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 文言文详细注解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1-10
手机版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 ,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 ~4题 。

  材料一: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

  【注】宜阳:韩国的一个都城。

  周赧王:姬姓,名延,战国时期周朝第37任君主。时周已分东周、西周两小国。赧王名为天子,实寄居于西周。西周武公尽献其地于秦,王亦卒,周王朝亡。在位五十九年。相传赧王负债于民,因逃债避居宫内台上,周人称其台为“逃债台”,债台高筑的成语即由此而来。

  赵累:战国时周赧王的一个大臣,《东周策》里多次提到过他此人深谋远虑。

  拔:攻取,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拔数城。

  翻译: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城,周赧王对大臣赵累说:“你认为这次战事会怎样?”赵累回答说:“宜阳必定会被秦国攻破。”

  君曰:“宜阳城方(方圆)八里,材士(勇武之士)十万,粟支(支用)数年,公仲①之军二十万,景翠以(率领)楚之众,临山而救之(代指宜阳),秦必无功。”

  【注】公仲:韩国相国,又称公仲侈、韩公仲。

  景翠:又称为景痤,生卒年不详,战国中期楚国重要将领。

  翻译:赧王说:“宜阳方圆入里,英勇善战的士兵十万,粮食足以支用好几年:(在宜阳附近)有韩相国公仲的军队二十万,还有景翠率领的楚国的军队,依山扎塞相机援救宜阳,秦国一定不会有收获。”

  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表假设)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

  【注】羁旅:寄居秦国。

  周公旦:西周政治家。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

  削迹:本指削除车迹或消踪匿迹,后引申为不被任用或隐居。这里是不被任用的意思。

  翻译:赵累回答说:“秦將甘茂,是寄居在秦国的人,攻打宜阳如果能建立功勋,那么他就成了秦国的周公旦:如采攻不下宜阳,那么他就不能在秦国站住脚。秦王(秦武王)不听群臣父兄们的建议去攻打宜阳,如果攻不下宜阳,秦王会感到耻辱。所以我说能够攻下宜阳。”

  君曰:“子为(替)寡人谋,且奈何?”对日:“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疲惫)也,必以宝事(侍奉,献给)公;公仲慕(思慕,感激)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全部献出)其宝。’”

  【注】执圭:先秦楚国爵位名。圭以区分爵位等级,使执圭而朝,故名。

  柱国:中国古代官名。战国楚置,时立覆军杀将有战功者为上柱国。

  翻译:周赧王说:“那么你替我谋划一下,该怎么办呢?”赵累回答说:“请您对景翠说:‘你的爵位已经达到执圭,你的官职已经是上柱国,即使打了胜仗,官爵也不可能再升了:但如果不取胜,就必定是死罪。不如避开秦兵援助宜阳。(等秦国攻下宜阳),你再出兵,秦国担心你趁他疲惫时进攻他,就一定会拿出宝物贿赂你,公仲认为你是为了他韩国去攻打秦国,也一定会拿出所有宝物送给你。”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立即)效(献出)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感恩;感激)东周。

  【注】煮栆,古邑名。战国魏地。在今山东省东明县南。

  翻译:秦军攻陷宜阳以后,楚将景翠果真出兵了。秦国害怕,赶紧献出煮枣城。韩国果然也献出贵重的宝物。景翠从素国得到了煮枣城,从韩国得到了宝物,因而感激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一》)

  

  材料二:

  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日:“寡人闻韩侈巧士(聪明之人)也,习(熟习)诸侯事,殆(大概)能自免(自求避灾免患)也。为(因为)其必免,吾欲先据(据守)之(宜阳)以(表目的,来)加(更加)德(感激)焉。”

  翻译:秦军攻打韩国的宜阳。楚怀王对陈轸说:“我听说韩国国相仲侈是个聪明能干的人,熟悉诸侯间的事情,大概能够避免宜阳的危亡。因为他一定能避免宜阳的危亡,所以我想先替他据守宜阳,以此使他们更加感激我们。”

  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以韩侈之知(通“智”,智慧),于此(指宜阳)困矣。今山泽之兽,无黠(狡猾)于(比)麋,麋知猎者张罔(同“网),前(前来)而驱己也,因还走(返身而走,调过头来)而冒人(顶人),至数(多次)。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翻译:陈轸回答说:“放弃这种想法,大王不要据守宜阳。凭韩相公仲侈的智慧,在宜阳陷入了困境。如今山泽中的野兽,没有比麋鹿更狡猾的。麋鹿知道猎人张开大网,要前来把它赶到网里去,于是它调过头跑来顶人,这样经过许多次。猎人了解了它的狡诈习性,举着网伪装前进,麋鹿因此被捕获了。

  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假装)举罔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

  翻译:如今诸侯明知道这里有许多狡诈的伎俩,举着网伪装前进的人一定很多。放弃这种打算,大王不要据守宜阳。韩侈的聪明才智,在这里陷入困境了。”楚怀王听了他的话,宜阳果然被秦军占领。陈轸预先已经料到这个结果了。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三》)

  

  材料三:

  甘茂攻宜阳,三鼓(擂鼓)之(音节助词)而卒(士兵)不上(上阵打仗)。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兵法),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漂泊他乡)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使亲王高兴)。

  翻译:甘茂攻打宜阳,擂罢了三通鼓,而士兵仍然不肯冲锋上阵。秦国的右将军尉对他说:“您不用兵法指挥士兵作战,一定会陷入严重的困境。”甘茂说:“我客居秦国而能当上丞相的原因,是我用攻下宜阳来引得秦王高兴。

  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阻挠)我于内(在朝廷之内),而公仲以韩穷(使···无路可走)我于外,是(这样)无茂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表假设)不可下,因(趁此)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增加在)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翻译:现在攻打宜阳如果不能攻下它,在内有公孙衍阻挠(毁败)我,在外有韩公仲用韩国的力量来使我窘迫,这就使我没有立功之日了!。请让我明天再击鼓进军,如果再攻不下,就把宜阳城郊作为我的葬身之地吧。”于是他拿出自己的钱财加在公家的赏金里。第二天击鼓进军,宜阳被攻克。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公仲:韩国相国,又称公仲侈、韩公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

  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B.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

  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C.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

  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D.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

  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公旦,即姬旦,周文王之子,“三王”之一,留下“周公吐哺”的佳话

  B.圭,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等典礼时拿的玉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

  C.三鼓,文中“三鼓之”与《曹刿论战》中“齐人三鼓”都是“击三次鼓”之意。

  D.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即外城。后来城郭多指城邑和城市。

  解析:三王,夏、商、周三朝的第一位帝王禹、汤、周文王(姬昌)以及周朝第二位帝王周武王(姬发)的合称。三王常和五帝并称“五帝三王”,也常和尧、舜并称“二帝三王”,加上三皇合称“三皇五帝三王”。例如,李斯《谏逐客书》:“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东周国君认为宜阳内有英勇的士兵、充足的粮草,外有依山扎

  寨相机援救的楚军,秦国一定会无功而返。

  B.秦韩宜阳之战,楚王意欲先为韩据守宜阳以施恩于韩,陈轸却劝说楚王放弃这一打

  算,事实证明了陈轸的先知。

  C.赵累劝说楚国大将景翠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恰当时机出兵宜阳,既令秦国害怕,又

  得韩国感激,最终从两国获利。

  D.甘茂作为宜阳之役的秦军主帅,面对困境,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拿出自己的

  钱财加在公家的赏金里。

  解析:不是赵累劝说的楚国大将景翠,而是他给周王提供的建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

  (1)我听说韩国国相仲侈是个聪明能干的人,熟悉诸侯间的事情,大概能够避免宜阳的危亡。("习""始"各1分,大意2分)

  (2)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

  (2)现在攻打宜阳如果不能攻下它,在内有公孙衍阻挠(毁败)我,在外有韩公仲用韩国的力量来使我窘迫。("拔""穷"各1分,大意2分)

  14.请根据材料 ,简要概括秦国最终攻下宜阳的原因 。 (3分)

  ①秦国君臣同心,求胜意志强。②韩国相国韩仲侈的狡诈多智被诸侯识破。③其他诸侯各国如楚国、东周持观望态度。(每点1分,共3分)

  

上一篇:2022年重庆成人高考招生录取本科批次征集志愿时间
下一篇:2021年最新,大学生开学必备物品清单大全!大一新生必看!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