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做好每件小事就是大事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2-12-16
手机版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残联理事长郎曙敏

  汉族,1961年11月出生,祖籍河南舞阳县,1982年参加工作。

  1982?1999年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畜牧局改良站技术干部

  1999?2004年武川县政协副主席

  2004?2012年武川县政府副县长

  2012年至今呼和浩特市残联理事长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它就坐落在阴山脚下,从这座城的名字你可以想象它曾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如今这座“青城”从历史中走来,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持着草原民族的淳朴,这种淳朴在残疾人事业上的表现就是,要实实在在做好每一个残疾人的每一件小事。这也是郎曙敏理事长话里话外传递给我的理念。郎理事长说,很多事情,对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整体状况来说,算不上大事,但对于面对它的残疾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你要把这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残疾人事业的大事。

  在短短的两天采访中,也有几件关于郎理事长的“小事”,让我记忆深刻。郎理事长的桌子上放着厚厚一沓纸,仔细看,那并不是什么重要的文件,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有人名,有数字,有会议或者活动,郎理事长说,她记性不好,很多事情都要随手记,特别是个别残疾人找她要办事情的时候,为了避免一忙给忙忘了,她都会认真记下来;我们一起去一家精神和智力障碍孩子支持性就业机构的时候,一位个头高大的智障男孩子,看见我们,大声打招呼说:“老郎,你来了!”“来了,你好吗?”??在这些平凡的琐事中,我感觉到一位残联理事长的不平凡。

  旅游旺季来了,残联工作的旺季也来了。

  记者(以下简称 “记”):郎理事长您好,之前跟呼和浩特市(以下简称呼市)残联联系的时候,知道你们现在工作非常忙,您本来要去外地参加一个重要会议的,感谢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郎曙敏(以下简称“郎”):说起忙,最近我们是真忙。呼市也是一个旅游城市,旅游旺季来了,我们残联工作的旺季也来了。这几天我本来打算去外地参加一个残疾人支持性就业的会议,也去学学别人的经验,希望对我们有帮助。

  记:残联工作也分淡旺季吗?

  郎:在别的地方我不太清楚,但是在内蒙古或者说在呼市,确实是这样的。我们这里冬天太冷,很多工作冬天做不了。比如无障碍改造工作,一般情况下进入深秋一直到第二年春天基本上就不太适合做这项工作。而且,一到冬天,有的旗县就大雪封山了,天寒地冻,影响工作进展。所以我们要合理安排一年的工作时间,需要在室外做的工作一般安排在春夏,有些工作,比如工作汇总、总结报表、培训等,这些工作一般放在冬天。

  

  虽然赚不了太多钱,但他们赚的是一种生活。

  记:刚刚您说要到外地参加残疾人支持性就业的会议,这两年各地也都在做支持性就业,呼市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

  郎:我们支持性就业主要针对大龄精神和智力障碍人群。国家对精神和智力障碍者的顶层设计已经非常完善了,0-6岁有抢救性康复,6岁以后有培智学校,培智学校以后有温馨家园,温馨家园以后,有些康复程度好的又可以有支持性就业。现在的情况是,培智学校以下的很多政策执行得很好,而支持性就业,我们国家从2015年才开始出台文件,大家都在探索,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大龄精神和智力障碍者能够进一步康复,进而融入社会正常生活。

  呼市2013年开始实验性地搞支持性就业,当时是十几位精神和智力障碍孩子的家长自发组织起来的,帮助孩子们做一些简单的手工劳动。活动的组织者叫白晔,她的儿子叫葛根夫,也是一名智力障碍者。经过几年的实验,他们发现,这种简单的手工劳动对孩子们的改变非常大,孩子改变了,整个家庭的氛围也随之好起来。他们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但是他们有一种探索精神,只要不违反国家政策,只要对孩子们有好处,很多想法是可以尝试的,事实也证明他们的实验是成功的。这两年,国家出台文件之后,有了政策支持,他们的发展就更好了,社会对他们的接纳度也越来越高。现在他们定期在一个社区活动中心活动,做手工,跟当地居民相处得也非常好。支持性就业,让残疾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虽然说目前他们还赚不了太多钱,但是就像白晔说的,他们赚的是一种生活,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动。

  

  记:说起残疾人就业,除了针对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的支持性就业,对于其他类别的残疾人就业,呼市残联有什么好的做法?

  郎:我们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城市残疾人的,我们有集中就业的福利企业,比如真色彩塑料制品公司,还有散落在各个用人单位的就业机会,我们称之为“见缝插针”式就业,我们市残联以及各旗县残联办公楼都有专门的地方张贴残疾人用工信息;另一方面是针对农牧区残疾人的就业脱贫。呼市这个地方比较特殊,地广人稀,旗县之间,甚至村与村之间距离都很远,因此残疾人出门就业难度比较大,所以我们一般是就近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农牧区主要是种养殖和一些农产品加工。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先重点扶持一部分人,然后由这些人再逐渐往周边辐射。比如,先资助一个残疾人或者一个残疾人家庭养羊,他先买下种羊,建起羊圈,发展起来,第二年,他再扶持周边的残疾人,每年扶持两三家或者四五家,循序渐进。另外还有一些旗县有特色种养殖基地可以让残疾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武川县有马铃薯种植基地,挑选、过称这些简单的工作残疾人都能做。

  把有关残疾人的每一件小事踏踏实实做好,就是残疾人事业的大事。

  记:刚才您说到,呼市地广人稀,我们也了解到,整个呼市的面积1.72万平方公里,而常住人口不足300万,残疾人的数量也相对较少,那么残联工作的压力是不是也相应比较小呢?

  郎:我们全市有残疾人18.3万,其中持证的有63024人,残疾人绝对数量跟一些人口大市相比是比较少,但是工作压力一点也不少,而且作为首府城市,自治区对我们要求也高一些,所以工作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就拿深入基层这一点来说,我们深入基层的时候多,每一个地方距离另外一个地方都有挺远的距离,9个旗县区,每个旗县区每年至少3次下基层。刚才说了,我们地广人稀,残疾人特别分散,最远的一个县,距市区有300多公里,路途远,工作成本和工作压力也就高,每年单下基层就要花费挺大精力。

  

  记:算起来,您从2012年到残联工作,到今年已有5年了,这5年来您对残疾人工作有什么样的体会?

  郎:在残联工作的这几年,我确实有一些体会。第一,是“大”和“小”的关系。残疾人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或许某一件事对整个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来说是小事,但是对残疾人和他的家庭来说就是极大的事情。比如两项补贴,我们统计残疾人情况的时候有一个截止日期,在这个日期之外的一部分残疾人,可能暂时领不到补贴,这对整个两项补贴政策的施行来说不能说是多大的事情,但对这一部分残疾人来说,可能就是关系到整个家庭生活来源的大问题。所以把有关残疾人的每一件小事踏踏实实做好,就是残疾人事业的大事;第二,是“零”和“整”的关系。以前我在武川县当副县长,很多工作可以面上铺开,就拿危房改造来说,一个村里可能有好几户,或者有的村是整村推进,很容易有成就感。而残疾人是相对较少的人群,又极其分散,很多时候,一个村就一到两户,你得一个点一个点去解决,不可能一下子有很多成果。再比如无障碍改造,因为过于分散,我们聘用的工程队有时候都不太愿意接这个活,但是我告诉他们,残疾人的事情就是这样,就是要一个一个慢慢去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再一个,做残疾人工作需要耐心、细心和用心。残联的工作性质,从残疾人出生到去世,所有的事情都得管,哪一个细节上出问题,残疾人都会来找残联。他们经常说,残联就是残疾人的娘家,有问题不找娘家找谁去啊。听了这样的话我是很感动的,这说明他们对残联很信任,为了对得起这份信任,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好。

  

  记: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全自治区都在为70年大庆做准备,这对咱们残联工作有没有影响?

  郎:70年大庆,整个自治区,特别是作为首府的呼市,都会大变样,要说对残联工作的影响,其实并不大,自治区对残疾人的各项普惠特惠政策该制定的制定,改执行的执行,而且加大了特惠扶持的力度。今年我们提标扩面,市政府以2017年1号文件,专门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1300元,高于自治区每人每年960元的补贴。今年,为了减轻3800多名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的家庭负担,我们还专门编制了预算,为他们提供每人600元的补贴。要说影响,可能城市变化了,变美了,咱们残疾人也会受益,也会觉得舒畅的。

上一篇:52岁大一新生报到,被质疑“浪费教育资源”
下一篇:良渚遗址列入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