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楼深读周刊|“心”向阳光——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2-12-13
手机版

  卷首语

  让每个孩子都能“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很好判断,那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我想,应该是“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吧。心中有爱,他看世界的眼睛才会干净纯粹;才会从容坦然面对得失;才能懂得感恩和知道珍惜。

  不可否认,这些年,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要将其落到实处,似乎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说到底,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光靠教育部门的力量也根本解决不了,需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家校联动,才能构建“一体化”心理育人新格局。

  当然,我们很欣喜地看到,随着相关文件政策出台,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健全、师资队伍不足、条件保障不够等系列问题都有望得到解决。特别是不少学校也推出了“全员心育”的机制,让“心理育人”成为每一位教职工的职责,而不仅仅依靠几名心理教师。同时,还在不断创新途径和形式,让家庭、社会都参与到为孩子“护心”的这件大事上来。

  不久前,记者赴一所学校采访,一进门就看到“给世界一个微笑”的标语,这是孩子们每天进校门就会看到的一句话,它也提醒着大家“每天都要记得微笑”。如果,我们每个人关注的,不是孩子们在班上成绩的排名,而是他们是否开心快乐;我们教给孩子的,不只有如何获取知识,还包括如何笑着接纳,那么,当下饱受诟病的“教育焦虑”是不是也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愿我们身边的每个孩子都能“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黄京

  不容忽视,这些因素让孩子焦虑

  学业压力、人际交往、情感问题等影响青少年心理

   

  

  (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第三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校方 供图)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当前社会关切的重要问题。随着现代化深度发展,人的成长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给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带来诸多挑战。根据湖南省教科院对我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调查发现,“情绪低落”和“脾气大”是被学生识别最多的心理健康问题症状。

  中小学阶段是心理健康促进的关键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须以中小学为重点,着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杨斯涵 黄京 实习生 翁宝瑄

  【调查】

  15种心理问题症状中这两种被识别最多

  今年3月,《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正式发布,其中《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的年际演变》显示,随着年级的增长,青少年抑郁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9%-3.3%;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三成,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四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

  心理健康素养是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相关因素,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有利于改善学生对心理健康状况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其中心理健康知识是基础。然而,根据湖南省教科院对我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调查发现,对于15种常见心理问题症状,一半的学生只认识其中5种及以上,“情绪低落”和“脾气大”是被学生识别最多的心理健康症状;令人担忧的是,8.4%的学生不认识其中的任何一种症状。

  求助态度和能力是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指标。调查发现,31.9%小学生、44.1%初中生、43.5%高中生表示不会向人求助,20.6%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哪种情形应向专业人员求助。由此可见,随着年龄、年级的提高,学生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逐渐变得消极。

  此外,心理健康素养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2020年有关部门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调查显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良的占总数的12.6%,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心理健康不良率达11.9%。

  现状表明,当前急需开展扎实而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青少年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引导其积极进行自身危机应对,提升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分析】

  学业焦虑、人际交往、情感问题等影响孩子心理

  “对于正常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来说,社会不确定性增强的时候,人的压力就会变大,这是一个时代的必然。”在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向东看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独生子女政策外,现在家长普遍有一种期望自己孩子将来能够发展好的焦虑感,这就导致社会的焦虑程度相对较高。“独生子女、社会群体的焦虑程度,再加上目前的教育现状,让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我认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就存在,它并不是某一个时间段所固有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黄月初认为,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自我认识不清、对学习的焦虑、人际交往以及情感的问题。黄月初表示,当中小学生对自己都不了解,他就没办法开展自己的生活,也就没办法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这样很难让其健康成长。同时,如果家庭、个人或社会对学业的期望值比较高,学生的学习焦虑度便会过高,进而对学习热情与兴趣有所影响,最终影响学业质量和学习质量。

  周南中学副校长张桃认为,学校、家庭、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积极主动地提供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生活技能训练、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等,消除学生对心理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诸多认识误区和困扰,帮助他们及早识别成长困惑、冲突或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醒

  用共情代替干涉

  提高孩子求助意愿

  如何才能帮助中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在长沙市开福区中小学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常小青看来,提高求助意愿、培养求助能力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她认为,高中阶段青少年不仅仅面临较大学业压力,同时还有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独立自主需要,“高中生认为,他们的个人经历和命运是独一无二的,别人无法理解,这就影响到了他们求助的意愿。而如果高中生求助意愿不强,再叠加学业压力等的影响,可能会产生某种恶性循环,这种循环不仅导致心理健康更容易出现问题,还会使延迟干预和治疗的风险加大。”

  “这时,父母和老师需要对他们展现出理解和共情,让他们愿意主动寻求帮助,并且让他们明白,这种帮助是来自于对他们的支持,而并非权威的干涉。”常小青建议。

  专家观点

  危机干预和预防都不可少

  目前国家非常关注人才的培养,换句话来说就是非常注重人的质量提升,其中心理健康就是很重要的环节。中小学校不仅要做好对已有特殊心理状况的学生进行危机干预,还要做好预防,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学生心理意识和心理建设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意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依赖于学校心理教师,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所有学科之中,做到“全员参与”。

  ——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向东

  学、家、社会间要联动起来

  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要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间形成联动机制,所有环节重视起来,把工作做到前面。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方式都要符合学生心理规律,有的任课老师不懂心理学,教学方式是违背学生心理规律的,给学生带来了无助感和无奈感。

  ——湖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燕良轼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要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有正确的办学理念、较好的文化环境。同时,还需要有一支专业的队伍,一群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来支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建立课程体系,定期开展活动为学生心理减压等。

  ——湖南师大附中党委书记黄月初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需全员行动

  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是学业压力导致的焦虑,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老师只是一个方面,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想持续性发展、取得良好效果,还需要发动其他的力量。比如提高班主任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这需要全员行动,让心理老师作为牵头人带动整个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周南中学副校长张桃

上一篇:合肥幼教集团尚泽紫金公馆幼儿园召开市级课题结题筹备研讨会
下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思维导图(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思维导图简单)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