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99分男孩被质问“怎么没满分?”:满眼分数的父母,孩子难有出息
孩子考了99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前两天,江苏淮安一个男孩考试考了99分,满心欢喜的回去告诉父母,没想到得到的回应却是:“还有一分到哪里去了?”
男孩终于忍不住崩溃控诉:
“每次我考99分,你们都问我那1分是哪扣的,是不是粗心大意,从来没在意过我考得有多好!”
看完男孩的控诉,网友们心疼不已。
孩子付出了努力考到了99分,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却没得到父母的肯定,该多么伤心。
但是反过来想想,我们很多父母都是如此:
总是先看到分数,而看不到孩子的努力;
总是先看到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而看不到孩子有进步的地方。
分数固然重要,但分数背后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压力和无助也同样重要。
忽略了这些,很难养出优秀的孩子。
父母满眼是分数,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
“人性的本质是渴望被欣赏,孩子尤其渴望被欣赏。而且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赏。”
然而满眼是分数的父母,很难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更不可能给孩子一句肯定。
那些努力却没被父母肯定的孩子,有的伤心失望,有的破罐子破摔,彻底躺平。
有一个小学同学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都希望能超过他。
上初中后,我们分在不同的班级,刚开始期中期末考试在排行榜上还能看到他的名字,后面却渐渐看不到了。
初三毕业回学校拿东西,刚好在校门口碰到了他,我问他考得怎么样,他略微尴尬地笑着说:
“考得不怎么样,可能高中都上不了。”
我大为震惊,说到:
“可是你以前成绩很好。”
“是啊,我以前也是名列前茅的,但是我爸妈不这么认为。”
他叹气到。
原来上初中后,同学都很优秀,他再也不能像小学那样一直考第一名,加上初二学业变得更难以后,他的成绩就有些波动。
对此,他加倍努力,下课后找老师解题,早上早起背英语单词,晚自习以后回宿舍不断刷题,成绩也有所提升。
但是他的父母却看不到这些,总是指责他:
“为什么这次又没考到前几名?
为什么分数考那么低?”
后来他就觉得没意思,明明自己很努力,换来的却是父母的不理解和谩骂。
看着他谈话间没落的眼神,不禁替他惋惜。
事实上,在文中开头的新闻评论区,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
有人说“不读书伤害的是自己啊”,可是孩子还小,眼里看到的只有父母,如果父母看不见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只会毁掉孩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当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见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好的,比如热情和爱;
当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见,就变成黑色的,比如愤怒、攻击,是破坏性的。”
面对孩子的成绩单,满分的父母会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不及格的父母只会看到分数。
前者的孩子可能考不到满分,但至少是自信和积极进取的,后者的孩子即使能考到满分,最后也会被不理解挫伤,被压力压垮。
父母满眼是分数,看不到孩子的压力和无助
曾经看过一条令人非常心疼的新闻。
河南鹤壁一名初三女孩跳楼自杀,经抢救34天后不幸离世。
女孩的父亲说,女孩平时性格开朗阳光,出事前还和一家人去北京游玩,没有任何异常,平时也很听话懂事,成绩也不错,排名在全校100以内。
然而当女孩的父母打开女孩生前三个月以来的日记时,痛哭不已。
(左右滑动可查看更多)
【2018年11月26日】
“今晚周考了,考试过程中又肚子疼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要不是头疼、胃疼、肚子疼,没有一次正常过,唉……”
“突然想到了小学班主任……唉,时间真的如此之快,我竟然初三了,高中的生活一定会更苦更累。”
【2018年11月30日】
“我也想努力积极向上,但是我做不到。”
“真的很痛苦,没有人知道。”
【2018年12月3日】
“今天晚上就考试了,很担心,很紧张。”
“你还好吗?考试的话没关系吧?.......”
“想死的心却愈发强烈了”
【2018年12月11日】
“今天,没有自残,没有自杀,但自杀的念头迟迟无法离去。”
“今天的姬智慧,你知道吗?你真差劲”
从这些泣血的日记里,字字句句都能感受到这个女孩处在极度崩溃的边缘,甚至她还自己去看了学校的心理医生,然而父母对这一切却一无所知。
为什么很多孩子直到自杀了,父母还说没发现任何征兆?
从《澎湃·美数课》的一项医学调查可以看出些端倪。
通过对11133条小儿精神科的线上问诊数据分析发现,很多家长以学习成绩,作为判断指标。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没有明显下滑,或出现厌学的情况,父母就不会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满眼是分数的父母,永远都看不到孩子的压力和无助,甚至还不断要求孩子考得更好。
而现如今,导致孩子自杀、抑郁的原因,有三分之一都是因为学业压力。
孩子已经伤痕累累,父母却一无所知,这是如今社会最大的悲哀。
分数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别让分数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这样看待孩子的分数
当学历还是社会指挥棒时,让家长不重视分数也不现实。
只不过智慧的父母不会只盯着分数看。
1.先看到努力和进步,再去看失掉的分数
看过一则教育短片,短片中两个孩子刚考完期中考试,哥哥成绩不错,每科都是90多分,弟弟却只考了60分。
当哥哥在餐桌上得意的汇报完自己的成绩后,弟弟低着头,不敢看妈妈。
妈妈拿过成绩单,眉头紧锁,正想要发脾气时,突然想起每个深夜弟弟在书桌前努力学习的样子。
便微笑的说:“你做得很好。”
最后弟弟终于抬起头展开笑容,一家人开心的吃着晚餐。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态度,一个努力勤奋的孩子,如果得到了父母的肯定和鼓励,一定会加倍努力。
就像前不久一则新闻,在爸爸的鼓励下,男孩用三年时间从倒数第一考到全班第一。
因此,面对孩子的分数,不要先看到孩子没考好,而要看到孩子背后的努力和进步,然后帮孩子一起分析如何提升成绩,怎么设置合理的目标,一步一步的达到。
2.不设置考不到的分数,只设置能达到的目标
央视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中,记者问钟华她是怎么抑郁的,钟华说的一段话至今都令人刻骨铭心,她说:
每次考了不错的成绩,母亲不会给出表扬,而是问“那第一是谁啊?第二是谁啊?”
每次都希望我考得更好,但是这个目标完全达不到,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头驴,总是吃不到面前的胡萝卜。
父母应该给孩子看到希望,而不是看到绝望。
理智的父母不会给孩子设置考不到目标分数,而是给孩子适当的期望。
有一位朋友对女儿一直都坚持用“5分期望”教育法。因为他女儿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不可能一步登天。
当女儿考到60分的时候,他就要求女儿下次考到65就行。渐渐的女儿越考越好,终于达到了班级中上水平。
3.不只盯着成绩单的分数,还看到孩子其他能力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曾说:
“虽然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是孩子如果只有分数,恐怕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深以为然。
很多孩子赢了高考,却倒在了大学。
就是因为只关注成绩,其他方面如社交能力、自理能力、抗挫能力都很差,结果因为不适应大学而无法融入,颓废退学。
2016年湖南省理科高考第二名杜青云,以704分的高分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最后却不得不退学。
原因就是进入大学后他发现自己除了会学习,其他什么都不会,而身边的同学不仅比他更会学习,还更懂得怎么和人打交道。
自卑和挫败让他无法适从,渐渐的沉迷网络不可自拔。
分数拔尖的孩子不一定能笑到最后,那些各方面综合能力不错,且潜力和天赋被激发的孩子,说不定还更幸福。
父母千万不要只盯着成绩看,还要懂得发现孩子的天赋和潜力,看到孩子个性、社交、独立方面的能力。
《一百条裙子》中写到:
“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
父母看见什么,孩子就会表现什么。
满眼是分数的父母,养不出积极幸福的孩子。
能看见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压力和无助的父母,才能养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分数可以反映学习问题,但绝非衡量孩子一切的标准。
愿更多孩子被父母看见,共勉。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
- 澳洲传媒专业分类
- 均胜电子获“蔚来质量卓越合作伙伴”奖
- 温差12℃!菏泽天气马上反转!
- 山东这三个家族进入2023胡润百富榜前100名
- 永定区:百舸争流绽芬芳 体育赛课促成长
- 花钱就能免试读博士?马鞍山一女硕士被骗12万元
- 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魅力何在?海珠服装产业链转移考察团二次走进新塘
- 九九重阳 孝润童心 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开展重阳节主题活动
- 浪潮信息业绩失速股价受挫 国内算力景气度提升有望打开增量
- 凌晨三点上岗接驳,烟台公交集团顺利“跑完”烟台马拉松
- 中航大探索定向就业招生新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
-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课程体系的逻辑与策略
- 自考本科需要考多久?
- 郑州都市圈建设迈入新阶段 中原出“圈”再出发
- 行政人员“卡壳”高校教师资格证 职业晋升瓶颈待解
- 起猛了!这是“银角大王”在上课吧
- 物业服务哪家强?来普陀这场比武练兵中找答案
- 战火下加沙一大学的助教:在炮火中开设中文班,缓解孩子们的恐惧
- 原创世界羽联最新排名 翁泓阳上升三位
- 哈六中被授予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优秀生源基地”
- 山西聚焦“百亿工程”目标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 全力打赢重点产业链攻坚战
- 大专学历可以直接报考中级会计师吗?
- 13国官员学者共议新时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金华周记(2023.9.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