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市 成都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2160年前,文翁于成都开倡教先河,使“蜀地文风比于齐鲁”,琅琅读书声响彻蜀地,沉淀为“巴蜀好文雅”的城市底蕴。

迈入新时代,成都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中阔步前进,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漂亮的校舍拔地而起,一根网线就能串起城乡课堂,优质教育离家门口更近,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不断被满足……在教育强市的建设中,成都坚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高位均衡、优质均衡,广大市民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建立“成都数字学校”,高质量打造网络教育资源

“城市更新到哪里,教育就跟进到哪里”

近年来,成都积极顺应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城市更新、产业布局到哪里,教育就跟进配套到哪里”。

科学实施教育“全域规划”,严格执行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并编制新一轮《成都市幼儿园、中小学专项规划(2017-2035年)》,做到了22个区(市)县全域一张图、全面高标准、学段全覆盖。

制定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标准,滚动实施中小学、幼儿园“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确保基础教育学校优先投入使用。近两年,成都新投用学校373所,新增学位20.2万个。

精准实施农村学校“动态倾斜”,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66个“全面改薄”项目全部完成,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全面达到“消除大通铺”“消除超大班额”等办学要求。2018年,支持简阳市投资58亿元实施54个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实施“菁才计划”,进行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

突破时空限制 “互联网 教育”助推均衡

以“互联网 教育”突破时空限制,成都将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触角,从课堂延伸到课后,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从城市延伸到乡村。

对此,成都高标准建成教育城域专网,实施“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工程”,市财政专门投入8.2亿元重点解决远郊区县装备缺口资金,实现城乡教育网络资源均衡配置;实施“教育城域专网改造升级行动”,形成十万兆的城域骨干网络服务能力,实现基础教育学校全覆盖,为开展远程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水平建设远程教育体系,建立“政府 学校 企业”协作模式,率先建成全国唯一覆盖从学前到高中的全日制远程教育体系,打造了成都七中网校、石室祥云等全国知名网校,覆盖550余所学校、22万名学生,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对郊区学校、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有效覆盖。

高质量打造网络教育资源,建立“成都数字学校”,组织众多优质名师建设课程1879门(类),涵盖基础教育全学段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心理、体育、生涯规划、家庭教育等学科,惠及全市1500余所学校及62万学生家庭,让学校、学生、家长能够更加自主、更具个性地选择优质学习资源。

打造“东进”优质教育资源生态圈

提高质量

以优质教育资源

带动全域均衡

成都充分整合全市教育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薄弱区域、带动全域均衡,不断提高教育供给质量。

为了让优质教育离市民的家门口更近,成都落实区(市)县政府主体责任,实施“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培育计划”“公办初中强校工程”“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计划”“与高校共建优质附属学校”等行动,增加新优质学校260所,确定66所高中为“领航高中”“特色高中”“综合高中”,打造了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

同时,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突破校际、区域壁垒,深化名校集团引领发展、区域教育联盟互动发展,按照“名校 弱校、名校 新校、名校 农校”方式组建基础教育名校集团125个、成员学校250所,覆盖学生46.7万名;按照“中心城区 郊区新城 东部新城”方式,推动22个区(市)县建成6个区域教育联盟,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加快发展。

为了让公办、民办学校发展更协调,成都落实义务教育的政府责任,确保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段学生均有一个公办学位、到2020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同时实施公办、民办学校一体化管理,落实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和管理。建立民办学校资产监管及风险预警机制,构建适应市民多样化教育需求的价格调控体系,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

接下来,成都将进一步调节教育供给规模、优化供给结构、完善供给体系,为市民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推动成都教育在新时代迈上新台阶,担当起教育助力民族复兴、助推城市崛起的重要使命。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张瑾

原标题:建设教育强市 成都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上一篇:虞云国读《孙应时的学宦生涯》︱以小人物摹写大时局
下一篇: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健全!南京四级教育网络已建成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