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物探探探”特别专访|汉陵考古队队长马永嬴:建议依托霸陵建考古遗址公园或博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1-14
手机版

  汉代遗址在关中,除了都城还有帝陵。在西汉帝陵中,霸陵应该说是最特别,也是最晚被确认发现的一个。2021年12月14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传出重大考古消息:确定西安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而非史料记载的凤凰嘴下。如今距这个消息的发布时间还不足一年。

  IMG_1301(ys).JPG

  霸陵出土的文物和汉长安城有何关联?它们包含了哪些文化基因?对于认识中华文明有什么新的启发?站在中国考古新百年的新起点,做为一名考古人对未来有何期许?近日,在实地走访汉长城未央宫和长乐宫遗址之后,华商报记者到白鹿原考古基地专访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队长马永嬴。

  mmexport1669110661183.jpg

  霸陵位置的确定,是中国古代帝陵研究的重大突破

  华商报:您所负责的考古遗址有哪些突破?

  马永嬴:今年刚好是我从事考古工作30年。在我主持和参加过的项目中,汉文帝霸陵应该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项目。2021年底,霸陵真正的位置被确定下来了。霸陵位置搞错是元代的文献,离现在700多年了。实际上之前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不清楚了。所以有媒体报道说,这一发现揭开了千年之谜。

  图1 白鹿原西部地三维形图.jpg

  △白鹿原西部三维地形图

  凤凰嘴.jpg

  △凤凰嘴地形

  屏幕截图 2022-11-26 203452.jpg

  △元代文献的错误记载

  图6 江村大墓1号发掘点远景.jpg

  △江村大墓1号发掘点远景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史书记载说霸陵在凤凰嘴,所以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了凤凰嘴,把他真正的陵墓给遗漏了,这就造成了2001年的时候江村大墓也就是汉文帝的陵墓被盗。这次找到真正的位置,文物遗址本体的保护就有了重点和目标。

  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在西汉帝陵的研究乃至中国古代帝陵的研究中,应该是一个重大突破。因为汉文帝霸陵是西汉帝陵发展演变的关键时期。之前的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和之后的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及后边的西汉帝陵相比,形制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中间有一个缺环。而这次考古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确定了霸陵,然后以此为基础搞清楚了整个霸陵的形制布局,弥补了西汉帝陵发展演变的关键环节。

  霸陵是双重陵园,一百多座外藏坑围着帝陵转了一圈

  江村大墓15号外藏坑发掘现场讨论.jpg

  △江村大墓15号外藏坑发掘现场讨论

  华商报:霸陵遗址包含了哪些文化基因?

  马永嬴:古代国家的象征,一个是都城,另一个是帝陵。帝陵为什么也象征国家?因为在古人思想观念中认为有所谓的阴间,灵魂还要继续生活,灵魂不灭,这就造成了古代讲究“事死如事生”。阴间的生活咱们活人是不知道的,所以他们都是比照阳世间的生活来推测。古人讲究孝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孝道,对自己的父母要孝敬。在灵魂观念强烈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就是要厚葬,让先人们生活无虑,给予很大的财富。这是一般人的追求,只要求物质方面的满足。但皇帝除了物质方面的要求之外,还有政治诉求。简单讲就是,我生前当皇帝,死后我还要当皇帝。怎么当呢?除了陪葬大量的奇珍异宝来满足其生活所需之外,还建了一个地下王朝。这个地下王朝就是通过那些外藏坑来象征的。像秦兵马俑坑、汉阳陵在主墓葬之外埋陪葬品的那些坑,都是外藏坑。外藏坑里不仅仅埋藏的是生活用品,我们在外藏坑里还清理发现了官印。官印在古代非常重要,是官署的象征。这说明外藏坑不仅是埋藏陪葬品的,还有着政治象征意义,它象征的是地下官署。皇帝通过用外藏坑来象征三公九卿这些官署部门,营造了一个地下王朝。

  图14 江村大墓K27出土一组印章.jpg

  △霸陵K27外藏坑出土的一组印章

  图2 江村大墓北侧石围界.jpg

  △汉文帝陵墓北侧石围界

  图3 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外围夯墙遗址.jpg

  △汉文帝陵与窦皇后陵外围夯墙遗址

  屏幕截图 2022-11-26 204530.jpg

  △一百多座外藏坑围着汉文帝陵墓向心式布局,陵墓周围有一圈石围界

  屏幕截图 2022-11-26 204740.jpg

  △汉文帝陵墓和窦皇后陵墓位置关系

  屏幕截图 2022-11-26 204319.jpg

  △汉文帝霸陵是西汉帝陵发展演变的关键时期

  我们发现霸陵的形制是双重陵园。文帝的父兄高祖长陵、惠帝安陵都是一个陵园。当时实行的是皇帝皇后同茔异穴合葬,就是葬在一块墓地里,但一人修一个墓穴,不在一个陵底下。在两人的陵墓外围有一个大的陵园,只有一道陵园的墙。而汉文帝霸陵首次出现了双重陵园。汉文帝自己的陵周围,用卵石平平地铺了一个界限,是方的,400多米,跟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的尺寸都差不多。而在皇帝、皇后的陵园之外,还有一个大的陵园。所以和他父兄的陵墓相比,是在一个大陵园的基础上,皇帝的陵墓周围又增加了一个小陵园,而这个陵园仅仅是象征性的。这是啥意思呢?这是在强调皇帝的中心地位。另外长陵、安陵的外藏坑从现在的平面布局来看相对比较凌乱,但在汉文帝霸陵这儿,帝陵周围所有的外藏坑都是围绕帝陵向心式布局,一百多座象征着官署机构的外藏坑围着帝陵转了一圈,很显然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

  西汉从文帝起,整个转向中华帝国德治仁政时期

  华商报:霸陵遗址对认识中华文明有什么新的启发?

  马永嬴:从文化意义来讲,秦始皇时开创了统一帝国基本的组织模式,即行政模式是郡县制。但秦朝因为推行严刑峻法,导致二世而亡。统一的秦帝国实际上只存在了十五年,很快就崩溃了。因为秦朝比较苛暴的统治,造成了老百姓对统一的一种误解,认为统一没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好处,所以他们对统一并不认同。非常明显的就是秦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有一段倒退时期,这就是楚汉战争时期。当时项羽军事实力最为强大,所以是他主宰天下。他没有继承秦始皇统一帝国的架构,而是分封了十八路诸侯,连他是十九路,整个恢复到了分封制。分封带来的后果是什么?那就是战火频发,诸侯之间相互兼并,老百姓生灵涂炭。因此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老百姓生活要幸福,首先必须没有战乱,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整个社会才能安定下来。

  老百姓真正认同统一的帝国,实际上是汉朝。所以我认为,汉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被严重低估了。毛主席曾经讲过,百代皆行秦政制。现在虽然咱们叫省叫县,实际跟那时候的架构是一样的,这都是秦始皇时创立的。但问题是秦政制是怎么传下来的?是汉人经过改造、完善之后传下来的。周代的时候讲的是礼,就是礼乐文化。礼是引导人往好的方面来发展,但有些人不往好的方面发展怎么办?后来秦朝就出现了法治,法治是最底线,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但是有点太不近人情,太残酷了。到了汉代,把秦帝国整个政治架构,包括法制和礼乐文化继承下来后,进行了综合。正像西汉中期汉宣帝讲的“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这个霸呢,实际上就是法家那一套;王道,就是儒家这一套。综合之后,实行的是仁政。体现得最为突出的,就是文景时期和汉武帝时期。

  图10 江村大墓K27 出土的刑徒俑.jpg

  △霸陵K27外藏坑出土的刑徒俑

  文帝时期的典型特征就是实行仁政。他减轻赋税、减轻劳役、废除肉刑,他提倡节俭,躬行孝道,对他母亲很孝敬,是唯一入二十四孝的古代帝王。同时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他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是加强皇权抑制丞相的权力,另外是削弱诸侯王势力,这些实际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汉文帝探索出了中华早期帝国的一种另外的统治方式。文景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发展高峰,分裂因素被逐一消灭掉,国家越来越稳定,整个西汉时期的社会得到长足发展,所以同时也是老百姓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时期。当时社会非常富裕,司马迁在《史记》里不吝辞色地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都是汉文帝实行积极的社会政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汉文帝的统治也被后世誉为“千古仁政”。我觉得,西汉从文帝时期整个转向了中华帝国德治仁政的时期,这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华文化的因素。

  依托霸陵遗址,应该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或博物馆

  屏幕截图 2022-11-26 200428.jpg

  图9 江村大墓K15 出土的部分彩绘着衣式陶俑.jpg

  △霸陵K15外藏坑出土的部分彩绘着衣式陶俑

  华商报:对于霸陵的保护和利用您有何建议?

  马永嬴:霸陵的发掘成果非常丰富。汉文帝本人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值得敬仰的仁政皇帝。难能可贵的是,汉文帝当年实施的那些积极的政策、提倡的那些观念,在霸陵遗址、出土文物和实物资料中都能体现出来。

  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就体现在汉文帝霸陵以皇帝陵墓为中心,象征三公九卿的陪葬坑都围绕在皇帝身边这样的情形。他的陵墓为啥搞错了?就是因为他为了节俭不起封土。史书记载说是他临终时有遗诏要求“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意思就是霸陵不要起封土。按照西汉当时皇帝的葬制,地面要有高大的封土,据测算有30万立方米。当时没有工程机械,都是手工劳动,据计算需耗费30万个劳动日。所以这个措施节省了大量的劳力和财力。另外他还要求“霸陵陪葬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就是用陶器陪葬就行了,为了节俭不能陪葬贵金属。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证明了这一点。他的外藏坑里是大量的陶俑,和大量的陶盆、陶罐等生活器皿。铜器不但非常少,而且体型非常小,都是模型器。

  屏幕截图 2022-11-26 205244.jpg

  △薄太后南陵外藏坑出土的金器

  图14 南陵外藏坑出土银器.jpg

  △薄太后南陵外藏坑出土的银器

  图22 南陵K2出土的车轮及车马器遗迹.jpg

  △薄太后南陵K2外藏坑出土的车轮及车马器遗迹

  但后来我们发现,汉文帝母亲薄太后南陵发掘的三座外藏坑,陪葬物品非常丰富,而且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器。尽管他比母亲早去世两年,最后埋葬薄太后的是汉景帝,但帝陵都是生前修的,薄太后的陵应该比汉文帝的陵修得还早,其陵墓的形制布局包括陪葬品的准备,应该都是汉文帝手里已经设计好的。作为两千多年前一个封建国家的帝王,他能对自己严格要求,却给母亲陪葬大量珍贵的东西,这体现的是他的孝道。

  霸陵这么好的文化资源,又代表了我们很多优秀的古代传统文化,所以我觉得应该建设一个考古遗址公园或博物馆,把我们发掘出来的这些文物让普通的民众老百姓来参观,领略它背后隐含的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相关规划。作为考古单位,我们的职责是做好发掘和研究,把文物修复保护好,为遗址公园或博物馆的建设奠定基础。至于遗址公园或博物馆的建设,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考古工作者除了做研究,还应做好对历史文化的阐释

  驻场专家现场指导发掘 (3).jpg

  △霸陵考古过程中驻场专家现场指导发掘

  华商报: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提到,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您认为未来在考古工作中可以有哪些尝试,来更好地讲好中国考古故事?

  马永嬴:世界上几大古文明,绝大部分都已中断。虽然当时创造的文化非常辉煌,但没能延续下来。而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没有断裂的,文化一直在传承着。所以中华文明的文化具有强大实力,单单从五千年不断裂的中华文明来讲,我觉得都足以支撑我们中华文化的复兴。我们不断裂的文明其中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我们的二十四史。司马迁修《史记》已追溯到黄帝时期。后来一直到清代,每个王朝的官署都会组织专门的学者修撰上个王朝的史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所以二十四史一直没有断裂。

  但咱们的史书框架齐备、缺乏细节。从人来讲,史书是帝王将相的家传、自传;从事件来讲,关注的是政治、军事大事。《左传》里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其实在古代,祀就是政治,谁能祭祀就是正统,戎则是军事。所以咱们的史书只注重政治和军事大事,对其他的方面不是很关注。包括文化、科技、民俗,这些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的大事情时会提,如果不涉及可能就不会专门去记,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缺陷。

  而考古刚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习近平总书记说,考古工作“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好多史书里边没有记载到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实物,经过研究之后,能够丰富历史上很多的细节。比方说,霸陵这次发掘出现了一个做得非常精致的铜齿轮。让人难以想象,在当时没有车床的情况下,怎么做出这样一个东西?这对科技史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料。它说明古代中国不光在人文伦理方面、政治文化方面比较先进,其实在工程科技、自然科学以及科技发展方面也很先进。

  图11 江村大墓K27出土铜齿轮、铜构件.jpg

  △霸陵K27外藏坑出土的铜齿轮、铜构件

  西方现在因为各种原因,有些人对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提出质疑,比方说我们讲夏商周三代,在夏代我们就进入文明时期了。但好多西方学者不承认,说你的夏代没有实物资料。为什么咱们有夏商周断代工程、文明探源工程?那就是要找这个证据。只有通过考古找到这些更长的文化和文明的实物证据后,不用多说,实物证据就在那摆着,你不承认都不行。所以考古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个人理解,考古工作不仅仅是一种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说,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我个人理解,考古工作除了对历史文化研究有补充深化作用之外,还要服务当下社会,这个非常重要。怎么服务呢?我觉得,能够体现我们中华文明某一方面或者整个情况的重要遗址、大遗址,考古工作不能仅仅是发掘完、研究完之后就放在象牙塔,只是行内的学者孤芳自赏,而应该让它变成大众文化的一种大餐。最起码要依托遗址建立博物馆或遗址公园。要传播也好,要实证也好,要展示也好,最基本的是这些东西得让老百姓能看到。

  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除了做研究,还要做阐释。考古发掘成果里边包含的历史文化,要向一般的老百姓通俗地阐释。我觉得这个工作也非常重要。过去我们做考古的觉得发掘完之后遗址回填了,资料提取了,写了考古报告、研究报告,写几篇论文,任务就完成了。我觉得远远没有完成,还应进一步发掘阐释文化,变成大众能够理解的通俗的文化形式,这才能真正地服务社会。我个人多次在央视《百家讲坛》《法律讲堂(文史版)》做讲座,依托的就是我所做的考古成果。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尝试。通过大众媒体,包括抖音、快手等这些更容易传播的快餐文化视频平台去讲正能量的历史文化的东西,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期待借助科技力量,未来的探测设备更高效

  屏幕截图 2022-11-26 195633.jpg

  华商报:站在中国考古学新百年的起点上,您作为考古人对未来有哪些期许?

  马永嬴:过去在央视讲座跟观众互动时,有人说现在高科技上天入海甚至都到太空探索去了,考古还用的是手铲和探铲,没有什么高科技的设备。我觉得,未来有可能的话,在设备上,特别是探测设备上,是不是可以结合一些高科技设备来提高效率,另外也可增加准确度。手工探铲效率太低,费工费力费时间,另外这种机械的穿孔弄不好打到文物上面,就对文物就会造成伤害。

  凤凰嘴勘探.jpg

  △凤凰嘴勘探,这是使用传统探铲在勘探

  屏幕截图 2022-11-26 203638.jpg

  △凤凰嘴勘探时使用的高科技探测设备

  工作照 (6).jpg

  △霸陵考古工作队合影

  这次霸陵考古在凤凰嘴探索的时候,除了传统的探铲打孔之外,我们还联系了陕西省地矿集团,他们派出了一个工作团队,采用了地波仪、高密度电阻法,还有测氡仪等高科技探测设备、探测技术来做了辅助探测,效果很好。所以在现在这个阶段,探铲打孔和先进的探测设备,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互补关系。我希望将来探测设备能更先进,不需要再用手工打孔,直接用设备探了以后就能掌握地下的情况,而且比现在找得更准。

  当然,考古是一门科学,它有严格的操作规程。考古学的两大基础理论,首先是地层学,那就是一层一层地挖。出土文物以后,再通过类型学来对比,来判断它的早晚关系等等。这些当然是没啥说的。考古工作规程还要求绝对不允许使用机械设备,我们也一直都是这样贯彻的。但说实话,以前的工程机械设备傻大笨粗,使用这些东西就会破坏一些小的遗迹。但现在有的小型工程设备非常灵巧,引进来之后如果操作得当,不至于危害文物遗址的完整性,同时会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有些考古操作规程也可以根据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做一下调整。

  华商报记者 李明 马虎振/文 雷伟文/图(考古资料照片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部分用图系省考古院提供的专题纪录片视频截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软科排名」四川27所专升本院校上榜!实力强竞争大
下一篇:211天津医科大学,2022年多省暴跌的原因,找到了!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