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京味儿!北京中小学特色课程“放大招”了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2-12-06
手机版

  日前,市教委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开发指南》,进一步规范本市地方课程教材开发工作

  点击图片查看推文

  

  依照《指南》,地方课程教材包括7个开发方向。其中之一的北京特色地域文化教材,主要指体现北京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相关的地方课程教材,促进学生认识家乡、涵养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材,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北京红色资源等。

  

  地方课程是什么?

  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关注学生共同发展的同时

  结合本地的优势和传统

  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

  反映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自主开发并实施、管理的课程

  上好这门课程

  既可以服务区域课程建设改革

  又可以培养学生

  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文化情怀

  从长远来看

  还能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话不多说

  快跟随小编走进校园

  旁听具有“地道北京味儿”的课程吧!

  先来看看

  海淀、平谷两区的地方特色课程

  海淀区

  三山五园打造“金名片”

  

  图/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周丛老师

  做《玉泉山下的京西稻》研究课

  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2020年,“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示范区”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创建目录。

  海淀区依托三山五园,在“海淀历史与文化”课程中专门开发了“三山五园”单元,包括明代皇家园林、清代三山五园、万园之园圆明园和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4课内容。

  

  图/学生在玉东公园做自然笔记

  海淀区还与圆明园、香山公园等资源单位合作,录制“海淀历史与文化”“走近圆明园”“香山红色文化”等50节研学实践活动课程,供学生教师学习使用,更好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图/海淀教科院宋世云老师讲授

  三山五园视频微课

  据不完全统计,海淀区目前已有几十所学校开设了与三山五园相关的主题课程,并通过自然体验教育、文化遗产教育、生态审美教育、环保责任教育等不同主题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力,为培养核心素养提供了载体和机会。

  平谷区

  引导学生走进可爱的家乡

  

  《平谷—可爱的家乡》是在平谷区教委主导下完成的一本区级地方教材。该书充分体现平谷地方特色,突出热爱家乡的教育主题,是一本具有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的地方教材。

  书中涵盖了平谷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和阅读,能对家乡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教材共分为4个单元19课内容。

  第一单元 平谷概况:悠久历史、地理概况、青山秀水、便捷交通。

  第二单元 平谷名片:大桃之乡、观赏石之乡、提琴之乡、书法之乡。

  第三单元 平谷文化:古迹遗存、红色记忆、丫髻山、平谷方言、民俗文化、桃文化。

  第四单元 平谷旅游:自然景观、最美乡村、乡村民俗游、特色果品、土特产品。

  每课设计的实践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亲密接触自然、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关注家乡建设的意识,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下边还有学校特色课程

  更精彩哦!

  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小学

  传承创新京剧课程

  前门小学开设了京剧校本课程,并推出富有浓厚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的《民族文化》教材。

  在美术老师王奥青的课堂,孩子们创作着自己喜爱的历史人物的京剧脸谱,有的孩子喜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英勇无畏的花木兰,有的学生喜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豪情盖世的曹操。

  

  孩子们在创作艺术品的同时,通过了解历史故事、学习民族文化,树立起担当意识和高远的志向,培养出家国情怀。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朝外校区

  研发“朝阳门文化”跨学科主题课程

  朝阳门外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是朝阳区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中心和涉外窗口。学校充分挖掘教育元素,研发“朝阳门文化”系列跨学科主题课程,开发了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商业文化、庙宇文化四大模块精品主题课程。

  课程引领学生以问题驱动为抓手,通过文献资料、历史书籍及校外实地探究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以研究报告、微课视频、文创作品、主题活动等呈现方式展现合作学习成果。

  

  图/学生走进朝阳规划馆了解朝阳门建筑

  同学们将寻访探究的文化印记创编为戏剧《朝外故事》,借助东岳庙的小童子、朝阳门的穗婆婆、日坛的老柏树之口,鲜活生动地讲述朝外地区的历史变迁故事,讲述着自己家乡的文化发展故事,一颗颗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图/学校原创戏剧《朝外故事》

  北京市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

  孩童探宝赞家乡 金秋稻香入课堂

  

  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所处的上庄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京西稻就是海淀区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

  学校设计并开展了以“2035年如何还能见到京西稻”为核心问题的综合课。孩子们自主成立了“稻史馆”“智慧农场”“稻香酒店”“美食家”四个项目小组,化身京西稻“历史馆讲解员”“种植者”“保护者”“美食家”“酒店经理”“商店店长”:

  “稻史馆”的“讲解员”们制作了时间轴讲解图,并撰写了精彩的讲解词。

  “智慧农场”的孩子们讨论智能大棚、播种机、收割机、虫害检测人的设计图,选择相应的材料进行模型的制作。

  

  “稻香酒店”的孩子们从装修设计到销售运营一一尝试,还与美术工坊的同学合作绘制了一张十米长卷,将京西稻的一生和孩子的成长过程相对应,充分展现审美创造能力。

  “美食家”们则以“稻米去哪儿了?”为题进行了美食产品开发建议书编制、家中自制美食、集体制作醪糟等一系列任务。

  北京市大成学校

  以中轴线引导学生探索京城格局

  大成学校从2016年起积极开发“北京中轴线研学课程”,引导学生通过行走北京中轴线,探寻建筑特色、历史故事、发展趋势,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永定门城楼上歌唱《我和我的祖国》,在前门老字号里体验搓麻绳,在故宫里制作日晷,在太和殿前拆解鲁班锁,在景山上给美丽的北京城作画……学生们在丰富的体验中学习知识、感悟文化、接受熏陶。

  

  课程中,学生们自行组建团队,利用多学科综合知识,在研学的社会环境里解决一个个开放式问题,无形中提升了素质与能力。

  

  北京市第九中学

  深入研习京西古道模式口文化

  

  图/学生到现场进行参观

  “模式口历史文化课程”是北京市第九中学历史学科师生开发实施,以学校所在地石景山区模式口古村历史与文化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类校本课程。

  自2019年正式开设以来,该课程先后开发实施的探究专题有:承恩寺建寺之谜、模式口水电站修建背景探析、法海寺壁画所见明代社会历史、首钢百年发展史、模式口地区狮子形象探究等。

  

  图/学生们探究古碑

  学生们带着探究任务,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了解家乡的基本历史文化知识,进一步形成和深化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

  小学生初探家乡大运河

  

  通州区贡院小学,与大运河有着天然的优质联系:运河就在学校边,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运河边……

  于是,学校三年级教师团队开展《爱家乡——认识了不起的大运河》三年级图书馆课程,向学生发布了“认识了不起的大运河——初探运河”的任务。

  

  学生们绘制了以运河为主题的手抄报,自主搜集到“运河之最”等研究资料,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一些问题还引发了老师们进一步的思考,学校便围绕这些问题带着感兴趣的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让他们了解家乡,也更了解自己家乡的那条河。

  

  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中学

  传统艺术塑造校园新面貌

  从2016年开始,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中学就利用镇域资源,将流传在坊间的传统技艺请进课堂,烙画、青云釉、掐丝沙画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形成了学校特色的“云梯课程体系”。

  

  其中,烙画课程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发展了镇域特色文化。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能够丰富学习资源和业余生活,同时提升审美素养和欣赏水平。

  

  青云釉是青云店当地水土与景德镇制瓷工艺结合而成的特色陶艺制品。陶艺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这种“陶艺心态”也帮助青云学子逐步成长,有耐心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北京市怀柔区北房中学

  舞龙舞出学子文化自信

  北房镇是“舞龙之乡”,北房中学将舞龙融入学校体育教学和校园文化中,不仅推进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还将“龙文化”融入学校课程建设,结合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

  

  系列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今年3月,北房中学舞龙社团荣获第17届巴拿马世界华人春晚、世界艺术博览巴拿马金艺奖。

  

  你希望看到哪些

  北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资源

  进入学生课堂呢?

  欢迎留言!

上一篇:深入学习党史 迎接建党100年
下一篇:张齐:愿为好设计买单 中国汽车市场是设计师天堂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