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长有标准,也要因材施教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2-12-13
手机版

  儿童成长有标准,也要因材施教

  (王乃玲/图 来源:红网)

  昨天,教育部网站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政府希望通过这部《指南》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10月16日央视网)

  幼儿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启蒙期,现在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很茫然,各种指导书、早教节目、早教班遍地开花,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教育部适时地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无疑是一件好事。但这里面的标准并不能教条地去执行和参照,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制定统一标准、按需生产,而是允许多元化。至于克服“小学化”倾向,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家长,而恰恰在于教育部本身。

  3岁不跟陌生人走,这是要教育他们别和陌生人说话吗?4岁知道体谅父母辛劳,就更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了;接受不同意见,这是许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能去要求6岁的儿童达到这个标准呢?

  前两天,我的一朋友还和媳妇争论该怎样教育孩子,他媳妇说:“孩子都1岁半了,应该会走路了,你看看隔壁家那个,都认识100个字了,长得也比我们这个高、壮……”。朋友不爱搭理,说了句:“别人家的孩子让我们这一代难受,你还想折磨自己的孩子吗?小孩子只要健康,其他的都顺其自然的好。”现在教育部的《指南》出来了,朋友怕是辩论不过他媳妇了,毕竟人家有了理论支撑,但这个理论确实很不靠谱。

  对孩子的教育,要让他能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童年本就应该无忧无虑,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是我们的优秀传统,千万不能因为一部《指南》就被遗弃了。《指南》可以用来参考对照,但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能过于刻板,更不能用它来一刀切地训练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用这个标准来给孩子们分等级、评好坏。

  [稿源:红网]

  [作者:朱小猪]

  [编辑:王俞]

  (原标题:儿童成长有标准,也要因材施教)

上一篇:新民随笔 | 生动一课
下一篇:台湾基隆400万个塑料瓶组成“星空草原” 倡环保、关怀弱势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