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毓骏“天圆地方”的建筑美学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南京考试院建筑群鸟瞰图卢毓骏(1904—1975),字于正,是20世纪中国建筑师的杰出代表,他于1916年毕业于福州高级工业学校(现福建理工大学),1920年赴法留学,1929年回国投身工作,一生致力于建筑实践和建筑教育。1949年赴台发展,于1975年病逝。卢毓骏父亲在福州开了一家书店,家里收藏有大量的书籍,因此他自小学富五车,且有着浓厚的民族情怀。20世纪初,福州作为当时重要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成为接收西方经贸文化交易往来的重要港口。与此同时,建筑异彩纷呈,呈现出中西结合样式。此时,卢毓骏上学期间正接受着工科思维教育,生活的见闻和时代的更替激发了他大胆的建筑个性和活跃的美学思想。国内以蔡元培为首的教育领导者,为发展中法两国之友谊,促进中国经济文化之发展,在巴黎、国内纷纷成立“华法教育会”,随之“勤工俭学”浪潮的出现,为中国有志之士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遇。1920年,卢毓骏也趁此踏上了前往法国留学的旅程,并最终进入巴黎国立公共工程大学的建筑学院,开启了他的建筑生涯之旅。《欧程见闻记》里记载了卢毓骏旅途中的惊喜,从香港的繁华商业区、商务印书馆,到西贡的广场等繁华景象,都深深地为之打动,流露出迫切投入对祖国未来建设的关心和期许。1929年,卢毓骏怀揣着振兴中国建筑的满腔热血,开启了他的都市设计生涯。同年,他被聘为南京特区市政府工程技术员、建设课课长,也是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的兼职讲师。因机缘巧合,卢毓骏颇受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器重,聘其组织设计南京考试院。考试院坐落在南京鸡笼山东麓、玄武湖南岸,总计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院落采用四方规整构造,对称性十足,饱含“天人合一”的构造理念。其外观造型属于我国传统古代宫阙样式,青砖黛壁,飞檐拱脊,大厦重楼,是一座典范性明清时期院落式建筑。其中,建筑材料又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没有一味地建造大屋顶,结合了西式平顶风格,具有较高的现代感和美感,既有西方现代派简约风格,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特征。该建筑群充分体现出卢毓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建筑构想,以及在中国“天圆地方”文化中不拘于死板造型,结合西式理念,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中式建筑。南京考试院建筑群的完工,建立起卢毓骏在建筑界“中国古典式造型”的建筑师形象。其间,他还参与了洛阳白马寺的测绘和修复工作,并对西安的大雁塔、周公庙、日晷台以及南京的旧国子监进行了考察。抗日战争时期,卢毓骏随国民政府迁往重庆,置身于防空工程建设中。1935年相继发表《理想的防空都市》《各国城市防空建设之趋向》,1941年发表《防空城市计划之研究》和《防空城市计划之研究二》,1942年《防空建筑设计学》出版,1944年《30年来我国之建筑业》出版,1947年《防空建筑工程学》出版。卢毓骏对防空建筑的贡献是杰出而伟大的,为国为民留下了宝贵的谏言和学术成果。卢毓骏在《现代建筑》一书中提到:“现代建筑打破因袭与模仿,崇尚创作。不特因袭古代建筑不可,即模仿现代建筑表征,依样画葫芦,而不明其真理,亦不可。因建筑乃随空间与时间而演进,具有激发心灵之生活艺术。若溯西洋建筑自文艺复兴以后乃至十九世纪初初期,许多建筑尽属因袭,致鲜进步。中国建筑亦不能例外,其对于结构上与材料使用上往往失却古代建筑之原来真实表现。吾作此语,读者当为明眼所谓不因袭并非轻视旧文化之谓。”“欧洲中世纪峨特(哥特)式大教堂充溢技巧庄严与活跃之精神,至于我国古代宫殿建筑,以木造结构而具有如哥特式之技巧与宏伟。”他发现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大教堂充满了庄严和活泼的气息,而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则以木质结构为主,具有哥特式的技巧和宏伟的气势。指出中国建筑应顺应潮流,但并非让潮流淹没中国固有式建筑,而是让潮流与建筑共存共生,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潮流建筑。卢毓骏不仅是儒家和道教文化的信仰者,在建筑整体形态布局中,他还悉心融入了艺术氛围,迎合大众艺术多样化的需求。《现代建筑》中,他提出“建筑不离工程科学,同时亦是一种造型艺术……艺术家之精神与技术家之理智,宜合于一身,此则建筑家之本质也”“工程师与建筑师之分,历时已久。以致美学与力学终致脱节,阻碍建筑之进步……力学与美学必须一致,乃为现代建筑精神之所在”。从中可以看出,卢毓骏在建筑创造中讲究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艺术美学是推进建筑进步、发展现代建筑的关键一步。(张铭鑫 杨培峰)举报/反馈

上一篇:西南五省区市空军招飞来了!满足这些条件可报→
下一篇:知名高校教师,被爆私生活混乱!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