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记好农情细账 来自双托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报告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1

      双托观察点10周年,部分调查户和观察点工作人员合影。

  双托观察点10周年,部分调查户和观察点工作人员合影。

  湘潭在线12月15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兴安 通讯员 彭钧)在湘乡市泉塘镇双托村,有50户农家颇为“特殊”:他们每天都要详细记录家里所有现金和实物的收支情况。收入方面,进入自家钱包里的每分钱都不会错过,甚至连亲戚朋友馈赠的礼物也要折价计算;支出方面,大到添置数万元的汽车、小到给孩子买几毛钱的糖果,都要一笔不落,真正做到了“锱铢必较”。

  12月15日,这50户农家“账本”将分解成8万余条指标数据全部通过网络传输到北京,成为中央制定“三农”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先后6次获得全国先进

  1986年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从1987年1月1日开始记账以来,双托村50户(之前为70户,1993年起调整为50户)调查户就开始按照“真实、全面、及时、工整”的要求逐日逐笔地记录其家庭发生的经济收支现金和实物帐目,年终汇总后上传到北京。

  在全国,这样的农村固定观察点有360个,其中湖南省有11个,湘潭市仅有双托村一个。据了解,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是根据中央有关要求建立的农村社会经济典型调查系统,能够以点带面地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具有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了解和掌握农村社会经济动态以及检验各项农村政策的重要窗口。

  除了调查户逐日记账外,双托村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以下简称“双托观察点”)每年还要完成围绕农业农村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各项专题调查。30年来,双托观察点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调查任务。特别是雷打不动的“日记账、月小结、年终汇报”的工作模式,让双托观察点形成了200余万个数据、137篇专题报告和信息。也正因如此,双托观察点曾6次获得全国先进,受到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家农业部表彰,同时观察点工作人员获得全国表彰和荣誉的也有10人(次)。

  配合国家做好农村调查

  双托观察点之所以备受关注,得益于湘潭、湘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各级农业、农经部门的支持,更得益于50户调查户的热情付出。

  从一穷二白到逐步过上小康生活,双托村50户调查户的日子在过去30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点点滴滴的变化,均融入字迹工整的记账本里。“我们的好生活源于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所以,我们更应该记好账,配合国家做好农村调查。”近日,我们在双托村走访时,调查户们表达了这样的心声。

  30年来,有些调查户的记账工作坚持由同一个人来做,从而立之年记得到步入花甲;有些调查户的记账工作做到代代传承,无论哪种情形,他们都把对国家对社会责任扛在肩上。很多调查户甚至把这项工作当作“传家宝”,要一代代的传下去。

  “双托村拥有大量一手的历史资料,是观察农村的重要窗口,各种难点、热点问题都能在此得到灵敏反映。”双托观察点办公室负责人告诉我们,来自观察点的数据,源自乡村生活最原始的记录,且是长年连续跟踪调查所得,真实刻画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今后中央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将会不断加码,湘乡将严格按照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继续做好双托观察点的工作,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湘乡市农业局负责人说。

  记者手记

  忠厚实在、热情好客,关心国家大事,这是双托观察点调查户留给我们的共同印象。30年风雨,时过境迁,无论家庭生活有怎样的变化,他们为国家记好账的初心从未改变过。

  30年如一日的坚持记录每一笔账目,对每个调查户而言都是一种考验。但他们无怨无悔的接受了这种考验,而且自觉内化成为一种对国家的责任,代代相传。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双托观察点50户调查户用行动践行了这8个字。他们内心敞亮、话语平和,跟他们聊天,总能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令人感动。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不能去写所有调查户让人温暖的故事,只能通过以上文字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相关连接

  双托观察点调查户户主名录

  (2017年度)

  黄征粮 谭和利 曾其英 蔡祥林 李竹林 李兵生

  张武林 钱晓青 冯连生 贺汉强 易冬生 李利才

  周海燕 刘冬生 刘伏生 刘端平 管新华 王计兵

  古泽平 陈友连 贺春生 贺义光 刘申林 刘海春

  刘申初 陈金升 贺光华 刘昌明 王爱国 钱应求

  贺正乔 古清伏 刘普青 王志国 廖启生 周志辉

  王小平 谭文新 李海青 贺正明 谭和平 冯祥华

  王新阳 李继彪 张卫平 李 柳 贺桂林 贺海春

  李细桥 陈建辉

  新闻故事

  记账本就是我们家的奋斗史

  1

  王玉梅

  “30年的记账本合在一起,就是我们家的奋斗史。”今年47岁的王玉梅,1991年嫁给双托村7组的刘申林后,就接手了家里的记账工作。从那年起,夫妻两一个在外打工,一个在家种田养猪,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记账本里内容也越来越生动了。

  几亩薄田、几间土砖房,回想起当年的家境,王玉梅笑着说“穷得什么都没有”。由于没什么收入,记账本一年也写不了几页。小两口不服输,丈夫刘申林外出打工,王玉梅在家养猪的同时,还抽空打打零工。日子逐渐有了起色,记账本里的内容也丰富多了。

  “收入渠道越来越多,钱包鼓了花钱也大方了。”王玉梅说,两口子扎扎实实奋斗了8年后,家里盖起了两层楼房。每到年底,两口子坐在一起琢磨账本:“哪些地方挣得钱多,来年接着干,哪些地方花钱多,来年要节省”。

  记账本一年比一年厚,生活更是一天比一天好。20多年下来,每天记账成了王玉梅的必修“课业”。王玉梅告诉我们,和以往相比,收入来源增多了,消费支出也是五花八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旅游、文化等支出所占的比例每年都在提高。

  “我们通过记账把农村的情况反映给国家,国家制定的政策帮助我们增收。”王玉梅告诉我们,记好账是对国家的责任,而且每年的记账工作还能指导家里的生产生活。所以,她会一直认认真真的记下去。

  看账本讲家史激励后辈奋进

  1

  刘普清

  聊起记账工作,双托村5组的刘普清总会不自觉的笑出声来。“从每年几百元收入到上千元再到如今数万元,日子越过越滋润。”刘普清说,以前家里的支出中,给国家交粮纳税是很主要的一项,而今变成了国家给自家的账号里“塞钱”,“国家对农民的关心从账本里看得清清楚楚”。

  刘普清家库区移民,今年64岁的他和老伴在家带孙子,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以前天天在田土里忙碌,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而今大多数时间享清闲,日子过得宽宽余余。”刘普清拿着账本边翻边说,除了儿子儿媳打工的收入外,国家每年给的补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种粮补贴、农机补贴、移民补助和养老金,都是真金白银。

  办了哪些大事,谁挣了多少钱?拿出账本一看,清清楚楚。刘普清告诉我们,账本就是他家的宝贝,他都整整齐齐保存下来。“等孙子长大了,就能从账本里看出大人们的努力和付出。”刘普清说,给孩子们看账本讲家史,能激励他们奋进,也能培养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

  刘普清把记账工作看得很重,每天先在草稿纸上记一遍,反复核对无误后再工工整整的抄录在记账本上。“这是国家交给一个农民的任务,不敢有丝毫马虎。”刘普清说,国家要根据记账户提供的数据制定“三农”政策,如果记不好,就会影响大局,“老了记不准确了,就把记账工作交给儿子,要一代代的传下去”。

  看电视前先记好账成了习惯

  1

  刘冬娥

  今年62岁的刘冬娥,16岁时就通过培训走上了车工岗位。嫁到双托村3组后,丈夫李海青“主内”:在家种田养猪;刘冬娥“主外”:到机械厂打工。两口相敬如宾相互配合,日子平淡却很幸福,她家的记账本“忠实”记录了两人为生活打拼的努力。

  虽然有份工资收入,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刘冬娥家的生活跟村里人也相差无几,真正的变化是从90年代开始。那时,双托村开始从“米袋子”向“菜篮子”转变,养殖业逐渐火热起来。和村里不少人家一样,李海青在家里养起了猪,两口子都有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家里的状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1998年,她们家盖起了两层楼房。“当时没怎么装修,赚到钱后一点点的改造装饰。”刘冬娥说,2000年以后账本里支出最多的款项分别是购买猪饲料和装修材料。

  2007年,年过半百的刘冬娥应聘到泉塘镇的一家机械厂,每天骑着摩托车上下班。细心的她从丈夫手里接过记账工作,每晚看电视前先记账成了她的生活习惯。“记完账看《新闻联播》,看到农村工作的报道,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刘冬娥说,由于记账工作与中央的三农政策紧密相关,所以她对农村的新闻报道特别关注。

  最近几年,刘冬娥家的账本中,吃喝消费和人情往来成了最主要的内容。钱宽余了,生活的品质也提高了。2015年底,在外打工的儿子开着一辆崭新的小汽车回家,老两口见了高兴的合不拢嘴。在2015年的账本里,出现她家记账以来单笔支出最大的款项,但刘冬娥和李海青都觉得这笔钱花得值。

  记好账是对国家最好的回报

  李竹林(左),刘昌明(右)

  李竹林(左),刘昌明(右)

  双托村1组的李竹林和双托8组的刘昌明,是双托观察点的辅助记账员。两位虽然年过花甲,但做起观察点的工作时仍浑身充满了力量。

  除了记好自己的家账外,他们两人平时还要指导其他调查户记账,年底更是要抽出两周左右的时间和双托观察点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一起汇总相关数据。“这是这辈子我们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李竹林和刘昌明认真、执着的态度,成了其他调查户学习的榜样。

  过去30年,憨厚又勤劳李竹林养猪、养鱼、做大米生意,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他的家日子也一天一个模样。但无论生活怎么变化,他对双托观察点工作热情从未改变过。“人要有感恩之心,现在富裕的生活都是国家的好政策带来的,记好账就是对国家最好的回报。”李竹林说。

  曾在部队服役9年的刘昌明告诉我们,做好观察点的工作,就是换种方式为国家站岗。“双托固定观察点获得那么多荣誉,是我们30年的坚持换来的。”刘昌明自豪的说,那些奖状和证书,对他而言就是军功章。

  我们走访时,正是双托观察点年终数据汇总的关键时期。李竹林和刘昌明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计算机,端坐在办公桌前,一言不发的核算相关数据。采访即将结束时我们问他们:今后有什么打算?“要坚持下去,实在干不了就交给别人,不能耽搁了国家的大事。”他们俩几乎异口同声的说道。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上一篇:五年级生补初一英语 专家建议给“家庭增负”降温
下一篇:红杉树智能英语快速提分辅导备受认可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