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徐霞客《溯江纪源》的科考意义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10-17
手机版

  

  长江第一湾 本报记者 黄兴能 摄

  作者 何守伦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崇祯九年(1636年),年已51岁的徐霞客,开始了他一生中时间最长、路程最远、也是最后一次考察旅行,被称为“万里遐征”。其中,他在广西、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停留日久、所记甚详,撰有《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接受丽江府土官木增的邀请,于正月二十五抵丽江府。二十九日,木增迎徐霞客移居解脱林,盛情款待,设宴“大肴八十品”,馈赠奇点酒果,并让他游象鼻水,到木家院欣赏巨山茶。饱览丽江山水后,徐霞客不仅完成了《鸡足山志》的撰写,还先后完成了《溯江纪源》《丽江纪略》《法王缘起》等有关丽江的专论名篇。不仅对丽江的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山川景物作了立体性的考察研究,更是为我们留下了明代丽江社会的珍贵资料。为了纪念徐霞客,丽江古城建有徐霞客纪念馆,丽江木府前还有徐霞客与木增雕塑。

  提出“江源唯远”的科考原则

  徐霞客从22岁正式开始出游,到56岁逝世前一年因“两足俱废”不得不由丽江木氏土司派人抬滑竿护送返回家乡为止,历时34年游遍大半个中国。在他毕一生的旅行活动中,科学考察始终是其一贯主题。徐霞客科学考察的范围极广,包括了山川、地貌、水文、地质、气候、矿产、动物、植物、工业、交通、城邑、古迹、民俗、疆域等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诸多方面,特别是对江河源流、山脉地貌的考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地质学家丁文江在其所撰的《徐霞客先生年谱》中说:“然则先生之游,非徒游也,欲穷江河之渊源、山脉之经络也。”

  徐霞客在《溯江纪源》中提出:“岷流入江,而未始为江源,正如渭流入河,而未始为河源也。”在此之前,长江的源头一直遵循秦汉以前的《尚书·禹贡》中“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说法,即把四川的岷江认为是长江的上源。徐霞客经过深入云南实地考察,在《溯江纪源》(又称《江源考》)中明确指出:“余按岷江经成都至叙(在今四川宜宾市),不及千里,金沙江经丽江、云南、乌蒙至叙,共二千余里,舍远而宗近,岂其源得与河异乎?非也!河源屡经寻讨,故始得其远;江源从无问津,故仅宗其近。其实岷之入江,与渭之入(黄)河,皆中国之支流,而岷江为舟楫所通,金沙江盘折蛮僚溪峒间,水陆俱莫能溯。……既不悉其孰远孰近,第见《禹贡》‘岷山导江’之文,遂以江源归之,而不知禹之导,乃其为害于中国之始,非其滥觞发脉之始也。……不第此也,岷流之南,又有大渡河,西自吐蕃,经黎、雅与岷江合,在金沙江西北,其源亦长于岷而不及金沙,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

  徐霞客不仅大胆地质疑了《禹贡》等典籍“岷山导江”的旧说,在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真正源头,同时明确提出了“江源唯远”的原则,这对后人探寻河川源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976年夏和1978年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先后两次组织江源调查队深入江源地区,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和研究,得出结论:长江源伸入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这里有大大小小十几条河流,其中较大的有三条,即楚玛尔河、沱沱河和当曲。三条河中,楚玛尔河水量不大,冬季常常干涸,不能成为长江正源;当曲水量最大,而沱沱河最长,居于中间,由西向东入通天河,与长江干流流向一致,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沱沱河为长江正源。1978年1月13日,新华社公布考察结果:“长江的源头不在巴颜喀拉山南麓,而是在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长江全长不止5800千米,而是6300千米,比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还要长,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非洲的尼罗河。”自此,“长江作为世界第三长河流”为世人共识。

  长江这个名字是干流的统称,它在不同河段又有不同的名字。从江源向下与当曲河的汇合处称沱沱河,长375千米;从当曲河口至青海玉树直门达称通天河,长795千米;再往下2326千米到四川宜宾市,这一段因产砂金而得名为金沙江;在宜宾附近汇集了岷江之后,才称长江;镇江一带的长江干流又称扬子江。长江上游金沙江纵横中国两个地形阶梯,因此具有落差大、水流急、峡谷深、水能资源丰富等特点,最具代表性的虎跳峡就位于丽江玉龙雪山与迪庆哈巴雪山之间。

  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徐霞客很难实地具体地描述完整长江的源头,但他严谨的科学方法、求实的科学态度、敢于创新的精神,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英国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高度评价说:“《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学者的东西,倒像是一位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探源“丽水金沙”

  徐霞客《溯江纪源》的科学价值,不仅在于把长江的上源从岷江转移到金沙江,而且明确提出“云南亦有二金沙江”之说。《溯江纪源》中说:“在叙州者,只知其水出于马湖、乌蒙,而不知上流之由云南、丽江;在云南、丽江者,知其为金沙江而不知下流之出叙为江源。云南亦有二金沙江:一南流北转,即此江,乃佛经所谓殑伽河也;一南流下海,即王靖远征麓川,缅人恃以为险者,乃佛经所谓信度河也。”

  徐霞客所说“南流下海”的金沙江,即今伊洛瓦底江,为了有别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又称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支流异名繁杂,徐霞客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分析,终于理清了它的源流脉络,认为龙川江、麓川江、金沙江三名实为一江,只是流经的地域不同而名称各异罢了,比如在腾冲叫龙川江,在芒市叫麓川江,而在缅甸则叫大金沙江。徐霞客总结为:“分而岐之名愈紊,会而贯之脉自见矣。”

  金沙江古称丽水,是长江的上游,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中段,因古代盛产砂金而得名。据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金多者出云南金沙江(古名丽水),此水源出吐蕃,绕流丽江府,至于北胜州,回环五百余里,出金者有数截。”“丽水”一词,较早见于唐代樊绰的《蛮书》。该书卷六“云南城镇”里说:“越礼城在永昌北,……又西至拔熬河、丽水城。……又西渡丽水至金宝城。”“镇西城南至苍望城,临丽水,东北至弥城,西北至丽水渡。”据载,今伊洛瓦底江(又名大金沙江),唐代南诏曾在此设置“丽水节度”。《南诏德化碑》里也说:“西开寻传,禄郫出丽水之金。”这些引文中的丽水,指的是区域或者城,也指河流或者渡口。据方国瑜先生考证,丽水节度区域即在流入缅甸境内的伊洛瓦底江东西两岸,丽水城在腾冲西、伊洛瓦底江东岸。其实,古代虽把长江上游金沙江叫做“丽水”,但和唐代南诏所设“丽水节度”是两回事,不能相提并论。

  徐霞客生长在长江口附近的江阴,面对浩渺的大江,从小立下大志,“欲究江河之源”。他运用追踪和目击的办法考察江河。晚年到云南,面对盘绕不定、岸陡水急的金沙江,既不通航,又不能沿江步行,他则认真考察分水岭,追踪江流的走向。他舍弃传统官道不走,迂曲北出,选择昆明—武定—元谋—大姚—宾川一鹤庆—丽江一线,主要目的就是考察金沙江的流向,并在元谋足勘目验了他一直求索的长江正源。

  徐霞客所选路线中的丽江位于滇西北,唐初属于吐蕃控制势力范围,隶属神川都督府,贞元十年南诏攻破吐蕃后改属铁桥节度,宋大理国前期改属剑川节度。丽江一名的来源,主要有两说:一为因金沙江“源出吐蕃界犁牛石下,名犁水,讹‘犁’为‘丽’”,故名丽江;二为金沙江因出产砂金,以“金生丽水”,故“古名丽水”,得名丽江。丽江历史源远流长,木家桥出土的“丽江人”头骨化石证明,早在5万至10万年前,这里就有旧石器晚期智人活动。丽江市以世居民族纳西族为主体,汉、纳西、彝、白、傈僳、普米、藏等20多个民族在这里和谐安居,共赴繁荣。

  金沙江在离开了发源地青藏高原后,进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与澜沧江、怒江一起在横断山脉的峡谷中并流不息;流至今天的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又被迎面屹立的高山崖石阻挡,于是猛然掉头急转东北而去,形成了一道“V”字形大弯,人们把这举世罕见的壮观景象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湾”;而后转向南流至永胜县涛源镇掉头东去,真正实现了“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金沙江“一波三折”环绕丽江市615千米,恋恋不舍地离开彩云之南,接着横贯于“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摆荡于“湖广熟、天下足”的两湖之间,滋润着“江淮稻粮肥”的苏皖大地,流经“富饶甲海内”的长江三角洲,沿途汇集700多条大小河川,浩浩荡荡注入东海,成为发祥中华大地江南文明的母亲河。

  徐霞客不囿于成见,认为“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故穷九州内外,探奇测秘”。他历经旷日持久地寻根溯源,足勘目验,历尽艰辛,写出科学名篇《溯江纪源》。钱谦益在《徐霞客传》中说:“其书数万言,皆订补桑《经》、郦《注》及汉、宋诸儒疏解《禹贡》所未及。”陈体静也说:“此考原本已失,兹从本邑冯《志》中录出,非全文也。前人谓其书数万言,今所存者,仅千有余言而已。”尽管《溯江纪源》原文有部分缺失,但徐霞客注重考察调研、崇尚科学、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溯江纪源》是徐霞客一生延续时间最长、所耗精力最多的研究课题。对长江及各主要支流,我国汉代以来已有记载,《溯江纪源》敢于大胆否定“岷山导江”的传统说法,从整个水系的宏观上进行研究,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金沙江是长江正源。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地理考证,“其所纪核,从足与目互订而得之”,这种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使其著述成为科学名篇。

上一篇:老师订10余套演出服用完立马退货 网友:太不地道!
下一篇:浙江:中秋国庆假期接待游客4372.4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5.1%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