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青少年科学家讲坛走进济宁学院附属中学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6-07
手机版

  中国网新山东6月5日讯 夏木荫长,葵藿阳倾。为进一步弘扬科学文化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近日,济宁学院附属中学红星校区开展了“传播科学知识,点燃创新梦想”主题教育活动,特邀请中科院专家、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戴伟莅临济宁学院附属中学红星校区,以“什么是化学反应”为主题,为初一年级全体师生带来一场寓教于乐、趣味横生的化学知识科普讲座。济宁高新区总经济师、高新区科协主席王宁,济宁高新区科创局科技中心主任倪雪梅,我校党委书记、校长李敬东,纪委书记邵长瑞出席了此次活动。

  

  讲座伊始,戴伟教授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用蜡烛燃烧的实验明确了化学反应的基本特性,揭开了它的美丽面纱。他表示,化学之“化”正是变化之“化”,旧物质改变,新物质产生,他以“魔术”般的手法向在座师生展现了此中的重重变化:葡萄味的“美年达”倒入不同杯中,改为“水”“牛奶”“酸奶”或“雪碧”,这是因为高锰酸钾与不同的化学试剂产生不同的反应;不同的无色液体因同一种液体倒入呈现出彩虹般的颜色次第,这是不同的酸碱指示剂遇酸或碱显示不同颜色的结果;酒精的常态燃烧可因为催化剂的加入而变得耀眼夺目;铁也会因为铁棒、铁粉、钢丝绒等不同形态可燃或难燃。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明确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的区别,他又以液氮冷冻玫瑰花、香蕉、气球、玩偶等实验展现二者的区别。风趣幽默的语言、精彩纷呈的实验、光彩奇异的变化……会场内,同学们的目光紧紧追随着戴伟教授,欢呼与掌声连绵不断。

  

  借新知之初识,立求是之精神,开探索之闸门。讲座过程中,戴伟教授格外强调发问与探索的重要性。在“黄瓶子”实验中,他鼓励学生尽情发问,并选择“什么使得黄色液体转变为绿色”这一问题,带动学生进一步提出疑惑、大胆假设:是液体与瓶盖处的化学物质相接触?是空气中的氧气与液体发生了反应?随之与同学们逐个实验、认真探索,明确其真正的原因,做到求是求实。

  

  植种好奇,又培素养,加以启发:化学就在生活中,化学改变着生活。复方氢氧化铝片中和胃酸、酵母粉充当催化剂、吸水粉的应用,新型创可贴的生产,戴伟教授选取生活中的众多事例,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结成创新硕果。

  

  讲座在名为“大象”的新奇实验中走入尾声,然而附中初一学子的化学之路才正当时。和着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戴伟教授深情寄语附中学子:不懈努力,砥砺前行。

  秉求知而来,载好梦而归;识“化”入万心,当“学”无止境。此次主题教育活动,为附中师生搭建了一个与科学家相交流的平台,大大增深了附中学子对于化学学科的了解,充分提高了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将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终身求索的科学精神厚植于心,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师生将以此为契机,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求知创新的路途上攻坚克难,行之愈远。(通讯员 邵长瑞 代亚男)

上一篇:甘肃省部署中医药产业发展重点工作
下一篇:一根树枝引发的游戏环境调整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