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作为《中国青年报》的一名年轻读者,我虽与她接触的时间不长,但不管是在大学读书时,还是在参加工作之后,我都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比如怎样排解消极情绪、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尽快适应职场,等等。五年来,《中国青年报》就像是我的精神导师,陪伴着我成长。在此,我要真诚地对她说一声“谢谢”!
上大学时,《中国青年报》是我的精神导师
我是2003年上的大学,主修汉语言文学专业。我很喜欢看报纸,每次去图书馆,首先要读的就是《中国青年报》,因为她是办给青年朋友看的,上面有最新鲜的气息,最新奇的现象,最新锐的观点,读起来十分过瘾,并且可以从中捕捉很多有用的信息。
2004年上学期,教我们写作课的周探科老师有一堂课专门讲新闻的标题。那堂课非常精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周老师说,去图书馆随便翻一翻《中国青年报》,你们就会发现上面的标题非常精粹,言简意赅,赏心悦目。他还列举了一段材料要我们拟标题,大意是:某班的几个学生上课时不听话,闹哄哄的,影响了课堂秩序,老师竟然用胶布把那几个学生的嘴巴给封了起来,引发了社会上广泛的争议。
我首先站起来,拟了一个标题:学生上课不听话,老师胶布封其嘴。周老师高兴地说,基本上差不多了,就这个意思!接着,其他同学也说出了自己的标题。最后,周老师公布了报纸的原标题:学生上课叫喳喳,老师胶布封嘴巴。真绝!既精妙地概括了新闻事实,又做到了音韵和谐流畅,实在是功力深厚。
从那以后,我就更加关注《中国青年报》,心想如果能在上面发表一篇文章那该有多好啊。2006年年初,我做了一个大学生宿舍文化方面的问卷调查,完成了一万多字的调查
报告,“自我感觉良好”。我知道《中国青年报》有“青年调查”这个栏目,于是就跟朋友吹牛说,我一定要把这个调查报告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是年轻气盛,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写得并不好。
2006年4月,我还真的“青年调查”栏目打了电话。是成梅老师接的。她听了我说的这个调查报告,觉得不错,要我把电子稿发给她。但发过去还没有半个小时,我又打电话过去催,也不管她忙不忙。成梅老师没有因为我的不礼貌而拒绝,而是很快给我提出了修改意见,并且特别负责任,给我打电话、发邮件,指导我进行修改。可是,改了三四次后,我有点不耐烦了,也有些心灰意冷,已经很好了,为什么还不满意呢?最后,还是成梅老师亲自出马,费了很大劲,终于把稿子改好了,题目为《大学宿舍管理人性化一点不好吗?》,发表在2006年5月8日第二版“青年调查”栏目。之后,《三湘都市报》等报纸和网站还进行电影盒子了转载。
第一次上《中国青年报》这样国家级的报纸,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在朋友们面前拽了很长一段时间。当然,我必须对成梅老师说声“谢谢”,如果没有她的悉心指导和热心帮忙,那我的牛皮可就要吹破了。后来,在她的鼓励下,我把那个调查报告做了一些补充,于2006年年底获得了湖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记者节新闻类作品一等奖(注:题目是《倡导寝室文化,营造和谐氛围》)。
每当我回忆起大学生活,总能很快想到我的精神导师《中国青年报》,是她让我在上大学时过得很充实,成长得比较快,谢谢!
参加工作后,《中国青年报》成了我的参考书
2007年5月,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演讲与口才》当编辑。干了编辑这一行,才知道修改稿件其实是件挺麻烦的事,因为不管文章好坏,总得符合报刊风格才行。由此可以想见,当年成梅老师为我的稿件费了多少心血。
《演讲与口才》是青年类杂志,主要读者群有军人、大学生、公务员、教师等,和《中国青年报》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领导经常对我们说,办杂志不得不看《中国青年报》,因为她政策导向正确,指导性强,提供了最前沿、最丰富的讯息,是策划选题、编辑稿件的指南,这么多年来,像职场、交际、部队、高校等栏目的选题、材料、观点、语言,很多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青年报》上来的,建议大家要把《中国青年报》当作参考书一样看。
因此,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中青在线”网站,浏览上面的内容,并且认真学习和研究了《中国青年报》的“屋檐下”“青春热线”“军事周刊”等栏目,包括文章的内容、形式、材料,都有所创新。
比如说,2007年8月10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登了《校园里走出一批“播火者”》,介绍的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科学发展观讲师团20名成员的先进事迹,非常有价值。因为《演讲与口才》杂志设有“军人口才”“部队专辑”等栏目,部队官兵又是主要读者群之一,所以我立即给《中国青年报》总编室打电话,要来了那篇文章的通讯员严满伟的联系方式,并与之沟通。后来,严满伟给我推荐了一名学员邓佑标负责组稿。经过半年的斟酌与反复修改,终于形成了四篇文章,以“部队高校专辑”的形式发表在《演讲与口才》的第8期,图文并茂,获得了广大读者尤其是部队官兵的好评。
还有,2008年1月25日《中国青年报》的“军事周刊”栏目刊登了《风清气正的好环境是如何创造的》,介绍的是无锡军分区党委抓廉政建设的情况。其中,政委讲的话非常深刻,兵味儿很浓,并且材料真实、鲜活。我立刻把“中青网”上的材料发给了一个部队的作者,他很快写出一篇“军人口才”的文章《正气的话,坚决地说》,发表在《演讲与口才》2008年第6期上,获得了读者的好评。
当然,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不一一列举。总之,不管以后在哪里工作,也不管做什么样的工作,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关注《中国青年报》,从中汲取营养,领略起精髓。同时,我也希望《中国青年报》越办越好,给青年朋友以正确的人生导向和精神指引,让更多的人获益。最后,我要真诚地对《中国青年报》说一声“谢谢”!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
- 澳洲传媒专业分类
- 均胜电子获“蔚来质量卓越合作伙伴”奖
- 温差12℃!菏泽天气马上反转!
- 山东这三个家族进入2023胡润百富榜前100名
- 永定区:百舸争流绽芬芳 体育赛课促成长
- 花钱就能免试读博士?马鞍山一女硕士被骗12万元
- 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魅力何在?海珠服装产业链转移考察团二次走进新塘
- 九九重阳 孝润童心 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开展重阳节主题活动
- 浪潮信息业绩失速股价受挫 国内算力景气度提升有望打开增量
- 凌晨三点上岗接驳,烟台公交集团顺利“跑完”烟台马拉松
- 中航大探索定向就业招生新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
-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课程体系的逻辑与策略
- 自考本科需要考多久?
- 郑州都市圈建设迈入新阶段 中原出“圈”再出发
- 行政人员“卡壳”高校教师资格证 职业晋升瓶颈待解
- 起猛了!这是“银角大王”在上课吧
- 物业服务哪家强?来普陀这场比武练兵中找答案
- 战火下加沙一大学的助教:在炮火中开设中文班,缓解孩子们的恐惧
- 原创世界羽联最新排名 翁泓阳上升三位
- 哈六中被授予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优秀生源基地”
- 山西聚焦“百亿工程”目标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 全力打赢重点产业链攻坚战
- 大专学历可以直接报考中级会计师吗?
- 13国官员学者共议新时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金华周记(2023.9.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