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让幼儿不超前 先让小学别难人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2-12-28
手机版

  □读者黄齐超

  近日,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指出,“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教育部表示,实施《指南》原则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5月29日今日早报)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多家长的共识。学前教育迎合了这些家长的心理需要,虽然都知道不利于孩子成长,但是为了将来,牺牲童年也是可以的。基于对儿童情商的保护,教育部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作出了“6岁会10以内加减”具体规定。表面上看,这项即将付出实施的管理措施是个不错的选项,可是,深究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不过是画饼充饥,它仅仅是为了应付有识之士的呼吁,却很难根除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道理很简单,学前教育并没有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管理和约束是力不从心的。幼儿园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进行怎样的教育?完全是校方说了算。而校方完全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调整自己的办学理念,而不必对教育部门负什么责。从家长的角度看,让孩子参加什么样的学校,那是他们的自由。就算强迫了孩子学习小学的知识,对孩子产生的伤害是隐性的,算不上虐待吧?不能用《未成年人保护法》来约束家长吧?

  既约束不了幼儿园,也约束不了家长,那么,这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岂不是花瓶吗?其实,大家不难发现,小学化程度高的幼儿园,都集中在小学名校资源高度集中的大中城市,孩子的“智商”高,不单是父母显摆的资格,更多地担当了挤进名校的功能。通俗一点说,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小学应试教育的预演。因此,教育部应该专门针对小学入学选拔出台管理文件,强制他们不得按“知识”选拔。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改善学前教育的恶性循环。

上一篇:高考零分作文的迷思
下一篇: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答案汇总:语文数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