪药效功能、人工科学种植方式等建立逻辑关系,逐级设问,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

  聚焦核心概念,关注学科间的融合

  掌握学科核心概念是跨学科解决问题的必要基础。试题聚焦黄芪主要产地的地理特征、黄芪植株各器官的功能、黄芪根中的药效成分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以及黄芪对外贸易运输方式的选择等,引导学生运用相关核心概念分析真实现象的产生原因,在解题过程中将自然地理条件对黄芪生长影响、黄芪生长状态对产生药效成分的影响等地理和生命科学核心概念进行贯通和融合。

  注重问题解决,引导学科教学实践

  真实问题的综合性、应用性等特征,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调用各学科核心概念,更要能充分运用跨学科能力进行分析和解释。试题聚焦科学种植黄芪时所需考虑因素这一真实问题,要求学生提取与处理黄芪连年种植方式弊端的相关信息,分析植物生长对环境的适应性,提出建议和方案,引导学生经历综合运用地理与生命科学原理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落实对跨学科能力的考查。

  试题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

  道德与法治科目

  坚定信念 滋润心田

  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学科于2022年7月11日下午顺利进行,市教育考试院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对试卷进行评析。专家一致认为试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注重考查学科思维,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

  培育价值认同,激荡青春能量

  全卷引导青少年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试卷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的情境设置,引发学生对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思考,进一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全卷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开篇,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为价值引领,以孔繁森、于敏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为价值纽带,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绩。接着,以“发展数字经济”为主题,展示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最后,以“保护野生动物,我们责无旁贷”为主题,引导学生懂得厉行法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全卷依托由浅入深的学科任务、真实鲜活的试题情境,使学生在见人、见事、见精神的过程中,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二

  考查核心素养,体现学科思维

  试题坚持素养导向,突显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和探究性,考查内容紧贴教材本体,立足初中教学实际,着重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时政探究题设计了具有内在关联的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图,需要学生综合柱状图、折线图和文本材料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考查了学生图文资料的逻辑转化、复杂信息的判断分析能力。又如,案例分析题创设了中学生走访检察院、查阅法律法规、制作宣传画册等探究活动情境,考查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力图考查学生的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真实发展水平,凸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独特价值。

  三

  发挥育人特色,启迪学生心智

  试题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鲜明的育人特色,紧扣时代脉搏,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成就,使学生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感到自豪,激发出砥砺前行、建功新时代的内在动力。比如,综合理解题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的讲话内容渗透于试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学会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又如,案例分析题从我国依法保护朱鹮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视角切入,从一个侧面生动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引导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全卷守正创新,将价值性和知识性有机统一,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在立德树人、铸根育魂上发挥更大作用。

  

  图 / 视觉中国

  名师点评中考作文

  昨日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沪上名师向上海升学发来了中考作文点评,一起来围观。

  名师点评

  每位考生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文 / 陆继椿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这是一个写学生成长范围的作文题,每个学生从小到大,都有成长的经历,有的经历还有深刻的体会,而这些体会中,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这不过是个开场”,不要由此背上包袱。

  是正面的成功的,一定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远大的目标还在前头,任重道远,应该再接再厉,继续前行,当你又走过了一段路程,取得了更多的收获、更大的成功时,蓦然回首,当年或当时的成功,“这不过是个开场”!

  反之,是反面的失败的教训,必须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积极解决,找到新的方向新的办法,走上新的路程;如果不吸取教训,执迷不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必然铸成大错,就悔之晚矣!不过,对待失败、错误的这两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选择,发展成不同的结果,在事情发生的那时,“这不过是个开场”!

  能够这样去理解题意,每位考生不仅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理可感,而且,深刻的经历和体会,肯定会让同学写得文情并茂,真实感人!

  好一个漂亮的开场

  文 / 钟雨人

  中考语文研究专家

  “开场”的意思是“演剧或一般文艺演出等开始,也泛指一般活动的开始”。作为2022年中考的第一场考试,可以说,这个作文题聚焦人的健康成长,让本次考试有了一个漂亮的开场。具体来说,这个作文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具有强烈的熟悉感。

  命题延续了2021年导语型全命题的形式,考生较为熟悉;而且,导语以教材中名著阅读篇目《傅雷家书》中的相关内容为例引入,具体且形象,易于理解,更增强了亲切感。

  题目要求联系自身成长经历,谈成长的感悟,这一类型也是考生所熟悉的,容易与平时的训练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出应有的写作水平。

  二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导语部分的指引使题目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精彩”“顺利”“得意”可以写,“平凡”“受挫”“失落”也可以写,傅聪国际钢琴比赛获奖只是“精彩”“顺利”“得意”的一个例子,“我们自己”的例子可以是这样的,也可以是那样的——“平凡”“受挫”“失落”。这样,范围宽泛多了,考生有话可说,也利于表达真情实感,凸显个性。

  三是具有适当的思维度。

  这个作文题有言外之意。“开场”作为整个活动的开始,它是相对于“过程”和“结束”而言的。

  题目是一个判断句,表明了说话者的认识和态度。傅聪国际钢琴比赛获奖是“一个光辉的开场”,这是客观的;傅雷教育傅聪对待这件事应持的态度是“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是主观的,“不过”表明了傅雷的态度。他这个主观态度是放在“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前提下来说的,体现了可贵的大局观、正确的成败观、成熟的得失观,这样的教育对年轻的傅聪来说是极为有益的。因为对年轻人来说,“胜易骄,败易馁”是常态。成长的道路上,常需要人提醒、引导、教育,这样才能行稳致远。而本题倾向于是自己的悟得。

  写作时要落实“这”具体所指,更要找准“关系”,将“开场”建立在与整个事件发展的“过程”和“结束”的关系中来辩证思考,从而得出“这不过是个开场”的正确认知。

  《红旗谱》中朱老忠的口头禅说得好:“出水才看两腿泥。”输在起跑线上,也可能赢在终点线上。自然,赢在起跑线上,也可能输在终点线上。我们应该不因一时得失论成败,也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而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辩证地看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让成长始终充满阳光,积极向上,乐观健康!

  学着坦然面对生活的顺逆忧乐

  ——简析2022年上海中考作文题

  文 / 杨华

  (作家、诗人、中考作文指导专家、

  洋泾东校原校长、浦东作家协会副主席)

  一阵夏雨稍微缓解了酷暑的蒸腾难耐,参加今年中考的孩子们,进入试场,这不过是个开场。

  2022年中考作文题承袭了去年的命题方式,给了一段《傅雷家书》的材料。那是一个睿智的父亲,送给沉浸于成功的兴奋中的孩子的一帖清醒剂。

  对于初三的孩子而言,记叙,依然是作文主要的表达方式,只是在叙事的基础之上完成点题需要的议论。

  审题至关重要——“不过”,明显需要转折。

  也就是说,无论所叙之事如傅聪般是可以值得欣慰的、骄傲的,或是不尽人意、痛苦纠结的,在叙述的基础之上,“不过”的转折应该自然、巧妙,不宜生搬硬套,为转而转。

  选材信手拈来——善用材料提示。

  材料中的提示显然为作文选材作了点醒。精彩或平凡,顺利或受挫,得意或失落,都可以是“这不过是个开场”的生活呈现。从可选生活实例的广度方面来说,这样的作文题目还是富有生命力的。让初中阶段的学生有内容可写,有情感易抒,考场作文才会满堂生彩。

  立意的自我要求——让文章富有新意与表现力。

  其实,材料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处提示,如果孩子们能够把握住,文章水准便会出类拔萃、点石成金。那就是:“在成长的道路上”,纷繁芜杂的生活中,能选取让自己有成长的感悟或催生你成长的自我要求的事例,才是本次作文成功的基石。

  真心希望孩子们能发现并把握生活中“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的“有一种甜”,“这不过是个开场”。

  从容诗意的命题之道

  ——2022年上海中考作文题命题启示

  文 / 吴钟铭

  (上海市真北中学副校长、区学科带头人)

  2022年上海中考作文题命题,遵循着一直以来稳中求变的思路。“稳”是让考生感受熟悉的命题结构,“变”是命题规避套作、写作训练固化的一种必然。挑起这两头的就是“求取”之道。

  从命题趋势来看,去年的《比看上去更有意思》是侧重表现思维演进过程的叙写,那么今年《这不过是个开场》就是便于考生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中几多“浪花”的观察与萃取。这样的命题显示了命题者视角开始关注学生观察、撷取社会生活“外部”素材与“内部”心理状态的提炼、描述相结合的趋势。

  “开场”原是指一场活动的开始,是一台“戏”的开端,以此为观察生活的视角,考生有很多话可以说,可以写。比如把在生活中某一件打动着自己、困扰着自己的事放在更长的时间内去审视,其实就是某一段经历而已。“不过”用在分句或句子间,表示上下文有转折关系。但转折意味比较轻,而且比较委婉,表明对某事的一种放松、从容的心态。

  所以试题的关切,契合当下写作教学关注价值指向,通过写作观察、梳理生活中经历,将这种经历以一种从容“内在”心理活动与“外”(触发心理变化的外部生活事件)互动交融提炼成生活“经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这样那些具体的生活实践真实不虚,所激发表达的人物心理变化也便鲜活生动。从平凡细碎的生活中,提炼善意和美好,才是中考命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注学情、读写结合、

  引导学生注重终生发展的好题目

  文 / 樊阳

  (上海杨浦双语学校语文正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

  我认为本题目是关注学情、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注重终生发展的好题目。

  首先,本作文题关注学情,从本届学生实际生活状况出发,让学生有情可抒,有意可表,有事可叙。作文题继续延续去年开始的导语加全命题的形式,并且导语的字数从去年的30字左右变为百字左右。如同叙说一个小故事一般,从傅雷面对傅聪的成功演出的通信引出“在成长的道路上,无论精彩还是平凡。顺利还是受挫,得意还是失落……我们都可以对自己说,‘这不过是个开场’”。娓娓道来间,在选材立意上有所提示。让学生面临考题时,紧张焦虑有所缓解,便于临场发挥,又给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提供思维导向。

  第二,本作文题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将名著阅读与自身生活做了巧妙链接,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作文导语出自《傅雷家书》1955年3月20日上午的家信,而《傅雷家书》则是初二下语文统编教材第三单元主荐书目。新教材推进以来,如何在双减政策下,有效地推进整本书阅读,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一直是大家既非常关注又有困惑之处。我认为将书籍阅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融合,是问题解决的关键。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也是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初衷。本作文题启发我们,整本书阅读的真正意义,不是应试,而是引导学生发现书籍阅读的乐趣与重大意义,从而养成读书的习惯。

  第三,本作文题符合新课标精神,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长期以来,怎么激发学生在作文评测中,抒发真情实感,并力求有自己的创意,同时保障作文的综合评价功能,一直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难点。考试的功利性甚至在一些师生那里一度代替了写作情感真实性的原则,违背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本作文题通过傅雷写给傅聪的话:“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巧妙地针砭时弊,批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背离生活与教育本质,制造内卷的极端功利观念。同时,主题干“这不过是个开场”通过判断句式和“不过”这一语气副词,态度鲜明地启发师生,无论眼前怎样的结果,都是漫漫人生中一个“开场”。

  好的考题,秉持着教学评一致的原则,将新课程理念巧妙融合,不仅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真实水平,而且对课程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用成长经历写真事抒真情

  文 / 李金财

  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高级教师

  今年的中考题出得非常好。“这不过是个开场”,是一种人生感悟,是一种处世心态,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引领。从所给材料看,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傅聪获奖,父亲对他的教导——人生的路程还长得很,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这一部分,点出了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开场”,所谓开场,就是开始,呼应傅雷说的“路程还长得很”。

  第二,点出“在成长的道路上”,“无论精彩还是平凡,顺利还是受挫,得意还是失意……”这部分材料旨在引导考生联系个人成长经历,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第三,我们都可以对自己说“这不过是个开场”,引出作文的题目,也是作文素材的价值导向。

  这个题目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中考是一段学习生涯的结束,也是另一段学习生涯的开始,如果从个人学习经历入手,人人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特别是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初三学生的成长经历更加曲折艰难,更容易激发考生结合生活实际,写真事抒真情,同时用“开场”一词限定方向,引导学生抒写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用心良苦。相信考生们一定能够轻松选材,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

  中考作文怎么写,

  更多下水作文

  可以移步今天“上海升学”的三条推送,

  共同赏析点评。

  RECOMMEND

上一篇:幼儿园托班,选择孩教育圈幼儿园托班玩具更专业
下一篇:小学二年级语文第9课《枫树上的喜鹊》课文内容解析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