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试题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1-24
手机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

  初二年级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试卷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共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浩瀚(hàn) 溃(kuì)退 要塞(sài) 锐不可当(dāng)

  B.翘(qiào)首 畸(jī)形 抵赖(lài) 屏(bǐng)息敛声

  C.溺(nì)爱 仲(zhòng)裁 杀戮(lù) 振聋发聩(guì)

  D.篡(cuàn)改 诘(jí)责 遁(dùn)形 殚(dān)精竭虑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轩昂  躁热  粗糙  油光可鉴

  B.简陋  落弟  俭朴  筋疲力尽

  C.窒息  仁慈  蒙昧  为富不仁

  D.慰勉  畸形  愚钝  诚皇诚恐

  3.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2分)

  ①适当的运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则可以帮助我们衔接好句子。

  ②围绕一个话题的各个句子,则应该有合理的顺序。

  ③要做到语言连贯,首先应该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④语言连贯还应当注意句子的衔接过渡。

  ⑤写文章和说话一样,应当做到语言连贯。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⑤③②④① D.③②⑤④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2分)

  A.通过汇总统计、调查登记和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

  B.无论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追求、有闯劲、敢奋斗,任何人都可以在梦想的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

  C.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经至少建成了60万个以上的“农家书屋”,这些书屋已经成为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

  D.评价艺术作品是否优秀不能仅凭流量多这一标准,内容品质、价值含量、美誉度等更应该成为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藤野先生》的作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作者回忆了母亲的主要事迹,展示了母亲的美德,表达了对母亲的赞颂、感谢与怀念。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茨威格。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文豪托尔斯泰的“肖

  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妇的女儿所著的《居里夫人传》。本文赞扬了居里夫人对科学忘我

  献身、执着追求的精神。

  6.默写。(8分)

  (1)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2)芳草长堤,    。(欧阳修《采桑子》)

  (3)    ,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4)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5)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

  (6)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

  (7)杜甫在《春望》中写道:“    ,     。”反映出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8)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    ,  。”

  7.名著阅读。(5分)

  (1)下列有关名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毛泽东博览群书,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对于吃的东西很随便,有着南方人爱吃辣的癖好。

  B.周恩来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仇视有钱人,被国民党报纸称为“劣迹昭著”,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一把菜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武装。

  C.朱德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是个很活泼的人。生活节俭,只有两套制服。他很喜欢孩子,常有孩子跟着,曾脱棉衣给小号手。

  D.贺龙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头脑冷静,态度温和,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2)《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 》,作者是  (国)  (3分)

  二、阅读(共43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5分)

  【甲】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8.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甲诗开篇写诗人所见,寄情于景,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气氛。

  B.甲诗颈联采用了借代手法,“烽火”指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代指战争。

  C.乙诗首联简要叙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从中可看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D.乙诗颔联两“出”和两“归”重复对照,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的情感。

  9. 两首诗都写到了战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4题。(14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译注》)

  【乙】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①。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②,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成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子房:即张良,表字子房。②馈饷:粮饷。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委而去之     委:

  ②亲戚畔之     畔:

  ③镇国家     镇:

  ④连百万之军    连:

  1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三里之城

  B.夫环而攻之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连百万之军

  12.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②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14.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段完成下面填空。(2分)

  根据【乙】文我们可以概括出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能同部属分享利益和① ;我们也可以用【甲】文原句②“  ”这一重要论断揭示刘邦得天下和项羽失天下的根本原因。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13分)

  睡在稻草垛里的人

  徐立新

  ①立冬之后,天气转冷,夜晚也来得有些早。

  ②吃过晚饭,看外面已经黑透了,我便把死党阿吉叫出来,“走,打一通宵游戏去,我请客!”我豪气地说。

  ③下午,父亲刚给我送来800元的生活费,我又谎称学校要收试卷费,多要了200元,这些钱够我们打好几个通宵游戏了。

  ④“校门关了,又要翻围墙?”阿吉问我。“去老地方翻呗,学校哪堵围墙能围得住我?”我拽着阿吉,走向学校围墙的最东头,从那儿翻过去,下面正好有一个矮矮软软的稻草垛,可作为落地时的缓冲垫。

  ⑤轻车熟路,我带头越过东墙头,然后一跃跳到稻草垛上,可双脚刚一落下,草垛竟突然倒了,我也随之跌倒在地,同时触碰到一条人腿,我吓坏了——稻草垛里居然有一个人!对方也吓得不轻,腾地从草垛里爬了出来,他的头上、耳根、衣服上都粘挂着一根根稻草,样子十分滑稽可笑。我定睛一看,“爸,您怎么在草垛里呢?”我惊讶地脱口而出。

  ⑥父亲没回答我,而是反问:“这么晚,你还出来,是不是去打游戏?”班主任曾给父亲打过几次电话,告发我打游戏。

  ⑦“哪有,我早戒掉了!”我稳了稳情绪,编了一个理由,“学校食堂关门了,我学习太投入,忘记了吃饭,现在肚子饿了,所以出来买点吃的。”我朝还在墙头上的阿吉使了使眼神,他心领神会:“叔叔,我们一直学习,忘了吃晚饭。”

  ⑧为转移话题,我迅速地问:“您不是说,下午没车回不去,晚上住在车站旁边的宾馆里嘛,怎么躲在这里?哦,我知道了,您是特意留下来监视我的,太不信任我了!”

  ⑨父亲张了张口,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正在此时,一束强烈的手电筒光照射了过来:“谁在那边?”

  ⑩是学校的巡查保安,我一慌就赶紧让阿吉把我拉上去,然后跳回学校里。这时身后传来父亲的声音:“别跑,我给你们买吃的去!”

  “倒霉,我爸居然来堵我。”我叹了口气往回走。可没走几步,突然发现学生证不在口袋里了,刚才翻墙时明明还在。“得赶紧回去找,要是被保安捡到了,交给老师,可就露馅了!”阿吉在一旁提醒道。

  我赶紧往回跑,幸运的是,很快便找到了。

  看到我拿回了学生证,阿吉重新振奋了起来:“走,我们去翻西墙头,肯定不会被你爸堵到!”

  “不翻了。”我说。

  “怎么了?你不是说,学校里没有你翻不了的墙头吗?”阿吉不解道。

  “不翻了,以后啥墙头我都不翻了。”我认真地对阿吉说,“从今以后,我要走正门!”

  我没跟阿吉说,我在墙根下找学生证时,听到保安与父亲的对话。

  “这么冷的天,您老人家怎么能睡在稻草垛里,冻生病可咋办?”保安问。

  “我是给孩子送生活费的,回去的车没了,住宾馆费用又高,我琢磨着就在这儿将就一晚,挨着孩子睡,也安心。就把草垛扒了一个洞,偷偷睡里面了。我们乡下人,不怕冷的。”父亲说。

  “这里是郊区,附近的宾馆也不贵呀,二三十块钱就能住一晚。”保安不解道。

  “我知道,可孩子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我老来得子,现在年纪大了,挣不来钱,能省一毛是一毛吧。”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呀。”保安叹了一口气,“您跟我去保安室睡吧,那里暖和,就当是您替自家孩子守一夜的门吧!”

  “那太谢谢了。”父亲激动地说,“不瞒你说,这外面还真有点儿冷,我这老寒腿有些受不了。”

  那一刻,我醒了,眼前又浮现出全身粘满稻草的父亲,那个偷偷睡在稻草垛里的年迈父亲,给了我重重的一击。

  是该醒来了,彻底地醒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7期,有改动)

  15.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列横线里依次填写相关的情节。(3分)

  走向围墙一一A   一一B   ——怀疑父亲一一寻找证件一一C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文章第③段写“多要了200元”,为下文写“我”和阿吉翻墙去玩游戏作铺垫。

  B.第④段“又”“老地方”等词,塑造了一个不爱学习、玩世不恭的坏学生形象。

  C.第段“我要走正门”的真实原因是“我”担心再翻墙头时有可能被父亲堵到。

  D.第段“给了我重重的一击”,是因为“我”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后受到强烈震撼。

  17. 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①立冬之后,天气转冷。夜晚也来得有些早。(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②父亲张了张口,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8. 第⑤段画线句子与第段是什么关系?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19. 文中“我”听到保安和父亲的对话之后,得知父亲睡草垛的真相,大为震撼。请紧扣文章第﹣段,以“我”的口吻给“父亲”写一段话,直抒胸臆。(80字左右)(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4题。(11分)

  向泥土敬礼

  耿立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泥土有脾气,你不要拗,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这是在推己及物想像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别人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20. 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 (3分)

  21. 品味文章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2分)

  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

  22. 你如何理解第⑦自然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2分)

  23. 文中引用诗人雅姆的诗句有何作用?(2分)

  24. 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2分)

  三、应用(共4分)

  2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当地时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委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继京剧、珠算等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中新闻所报道的核心事件。(20字以内)(2分)

  (2)请你根据上述材料设计两个问题,对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司长进行采访。(2分)

  四、写作(50分)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阅读就是读人、读事、读世界。然而由“读”至“懂”,更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山,读懂山的静穆与厚重;读水,读懂水的柔情与刚毅;读童年,读懂纯真与清澈不再的珍贵;读母爱,读懂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

  请将题目“读懂 ”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1)题目按要求补全,文体不限。

  (2)情感真挚,有自己的思考,不得抄袭和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4)不少于600字。

  (5)认真书写。

  举报/反馈

上一篇:云南工业技师学院是中专还是大专
下一篇:“准高一”有补课的必要吗?资深老师说出答案,家长要早点知道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