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前夕,历史学家白寿彝绥远之行日记解读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1-24
手机版

  

  白寿彝(1909~2000),回族,河南开封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光明日报》创办者之一。编著有《中国交通史》、《中国通史纲要》等。

  1937年7月,白寿彝参加了顾颉刚组织的“西北考察团”(1),到绥远、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对民族、宗教、农田水利等方面进行考察,同时以日记的形式对考察过程进行了记载,后经整理刊行为《绥宁行纪》、《甘青行纪》二书。成为了解当时历史的珍贵史料。

  其中,有关绥远省及省会归绥市(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日记有5篇,今部分摘录登载以飨读者,并尝试进行背景知识解读,以方便读者朋友更好了解当时绥远省及归绥市的相关情况。

  第一篇、七月一日

  大雨中,我随西北考察团北去。初,我误以开车时间为晨七点二十分,我于七点零一分到前门东站,则车已驶出。我急雇汽车赶至西直门站,迎候登车。

  考察团全体团员共九十六人,分为特别及一、二、三、四组,由顾颉刚先生任团长,段绳武(2)先生任副团长。顾先生因病未能参加,全团由段先生率领。我在特别组中,除预备同其余四组随时在绥远各站略加考察外,拟在宁夏作较详细之考察。全组共二十一人,由郝逢泰任主席,予(3)任文书,卜锐新、王乃堂任会计,王底尧、王梦扬任交际(4),王光震、李锐才、魏绍华任行李,曹世华、孙秉钧、于式玉任膳食,邵漪容.李白皑任宿务。本团共有穆斯林七人,除在普通组二人外,余均在特别组。

  九点二十分,车自南口西北行,群山夹道,绿树成荫,景物至为壮丽。十点三十分钟至青龙桥,火车在此有一点三十分钟之停留。我与白亮诚先生、梦扬兄及卜锐新君赴八达岭。由站骑驴至山脚,由山脚沿长城步行,起伏蜿蜒,至为吃力。由长城俯瞰,小溪纵横如织。铁道迂回盘旋于立崖削壁之中,与此名驰世界之万里长城互相交错映照,极显其工程之艰巨。我们安坐车室之中,耳听轮声轧轧,目睹峰峦重重,方知开山建路者之难也。

  车自青龙桥西北行,经怀来宣化以至万全。万全东西有山峙立,卫拱如环,真形势之区也。自万全西南行,经天镇以至大同。由此折向北行,经丰镇以至集宁。自青龙桥至集宁,同车团员渐形熟悉。歌者,谈者,高声纵笑者,极示团体旅行之愉快。至集宁时,已过夜间零点,同人下车宿于省立第二师范(5)。

  第二篇、七月二日

  今留集宁一日,第十三军(6)招待极为周到。同人宿舍,招待人皆预为分组分室。每室窗上贴该室团员名单,各派卫士一人服役,安排极有条理。

  上午游览全城,城垣均用土新筑,沿城垣遍植小杨。下午汤恩伯军长邀全体团员举行阅兵式。汤军长、段先生致词。晚餐时,汤军长及各长官复举行公宴,饭后举行游艺会。考察团同人将来考察成绩如何,不敢预期,而于旅程之中第一次停留地点过蒙渥遇(7),其盛情可感。

  全日几全耗于交际中,自由访问之机会几乎未有。午睡后,闻卜君与卫士问答,据称此地鸦片公行,禁不胜禁,土娼如毛,蒙人中也有操贱业者(8)。

  集宁南门内朝阳街有礼拜寺一所,为三年前所建,有大殿三间,大殿前厦三间,水房(9)三间,阿訇住室三间。阿訇名海德恭,河南人,年五十三岁,来此寺已三年矣。有寺役马明夏,乃归绥人。另有宰牲之下刀师傅马子明,乃明夏之父。寺中无常川(10)收入,阿訇赖零星进款维持生活,每月约得七八元。附近教民,据称约六十余家。以大殿前厦北壁上揭示本年圣忌日捐款之户数计之,当可靠也。

  我与亮诚、征言及达应彻诸君于蒙蒙细雨中来游,应彻为摄影。集宁城西南十余里,在红旗(11)地方亦有礼拜寺一所,但无有正式大殿,仅有房四间,略供极少数人之洗浴礼拜而已。

  

  集宁县车站(方大曾摄

  第三篇、七月三日

  昨夜半离集宁,同人所有行李全交十三军招待人搬运车站,大小多件无遗落。汤军长于车行前,又率各长官到站,殷殷话别。

  天明抵归绥,省府为借宿所于正风中学(12)。同人蒙被大睡,二日来缺欠之睡眠至此得一补偿,香甜极矣。九点出发,游览烈士公园(13)、电灯公司(14)及各机关,走马看花,毫无意味,汽车奔驰中,惟见马路平坦宽敞,道旁树木清新,感觉绥省人士一种干的精神而已。

  烈士公园前有石碑,题曰,“死重泰山”。更进则有纪念碑,题曰“华北军第五十九军阵亡将士纪念碑”,上款题“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月十日”,下款题“绥远民政厅长兼绥远省会公安局长袁庆曾建”(15)。更进则有墓碑,题曰“华北军第五十九军长城阵亡将士公墓”,上款题“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月”,下款题“傅作义敬建”,碑下方为胡适撰钱玄同书之碑文,碑阴(16)则为死者题名。墓碑后为纪念堂,中悬死难将士遗像。纪念碑之空白,墓碑之“长城”,原均作“抗日”,今为磨改(17)。我初至此园,尚无悲感,不过以已死者之阵亡为军人之职分,未死者应有加紧努力而已,及见此数字之磨改,悲愤之情陡然撞击我心。只准我们挨揍,不准我们说话,世界上宁有如此宽容之国家,宁有比此更大之耻辱乎!

  ……(18)

  第四篇、七月四日

  今日,绥远各机关长官来宿所与本团全体谈话。上午来者为民政厅厅长袁庆曾,财政厅厅长李居义(19),建设厅厅长冯曦(20),国民兵

  司令部副司令李大超(21)。袁干练、李质朴、冯沉着、李英武,俱可充分表现其职务上所最需要之精神,予人以良好之印象。本亦约有教育厅厅长阎伟(22),阎因事未到,改派一科长代表,亦因时间关系,惜未得一闻绥省教育之概要情形。下午来者,为垦务总局总办兼绥境蒙政会指导长官公署参赞石华岩(23),地政局局长张钦(24),乡建会主任高伯玉(25)。上午各长官谈话,我皆另有笔录,下午因精神不好,皆未记也。

  晚七点,傅主席宴全体团员于绥远饭店(26),宾主甚欢。宴前,交际组杨先生来告,此次系西餐,对于回教同人饮食情形已加注意。但我等毕竟因出自外人锅灶,仍觉不惯。仅食面包、果酱、牛油、冰激凌、咖啡而已。呜呼,饮食习惯为教内外人隔膜之一大原因,而中国回教数百年来历经祸患,始终保持不堕者,此亦为一大原因。吾人宜如何保持原有之优点而减少教内外之隔膜,此不可不善为之图也。

  第五篇、七月五日

  ……(27)

  归绥回民之做小生意者多,大富者少,而赤贫者亦甚不易见。回民教育,有回部小学一处。学生二百余人中,回教子弟不过四五十人,教职员中亦以汉人为多。学校之经费,赖牛羊驼税。每宰羊一只,有税一角。牛一头,税五角。驼队有远行,每驼抽洋一元。此项收入常受季节影响,故每月收入不甚平衡,而每年收入则颇足用。回民受中学教育者约二十人,其中颇有胡作乱为者,因此此地回民对于学校教育颇为嫉视。大学修业者,此地回民中尚未有闻。曹世华君,家为归绥回教第一望族,在经济地位及教育程度均为特高。受中等教育二十余人中,曹氏占六人矣。

  归绥饭馆,以我所见,颇为宽敞,为内地所罕见。通室之中,陈桌二三十张,各色人等皆备,颇有一种风味。精室内,则四壁光洁,大炕横陈,极粗放之致。有所谓茶馆者,卖烧卖点心等物。坐客且饮且食且谈,有自晨至午久留不去者。此地点心,极爱用油面,甚耐吃也。黄河鲤,味佳不下汴、郑。有芙蓉饼,以面裏各种细馅,以油酥之,与各物合吃,甚有滋味。

  归绥街道宽大,繁盛之区已有近代都市意味。其偏僻之区,小桥流水,妇女浣衣溪边,又具有一种乡村味之天然美趣。

  我在归绥三日,终觉留绥之过短,时教育文化事业及当地风光,未能领略,心头终觉空虚。此种旅行方法,终须改良也。

  (原载《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草原神山”助读:

  1、“西北考察团”,全称为“1937年暑期西北考察团”,由北平市政府组织。

  2、段绳武(1896~1940),河北定县人,民国时期著名实业家。早年在军阀王占元和孙传芳部历任排、营、团、旅、师、军长。1930年任国民军四十七师师长,后弃官闲居。1931年,积极响应绥远“乡村建设”运动,到包头投资电灯面粉公司、筹办大生银行,建设“河北新村”。

  为解决包头“河北新村”移民男多女少,适龄男青年成家困难的问题,在“西北考察团”成行前,段绳武与北平救济院取得联系,介绍救济院抚养长大的女青年嫁到“河北新村”,第一批10人以嫁到包头南海子的“河北第一新村”。通过各方协调,考察团接受了护送第二批20名女青年到绥西包头结婚的任务,因此段绳武先生成为考察团的副团长。

  3、予,人称代词,我。

  4、交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现代称“公关”,即公共关系。

  5、省立第二师范,即绥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集宁师范学院的前身。1931年设立,位于平地泉县集宁(集宁旧称“老哇嘴”)五马路北侧。绥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位于归绥。

  

  绥远省立第二师范校门

  6、第十三军,即1933年成立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也是国民党历史上的第4支“十三军”。1933年夏,随着日本侵略军从东北一路向西,节节侵略,国民党为加强长城沿线的抗战力量,将嫡系第八十八、第八十九师合编为第十三军。1935年9月,蒋介石爱将、第89师师长汤恩伯正式担任十三军军长,军部驻集宁,防范日伪军从察哈尔西进,策应支援傅作义的绥远“挺战”(绥远抗战)。

  

  汤恩伯

  7、过蒙渥遇,指受到特别优厚的接待。

  8、据称此地鸦片公行,禁不胜禁,土娼如毛,蒙人中也有操贱业者。卫士说当地公开贩卖吸食鸦片、根本禁止不了;当地妓女多如牛毛,蒙古族(女子)也有从事这一淫贱行业的。

  9、水房,清真寺内供穆斯林信众礼拜前清洁洗浴的场所。

  10、常川,连续不断。

  11、红旗,应为察哈尔正红旗的简称,察哈尔正红旗大部位于今察右中旗;史籍记载,正红旗总管府驻古尔板拖罗海山,即今察右前旗西北部,集宁西侧土城子村。

  12、正风中学,全称为“绥远省私立正风中学”,成立于1931年。1954年改称呼和浩特市第4中学,现为呼和浩特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3、烈士公园,位于今呼和浩浩特市海拉尔大街与通道北路交界处东南侧公主府公园。1933年长城抗战中,5月23日,傅作义率五十九军在怀柔、顺义一带奋勇抵抗日军。《塘沽协定》签订后,9月,怀柔一线日军撤退后,傅作义派人备办棺木殓衣,到作战地带搜寻到阵亡官兵遗骸203具,并运回绥远。把他们葬在大青山下、火车站北、扎达盖河东岸,各坟前移植了战场上曾经盛开的野生山桃树,建立了抗日阵亡将士公墓,树立抗日将士纪念碑,同时将该地辟为烈士公园。

  

  当年烈士公园旧貌

  

  烈士公墓落成纪念照片

  

  59军长城抗战纪念碑

  14、电灯公司,即绥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厂址位于车站西街原呼和浩特第一面粉厂一带。前身为旅蒙商大盛魁末代经理段履庄于1922年兴办的绥远地方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后改为绥远塞北第一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民国十八年(1929年),绥远遭受罕见灾荒,绥远塞北第一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内外交困,不得不歇业。11月下旬,在绥远省建设厅厅长冯曦、教育厅科长闫肃及地方名流张坦、仇砚田等请求下,由省政府组成整理委员会,对电灯公司接收改组,改称绥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15、袁庆曾(1895~1975),也称“袁庆增”,河北河间人,傅作义手下“河间三袁”(袁庆曾、袁庆荣、袁庆和三兄弟)的大哥,保定陆军军官军校五期步兵科毕业,1949年1月在北平随傅作义和平起义,解放后曾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其三弟袁庆和1933年9月毕业于黄埔军校(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长期在傅作义部担任参谋军官。解放后曾任南京军事学院研究员组组长、河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16、碑阴,碑的背面,碑的北面。在笔者记忆中,大约上世纪90年代,碑身背面镌刻的烈士姓名军衔尚存,今已不存。

  17、墓碑之“长城”,原均作“抗日”,今为磨改。限于当时敌强我弱的现实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傅作义的抗战实际上是“只打不吵吵”,就是可以暗中进行,但不能公开说是抗日,以免给日本侵略军以口实,扩大侵略战争,因此傅作义的绥远抗战称为“挺战”。所以,白寿彝先生在日记中感慨“只准我们挨揍,不准我们说话,世界上宁有如此宽容之国家,宁有比此更大之耻辱乎!”

  18、介绍呼和浩特的清真大寺,略去。

  19、李居义(1885~1972),字芷政,山西安邑人。山西大学毕业,同盟会会员。1934年12月10日~1946年12月11日任绥远省政府委员。

  曾任陕西长安县知县。1926年任徐永昌国民军第3军秘书主任。1931年任绥远省财政厅厅长兼平市官钱局总办,后代理绥远省主席。全面抗战胜利后,任“华北剿总”顾问。1949年9月在绥远参加和平改编,是年12月任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后任监察委员会委员、绥远省政府参事室副首席参事。1952年上月兼归绥奋斗中学、奋斗小学董事会董事。后任内蒙古自治区参事室副主任,区政协常委、区人大代表等职。1972年病逝。

  20、冯曦(1881~1961),山西代州(今忻州市代县)人,清末以“优贡”授陕西候补知县。辛亥革命后,入山西太原优级师范学习、任教。后调任山西省议会秘书长、六政考校处长等职,曾赴日本考察村政,被称为“三晋名士”。1928年10月20日~1940年10月26日任绥远省政府委员。

  1926年,冯曦响应孙中山先生号召,远赴绥远省搞“实业救国”。先后任实业厅长兼垦务督办、建设厅长、省政府委员、省代主席等职。

  主持开挖民生渠,欲开发一个上万顷的引黄大灌区,解救民困。旋因工程款项不济,转归华洋义赈会接办。历经数年,工程虽勉强完工,但终因技术有误,没有发挥应有效益。这成为冯的一大心病,说过“本堪痛哭反吞声。”

  民国十八年(1929年)绥远大旱,他主张以工代赈,主持开挖民生渠,想开发一个上万顷的引黄大灌区,解救民困。不久因工程款项不济等原因,转归华洋义赈会接办。历经数年,工程完工,但终因各种原因制约,没有发挥出全部效益,但也灌溉了不少土地,使部分地区灾民渡过了三年灾荒。这成了他的一大心病,总结实践经验,写出了数十万字的水利专著。

  全面抗战爆发后,携带家眷追随国民政府寄居四川重庆,日伪将他在山西的财产,以“敌产”抄没。抗战胜利后,冯曦返回山西老家,因看透了国民党的腐败,拒不做官。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冯被绥远省人民政府聘为文史馆馆员。1961年在北京去世,安葬在八宝山公墓。留有《紫禾诗钞》。

  21、李大超(1904~1968),原名李树万,字上林,辽宁辽中人。东北讲武堂第5期工科毕业。1925年10月留学日本。1927年10月入日本陆军土官学校中国队第20期步科学习。1928年因抗议“济南惨案”而退学肄业回国。1931年1月任东北边防军第7军参谋处参谋,6月所部改称第35军,任参谋处参谋兼军事教育班教育长。1936年8月兼绥远省防共常备队副主任。1937年1月兼绥远省国民兵副司令,10月任绥远省国民兵司令,12月所部改编为绥远省游击军,任司令,兼第35军军政干部训练所教育长。1946年6月任国防部部员。1947 年8月任东北行辕高参兼沈阳市民众自卫总队总队长。1948 年1月任“华北剿总”高参。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和平起义,4月因案被捕。1953年3月获释后定居北京。1968年9月在北京病逝。

  白寿彝先生在日记中说他“英武”。据多位参加过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的人士回忆,其人相貌不凡,能说会道,实际没什么真本事,就是个夸夸其谈的“说客”。

  22、阎伟(1895~1985),字致远,托克托县河口镇人。阎伟出生于托县望族,阎家一门英才辈出。阎伟1934年2月9日~1940年10月26日,1942年9月28日~1949年5月两度任绥远省政府委员。

  归绥中学毕业后,考入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的高等预备留法补习班,1920年冬乘船去法国勤工俭学,获纺织工程师学位。1928年回国,在国民政府死也不任技正。1934年春,应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的邀请,回到归绥,任绥远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1939年,阎伟改任省政府秘书长。1946年,任“三青团”绥远支团第二届监察会常务监察。1949年5月,阎伟举家赴台,任农林总公司总务部经理,国民党台湾省党部监察委员,“立法委员”等职。1985年因病去世。

  23、石华岩,1934年7月28日任蒙古地方自治指导长官公署参赞。1936 年2月2日出任绥远省境内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指导长官公署参赞。其余资料不详。

  24、地政局局长张钦。地政局,民国时期土地行政机关,负责公有土地管理,土地测量,土地登记,建立、保管土地册籍,土地价值评估等。

  张钦(1887~1957),察哈尔宁远县(今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一说卓资县旗下营)人。公立山西政法专门学校毕业。1929年9月10日~1931年12月28日任绥远省政府委员。

  曾任山西省内各法院推事,绥远高等法院院长,绥远省教育厅厅长、地政局局长等职。1937年10月,参与组织成立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任总司令。1944年10月,任绥远省参议会议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委员,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

  25、乡建会主任高伯玉。乡建会,即绥远省乡村建设委员会。

  高伯玉,1908年生,辽宁丹东人。曾任绥远省政府参事会秘书,绥远省乡村建设委员会主任。1944年9月任新疆省第六区(阿山)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1946年5月免职。1948年3月24日任安东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

  绥远省乡村建设委员会教职员表

  26、绥远饭店,位于原呼和浩特市人民电影院旧址,今玉泉区九龙湾友谊小区北区南门东侧联通营业厅大院内。1931年,绥远省政府把“民乐社”(归化城鼓匠班子和唱大戏的活动场所)拆除,建成绥远饭店。

  饭店内设有中、西两个餐厅。有客位近百个,床位分等,设备齐全。是专门接待各级官员和外来客人以及本地商贾会客休息的高级场所。 1933年九世班禅来归化城,入驻该饭店。1934年,“平绥沿线旅行团”顾颉刚、郑振铎、雷洁琼、冰心、吴文藻等也曾来过。1937年初,为庆祝收复百灵庙大捷,北方局联络部周小舟、我国金融事业创建人之一的南汉宸受中央委派,携带毛主席亲笔贺信,和1万元现洋,率慰问团来归化城慰问抗日将士,也住在绥远饭店。

  1938年,绥远饭店被日本侵略军改做“厚和医院”。

  27、描写记述归绥的各个清真寺,略。

  举报/反馈

上一篇:「数学」高中数学解题技巧
下一篇: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专升本很难?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