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未知数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1-25
手机版

  【坤哥备注:文章版权属于作者(学员)本人,原文我一字未改(包括标点符号)。分享出来是为了能造福更多的学弟学妹。】

  学员来稿高考刚结束的那段时间,我一直坚定地想报考非常稳妥的学校和专业,在志愿草稿表里填满了财经和师范。但真正开始填报志愿后,我又突然觉得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学校或者专业可能并不适合我,至少在大学四年,我更想过一段自由洒脱、波澜壮阔的生活,学点基础科学、研究各种东西,所以临时起意把第一志愿改成了理工科大学。有趣的是,由于这所学校大二才开始专业分流,如果我未来打算学理科,便只能在报考系统里选择物理学。填完志愿后,我的第一反应是,录取结果出来以后我可以好好地吹上一波——某物理学灰居然报考了物理学专业;我的第二反应是,物理专业难道真的不能作为我的一种选择吗?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画书,不管内容是什么。有一天,我在书店里看中了一本花花绿绿的地理图册,母亲很爽快地给我买了。在这本书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科学。书上说,太阳系里一共有九大行星(2006年冥王星被降格为矮行星,现在只有八大了,可见这书有多老)。地球,作为其中的一颗,它一边绕着自己转,一边绕着太阳转,两根转轴之间还有一定的倾角,就这样有了昼夜交替、春夏秋冬。月球是地球的自然卫星,也会自转、绕着地球转。有趣的是,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基本相同,于是地球上只能看到月亮的一面。

  这就出问题了。我实在难以理解,为什么我绕着桌子转圈圈的时候,如果要保持一直面对桌子,就不能自己打转;如果要在绕桌子转一圈的同时自己转一圈,那么就肯定会在某个地方背对着桌子。我问我母亲,可她也解释不清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为书写错了。直到多年后的一天,我才突然有了灵感,虽然我在绕桌子转圈的过程中一直面对着桌子,但对放着电视机的那面墙来说,我好像确实绕着自己转了一圈。那时的我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参考系,只是单纯地觉得,哇,我又有了新的发现,能够理解某样事物是如何运作的,让我发自心底快乐。

  初中物理第一课,物理老师就告诉我们,所谓“物理”,便是研究“万物的原理”,这个万物,小到原子的一部分,大到整个宇宙。后来读到曹则贤老师的一句话,“物理学是一种什么都想理解的渴望,或者是一种野心——物理学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创造。”深以为然。

  不过我也知道,在没有足够专业知识的支持下,大谈研究、发现只是空话。说实话,一开始我的高中物理成绩并不好。我把我物理学习开始走上正轨的时间定在高二下学期。那时我没学明白楞次定律,与之相关的题目大概率写错,然而我又是一个有些“固执”的人,即使我明知填上与我解题结果相反的答案才能得分,我也坚持“按事实作答”。于是某次周练,我认认真真地写完了试卷,结果考了个0分。这使我下定决心在网上找老师一对一补课。我和那位老师研讨了近一个小时,终于找出了我始终写错这类题目的原因。尴尬的是后来我踩了一些坑。年初时遇见了坤哥,报了一轮二轮课,死命学了几个月,才慢慢建立起了物理思维,成绩也终于变好了起来。

  回想起三年的高中物理学习经历,虽然过程坎坷了些,但重要的是,凭着对各种事情进行探索的好奇,以及对拨开表象揭示本质的渴望,我一直在试图分析我成绩不如意的原因,接着作出各种尝试寻找解决方案,于是在临近高考的时候,终于梳理出了一套正确的物理思维方法和学习模式。虽然直到高考我都没有达到过我的目标,但至少我变得比过去更加优秀。我想,这是因为我实在太缺乏老师的引路。如果从一开始就有人引导我用着正确的思维方法,沿着正确的学习路径走过这三年,我不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走到考30-60分的地步。

  偶然听了一场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的讲座。对于“高中物理成绩不好,大学能不能学物理”这个问题,教授说,“首先是要极致热爱,没有一份烈火般的热情,很难在未来的艰难学习中坚持下去;其次是要极致努力,无论现状如何,即使处于最后一名,也要努力下去。两者缺一不可。”热爱,我觉得我算得上,毕竟探索自然之原理,从小开始就是我的欢乐源泉之一。努力,我也觉得我能做到,至少我的高中经历可以证明。似乎我有了学物理的资格?

  这个暑假,我试着用我所认为的正确的学习方式,学习了一些大学物理课,效果似乎还可以,算是一点小成功吧。不过,我依然不知道未来我能不能把这门学科学好。就像一直以来的那样,无论处于哪个时间节点,对我来说,未来物理能学成什么样,是个未知数,我难以预料。不过,我想我会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坤哥备注:文章版权属于作者(学员)本人,原文我一字未改(包括标点符号)。分享出来是为了能造福更多的学弟学妹。】

  学员来稿举报/反馈

上一篇:以大学科技园为抓手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
下一篇:中北大学:太行山下传薪火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