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父母说过几次“不”?德国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让国内家长困惑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2-12-29
手机版

  东西方因为资源、思想意识、就业形势等多种原因,造成了培养模式上的诸多不同。其实无论国内、国外,普通家庭培养后代,都是为他们的立足做准备。

  但是两者在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上,差别似乎比很多人想象中更大。上了岁数的朋友可能会记得,有部很老的电视剧,讲了一位中国保姆视角下,外国家庭的教育方式。即使到现在,这种思维的差异和碰撞也真实存在。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们思维的开拓,很多家庭会选择移居到海外工作和生活。有位宝妈身在德国。虽然家长本身也读过书、对国外的习惯有所了解,但是子女真正入学后,很多现象还是更新了她的认知。

  

  家庭作业是很常见的学习形式,国内的同学通常是书面作业,或者老师会让大家给父母洗脚、捶背之类的,表达出孝顺的美德。

  可是德国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却有点新奇,老师布置的主题居然是:这周你跟父母说过几次“不”?原来,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是关于学习“拒绝”。

  在他们看来,学会服从很简单,可是学会说“不”却未必很容易。老师举了几个例子,让同学们意识到自己有时会不由自主地被别人的思维干扰。

  

  为了训练他们的独立意识和拒绝的能力,老师让大家先从家庭成员开始练习,鼓励他们跟家长说“不”。下周会继续在课堂找学生分享自己如何拒绝的经验。

  跟父母说“不”?这样的家庭作业让中国家长觉得意外。因为在我们的认知里,培养听话的孩子,几乎可以说是公认的标准。

  顺从家长意愿的学生,往往会被视为懂事,能得到长辈和老师的夸奖。为何德国的教育方式,反而鼓励学生叛逆?大部分国内家长可能最不希望听到的就是子女说“不”。

  

  原来,在德国的教育体系中,小学阶段相对分数而言,他们更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对世界的认知,以及跟外界的相处方法。

  集体生活中既要有服从性,也要有独立的判断力和对自我价值的清晰认知,否则就算成为“听话”的人,也只是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

  那里的老师很早就会告诉学生,别人不可以强迫自己的意愿,包括自己的父母。比如,上学时母亲想让你穿红色裤子,但你可以选择穿黄色。

  

  还有比较典型的就是,那里不会要求学生们“大的谦让小的”。自己的玩具,家长没有资格要求让给亲戚家的孩子玩。

  如果东西没有归属,而几个学生都想要,那么他们普遍采用的是比赛的方式,最后奖励给最优秀的那个。这样才比较公平,也教会学生要凭实力得到回报,而不是道德上要求别人谦让。

  这跟我们的“孔融让梨”形成鲜明对比,原来这样经典的教育典故,海外的老师和家长确实认为是反面例子。要求学生只顾他人的感受和家长的面子,多半培养出压抑的性格。

  

  对比之下,两种教育思维属实有很大差异。不少网友看后直言,很羡慕德国家长和老师的培养思维,这显然更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长大估计也更容易成为一个公正、有责任心、尊重他人的成年人。反之,我们总是站在家长的视角去压制子女合理的需要,没有将他们视为平等的角色。

  就像争论时,西方家庭不会认为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很严重的“错误”。而我们的家长往往关注的重点不是谁更有道理,“顶嘴”这个词侧面反映着不平等的关系。

  

  其实教导学生听话,这本身没有问题。在成长过程中,学生的错误需要及时纠正,溺爱只会带来隐患。但是很多家长误解了“听话”的含义。

  光是教子女学习服从,这绝非好的培养方式。因为顺从,只是代表一个人做事按照别人的期望。但谁能保证“别人的期望”都是对的和善意的?

  过度顺从、不会拒绝的学生,意味着以后在学校和职场都容易成为被别人控制的对象。真正的听话,是指懂得了道理,认为家长的指示更有利于自己,所以主动选择听从。

  【话题】你喜欢德国的教育方式吗? #教育讲学人#

  举报/反馈

上一篇:放开前和放开后
下一篇:原创小学生《自我介绍》作文这样写才能得高分,有特色,过目不忘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